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docx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案一、目标与要求1.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心意思。2.理解第二、三节丰富的想象的作用。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二、教与导设计学法指导这是一首抒情浓烈的诗歌。在反复朗读后,体会作者歌唱了什么,为什么要歌唱。还应思考,第三节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具体表现在哪些诗句中;它对表现诗的中心意思和抒情起了什么作用。带着这些问题思考着朗读,就能读出感情,读出韵味。重点与难点1.本诗创作的背景。1938年,诗人和好友卞之琳等一道怀着对光明的渴望,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作者亲眼目睹了根据地人民火热的革命生活,那种快乐、充实、民主的全新
2、生活,使从黑暗的国统区来的诗人,感到中国的希望。诗人投入到火热的革命生活中,并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1942年,诗人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首诗。2.诗歌赏析。诗一开头,便指明为少男少女而歌唱,歌唱的对象是“早晨”、“希望”、“属于未来的事物”。“正在生长的力量”,作者这样快乐地歌唱正是因为他看到了延安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生活,为生活在延安的少男少女们而感到欢欣、激动。第二节,作者想象自己的快乐的思想像歌声一样飞向四面八方去感染更多的人。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第三节,已整30岁的作者仿佛又回到了少男少女的时代,忘记了忧伤,浑身充满着活力和激情、梦想和希望。而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正是因为延安那种火热的充满希
3、望的新生活的感染。全诗回荡着歌唱革命生活。歌唱青春的昂扬旋律。O问题与方法1.作者为什么要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因为作者感到生活在延安的少男少女们是幸福的,他们的生活充满青春的活力,显示着勃勃生机,使人想到他们就是新中国的未来和希望。2.应当怎样理解“轻轻地从我琴弦上积掉了成年的忧伤”?作者三十年代初开始写作新诗,多收集在诗集预言里。从三十年代的诗作看,作者由最初敢于表露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人间美好的东西的追求,到感到“成人的寂寞”,领略人间的苦辛,诅咒战争,反映了作者关注现实,而又找不到济世的办法。这是国统区里黑暗的现实,使他悲观忧伤。而延安的全新的生活,使他豁然开朗,他顿时感到生活充满阳光和快乐,
4、仿佛一下子年轻了许多。颤(好(2.选词境空。1)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_(停留、停止、停泊)的地方。(2)轻轻地从我琴弦上_(失去。失落、失掉)了成年的忧伤。3.填空。这首诗的作者是_,中国现代_、评论家。他于1938年,怀着对光明的渴望,奔赴革命根据地_。巩固与掌握阅读下列这节诗,按要求答题。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面八方去。巴,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1.本节诗中作者运用了哪几个比喻,各有什么作用?2.对“快乐或者好的思想”“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应如何理解?3联系全诗,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得不正确的一项是()。A.歌唱延安崭新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快乐
5、的。心情。B.为延安的少男少女生活在幸福生活中,而感到无比欢欣和鼓舞。C.看到延安的充满活力的生活,感到中国充满着希望。1).看到延安火热的革命生活,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心中多少有些忧伤。0拓展与迁移阅读卞之琳的道旁,按要求答题。道旁家驮在身上像一只蜗牛,弓了背,弓了手杖,弓了腿,倦行人挨近来问树下人(闲看流水里流云的):“请教北安村打哪儿走?”骄傲于被问路于自己,异乡人懂得水里的微笑;又后悔不曾开倦行人的话匣像家里的小弟弟检查远方回来的哥哥的行箧。1.诗里写了一个“问路”的情节,问路人问的“路”,“树下人”想问“倦行人”走过的“路”,仅仅是生活的潞”吗?你是怎样理解的?2.诗里描述了“倦行人”
6、的动作语言、“树下人”的心理活动。你能依此揣摩两人的性格特点吗?3.试着写一段一二百字的诗歌赏析。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的作用是: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第六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少年诗情。在六年级时,学生已初步学习现代诗歌,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课内容是中学阶段现代诗歌的继续,为将来现代诗歌的学习打下基础。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朗读全诗,运用诗歌朗诵的有关技巧,感受诗人对新生活的歌赞与热爱。(2)、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
7、3.重点,难点:重点: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诗人对新生活的歌赞与热爱。难点: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二、教学策略:1.教学手段: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所以在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采用以朗读为主的的教学方法。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朗读教学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的指导朗读和课后作业,启发
8、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能力的培养。3.学情分析:(1)学生特点分析:由于原上海班和统编版进行了合并,所以现在七(2)班的学生良莠不齐,没有几个学生会懂朗读,不知道如何掌握朗读技巧。(2)知识障碍上:由于这首诗的年代久远,所以在教学时要恰当联系时代背景,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作者写本诗的目的。(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朗读全诗,运用诗歌朗诵的有关技巧,感受诗人对新生活的歌赞与热爱。2、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教学重点】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诗人对新生活的歌赞与热爱。【教学难点
9、】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看到你们我就羡慕你们。因为在座的少男就像初升得朝阳,充满力量;在座的少女就像鲜艳的花朵,充满生机。你们值得我们为之歌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何其芳的诗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板书课题、作者)2、简介作者、写作背景。二、初读诗作、整体感知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2、学生读,3、同学评价。4、请同学们谈一谈,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怎么样的?5、老师泛读第一小节。6、学生读其他三小节,并标出重音。7、齐读。三、再读诗作,体会感悟1、诗的第一节一口气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了哪些意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少男少女 歌唱 沪教版七 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