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龙潭公园滨水景观生态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州市龙潭公园滨水景观生态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滨州市龙潭公园滨水景观生态设计 摘要:城市公园是城市规划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格局类型,对维护城市的生态环境、人文素养、文化氛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城市公园的生态设计越发凸显其重要性,本文重点叙述了对龙潭公园的生态景观设计思想,采用“反规划”的设计理念,将生态设计原理,功能、移情、艺术性原理融入公园改造中,设立“通点”链接景观,使城市公园最大程度与城市融合,从而重归人性找回故事。对龙潭公园的总体布局,交通流线,功能分区,景观节点进行了详细的设计描述。同时,对公共设施的设计也力求达到审美功能,象征功能,教育功能。希望通过对龙潭公园的设计改造,将其打造成一个具人文,生态,艺术为一体
2、的滨水生态景观,为滨州市的生态景观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关键词:城市公园;生态;滨水景观;反规划Waterfront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of Longtan Park in Binzhou CityStudents majoring in Art Desig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enwenTutor ZhaoxuAbstract: The city park is an integral park of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pattern types, which plays a
3、 very important role on the maintenance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ultural literacy and cultur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the eco-design of urban park highlights its importanc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Longtan Park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ideas using “anti-planni
4、ng” design concept,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design, function principle into the Parks reconstruction of artistry, empath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ross drop” linking landscapes, to urban park maximum integration with the city , which can return humanity and find stories. The article described the
5、 General layout of Longtan Park, traffic flow, functional area, landscape design in detail. Through the design and renovation of Longtan Park, it is hoped to become one of the most human, ecological, waterfront ecological landscape of the arts, contributing strength for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of t
6、he arts, contributing strength for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the development of Binzhou city.Key words: City Park; Ecological; Waterfront Landscape; Anti-planning.引言 湿地公园以现代生态文明为核心,以倡导健康生活、回归自然、寻找自然为理念,是集生态保护、湿地体验、科普教育、地域文化展示、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园。龙潭滨水公园项目建成后,将达到改善滨州市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增强抵御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并起到加固堤坝、保护农田、减少
