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物理教案全集沪科版_教案纸打印.pdf
《初三年物理教案全集沪科版_教案纸打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年物理教案全集沪科版_教案纸打印.pdf(8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1从水之旅谈起11-1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知识与技能: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了解物质的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了解熔化曲线和沸腾曲线的物理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冰熔化、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引入新课2、新课教学(1)教师组织学
2、生分组交流讨论(2)演示实验(3)师生共同讨论云、雨、雪冰雹的形成,让学生知道水的“旅行”过程。(4)学生分组实验:(5)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课本图117 和图118 所示的现象出现?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后讲述:地球上有水,为我们创造了生命,水汇集起来形成了江河湖海,在地球上形成了很多壮丽景观,我们的工农业生产需要用水,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离不开水,今天这节课让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水。(板书)第 一 节 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下列内容(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让学生在交流中进入到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去,回味并感受自然现象的美妙,领略到人与水的亲近,体会水的奇妙,使学生
3、们热爱大自然,对并对自然界中水表现出的种种奇妙现象充满好奇心,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兴趣。)谈自己对水的感受(谈玩雪、戏水、躲雨、游山玩水时对水的感受)。谈工农业生产及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水。谈如果没有水,我们的生活将会遇到哪些困难。教师对学生的交流讨论进行评价,然后讲述:同学们刚才谈到自然界中的云、雨、雪等,它们都是水。水千变万化,它不仅可以变成云、雨、雪而且还可以转化成露、雾、霜等。接下来我们开始对水进行科学探究,揭开水的万千变化之迷。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做的演示实验,探究水是怎样变化的。(做课本图115人 造“雨”的演示实验)(板书)水之旅实验完后让学生讲述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4、,并小结实验结论,让学生互相评价他们的小结,最后教师点评。(板书)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让学生分组完成如图所示形成云、雨的模拟实验。实验器材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大烧杯、小瓷盘、水、冰。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都是地面上的水变成的,水有固、液、气三态,那么,水的三种状态在什么条件下才可以相互转化呢?下面我们再通过科学探究来研究这个问题。3、小结4、布置作业:(1)阅读P 8 的信息窗回答:晶体的熔点与气压有关吗?如有关,有什么关系?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吗?如有,有什么关系?(2)完 成 九年级同步提速训练物理P1-25 板书:第一节科学探
5、究:熔点与沸点1、水之旅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自然界的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内部的原子按一定规律排列,非晶体内部原子的排无规则。3)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为熔点。当温度升到冰的熔点时,水便从固态逐渐为液态。4)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一沸腾,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其二为蒸发,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过程。2、常见晶体的熔点和一些物质的沸点1)寻找规律。2)比较用途1 1-2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熔化、汽化和升华都要吸热;2、应用分子动理论的要点
6、和物体内部结构的知识解释有关热现象。3、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二、过程和方法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能根据数据作出物理图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吸热过程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四、教学重点:熔化、汽化、升华,蒸发,沸腾五、教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1.引入新课我们知道物质存在的状态,通常有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状态。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能处于不同的状态。例如水,可能成为固态的水,也可能成为气态的水蒸气,也可能成为液态的水。无论水处在什么状态下,水的分子是相同的。那么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互相转化。通过前面探究冰的熔点可知,当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但若停止加热,熔化过程
7、就会逐渐停止,这是为什么呢?2.进行新课熔化与吸热: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看,当晶体被加热时,每个分子的振动逐渐加剧,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以致有的分子能较为自由地“游动”,呈现流动性,这是晶体便处于熔化过程。如果要使熔化过程继续,外界需对分子继续加热,以便更多分子能“游动”。所以在熔化过程中,外界所加的热,都用来减小分子间的束缚,并不能使温度升高。这也说明熔化是吸热过程。实验探究一 一加热熔化海波和石蜡加热熔化海波和石蜡,用温度计测出海波和石蜡熔化时的温度值,并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和石蜡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让学生讨论所作曲线的物理意义。试试,若不加热,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是否会停止。(2)汽化与
8、吸热当液体加热至沸点,大量分子会挣脱周围分子的引力而飞出,这种剧烈的汽化现象就是沸腾。若要沸腾过程继续,外界必须继续加热,以便更多分子飞出。在沸腾过程中,外界所加的热,为分子挣脱引力而提供能量,并不能使液体温度升高。另一种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液体的蒸发随时都在发生。这是因为在任何温度下,总会有一些分子可以得到足够的能量而挣脱周围液体分子的引力,脱离液面飞向空中。实验探究一一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放两支温度计,其中一支的玻璃泡上包湿布,并将湿布的另一端放入水中。比较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表面越大、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时,液体蒸发就越快。(3)升华与吸热如果固体分子从外界
