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论文.doc
《信阳市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阳市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论文.doc(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信阳市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张 雨 等2010年底,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方向,将中原经济区定位为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点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综合交通和物流中心、华夏历史文明的重要传承区。作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建设担负着探索“三化”协调发展新路的重任,任重而道远。河南省委明确提出要坚持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坚持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坚持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持续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信阳作为河南传统典型的农业大市,自1998撤地设市以来,全市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综合实力
2、明显增强。但是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全市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水平偏低,工业化水平总体上尚处于初期向中期迈进阶段,产业发展对城镇化的支撑作用不明显。要改变经济社会落后的面貌,缩小差距,实现跨越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进“两化”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势在必行。为此,信阳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明确提出了要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工作的战略重点。在此背景下,本文依据统计资料和国内外通用的测算方法,对信阳城镇化与工业化的现状、差距与优势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评价,探索提出促进信阳“两化”良性发展道路的途径与对策,以期对信阳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一、关于城镇化、
3、工业化问题的理解(一)城镇化的概念“城镇化”也称“城市化”,英文统称为“Urbanization”,是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出现的社会发展趋势,是指农业人口非农化和农村生活方式城市化的过程。城镇化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人的地理位置的转移和职业的转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演变;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城镇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加、城镇规模的扩大以及城镇经济社会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关于城镇和农村界域的划分,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在不同的时间上就有不同的划分标准。在我国历史上,关于城镇人口标准有过几次大的调整,近年来,随着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城镇化也由传统意义上的总人口
4、中的非农业人口的比例,变化为在城镇中生活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的比例。相比前者,后者更能体现人性化、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新型城镇化,是指社会生产力在市场化、信息化的基础上,在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人口素质、人口居住等方面,由传统农村文明转变成为现代城镇文明的自然历史过程,也是城市生活方式不断向农村扩散和传播的社会过程。新型城镇化也包括社会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生活方式向多元化、社会发展的过程。新型城镇化应该具备五个主要特征:一是城镇化的原始积累主要来自于农业;二是城镇化偏重于第三产业发展;三是城镇化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四是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主要是推力而非拉力;五是城镇居民主要
5、以小城镇居住为主,但是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提供服务。(二)工业化的概念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在工业化进程中,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量的快速增长,新兴部门大量出现,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城镇化水平
6、和国民消费层次全面提升。一般来说,描述工业化程度可用两种形式,一是用产值比重表示;二是用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表示,第一种形式是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所计算的工业化程度。第二种是为了与城镇化水平计算上相一致,我们将工业化程度理解为社会劳动在不同产业间的分配,即在全部社会劳动者中二、三产业劳动者所占比重。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工业”不仅包括工业本身,而且还包括第二产业的其它部分以及整个第三产业,即整个非农产业。 新型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把工业发展和农业、服
7、务业的发展协调统一起来,使工业化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把技术进步、提高效率同实现充分就业协调统一起来,使更多的人能够分享工业化的成果和利益,并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三)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1、从产生和发展过程看工业化就是由于产业革命而带来的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一种过程,这一过程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发展,造成了工业中心和城市的迅速发展。由工业革命推动的工业化,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积累财富的手段、方法和组织方式。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就需要资本和人力的大量集聚,因此也就带来了资本和人力在区位上的大量
8、聚集,于是就有了城市,随着工业生产活动的细分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就越来越需要资本、人口、生产的区位集聚,同时必将带来本地区的交通、商业、贸易等部门的产生和发展,进而也就带来文教、医疗卫生等部门的产生和发展,所以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必要条件,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没有工业化,城镇化就无从谈起。2、从数据变动模式看钱纳里和塞尔奎在研究各个国家经济结构转变的趋势时,曾概括了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的一般模式:附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工业化的演进导致产业结构的转变,带动了城镇化程度的提高。从工业化导致的产业结构转变看,制造业生产比重与就业比重的上升基本上是同步的,而非农业产业就业比重与生产比重的上升则表现出
9、阶段性差别:在人均GNP达到500美元(1964年美元)以前,生产比重的上升较快,而当人均GNP超过500美元以后,就业比重的上升明显加快。从产业结构转变对城镇化进程的作用看,城镇化率主要与就业结构变动相联系,而且与非农业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联系更为密切。因此,如果说工业化带动了非农化,非农化带动了城镇化,那么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带动趋势是明显的。表1: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的一般变动模式级次人均GNPGNP结构变化(%)就业结构变化(%)城镇化率1964年美元1997年美元制造业非农产业制造业非农产业17035012.547.87.828.812.8210050014.954.89.134.222.03
10、200100021.567.316.444.336.24300150025.173.420.651.143.95400200027.677.223.556.249.06500250029.479.825.860.552.77800400033.184.430.370.060.181000500034.786.232.574.863.491500750037.987.336.884.165.8二、信阳市“两化”现状、主要特征及基本判断(一)信阳市城镇化发展水平现状 自1998年信阳撤地建市以来,信阳市委、政府始终把促进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新跨越的重大课题来研究部署,加大
11、力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序扩大城市规模,改善居住环境,城市辐射能力和承载力增强,全市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建设发展都有了较大的提高。1、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全市城镇化率由1998年的13.6%稳步提高到2011年的36.3%,城镇化率居全省第13位;十三年来共增加了22.7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7个百分点。截止2011年底,全市所辖78个镇、25个办事处,分别比1998年末增加了19和20个。全市城镇人口达到221.40万人,比1998年增加117.27万人,年均增加9万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通过农村改革试验,结合土地整理等项目,因地制宜撤并“偏、远、小”自然村,集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20
12、11年,全市在建新型农村社区达693个,22万农村人口转为市民。2、城市建设发展迅速。撤地设市后,信阳新规划并开始建设了羊山新区、信阳工业城、南湾管理区、鸡公山管理区、上天梯管理区、潢川经济开发区六个功能新区,进一步拉大了城市框架。2011年,全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至73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面积达817万平方米,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27047万元,均比1998年有了较大提高。新区建设快速推进。截止2011年底,羊山新区新建道路80公里,新增城区面积11平方公里,已形成“三纵三横”主干道路,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各种城市功能趋向完善。百花园、博物馆、图书馆、城市规划馆等一批标志性