7、水土流失的作用,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加强龙潭滨水公园的生态保护,将生态建设作为公园改造的的重要指导思想,增加生态湿地景观主体,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杜绝生态完整性的破坏,加强文化归属感具有具足轻重的作用。1 龙潭公园基地概况1.1 自然地理环境龙潭是滨州市进行四湖五海景观项目中其中一个开发建设的大水面,规划范围西至渤海十一路,东至渤海五路,北至220国道,南至规划支路,其中黄河十六路贯穿公园腹地,是整个公园的一个文化剪影和植物景观的展示,设计的目的是将其打造成一条富有人文精神的生态之路,在设计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1.2 项目文化背景龙潭公园建设项目定位于打造滨州城高端
8、服务空间,突出人文氛围和社会服务功能,形成生态、文化、休闲、健身、商业、服务等特色于一体的重点片区。通过建设出入畅通、碧波荡漾的水系,滨水休闲、各具特色的景点,打造功能完善、景色怡人的生态公园风景区。同时,依托生态风景区的优美风光、生态优良的环境,着力开发城市综合体项目体系,形成南北相通、东西呼应的滨州新中心。1.3 公园现况公园自开放以来,对滨州市人文及环境的进一步提升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环境卫生的维护、文化理念与实际达成的出入、一些绿化物种的成活维护费用过高等,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公园的现实价值的体现,对表达生态意义造成了很大的反作用。有些地方只着重于大环境改造,
9、对具体的设计缺乏对应的设计理念,没有明确的设计手法;有些地方的规划仅仅重视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缺乏对大生态环境的重视与保护。在当前的使用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生态教育与环保教育观念,使公园的现状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公园河岸的维护有太强的人工痕迹,生态因素缺乏,缺少自然情趣,不利于河体的自我净化;采用混凝土及铺装,不仅耗费太多费用而且大大降低了湿地的自我调节功能(见图1);某些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痕迹比较严重,不利于文化理念的表达,有损城市整体文化素质(见图2);有些景观的造景仅仅是为了装饰作用,并没有达到生态与使用功能,这样耗费了资源却得不到真正价值,比如一些广场任其荒废空无一人(见
10、图3)。公园某些种植区为了一味追求景观效果种植一些南方树种,然而并没有起到相应的造景功能,反而长势不好,维护费用过高,既没有达到景观效果,又耗费了大量资金(见图4);游客在赏玩过程中随意破坏花草、丢弃垃圾,这样不仅破坏了公园的整体形象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对公园卫生进行维护。2 龙潭公园规划改造依据2.1 生态主义景观的设计思想 2.1.1 生态主义景观的设计思想 生态主义景观设计思想主要有从人类中心到自然中心转变、可继续发展、把景观作为生态系统、以生态学相关原理为指导进行设计,这充分展示了生态主义景观重视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1。2.1.2 我国有关景观生态滨水设计 由于经济与科技
11、的快速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文化的趋同化现象日益显著。在各个城市,公园的景观艺术形式大同小异,原创性比较弱,盲目仿照,出现滨水公园景观环境的同质化,如公园地域景观环境特点的缺失,地域景观生态类同,地域景观人文特点缺失2;和景观艺术的同质化,如公园景观文化艺术、景观形态与景观结构的同质化3。从而造成了为达到一定视觉效果而盲目追求同种风格的公园造型,不惜破坏当地生态环境而进行大规模挖湖造山工程,滨水公园作为城市居民生活中重要的休闲娱乐、观赏与社会交往的场所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国内有关生态景观设计的观念也逐渐成熟,例如俞孔坚提出的“反规划”理念
