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全册).pdf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全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全册).pdf(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全册)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全册)1白鹭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白鹭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是著名学者郭沫若。课文以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白鹭的外形美、和谐美、神态美和动感美。揭示了白鹭平凡、朴素而高洁的美感,表达了作者热爱白鹭,赞美白鹭的思想感情。本课是本年级的第一课,紧扣单元主题:借具体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本课优美的句子和表现手法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二)教学目标。1.会 认7个生字,会 写1 0个生字,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准确把握课文内容,感悟文章的主旨,学习课文语言的优美性和作者对白
2、鹭外貌描写的手法。4.用心感受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平凡事物之美,提升审美能力,丰富人生内涵。(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本课生字词,背诵课文。2.正确理解课文主旨,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难点:加深对生活的感悟,加强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能发现生活中平凡事物之美,提升审美能力,丰富人生内涵。二、说教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 .朗读法本课语句优美,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充分感受课文的句子之美,感受课文句子所呈现出的画面美。主要采用学生跟随范读录音朗读和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2 .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的语言比较抽象,情感比较含蓄,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分析重点语句,
3、带领学生品味课文所呈现出白鹭的外形美,和谐美,神态美和动感美。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全册)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白鹭的图片,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更生动。三、说学法。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课内主要是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结合课后习题,进行适当练习,从而掌握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四、说教学流程。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一)布置预习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
4、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3.收集白鹭的资料和作者简介。(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板书:白鹭二、学习生字词师: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标出本课的生字和不熟悉的词语。1.课件出示生字词。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完之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强调书写规范。让学生自行临写,教师检查书写情况。三、学习课文内容1.整体感知。让学生通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提示:共分为三个部分。第1自
5、然段为第一部分,第2 T 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第11自然段为第三部分2.学习第1自然段。思考第一自然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提示:总起下文。第二课时:2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全册)一、学习第21 0 自然段1.学习第2-5 自然段的内容。2-5 段描写是白鹭的外形之美。请大家在文中找出白鹭的外形特点。(点明学生回答)第 5 段重点描绘了白鹭的外貌特征。作者从颜色,外形两个方面对白鹭的进行了描述。注意词语: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让学生注意特殊句式: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试着用这个句式造句。这一部分讲述的是白鹭的外形特点,作者表现出对白鹭
6、美丽外表的高度赞美。2.学习第6-1 0 自然段的内容。先 齐读第6-8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第 6 自然段描绘的是白鹭在清水田中钓鱼的情景-钓鱼图,展现了白鹭优雅,和谐之美,这种美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作者却敏锐的发现了;第 7 自然段描绘的是清晨白鹭在小树的绝顶瞭望的情景-瞭望图,这一段展现的白鹭的神态美;第8 自然段描绘的是黄昏白鹭在天空中低飞的画面-飞行图,画面传递出一种动感美。第 9 T 0 自然段表达了出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作者认为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白鹭是一种很美丽的动物,然而这种美常常被大家所忽视,所以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用心去感受,发现蕴
7、含在平常事物中的美。二、学 习 第 1 1 自然段请同学说一说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提示:照应开头,点明中心。请大家再次齐读课文,仔细体会作者所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内涵。引导学生体会这样结尾的好处。三、拓展延伸1.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段落,说一说这些段落好在哪里。2.教师对作者的表现手法进行点拨。美的事物还要作者采用高妙的艺术手法加以描绘展示。想一想作者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些事物的形象和美的。本文也是一篇优美的咏物散文,在状物抒情方面作者采用的是写意手法,即抓住事物的神韵作粗线条的勾勒。四、课文主旨归纳五、板书设计外形美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全册)白鹭-诗
8、和谐美一 韵在骨子里的诗(平凡的事物,不一样的感受)神态美动感美2落花生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落花生是一篇经典的课文,作者借平凡的事物讲述了深刻的道理: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能做一个华而不实的人。本课结构严谨,叙事有条理,详略得当。学习本课,要着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表现手法。(二)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 写8个生字,积 累6个词语。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正确理解课文主旨。感悟要做一个有用的人的道理,能根据课文主旨写一写身边的例子。(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本课生字词,积累词语。2.能正确理解课文主旨。难点:1.正确理解课文主旨。感悟要做一个
