国标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pdf
《国标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标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pdf(1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方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寻找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课时安排:等式与方程,等式的性质和解方
2、程(1)(课 本P 1 0 3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 本P 7 1 1)3课时整理与复习(课 本P 1 22课时第二单元确定位置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定;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2.使学生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感受数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1.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3、。2 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3.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课时安排:3课时第 三 单 元 公倍数和公因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考。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学习和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4通过调查、观察、交流活动,了解数字信息的广泛应用,体会实际价值,感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实践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
4、因数与最大公因数课时安排:6课时第 四 单 元 认 识分数教学目标:L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3.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
5、点与难点:1.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2.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理解分数的意义。课时安排:11课时第五单元找规律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某个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顾与反思探索规律过程的意识。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与难点:1.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
6、现象中的规律。2.能根据某个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3.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课时安排:2课时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L使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2.使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以及约分、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4让学生在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的有关知识的理解。教学重点与难
7、点:L约分和通分的方法。2.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3.经历分数基本性质以及约分、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课时安排:9课时第 七 单 元 统 计教学目标:L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
8、点,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2.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课时安排:2课时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母分数加、减法。2.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3.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9、4.使学生在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发展分析、比较和简单的推理能力。5.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6.根据有关平面图形特点进行观察、操作、思考和简单设计的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感受数学活动的挑战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体会数学知识与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母分数加、减法。3.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
10、算顺序。课时安排:5课时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目标:L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 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与难点:L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2 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3.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11、课时安排:3课时第十单元圆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测量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会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经历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增强空间观念,感受数学文化,发展数学思考。4.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
12、的自信心。5.通过对图案图形的观察,使学生感受到由圆组成的图形美,提高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1.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2.会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课时安排:10课时第H 一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L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xa=tx a=b和x+a=b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含义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分数与小数的
13、互化,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能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到相应的点。5.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6.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7.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学习成功的乐趣,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
14、点与难点:通过整理和复习,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个系统的认识。课时安排:5课时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口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1 3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 道 像 阱 50=150,2妥=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2 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教学流程:一、教学例1出示例1,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学生在本子上写。指名回答,板书:5叶 50100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二、教学例2学生自学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2.小组同