12、4。2.2 “反规划”的设计思想俞孔坚在其著作回到土地有这么一段话解释“反规划”:“反规划”不是不规划,也不是反对规划,本质上讲是一种强调通过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土地和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论。首先以土地的健康和安全的名义,以持久的公共利益的名义,而不是从眼前的开发商和短期发展的需要出发,来做土地和城市建设规划5。“反规划”的思想对龙潭公园规划改造起了主导性的作用,一个公园造就的目的不仅仅应该局限在提高市容、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地。它更重要的作用应该在维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达到为城市与居民服务的功能,而不能舍本逐末,为争就一时的景观效果与经济利益破坏当地的的生态系统。“反规划”提出
13、的理念首先应该进行在规划土地时确定出不能够进行规划的部分,即是需要进行保护的部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比较大的部分。然后在此外的地方进行规划设计。这种理念可以用于一个城市的规划,那么同样可以用来对一个公园进行规划改造。3 设计的原理及构思 3.1 生态设计原理3.1.1利用自然优化植被配置 从生态的角度看,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更健康,更有生命力。因而在龙潭公园改造中充分利用基地上原有的自然植被,或者建立一个框架,为自然再生过程提供条件。在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植被的基础上采用大量乡土树种进行植被恢复6。3.1.2利用废弃材料 公园的设计应该谨慎认真的遵循基地的基本特点,尽量减少对地形地貌的破坏改造
14、,基地当前的自然特征尽量保留了下来,其人工造景并经过设计而得到优化。在设计中应该把原有的废弃材料与景观联系起来,使其成一个新的生态体,成为一个供人生活的空间,从而体现一个公园属于自己的个性,而不是千篇一律,如出一辙。3.1.3水的生态设计 龙潭公园因为其水域面积较大唯一特色,水可以承载历史,同时也是生态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河道在气候、水利、生态等各方面,都与这片土地融合在一起。因而在设计改造中应该对所有水网系统有所保留,保持河道景观的原生状态性,并将水系作为联系各个景点的纽带,从而使人在游玩与体验中对生态与环境又更充分的认识,同时建立生态净化系统。3.2 设计中设立“通点”链接景观关于“通
15、点”,来源于儿时与玩伴在村间玩耍嬉戏的感觉,在童年印象里村中的小树林,河流,水湾是同伴们集中嬉闹的地方,当雨后伙伴们一起踩着被水漫过的石头寻找另一番景象,到达目的地的欣喜若狂,在寻找过程中的忐忑期待,终究成了一份美好的回忆。纯自然的东西很容易吸引心灵,而且人类的好奇心总是在追求不同的视觉感受。在龙潭的改造过程中将不同景观之间通过“通点”连接起来,这样既能使人充分感受身处的景观美,又能体验进入下一景观过程中的期望,而且当进入下一景观的同时又能体会到当前所见景观的奇妙。这样便弥补了现在通常的公园中所存在的一眼望去,远方景观直接进入眼前,游人亟不可待去追寻,而忽视沿途的花木。公园,本就是城市快节奏里
16、慢下来的净土,何苦在游赏过程里总去追寻目标呢。通过“通点”实现景观间的渐变,遮挡,呼应,给游人柳暗花明,切身自然之中,寻得一份儿时结伴嘻玩的感觉。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刻意的造景,通过一些植物的搭配运用即可完成,既有诗情又经济,同时也体现了生态的主题。3.3 与城市相融合 俞孔坚博士的演讲稿寻找土地之神中,有一段关于土地伦理的话:正如1999年世界建筑师大会上吴良镛教授在北京宪法中所描绘的:我们的时代是个“大发展:与“大破坏”的时代,史无前例的城市化、全球化与信息化,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历史性的相遇了并在大地景观这个界面上发生了强烈的反应7。这种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慨括为这样一个事实:过去的二十多年来中
17、国的快速城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挥霍和牺牲自然系统的健康和安全为代价的,而这种破坏本来是可以通过明智的规划和设计来避免的8。读完俞孔坚博士的演讲稿,我在反思关于改造龙潭滨水公园这个理念过程里如何才能做到存有善待土地的理论。公园是一种空间的构型与格局,有属于自己的生态功能,而这种生态功能理应是与城市连为一体的,它的生态功能影响着城市的生态功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改造一个公园的意义。公园应该是城市生态的经脉,而不应该仅仅做为城市的景观膏药。因而龙潭公园应该融入城市里,不应该是一个存有领辖的区域。3.4 重归人性,找回故事 景观与人应该是和谐存在的,无论景观表现的怎样的独特与个性,但体现出的最终是人
18、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自我四中关系9。人其实也是构建景观因素的一部分。故事,是历史,它源于当地人的生活和场所,阅读关于这块场地的自然及人文历史,实物的或是文字的,由此感悟地方精神-一种源于当地的自然过程及人文过程的内在的力量。这样公园才是属于当地人的,属于当地人的生活,当然也是属于当地自然与历史过程的10。这样便有了属于城市自己的文化,有了属于自己的特色。不再是走到哪里都会看到千篇一律的廊道,似曾相识的水面,如出一辙的造景陈列。俞孔坚教授将这样的景观称为“城市美化运动”,将其定义为是一种丑化运动。其实,当各地的景观都一致的相像时,的确是一种丑化,当北方出现了南方的青砖白墙难道不感觉矫揉
