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力与运动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力与运动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力与运动教案.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c机械运动运动和静止 Y定义选择I运动和静止相对性两层含义除自身以外的任何物体一旦选定,认为静止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r 快慢不变L 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单位:米/秒(m/s)、千米/时(k m/h)L 变速直线运动I 定义:平均快慢程度参 照常见的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r 力的概念、力的测量、力的三要素L 力的种类、力的效果、力的合成r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力和运动的关系 二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L 物体在平衡力、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运动1、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2、,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例 1、坐在向南行驶的列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若同时又看到汽车也在向后退,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o例 2、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功实现两次载入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在这一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飞船
3、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C.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D.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2、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轩遍的现象。(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例 3、在北京和杭州之间对开着一对特快列车T 31 和 T 32,表中所列是这两次列车的时刻表,
4、请回答下列问题:(1)T 31 和 T 32 列车全程运行的时间是 h _ _ _m i n。(2)除去停站时间,列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k m/h。例 4 目前普通列车的速度约为l O O k m/h,而磁悬浮列车设计速度为40 0 k m/h,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为30 0 k m,按以上速度计算,磁悬浮列车从南京到I二海比普通列车缩短了 h o(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I 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 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速 的路程。度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小 I 量SS计算公式:V=
5、厂变 形 t=_ _ S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 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换算:l m/s=3.6k m/h 。人步行速度约1.2 m/sT 31车次T 32北京一杭州特快自北京起公里站名杭州一北京特快1 5:500北京1 3:2 02 0:2 12 949 7济南418:331:1 62 49 79蚌埠543:465:45531 458上海西2 42 3:1 67:30=V t -1 664杭州2 1:40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 秒中运动L 2 m 合 4.32 k m/h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v 是个恒量与路程S 时间t 没关系II变速运动:iA
6、、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B、平均速度=器:;(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 理 v=T 方法:用刻度均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I、V z、V则V 2 V V iE、常识:人步行速度1.2 m/s ,自行车速度4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 0 0 k m/h 客运火车速度1 40 k 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 0 8k m/h 光速和无线电波3X 1 0 m/s3、长度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7、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常用单位有千米(k m),分米(dm),厘米(c m),毫米(m m),微 米(u m),纳米(n m)。(3)长度估测:黑 板 的 长 度 纯、课 桌 高 心、篮球直径2 4cm、指甲宽度1 cm,铅笔芯的直径U如、一只新铅笔长度1.7 5 d m、手掌宽度地1、墨水瓶高度皿(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
8、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4、时间测量:(1)时间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秒表。(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上,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钟(m i n)5、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人为因素。(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或,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练习1、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
9、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该 车 匀 速 行 驶 了 一 段 时 间 后,表盘示数变为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为 h.2、王刚同学在做了一些测量后忘了在记录的数据后面标明单位,请你帮他补上。某同学的身高是 15.8;物理课本的长度是2 63、坐在奔驰的列车里的乘客,若选 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若选 为参照物,他又是运动的。4、下列物体运动最快的是A.4 h 内通过1 60 k mC.l h 内通过 1.2 X 1 0%m)B.1 0 s 内通过了 1 0 0 mD.l m i n 内通过 1 0 0 0 m5、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 0 s内加速到2 0
10、m/s,共运动了 80 m,该物体在1 0 s内平均速度是()A.2 0 m/s B.1 0 m/s C.8m/s D.都不对6、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飞机加油时,两 者 在 空 中 飞 行 的 速 度 大 小 和 方 向 必 须,此时两者彼此处于相对 状态。力1、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勿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 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
11、的运动状态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及大小。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匕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 N。(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有关。(7)力的表示法:广 力的图示:A、定义: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二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B:具体做法: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在线段I 的末端的画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图中I 附有标度。力的示意图:不需要严格的表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力 运动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