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摘抄7篇.docx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摘抄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摘抄7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摘抄7篇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摘抄篇101自立者起,自强者胜车水马龙、人声嘈杂、对于普通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但对于江梦南来说,所有的声音都是陌生甚至可怕的。因为在三年前装上人工耳蜗之前,她什么也听不见。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从小几乎完全丧失听力的她,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而且一路考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直到考上了清华的博士。江梦南: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听不见,就把自己看成了一个弱者。我相信自己不会比别人差,我也相信事情可以做得很好。02人一己百,虽柔必强时间回到29年前,在小梦南半岁时,因为肺炎误用药物,她的左耳损失了大于105分贝,相当于直升机
2、起飞时声响的听力,而右耳的听力则完全丧失,临床上被诊断为极重度的神经性耳聋。父母会抱着她坐在镜子前,让她观察别人和自己说话的口型,进行发音模仿,并一遍遍地纠错。江梦南:一个字,念一万遍我能够学会,父母都已经很开心了。可能有一些口型非常像的音,花、瓜,就要把我的手,(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馆)放在他们的嘴巴附近感受这些气流。花,有气流,瓜,没有。需要很多遍的反馈,才可以慢慢练成这样一个肌肉记忆。常人很难想象,在无声的世界里,小梦南是如何通过海量的重复与练习,学会读唇语的。梦南没有上过一天特殊教育学校,因为她父母坚持要让女儿去公立小学读书,但没有一个正常小学肯接收她,以
3、至于到了上学年龄,无学可上的梦南又多上了一年学前班。江梦南:有一个场景我印象非常非常深刻,我的学前班跟我的小学,他们中间有一段台阶,小学在台阶上面,我的学前班在台阶下面。我站在台阶上,看到其他同龄人都去顺着台阶往上爬去读小学,我自己顺着台阶往下走,我当时在台阶上就哭了。江梦南:父母安慰我,告诉我,听不见是既定的事实,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这点。于是,在学校里,梦南靠着坐在教室前排,读老师口型“听课”,并凭借惊人的努力和记忆力,发奋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甚至,为了补上学前班多读的那一年,她在四年级暑假自学了五年级所有的课程。03迎接挑战,打破桎梏就这样,好强的梦南一路以优异的成
4、绩考上吉林大学的本科、硕士,并于2023年,考上了清华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的博士,主攻肿瘤免疫和机器学习。为了测试自己还有哪些潜力可挖掘,三年前装上了人工耳蜗。终于,她人生第一次,真切地听到了这个世界。江梦南:冷不丁的哪一天会听到我以前从来没过的声音。我开始听见了鸟叫,听见了青蛙在叫,或者听到了一些很美好的声音。但是,新的困难接踵而至。为了建立耳蜗里听到的声音跟文字之间的联系,梦南还需要不断持续进行听力训练。而且,清华的学业压力大,每天面临大量专业的讨论,梦南的人生,仿佛每一步,都是“困难模式”,等待她去克服。事迹简述半岁时,江梦南双耳失聪,但她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凭借优秀的学习成绩
5、,她成为家乡镇上近年来唯一考上重点大学、最终到清华念博士的学生。江梦南的目标始终是明确的,那就是解决生命健康的难题。颁奖辞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江梦南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摘抄篇2杜富国,1991年出生,贵州遵义市湄潭县人,2010年12月入伍,2023年11月入党,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战士。8年多的军旅生涯中,他有过3次重要选择:第一次是参军来到云南某边防团,他原本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边防战士,却选择参加扫雷;第二次是来到扫雷队