19、造作么?因为北方本不是那种青石古路,油伞细雨,水光泛映的文化背景,硬要造作这种南方风情自然是丑陋无比。4 设计的总体布局及功能分区4.1 总体结构 龙潭公园的总体布局为“一带九区十通点”,“一带”是指沿河形成一条生态休闲与人文景观展示巧妙结合的滨水景观带,它贯穿公园的整体布局,连接了各个景观区,增强了观赏结构的流通性。“九区”是指九大功能分区,依据沿岸可利用环境资源和造景特征的不同,分为九个特色功能区,通过这九大功能区可以将龙潭公园合理划分,从而达到合理分配其生态功能、景观实用、游人观赏的作用。“十通点”指的是各个功能区连接过渡的景观节点,这些通点的设立使得龙潭公园的分区过渡合理,总体布局趋于
20、自然和谐,增强了公园的游玩观赏和天然情趣。 “一带九区十通点”的景观布局使得龙潭公园的各个分区既能够各自独立,自成一景,又能够相互融合,为总体的景观布局服务。将各个功能区的自然功能与人为功能相互结合,从而避免了先前所出现的“荒废景观”现象,既尊重了土地又服务了自然与居民。4.2 功能分区龙潭公园按功能要求将各要素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布局合理、联系紧密的有机整体,从而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分为九大功能分区,其中,主体景观观赏区与生态恢复区所占面积最大,其他的功能分区分别是:水景娱乐区、越野采光区、生态造园区、养生集会区、园务管理区、休闲度假区、垂钓娱乐区。(龙潭公园功能分区图 见图5)4.2
21、.1主体景观观赏区 主体景观观赏区是龙潭公园供游人集会观赏的主要分区,也是公园景观造景的集中分布区。该功能分区内既有廊庭曲台、河池叠水,又有居民不可或缺的集会广场和满足居民骑车爱好的专属道路,该功能分区的主要目的即是满足居民的观赏与实际生活需求,体现人性化的特点。主体景观观赏区靠近滨州交通要道方便游人游览观赏,其中,设计了大型的集会广场,对于疏散交通、存放车辆、市民集会提供了便利。主体景观观赏区的内部景观通过黄山栾与景观相隔离,用以景观过渡,达到障景的景观效果。主体景观观赏区内“石坛叠水”的景观(见图6)采用古拙的石缸作为蓄水池,营造小溪细流的效果,充分满足游人亲水性。该景点周围以廊架点缀,可
22、供游人赏景休息。该功能分区内的另一景观“细水浅止”(见图7)则采用时尚的造景手法,色调明艳。树种以常绿和观赏性强的女贞、黑松、紫叶李、海棠、早园竹等植物做背景。该景点铺装大气,造型具有特色,可以给游人视觉和精神上的享受。在该功能区内,具有一系列游赏小路,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供游人院内骑车的主路也穿过该景区,从而为游人骑车赏景提供了便利。4.2.2生态恢复区 生态恢复区改造之前的状况是人为痕迹比较明显,生态特点较少,河体的人工护坡面积大,不利于水体的净化与生态功能的自我调节,生态恢复区主要的出发点是从生态角度出发,这一功能区的人工痕迹大大减少,该功能分区的目的便是完全体现城市公园对城市的景观环境
23、和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11。这一功能区的成功运用将改变城市公园仅仅作为居民观赏场所的单一功能缺陷,它将于城市的生态系统相融合,从而摘掉公园是城市景观“膏药”的帽子。生态恢复区采用大量当地树种如杨树、柳树、黑松、白皮松、白蜡、悬铃木、梨树、桃树等,造就一片天然林地,该功能区内设有极少的人工设施,主要的景观有人造假山(见图8),该景点起到了点景与造景的作用,假山周围的水草葳荽生长,从而增强了该功能区的野趣,也与生态恢复的主题不谋而合。假山上的瀑布引自湖水又流回湖内就地取材,生态环保,改变了挖湖造山,破坏地表的现象,假山瀑布为活水又促进了水体循环,假山群体也达到了生态区景观与湖体景观的过渡,为游人游览
24、提供了景观的渐变。该功能分区内的另一个景观“石门翠映”(见图9)采用砌石制作了一处人工造景,石头映衬在林间不仅增强了景观观赏性,而且也可以作为游人休息的座椅,同时,也不乏雅致增强了观赏趣味,该景点同样起到了生态恢复区与越野采光区的景观过渡,避免了自然景点变化太过突兀。“青石栈路”(见图10)作为该功能分区较为独特的景观观赏点,它的观赏特性在于它的人工规整性较强。该功能分区以自然野生为出发点,里面以人工规整性强的景点略作点缀反而能起到更突出的对比效果,使得自然野趣更加迷人,人工痕迹更加精致,从而达到更好的衬景作用,同时,该景观同样起到了生态恢复区与公园外部车道的过渡作用。“水湾渔港”(见图11)
25、是在生态恢复区沿湖岸线设立的景点,使游人乘船游水,观赏湖区迤逦风光。4.2.3越野采光区 越野采光区是以服务游人步行与车行的喜好而设立的,景区内有专门为游人步行而设计的“叠门曲道”(如图12)步行景观,同时有设计了供骑车所用的车行道。其次,还设计了供游人休息的缓坡草地,使游人接触自然,放松自我。龙潭湖水分流穿插在该景区与水景娱乐区和生态恢复区,加强了景区间的连贯性和趣味性。4.2.4生态造园区 生态造园区作为一个过渡的景观功能分区,其造园的特点以尊重自然为主,添加了较少的人工痕迹,它与生态恢复区占据了龙潭公园的大面积领域,共同打造了以生态为主题的城市滨水公园格局。生态造园区打造了一处较大的景观