9、有用的人的道理,能根据课文主旨写一写身边的例子。二、说教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本课在课文朗读上有两个侧重点。一是分角色朗读,本课人物对话较多,通过分角色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二是重点朗读带有哲理性的句子,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主旨。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语言平实朴素,容易理解,但是从句子中提炼出作者所呈现的道理还是有难度,要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3.练习法4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全册)练习能够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采用仿写句子、词语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准备了同步教学多媒体课件。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配
10、有适量插图,图文结合,避免枯燥说教形式教学。三、说学法。本课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包括自己查字典预习本课生字,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查找作者简介,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把握。课内学习包括具体学习本课要求会认字的字音,掌握会写的字,了解课文内容,准确领会课文主旨,完成本课课后练习,重点完成本课小练笔。四、说教学流程。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3.收集作者简介,有兴趣的可以查找花生生长
11、的相关资料。(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一、课题导入板书:落花生教师介绍课文作者信息。二、学习生字词1.让学生朗读课文,标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2.课件出示生字词。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引导学生注意读音准确。4.教师范写生字,让学生注意笔顺,书写规范。让学生自行临写,教师指导纠正。三、整体感知,给课文划分层次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篇课文围绕“落5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全册)花生”这个题目写了哪些内容?2.让学生标出自然段,给课文内容划分层次。点名学生回答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理由。提示:这篇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 自
12、然段:种花生收花生第二部分:第 2 自然段:尝花生第三部分:第 3-1 5 自然段:议花生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内容1.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对于课文结构层次的划分。2.学习课文第1、2 自然段。读这两个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是本课的前两个部分。找出这两个段落中的生字,词语。第 1 自然段讲述一家人种花生,本来以为花生不容易种植,但 是“居然”收获了。(引导学生注意“居然”这个词语,表明出乎意料。)第 2 自然段讲述的是尝花生,“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我们就在后院的茅亭里过这个节”,这里结合前面母亲不肯荒废空地,显示出母亲的勤劳能干,还会享受生活。3.学习课文第3-1 5 自然段这一部分是
13、本课的第三部分,讲述的是“议花生”。请分角色朗读一下这些段落,想一想议花生议论了哪些内容?教师提问:“我们”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花生味道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容易得到。父亲拿花生和苹果、石榴相比是为了说明什么?说明花生虽然外表不那么吸引人,但是却默默奉献,大有用处。父亲拿花生和苹果、石榴相对比,这样的好处是什么?这样做对比是为了突出花生的特点。父亲借说花生,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能做一个华而不实的人。作者借父亲评论花生,告诉了我们深刻的道理,这种写法是什么?借物喻理结合自身实际,说一说怎样做才是有用的人呢?(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踊跃6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
14、(全册)回答)二、拓展延伸1.让学生熟读课文,感受课文主旨。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表现手法,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详写议花生。3.小练笔。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他们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地作着贡献。让学生用一段话写一写身边的这样的人。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巡视指导。三、课文主旨归纳四、板书设计-种花生 矮矮地长在地上收花生 果实长在地下,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落花生-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尝花生 好吃-议花生 和苹果、石榴相比较,花生默默无闻,朴素无华3桂花雨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桂花雨是著名作家琦君的名篇,课文回忆了自己儿时关于桂花的一些事情,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15、。课文语言优美,且富有童趣,展现了作者关于桂花的美好回忆,情感真挚。(二)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 写1 0个生字,积 累5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能结合重点词语理解作者所传递出来的情感,准确把握作者借写桂花表达出来的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本课生字。2 .能结合重点词语理解作者所传递出来的情感,准确把握作者借写桂花表达出来的对故乡的思念之情。7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全册)难点:1.准确把握课文主旨。二、说教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本课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传递出来深刻,真挚的情感。作者描
16、写儿童时代摇花乐时语句是欢快的,描写离开故乡时的语句是充满乡愁的,要让学生着重朗读这些句子,感悟句子所透露出来的真挚的感情。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引导学生赏析作者描绘“桂花乐”的情景,分析作者所呈现出摇花乐的画面。采用提问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准备了同步教学多媒体课件。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配有适量插图,图文结合,避免枯燥说教形式教学。三、说学法。学习本课,要求学生将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结合起来。课前预习是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标出课文中不认识的字,结合课文注音和查字典识记生字。预习课文内容,查找作者资料,初步了解课
