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合6篇.docx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合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合6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合6篇小学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2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等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等概念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一)口算0.8times;0.54times;0.251.60.380.15divide;0.510.750.480.03(二)计算21divide;315divide;312divide;310divide;3教师提问: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7例710divide;31列竖式计算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教师用两种颜色的笔分别将商3和余数1描一遍)使学生明确:因为余数重复出现
2、1,所以商就重复出现3,总也除不尽所以10divide;33.33(二)教学例8例8计算58.6divide;111学生独立计算2因为余数重复出现数字3和8,所以商就重复出现数字2和7,教师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小数部分有的数字重复出现;有一个数字、有两个数字重复出现;)4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教师板书:循环小数像3.33和5.32727是循环小数5简便写法3.33可以写作;5.32727可以写作6练习把下面各数中的循环小数用括起来1.53530.192928.4666(三)教学例9例9一辆汽车的油箱里原来有130千克汽油
3、,行驶一段路程以后用去了大约用去了多少千克汽油?(保留两位小数)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130divide;621.666asymp;21.67(十克)答:小汽车大约装21.67千克汽油2集体订正重点强调:保留两位小数,只要除到小数点后第三位即可3练习计算下面各题,除不尽的先用循环小数表示所得的商,再保留两位小数写出它的近似值28divide;182.29divide;1.1153divide;7.2(四)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会有几种情况出现?1除到小数部分的某一位时,不再有余数,商里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也就是被除数能够被除数除尽如3divide;21.5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
4、数,叫做有限小数2除到小数部分后,余数重复出现,商也不断重复出现,商里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如10divide;33.33,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5.7divide;914.2divide;115divide;810divide;7(二)下面的循环小数,各保留三位小数写出它们的近似值1.290900.01838380.44447.275275四、布置作业(一)计算下面各题,除不尽的用循环小数表示商,再保留两位小数写出它们的近似值9.4divide;638.2divide;2.7204divide;6.66.64divide;3.3(二)一列火车从南京到上海
5、运行305千米,用了3.5小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保留两位小数)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内容:课本第63页例2;练一练;作业本第28页。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巩固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基本方法,并能应用按比例分配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在连比中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与解答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连比(三部分比)的意义与分数应用题的关系教学关键:理解连比(三部分比)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你可以想到什么?(1)某班男、女生人数比是54;(2)柳树、杨树棵数比是16;(3)科技书和故事书比是54。2、练习:(1)学校有故事书80本,故事书和科技书的本数之比是23,科技书有多少
6、本?(2)改编1题中的故事书80本为科技书有80本。分析:每题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想想你能列出几种不同的解法?二、新授1、出示例2:一种混凝土,由水泥、沙子和石子按235拌制而成。要配制这种混凝土6000千克,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千克?(1)想:235叫做水泥、沙子和石子这三种量的连比。意思是这种混凝土里水泥占2份,沙子占3份,石子占5份。(2)学生尝试解答。(3)反馈、讲评。2、试一试:一种青铜,内含铜88份,锡10份,锌2份。要炼制这种青铜400吨,需要铜、锡、锌各多少吨?3、补充: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厘米,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三、练一练。P64。四、
7、课堂小结。这堂课与上堂课有什么不同吗?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本第28页。小学数学教案篇3教学设计思路: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制定了“四则运算”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按照“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五个环节来设计课堂的。在导入中给学生留下问题情境,再带领学生继续学习四则运算的第二条定律。通过讲解例题和例题拓展学生自己找出运算定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接着学生练习、巩固今天的学习内容,知道如何将分步运算写成综合式子,并且按运算定律计算结果。1、学习任务分析“四则运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
8、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章的内容。本节课内容通过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天雪地”游玩买门票这一具体生活实例,引发出有关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的数学问题。在活动中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的生成过程,提高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混合运算赋予了生活中的现实意义,从而达到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尝试概括总结,掌握运用。(1)教学重点学生理解掌握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归纳:“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规律。2、学习者分析法。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算