26、观赏点“林塔枯石”(见图13),“林塔枯石”主要的绿植采用了当地常见造林树种,成片的林地形成的挺拔大气的景观效果,丝毫不逊色外来树种所造就的景观效果,而且杨树在当地成活率高,易养护,大大降低了维护费用,该景点面向公路的一侧以旱景为主,以石、树相互间植营造了具有野趣的自然景观,景观面向湖面一侧以水景为主,植物多采用亲水物种如垂柳、鸢尾、睡莲、芦苇等。该景区的特色便是水景与旱景两种景观的对比共存,从而增强了视觉冲击感与观赏性。该景点区内建有古塔,既可以自成一景又能达到“观景点”的作用。4.2.5水景娱乐区 水景娱乐区与越野采光区也作为过渡区分别将景观观赏区、居民建筑区将生态区隔离开来,进而即满足了
27、生态学理念在景观视觉上也达到了缓冲的作用。水景娱乐区以水上娱乐项目为主,以水上游乐园的形式打造了一个供成人与儿童玩水嬉戏的场地。该景区游人数量多,因而道路较为宽阔、植被统一规整,树植多为观赏性强、叶花鲜艳、长势较强的树种为主,以绿篱为辅。4.2.6其他功能分区 休闲度假区、垂钓娱乐区、养生集会区皆是以服务整个城市居民为目的,这些功能分区中人工与自然相互协调,实用价值与精神情趣相互统一,通过这些功能分区各司其职,大大减少了公园景观荒废的现象,从而改变的公园的装饰作用,扭转了公园被参观为不是被使用的局面。休闲度假区内部打造的是一处供市民周末度假休闲的场地,景区内借取了龙潭湖区的一个峡湾作为造景点,
28、打造了“后庭水湾”(见图14)这一景区,沿湾建造了许多度假公寓,可供游人在周末时租借。这一景点环境优美能够达到减轻压力、享受自然、亲近家人的目的。该景区的植被以选取本地树种为主,点缀一些观赏性强的植物如合欢、玉兰等造就一种温馨庭院的景观效果,同时,该功能分区交通便利,与垂钓区相互融合,能满足人们嬉水的情趣。养生集会区是服务于市民健身、养生而专门设立的场所12。此功能区有供市民晨练、广场舞、太极、剑术等健身项目所需的广场,离居民区较远不影响居民休息,也设计了瑜伽练习的临湖草地,环境闲适恬静,同样也具备跑步爱好者所需的林荫路,该景区靠近生态造园区,可供居民锻炼后休息补充体力。各个功能区相互协调,连
29、贯统一,龙潭公园的总体规划布局合理。龙潭公园总体布局能够合理的相互连接,功能上统一协调,在植物的配植下,生态功能特点有所表现,使其与城市环境溶为一体(龙潭公园总平面图 见图15)。5 专项规划5.1 龙潭公园交通流线分析 龙潭公园分为四级交通流线,一级交通流线是环绕公园的主要交通流线,它将公园整体的贯穿起来,是公园人流量最大的交通流线。二级交通流线连接了公园重要景点,较一级交通道路而言人流量较小,但却是公园最具特色的观赏流线,公园的各个功能分区通过它有机的连接在一起。三级交通流线是公园里人流量最小的交通路线,它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公园自然情趣,服务游人观赏,三级交通流线以一种“网状”结构将公园每个
30、细节贯通起来,增加了游赏的曲折趣味。四级交通路线主要是景观的辅助路线,起到了点景的作用,四级交通流线在公园的分布最少。(见图16)5.2 景观节点 龙潭滨水公园倡导了健康生活、回归自然、寻找自然的公园模式,以现代生态文明为核心,其目的为打造湿地体验、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城郊湿地公园,龙潭公园某些景观节点充分展现了这一造园理念13。 例如,“荷香岛”主要绿植是荷花与莲类,即起到了美观的效果又可以实现经济的最优化,并且形成的景观优雅不俗,别具一格。“芦雪湖”“芦苇迷宫”也是采用的当地的绿植芦苇,芦苇的成活率极高,几乎没有人工的养护费用,繁殖能力强,大大的增强了绿化面积;芦苇形成的景观效
31、果非常美丽自然,给人回归乡土、亲近自然的感觉,而且对净化河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也充分体现了“反规划”理念中重视乡土树种的思想。5.3 公共设施 龙潭公园公共设施的设计满足了审美功能、象征功能、教育功能。原龙潭公园公共设施设计有许多优点可循,因而该设计顺承了其公共设施设计。龙潭公园里石凳景观,既能用作休憩座椅又能起到装饰作用(如图17);龙潭公园的路标牌设计也极具景观特色,一改单一的造型,趣味性较强(如图18)。龙潭公园的路灯设计也具有地方性特色,采取了地方彩绘的特点;园内路灯典雅别致,与环境相互协调,值得借鉴利用(如图19)。再者,龙潭公园的垃圾桶也具有自然趣味,造型大方语言温馨(如图
32、20)。龙潭公园的公共设施设计具有很多优点可循,其设计理念突出了节能与环保的生态设计思想,就地取材避免了浪费资源,别出心裁极具特色。5.4 景观建筑龙潭公园的景观建筑同样具有有点可循,在该设计中汲取了其优秀的部分。院内的建筑如公共厕所也别具一格,干净整洁环境优美,色调与环境相一致,形体非常美观(如图21),龙潭公园内的景观内建筑具有自己的特色,不一味仿照其他的设计手法,例如景区内临水的木质船舫(如图22)具有自己的造景特点。5.5 小品雕塑及其他设施院内的小品雕塑,色调明艳,个性突出具有一定的教育寓意(如图23),有的景观小品童趣性强,活泼可爱,具有较强的寓意(如图24)其中,龙潭公园内具有一