17、文内容。四、说教学流程。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一)布置预习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2.朗读课文,结合课后习题了解课文内容。3.阅读课后链接,思考课文借写桂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板书:桂花雨二、学习生字词1.课件出示生字和词语。2.让学生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在课文中标出生字和词语。8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全册)3.教师范读生字和词语,学生跟读,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临写。教师进行指导,强
18、调笔顺和书写规范。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给课文划分层次。提示: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2.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思考下列句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句子: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3.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说一说作者借桂花表达了什么感情。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内容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师: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请
19、大家注意关键词,“中秋节”、“故乡”.第2自然段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关于桂花的事情。师:为什么作者这么喜欢桂花呢?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桂花的香气很迷人。二、学习第3-7自然段1.学习第3自然段。师:第3自然段写母亲担心“可别来台风啊”,而且母亲说:“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梦。送一管给胡家老爷爷,送一梦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这里体现出母亲勤劳善良,而且表现出故乡邻里之间温馨和谐的氛围。2.提问,“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句话传递出什么感情?师:第4自然段开头作者回忆了故乡桂花盛开时的景象,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深
20、深怀念之情。3.学习第5自然段。师:第5自然段讲述的是“摇桂花”,这一段展现了作者童年时代摇桂花欢快的场面。请大家大声朗读这句话:“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9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全册)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像的雨呀!,读出欢快的情感。结合课文插图,想象作者所呈现的画面,这是一幅充满欢乐,充满童真的画面。4.学习第6-7 自然段。师:请大家注意第6 段最后一句话,“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里写出了桂花对于故乡的意义,即便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作者回忆起故乡,仿佛还闻到了故乡桂花的香气。师:第 7 自然段讲述
21、的作者回忆自家搬到杭州,再也不见家乡的桂花。但是作者依旧会去小山上赏桂花。请大家看这句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句话写出了母亲和作者对故乡的无限思念,结合之前所描写的在故乡摇桂花的情景,这句话显得有些伤感。三、学习第8 自然段师:本段总结全文,深化主旨。作者这里强调“摇花乐”,进一步传递出作者对故乡,对童年时代的无比怀念之情。四、拓展延伸1.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2.结合课后阅读连接,说 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课件展示阅读链接的内容。3.让学生说说对自己故乡最怀念的事物。五、课文主旨归纳六、板书设计
22、喜欢桂花桂 花 雨-桂 花 雨-怀念家乡,怀念童年生活。-“摇花乐”4 珍珠鸟二、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珍珠鸟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名篇,是著名作家、学者冯骥才的经典作品。作者用灵动的笔调呈现出了珍珠鸟的活泼、可爱,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珍珠鸟逐渐 与“我”建立信任的过程。本课结构严谨,语句生动活泼,立意高远,主旨深刻,要注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二)教学目标。10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全册)1.会 认 10个生字,积累语句。2.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领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情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学习作者的表现手法。难点
23、:领 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二、说教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默读与朗读结合。让学生采用默读与朗读两种朗读方式相结合,了解课文内容。重点读课文描写珍珠鸟外表、动作、神态的句子,感 受“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了解“我”与“珍珠鸟”建立信任的过程。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课文描写珍珠鸟的句子,这些句子用工笔勾勒的手法,生动的展现了珍珠鸟活泼,可爱的样子,要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本课的重点是领会课文主旨,即信任是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产生的,课文主旨句即课文最后一段,要引导学生结合全文来理解这个句子。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准备了同步
24、教学多媒体课件。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配有适量插图,图文结合,避免枯燥说教形式教学。三、说学法。本课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包括自己查字典预习本课生字,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查找作者简介,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把握。课内学习包括具体学习本课要求会认字的字音,掌握会写的字,了解课文内容,准确领会课文主旨,积累课文优美的句子,学习作者的表现手法。五、说教学流程。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布置预习,课前交流:1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全册)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
25、、字义。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一课时:一、导入课题板书:珍珠鸟二、学习生字词句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教师范读生字,引导学生读准字音。2.在文中找出描写珍珠鸟动作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后面所传递出来的情感。三、学习课文内容。1.让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提示:作者通过描绘珍珠鸟与自己一起生活、互动的一些细节,刻画出了珍珠鸟活泼可爱的形象,展现了一个温馨和谐的画面。2.让学生找出关于珍珠鸟外表描写的句子。3.在文中找出描写珍珠鸟动作描写的句子,注意特殊句式:一会儿一会儿 一会儿.4.引导学生梳理珍珠鸟对“我”的态度变化,在文中找出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五 年级 语文 上册 全册说课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