15、学交流四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XF 50 100 刈 50=100瘠 50 100XF 50=100Xb 50 100淤)M00XF 50 100、/5 0 1-V 8 7/10+10集体口算后校对,并请做错学生说说错误原因。二、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5/8-(”&M/12)1/4-3L指出:整数加法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使用,整数减法运算性质在分数中也同样适用。2.学生独立完成,六人板演。3.交流计算方法、运用的知识与计算结果。(D加法结合律;(2)加法交换律;(3)(减法运算性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三、解 方 程 g锭1 方/61 .指出:方程中的坏仅可以是整数或小数,也可以是分
16、数。2 .学生独立完成,三人板演。3 .交流计算方法、运用的知识与计算结果,并请错误的学生说说错误原因。四、解决实际问题1 .练习十五第1 0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算式意义与结果,强调单位“1。2 .改变习题:将“小华调查了全班同学在母亲节送给*L物”改成“小华调查了全班3 0位同学在母亲节送给*物”。(1)该怎样解决问题?(2)为什么方法不变?强调:这两题都只要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从单位“1”里去掉送鲜花的 心,再去掉送贺卡的1/4剩下的就是送图画的人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所求问题与全班实际的总人数没有关系。五、总结延伸完成书上思考题。1 .计算后找出规律。2 .应用规律直接写得数。3
17、 .应用规律自编加法算式。六、课堂总结通过这堂课的练习,你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七、作业补充习题第64 65页。j奇妙的图形密铺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 1 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根据有关平面图形特点进行观察、操作、思考和简单设计的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感受数学活动的挑战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体会数学知识与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感受数学活动的挑战性教学难点:体会数学知识与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流程一、观察与理解1 .观察:这是用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你见过吗?仔细观察。2.交流:每块地面或墙面分别是由哪些图形铺成的?这些图形
18、是怎样铺在一起的?3.明确:上面砖的形状有正方形的,也有长方形或六边形的。无论什么形状的图形,如果能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平面上,这种铺法就叫做密铺。4.举例:你能举些类似的例子吗?二、思考与操作1.出示图片,猜测:下面几种图形也能密铺吗?先猜一猜,在可以密铺的图形下面画上M。2.交流想法。3.从121页上剪下这些图形分别铺一铺,看看猜对了没有。4.用七巧板密铺:你能从七巧板中选出两种不同的图形密铺一个平面吗?三、欣赏与设计1.很多美丽的图案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图形密铺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用作密铺的基本图形。2.试一试,用两种不同的图形进行密铺,在书上方格纸上画出你设计的图案,并在全
19、班交流展示。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G)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 8 9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的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 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流程:一、学习例11.呈现问题。(1)出 示“原来的”两杯果汁,并出示条件“两杯果汁共4 0 0毫升”。提问:如果把甲杯中的4
20、 0毫升果汁倒人乙杯,这两杯果汁的数量分别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发现不仅甲杯减少了.乙杯增加了,而且甲杯和乙杯正好同样多。(3)回顾操作过程,出示例题中条件部分的完整示意图,提出问题: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2.解决问题。(1)提问:把甲杯中的4 0毫升果汁倒人乙杯后,两个杯子里的果汁总量有没有变化?一共还是多少毫升?那么现在每个杯子里各有多少毫升果汁?(与 小组讨论:知道了现在两个杯中的果汁数量,可以怎样求原来两个杯中的果汁数量?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3)在学生提出“再倒回去看一看”时,追问:如果把乙杯中的4 0毫升果汁再倒回甲杯,两个杯中
21、的果汁数量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画图后,组织展示、交流,并相机呈现教材提供的第二组示意图。3.填表回顾,加深对“倒过来推想”的体验。(D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你能按照解题的过程将教材中的表格填写完整吗?要求边填边想表中的每个数据各是怎样推算出来的。(2)提问: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策略?你认为“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有什么特点?二、学习例21.出示例2,让学生读题后,再要求说说题目的大意。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将题目的意思更清楚地表示出来?2.在学生讨论后,指出:可以按题意摘录条件进行整理。出示下图:原有?张-*又收集了 24张-送给小军30张-还剩52张提问:你
22、能根据上图再说说题目的大意吗?要求小明原来有多少张邮票,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3.明确可以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后,提出:你能仿照上图的样子,表 示 出“倒过来推想”的过程吗?学生尝试画出倒推的示意图后,出示下图:原有?张一一 一 去 掉 收 集 的 24张一一 一 跟 小 军 要 回 30张一一一 还 剩 52张4.要求学生根据答案和“小明邮票张数”的变化情况顺推过去,看看剩下的是不是52张。5.引导反思:解决上面这个问题时,是 怎 样 运 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的?你认为适合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来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三、应用巩固出 示“练一练”,学生各自读题。做练习十六的第1
23、、2题。四、课堂作业补充 习题第6&67页。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仁)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依2页练习十六3-10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2 .进一步培养学生“逆推”的思维意识和推理能力。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倒过来想”解决问题的关健在哪里?二、练习1.练习十六第3题:(D读题理解题意:你从题中知道什么?(2)整理信息:你能把这些信息整理出来吗?大门一 一(向北走2检 熊 猫 馆 一 一 响 西 北 走1格)百鸟园一 一(向东走4格)猴山)一一(向南走2格)蛇馆(3
24、)寻找策略: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4)学生独立完成2 .练习十六第4题:小组交流:从你家到学校要经过哪些地方?那么从学校回到呢?3 .练习十六第5题:确定方法:你认为应该从左往右考虑呢?还是从右往左考虑?4.练习十六第6题:(1)观察图片理清题意。(2)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练 习 十 六 第7题:从 第3幅图开始倒过来说一说题意吗?编一道应用题。6.练 习 十 六 第8题7.练 习 十 六 第9题。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没有别的方法?&练 习 十 六 第10题。9.思 考 题:读一读,整理题意,再想一想。三、总结:“倒过来想”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决策略,其实也是解
25、决生活问题的一种策略,遇到问题时,如果你也能倒过来想想或站在他人立场上想想,也许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四、作业补充习题第6&69页。圆的认识教学内容:第9 3 4页的例1、例Z例3和练习十七第1、2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标 苏教版五 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