9、吸热,直接挣脱周围的分子引力而飞出,那么物质就可以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这种现象称为升华(s u b l l i m a t i o n)o产生舞台效果缕缕青云或淡淡薄雾就是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造成的现象。防蛀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消失,冬季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等,这些都是升华现象。升华也是吸热过程,人们常将升华过程中的吸热特点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例如,人们利用干冰升华的特点进行人工降雨。当干冰进入冷空气层,会很快升华,在升华过程中将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冷空气层的气温急剧下降,这时高空中的水蒸气便会变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中遇到暖气流就会熔化而形成雨。3、思考与作业
10、4、板书设计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一、熔化与吸热二、汽化与吸热蒸发:任何温度、只在表面、缓慢沸腾:一定温度、内部和表面、剧烈三、升华与吸热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知识与技能1、理解冰雾霜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2、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一般规律。3、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和作用。4、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保护意识。教学内容: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教学重点: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放热现象的理解一、课前准备1、利用石蜡制成各种各样的玩具或饰物
11、或小动物。2、收集有关有氟冰箱、无氟冰箱的资料二、探究活动:1、冰与凝固(1)活动讨论:展示冰块,以及同学亲手制作的蜡塑、蜡制的小动物,请同学们讲述制作过程,并说明凝固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2)归纳:凝固(s o l i d i f i c a ti o n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固点(s o l i d i f y i n g p o i n t):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凝固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一些凝固现象?(如钢铁厂铁水出炉后的过程,冬天背阳的屋檐下悬挂的冰柱等)0 的水放到0C的房间里,会不会凝固成冰?为什么?(不会,因为水和外界没有温度差,水不能向外界放热
12、,无法凝固。)凝固的条件是什么?(A、达到凝固点;B、能够放热)2、雾与液化(1)活动与实验:展示干燥的杯子给同学们,将冰块放入杯中,请同学们观察杯子外面出现的现象,杯子外的水哪里来的?它经历了什么样的物态变化?将盛有热水的保温瓶打开,让同学们将手放在瓶口上,感受水蒸气在手上液化,及液化放热过程。(2)学生归纳: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3)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液化现象?(如:林中雾、草上露的形成)为什么即将下雨的夏天的早晨,自来水管上挂有许多小水滴?为什么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间出来时,眼镜会模糊而看不见眼前的景象?为什么进行飞行表演时,飞机会拖出一条长长的白色
13、尾巴?为什么拨开冰棒的包装纸时,冰棒上会冒出白气?3.霜和凝华(1)实验与探究把少量的碘放入烧瓶,上面盖上玻璃片,然后微微加热,请同学们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烧瓶中会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属于碘的升华现象。)停止加热后,继续观察有和现象发生?瓶中会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属于碘的升华现象。)停止加热后,继续观察有和现象发生?并取下玻璃片,请同学们观察出现了什么?玻璃片上出现的碘的小颗粒哪儿来的,经历了什么样的物态变化?它在这个过程中,是放热还是吸热的?(2)学生归纳:凝华:物质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2)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升华现象?霜和雾淞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的形成需
14、要什么样的天气条件为什么在严寒的冬天,即使气温低于0 ,冰冻的衣服仍然会变干?冬天,北方的窗户上会出现晶莹的窗花?它出现室内还是室外的玻璃上?5、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过程(1)学生归纳:吸热过程有熔化(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汽化(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放热过程有凝固(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液化(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2)交流与讨论:根据图1 0-3 3 的晶体的熔化与凝固过程,讨论A B、BC、C D、DE、E F、F G 各段的含义,以及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三、讨论与交流通过对下列问题的讨论,巩固所学知识:(1)为什么冬
15、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止地窖的菜被冻坏?(2)根据图1 0-3 5 讨论电冰箱的工作过程和制冷原理?交流有关有氟冰箱、无氟冰箱的资料。四、布置作业(1)课本作业。(2)实践活动:收集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并初步加以解释;动手做一做冰的熔化、和凝固,用方格纸绘制它的熔化和凝固曲线。五、板书1、冰与凝固凝固(s o l i d i f i c ati o n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固点(s o l i d i f yi n g p o i n t):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凝固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2、雾与液化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3.霜和凝华凝华:物
16、质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5、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过程(1)学生归纳:吸热过程有熔化(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汽 化(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升 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放热过程有凝固(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液 化(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 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11-4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资源现状和水资源利用及被污染的状况。2、了解水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及当代水资源危机。3、促进学生学会将物理与化学、生物等学科联系的整合思想和科学研究意识与方法,正确使用相关的研究器材与资料等,提高实验能力与实践能力。4、注重学生的学科渗透
17、,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如何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教学过程:一、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按小组讨论:人能离开水吗?并举例说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简要总结。二、教师提出问题:地球面积中70%是水,水够我们人类使用吗?教师根据学生的争论总结人类水资源短缺状况。三、教师提问:有人说:我国经常闹水灾,我国不缺水,对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我国水资源短缺状况。(展示有关数字或图片等)四、组织学生讨论:造成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原因有哪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主要原因是水的污染等,并介绍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展示图片或资料)五、稍作片刻,让学生充分体会后并引发思考:面对这些,我们该怎么做呢?教师总