13、工程建成投用,行政文化中心、金融商贸、高铁站区、休闲度假组团布列有序,新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初具雏形,一座现代化魅力新城昂首挺立。3、城市环境不断改善。2011年,全市城市绿地面积3816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895公顷,人均绿地面积增加至14.15平方米,绿地率37.2%,均比1998年相比有较大提高。全市不断加大治理环境力度,2011年共关闭取缔污染企业4家,限期或停产治理污染企业39家。建成烟尘控制区10个,面积54.4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0个,面积48平方公里。一批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条件得到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污水处理厂9
14、个,日处理污水能力31.0万吨,污水集中处理率75.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47.7%。随着全市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高,2011年,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6天,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95%,空气质量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排名第一。4.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信阳风景优美、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中国十大名茶”信阳毛尖以其优良品质享誉海内外,信阳人民更是以茶为媒,连续成功举办了19届茶文化节,扩大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信阳是全省乃至全国首个设立农村改革试验区的城级市,也是全省唯一具有两个省级文化改革试验区的地市,发展极具活力。特别
15、是以“五禁止”、“十不准”为代表的一系列优化发展环境政策措施的出台,使全市上下形成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城市形象大大提升,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高。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相继获得中国创业之城、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最具绿色竞争力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等多项殊荣,连续四年蝉联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是当之无愧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创业天堂。(二)信阳市城镇化水平的判断1.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当一个国家城镇化水平处于10%-30%之间,属于缓慢发展阶段;当达到30%,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当城镇化
16、水平提高到70%,快速发展阶段结束,进入相对稳定甚至停滞阶段。按照此规律判定,2011年信阳市城镇化率为36.3%,目前正处于中期阶段,即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2.城镇化正处在可塑性最强的关键阶段。2011年,全国城镇化水平51.3%,全省城镇化水平40.6%,分别比信阳高出15.0和4.3个百分点。全省城镇化水平在全国排第27位,信阳市的城镇化水平在全省排第13位。客观来看,信阳撤地设市时间较短,城镇化水平明显滞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但正因为起步晚、水平低,当前又正处于加速推进阶段,因此可塑性最强。 3.加快城镇化进程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当前,河南省委提出,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按照产业为
17、基、就业为本、有序转移的原则,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需求空间,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力求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此背景下,信阳市委、市政府也把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工作的战略重点,作为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在“十二五”规划中,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加快新型城镇化,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的总体发展战略,这都为信阳进一步加快城镇化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二)、信阳市工业化发展水平现状1998年信阳撤地设市以来,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为引领,坚持以发展传统优势产业、提升经济实力为重心,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奋力赶超,经过十三年的建设,全市
18、产业基础不断壮大,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综合实力明显增强。1、经济实力显著提升。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76.8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2.0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1.95亿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3.2倍、24.2倍和5.0倍,年均增长11.7、28.2和14.7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4.33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66.66亿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4.4倍和7.2倍,年均增长13.9和17.6个百分点;实现出口创汇额1.7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87亿美元,比1998年分别翻了4番和5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71元,农民人
19、均纯收入6153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3.4和2.5倍,年均增长12.0和10.2个百分点。2、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1998年的38.8:29.7:31.5 ,调整为2011年的25.8:42.6:31.6。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实现了从“一三二”型到“三一二”的转变。全市二、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998年的61.2提高到2011年的74.2%,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自2008年开始全面超过一、三产业比重,从1998年的23.5%提高到2011年的33.9%,提高10.4个百分点。经济发展逐步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拉动型过渡,工业已逐渐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协调
20、发展,交通运输邮电、批发零售贸易餐饮等传统行业稳步发展,信息服务、快递等现代物流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日益凸显。3、工业经济持续壮大。信阳撤地设市以来,全市坚持探索和实践新型工业化道路,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2011年,全市共有工业企业5084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98家。2011年,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1724.3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73.25亿元,占全部总产值比重达79.6%;2009-2011年三年年均增长15.9%;工业结构优化提升。2011年,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25.88亿元,比1998年增长4.9倍,年
21、均增长14.7%,比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3.0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30.01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7.5%,比1998年提高35.7个百分点。工业占经济总量比重不断增加,工业化率提高到33.9%。全市工业总量显著扩大,工业经济发展已成为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和保障民生的主要动力。工业效益质量明显提升。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87.56亿元,实现利润70.17亿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21.5倍和177.5倍。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构建。食品,纺织、化工、医药、建材、钢铁、机械制造、电力等八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引领工业发展作用不断增强。战略支撑产
22、业初步规划,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奠定基础。4、新型工业快速发展。近年来,信阳市委、市政府以“工业兴市”为战略,科学制定工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增长速度快、转移趋势明显的高成长性产业。通过加强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一批经济实力强的企业来信阳入驻或投资。截止目前,通过同和车轮、航天精工、江淮造船、非金属保温建材等产业集群建设,以及华英禽业、黄国粮业等龙头企业带动,高端制造、新型建材、绿色食品三大产业支撑有力。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整体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际家居小镇项目快速推进,未来几年内将形成中部地区有影响力的家居生产集散中心。以羚锐制药、同源制药等为代表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阳市 新型 工业化 城镇 协调发展 研究 论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