33、种较为特色的连接观赏设施,目的为了保护植被,并且为游人提供登高望景的制高点,它的灵感来源于桥体然而在龙潭公园内却是一种“旱桥”的形式。这种形式既能达到保护桥下植被维护生态的作用,又能为游人提供游玩的情趣,而且又起到连接景点的作用(如图25)。龙潭公园的丛植景观与公园设施相互协调配合,组合成景。展现出了不同的植物丛生景观,同时,公共设施与植物相互映衬,在景观观赏流程中形成了景观多变的景观流线(景观剖立面图 见图26)。龙潭公园的景观效果凸显出生态的特点,整体上绿植面积大,水体环境优美,景观效果突出,同时为住宅区营造了优美的生态自然环境(龙潭公园鸟瞰图 见图27)6 结语中国正处于重构乡村和城市景
34、观的重要历史时期,城市景观设计面临着能源、资源与环境危机带来的可持续挑战,关于民族文化身份问题的挑战,重建精神信仰的挑战。然而城市公园建设正是这三大挑战的直接反映。通过对龙潭公园的设计改造从而营造了一个与城市生态联系密切的滨水生态公园,使其作为自然本身的一种格局服务于自然,庇荫着居民。并且在改造设计中充分考虑节能因素,突出当地地域特色,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缓解三大挑战所带来的压力。然而在景观设计中必须具备严密、系统的生态科学知识,利用这些知识来观察自然世界,掌握科学规律,才能正确指导景观设计实践,学生有关的生态科学知识与科学规律掌握的极其浅薄,因而该设计的科学性有待考究,这也是该设计中极大地不足
35、之处。参考文献:1 刘滨谊.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02:21-30.2 周晓娟,彭锋.论城市滨水区景观的塑造J.规划师,2002,15(7):4-6.3 蒋敏.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区划分和景观区设计研究D.广东:广州大学,2010.9:26-33.4 陈煜蕊,吴贵良.人性化城市滨河景观设计研究以阆中市滨江景观改造为例J.艺术与设计,5(1):24-18.5 俞孔坚.回到土地M.3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04:33-70.6 邓仲存.浅谈景观规划中的生态设计原则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6.7 黄光宇.城市生态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 北京:
36、科学出版社,2002:56-75.8 张昊,李静.景观园林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及影响N.科技创新导报,2011-6-12.9 沈守云.现代景观设计思潮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77-79.10 刘永,郭怀成.城市湖泊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06):6-8.11 季蕾.植根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D.东南大学,2004:7-10.12 呙智强.景观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8-15.13 俞孔坚.城市环境设计M.北京:城市环境设计杂志社,2007:20-59.附图 图1人工铺装的河道 图2人为对公园景观的破坏 图3空旷无人的小广场 图4长势
37、不好的公园植物 图5功能节点分区图 图6石坛叠 图7细水浅止 图8龙潭公园假山施工图 图9石门翠映 图10青石栈路 图11水湾渔港 图12叠门曲道 图13林塔枯石 图14后庭水湾 图15龙潭公园设计总平面图 图16道路流线图 图17特色石凳 图18龙潭公园特色的路标牌设计 图19具有地方彩绘特色的路灯与典雅的路灯 图20公园垃圾桶 图21园内整洁的公共厕所 图22园内特色的廊坊建筑 图23园内教育寓意的趣味雕塑 图24园内充满童趣的雕塑 内旱桥设施5 图26景观剖立面图图27鸟致谢感谢我的指导教师赵旭老师在论文选题、撰写、修改和定稿过程中给予我的无私帮助。赵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专业知识,会一直激励着我的人生,在此向恩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另外要特别感谢张丰秋老师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给过我的帮助。感谢老师对我的无私指导和教诲,我将铭记于心。感谢俞孔坚教授所做的调研成果,为我这次论文的选题提供了很大帮助。感谢刘晓霜同学在论文修改过程中给与的协助,为这次论文的顺利定稿起到了关键作用,感恩一起走过的大学时光。最后感谢菏泽学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园林系所有相识的朋友们,感谢你们给了我青春的美好回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