6、后,队长发现他的炊事技术不错,有意安排他当炊事员,但他选择到一线扫雷;第三次是排雷遇险时,他选择让战友退后,独自上前排雷。“当兵就要上战场,国家有需要,我们应该站出来、顶上去。”2015年,当驻守边防的杜富国得知上级组建扫雷大队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主动请缨,义无反顾奔赴排雷战场。在执行排雷任务的3年里,杜富国常常第一个进雷场、第一个设置炸药、第一个引爆,千余次进出雷场,累计作业300余天,搬运扫雷爆破筒15吨多,排除各类爆炸物2400余枚,处置险情20多起。“你退后,让我来。”2023年10月11日,杜富国在扫雷行动中发现一枚加重手榴弹,他立即让同组战友艾岩退后,独自上前查明情况。突然,一声巨响
7、,手榴弹爆炸了,杜富国下意识地向艾岩方向一侧身,挡住了爆炸后的冲击波和弹片。艾岩得救了,自己却失去了双手、双眼。他说:“我只是做了军人应该做的事,假如再给我机会,哪怕一千次、一万次,我也会坚守初心,做出同样的选择!”负伤后,杜富国依然保持战斗的状态,从走路跑步、穿衣吃饭等最基本生活技能开始,每天积极投入康复训练。同时,他始终保持乐观进取的态度,练体能、练写字、学知识,渐渐找到了新的人生坐标。杜富国被中央军委授予“排雷英雄战士”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1次,荣获“时代楷模”“全国自强模范”称号。2023年,当选“最美奋斗者”。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摘抄篇32023年11月,云南中越边境上的坝子雷场,几
8、十名解放军战士手拉着手高唱着军歌,齐步踏过这片曾经埋有几千颗地雷的死亡地带,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告诉乡亲们,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安全了,在队列中本来应该有一位名叫杜富国的战士,可是此刻,他再也没有机会拉着战友的手亲眼见证这特殊的时刻。我们把时间拉回到一个多月以前,此时的杜富国已经在边境扫雷部队中服役三年多,他出入雷场上千次,拆弹2400多枚,从一个年纪轻轻的边疆卫士逐渐成长为扫雷尖兵,这个九零后的战士甚至把自己的网名改成了“雷神”,前不久他刚刚结婚,本该好好的享受新婚以后的甜蜜生活,他却毅然告别了妻子,返回了雷区战场。10月11号,27岁的杜富国和战友艾岩再次踏上坝子雷场。杜富国轻轻的向艾岩挥了挥手
9、,示意他远离爆炸物,“你退后让我来”,这是杜富国在排雷现场最常说的一句话。爆炸的瞬间,杜富国下意识的倒向艾岩所在的方向,他挡住了四散的弹片和冲击波,时间被定格在了十四时三十九分。距离爆炸点不足两米的艾岩在杜富国的保护下,只是脸部受到些擦伤,而身处爆炸中心的杜富国保护衣被冲得粉碎,棉条被烧得滋滋作响,鲜血混杂着爆炸的硝烟浸染了全身。经过两天的抢救,杜富国终于保住了生命,然而他失去了双手和双眼。杜富国的父亲含着泪将儿子的伤情如实地说了出来,他颤抖着哽咽着,不知道该如何来安慰自己的孩子,杜富国平静地微笑着,他让亲人们不要担心他会坚强。而他的妻子王静知道,这个男人习惯了把所有的痛苦一个人咽下去。作为妻
10、子,她要做的就是,在丈夫的身后撑着他,照顾他,从今往后成为他的眼睛。随着最后一片雷场的交接,曾经的死亡地带正在被乡亲们用辛勤的汗水和坚实的双手开拓成满山的田地。曾经的雷场上,一棵棵树苗正在蓬勃生长,一簇簇老山兰默默吐露着芬芳。这老山兰不就是我们的英雄之花吗?杜富国曾在日记里写道,“我见过最美的风景,就是在我扫完的雷区上面盖上房子,老百姓可以安心种地生活。”虽然他再也无法亲手触摸这片重获新生的红土地,再也无法亲眼领略这和平宁静的风景,可是在他内心深处早已装下了这最美丽的画卷。告别婚房,走向雷场,那是军人的使命;你退后让我来,那是勇者的担当;岁月静好,那是英雄的守护;人民安宁,那是国家的誓言。感动
11、中国人物事迹素材摘抄篇47月22日,安徽合肥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陈陆喊出这句“我打头!”,再次登上救援的橡皮艇出发。然而,庐江县石大圩决口迅速扩大至50米,橡皮艇被卷入激流漩涡侧翻。已经奋战了96小时、转移救援出2600多人的陈陆,就这样消失在滚滚洪流之中,再也没有回来。“教导员!”“陈陆!”和陈陆并肩奋战的消防员们竭力呼喊着,与陈陆素不相识的其他救援队伍全力搜寻着。24日下午,搜救队伍在距离事发地约2.3公里的下游发现了他的遗体。陈陆同志英勇牺牲,用定格在洪流之中的36岁宝贵生命,诠释了他心中“人民至上”的信念。“谁打头?”“我打头!”汛期以来,受持续强降雨及上游来水等多重因素影响,
12、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位不断攀升,遭遇了150年未遇的历史高水位。7月22日,持续暴雨中,巢湖再次危急。随着几声巨响,已经开始漫堤的庐江县石大圩防洪大堤被洪水撕开了20米宽的决口。随即,5.8平方公里内的4个行政村成为海洋一般,6500人被洪水围困,处境危险。接到县防汛救灾指挥部的指令后,已在抗洪抢险一线连续奋战了好几个昼夜的陈陆,再次集结队伍,携带好救生装备和4艘橡皮艇,以最快的速度,向着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出发。在被洪水淹没的庐江县同大镇连河村,陈陆和队员们拖着疲惫的身躯,一次次登艇,一次次出发,救人、再救人大队长方锐至今还记得陈陆当时疲倦的神情。他劝陈陆休息一会儿,但陈陆说:“我对这片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感动 中国 人物 事迹 素材 摘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