9、式的运算顺序及格式。通过对运算顺序的了解,结合本节课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基本的运算能力和技巧。(2)过程与方法:会把分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学生理解和自主探讨归纳正确的运算步骤和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4、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5、板书设计四则运算(二)老师讲解例题时的重点数学信息和运算步骤,练习题的讲解时会有运算步骤。6、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则运算的第一条运算法则,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该怎么计算?(从左到右,多媒体出示
10、运算规律。)那我们来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答案老师已经给出,但是你们必须告诉老师怎么计算才能得到正确地答案呢?多媒体将题目展示出来。276030=578624=212302=72师讲解,着重分析12302。这题我们该按什么顺序计算呢?同学们比较我们昨天学习的内容,这个综合式子有什么不一样,它有几类运算?(两类,加法和乘法)那我们能按照昨天学习的从左到右计算的方法来计算吗?我们试一试好吗?老师带领学生计算得出84,和正确答案不符。为什么我们这样计算没有得到72呢?是我们哪里出了问题呢?难道还有另外的运算法则吗?那我们今天就继续来学习四则运算,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方法,好不好?设计意图:有计划地安
11、排练习,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进一步达到熟练计算,为后面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同时也留下了疑问,为新课的学习埋下伏笔,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新课教学】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学习多媒体展示“买门票”情境图和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天雪地”游玩,购门票需(理解“半价”指的是儿童票的价格是成人票的价格的一半)分步列式师:购门票需要多少钱?你能列分步算式进行解答吗?(学生上台写答案)方法一:242=48(元)242=12(元)48+12=60(元)方法二:24+24=48(元)242=12(元)48+12=60(元)师:说说这样列式,每一步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每一步的意思。综合列式
12、师:同学们能根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学生回答,老师多媒体展示)算式一:242+242算式二:24+24+242师:这两道算式和上节课的算式有什么不同?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是什么意思?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说给同学听听。(老师指名回答)242+242=48+12=60(元)(引导学生理解:先算:爸爸妈妈两个大人,所以买两张成人票,就是242=48,同时算:玲玲是儿童,买儿童票,就是242=12,最后求总门票,就是48+12=60)师:那方法二又是怎么计算呢?老师想算一遍让大家看看有没有算对,大家要注意老师的运算顺序啊。24+24+242=24+24+12=48+12=60(
13、元)老师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引导学生理解:先算玲玲的票价242=12,再算三个人的总价24+24+12=60,也得到了60正确答案,那老师的运算方法正确吗?)师:比较我们上节课的综合式子,看看我们这两个综合式子有什么不一样,它有哪些运算呢?说说每道算式是按怎样的顺序算的?(引导学生说出: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并多媒体展示运算定律)例3拓展题学习多媒体展示“买门票”情境图和拓展题: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算式和计算过程100-243=100-72=28(元)答:应找回28元。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定律,并结合实际理解意义)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
14、学问题?请同学在小组里提出问题并解答。【巩固练习】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7“做一做”第1题。要求:先说出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再比较运算顺序是否一样。根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252=5062-50=12328=456+4=60153=45306=545-5=40判断并改错22+18232-102568+73=402=222=7+73=20=44=143=42要求:独立完成,并小组评讲。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辨析,完成练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归纳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新的想法吗?设计意图:
15、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作业布置】完成书上P8练习一:5、6、7、8、9、10题7、资源及媒体的应用教师根据教学设计方案的要求事先制作好上诉内容的课件,以供教学之用,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好准备,也能有条理地板书学习内容,便于学生接受。8、教学设计后记本内容的设计遵循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并结合教材,运用多媒体,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恰当地提出讨论的问题,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归纳知识。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又有效地促进学
16、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案篇4教学内容:1、认识负数:教材第16页例1例4以及练习一2、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第101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联系。3、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后面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做些准备。教学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课时安排:3课时(1)认识负数的意义教学内容:p.1、2,完成第3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用 小学 数学教案 模板 集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