18、结节水、护水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介绍世界水日,同时让学生共同探讨交流:如何去节水、护水?六、兴趣延伸一:课本上P 2 0:交流与讨论。(课后完成,以备下节课发言。)七、教师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附:小 结(板书)一、水资源危机现状1、全球水资源危机2、我国水资源危机二、水资源短缺主要原因及其主要表现1、主要原因:水的污染等。2、污染来源: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废水、工业废弃物及海上溢油污染事件的频发等。3、表现:水资源生态平衡严重破坏,生活、生产用水严重缺缺,某些水生物大量死亡或灭绝,某些有害生物的爆发性繁殖,如:赤潮等。三、水资源危机的应对措施采取多种可行措施,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如采取节水
19、技术,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等。1 1-4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第二课时)知识技能:1、了解水资源现状和水资源利用及被污染的状况。2、了解水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及当代水资源危机。3、促进学生学会将物理与化学、生物等学科联系的整合思想和科学研究意识与方法,正确使用相关的研究器材与资料等,提高实验能力与实践能力。4、注重学生的学科渗透,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如何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教学方法:演示、分组实验、讲解、交流讨论、课外活动指导等课前准备:铁架台及圆形铁筐夹、漏斗(长型)、烧杯(3个,其中两个1 0 0 m l小的)、滤纸、新配制的漂白粉溶液,明矶粉末(玻璃棒),浑浊的河水或江
20、水、显微镜和污水切片等。教学过程:一、指导学生发言,针对交流讨论中内容,让学生大胆探讨发言。(约1 0分钟)二、由现行农村中水资源污染而造成的饮用水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你想知道污水中有些什么吗?你想知道农村饮用水或自来水是如何净化的吗?1、先组织学生观看显微镜下的污水切片中的成分,之后进一步问学生:生水能喝吗?2、再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水的净化。(教师先介绍滤纸的使用和过滤的方法、操作等,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爱护仪器,遵守实验秩序,勿忘实验后的仪器清洗与整理等。)三、实验结束后,介绍本实验的对比手法并对学生实验情况作简要总结与评价,让学生回答观察的结果。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你想知道自来水
21、是怎样生产的?(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老师应及时指导,针对失败的实验组进行分析指导。)四、兴趣延伸:1、课后请去查阅有关资料或实地参观自来水厂。搜集有关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饮用标准。可拟定一份详细报告。2、按课本P20方法在自家露天阳台或可行的地方进行收集露水活动,并观察:露水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并探讨:如何判断“多”与“少”?)附:小 结(板书)四、交流与讨论:生活中如何节水。五、水的净化:滤纸的使用;过滤操作。(对比手法)结论:1、污 水 里 有();2、净化后的水怎样:)六、作业:A、课本P 2 0,1 与 2 (其中2题只需提出自己的建议,写出书面文字即可)。B、请大胆提问(发问)与交流:
22、1、将明矶倒入河流,能使河流变清澈,行吗?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复习课(-)熔化与凝固:1,固化的种类:晶体与非晶体2,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3,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4,熔化和凝固是相反的物态变化过程(二).汽化与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时要吸热汽化方式:蒸发与沸腾 蒸 发: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的汽化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表面积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沸 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
23、关: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时要放热3,汽化和液化是相反的物态变化过程(三),升华与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时要吸热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时要放热3,升华与凝华是相反的物态变化过程由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现象,说明他们各属于怎样的变化。(四),水是生命之源,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五,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复习的内容,请部学生交流讨论,并请学生回答问题,以巩固所复习知识。六,课堂训练七,布置作业板书:第十 一 章 从水之旅谈起一,物质的三种状态:固 态 液 态 气 态二,熔化与凝固:1,固体的种类
24、:晶体与非晶体2,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3,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三.汽化与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时要吸热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时要放热四,升华与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时要吸热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时要放热五,水是生命之源,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12内能与热机 1 2.1 温度与内能(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的概念和温度的常用单位及国际单位制单位。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3、了解液体温度计
25、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过程与方法:了解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尝试对环境温度发表自己的见解。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环境温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的意识。课前准备:温度计,盛有不同温度水的烧杯(两个),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寒暑表,多媒体课件一、引入:师: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一起来观看好莱坞巨片 后天的精彩片段,影片讲述的是由于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气候突变,全球即将陷入第二次冰河世纪的故事。请欣赏。(播放影片)伴随影片介绍:自由女神被淹没,冲天巨浪涌进纽约,转瞬间气温骤降,纽约速冻,茫茫冰原上,只留下了自由女神的头像。人类世界在大自然面前显现的如此渺小。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 物理教案 全集 沪科版 教案 打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