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doc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doc(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背景(1)项目名称:#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项目 (2)项目建设单位:# (3)建设单位负责人: (4)项目建设地点:#共青镇乌鲁木齐路以南,新华路以东。(5)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6)项目建设规模:新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总建筑面积996.32方米,建筑为地上二层,平面为“一”字型,层高为3.6m,建筑总高度8.4m。建筑东西向长度为41.34m,南北向长度为13.14m,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建设相配套的室外给排水、道路、供热、供电等基础设施。(8) 项目投资估算:概算项目建设总投资230万元,其中:
2、建筑工程费160.16万元;设备购置费36.03万元;建设工程其它费用25.80万元;预备费:8.01万元;合计费用:230万元。 (9) 资金筹措计划:本项目估算固定资产总投资230万元,资金来源:申请中央财政资金200万元,项目单位自筹30万元。(10)项目建设工期:2013年5月-2013年11月。(11)可研报告编制单位: 1.2 可研编制依据1.2.1 主要依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3)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9号; (4)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
3、66号; (5)关于对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097号 (6)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二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 (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指南 (8)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年3月); (9)#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 (10) #共青镇总体规划以及提供的相关资料; (1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1.2.2 气象地理、地质资料 (1)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第3集; (2)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2.3 工程基本设计标准 建筑分类:三类 耐火等级:二级屋面防水等级:级 抗震设计烈度: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
4、15g,设计分组第三组。1.3 编制原则范围1.3.1编制原则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根据社区发展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社区资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订建设规划,做到布局合理,规模适中。 对工程从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确定最优方案,达到投资少、见效快的效果。 符合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社区发展规划。 项目建设遵守经济合理、技术可靠,充分考虑环境建设需求,满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项目需要。1.3.2设计编制范围 根据国家计委计办投资2002)15号国家计委办公厅关于出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的通知中的要求,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手续和
5、依据 工程项目的任务和规模 工程项目建设方案的基本设想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工程项目建设周期的安排 工程项目实施期的管理 程项目建设投资的估算和筹资计划 工程项目社会效益的评价 工程项目是否可行的论证1.4研究结论1.4.1研究结论我国老年人照料服务体系坚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方向建立完善。社区照料为依托。社区作为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结成的生活共同体,对于满足老年人物质文化需求、情感心理需求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长期的实践中,发达国家趋向以社区照料取代大规模的机构养老。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社区在养老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社区照料功能主要体现为两种方式:一是
6、将一些为老年人服务的场所、设施建在社区,贴近老年人生活,便于他们走出家门,走人社区,接受日间照料和健康指导等服务,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包括文体娱乐、老年互助服务等;二是为不能或不愿出门的老人,主要是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上门提供保洁、送饭、洗澡等日常生活照料和护理,设立家庭病床开展治疗、康复等服务,建立定期或不定期问候制度,提供紧急救援和安全保障服务,使社区成为居家养老的支撑基础。1.4.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经济技术指标见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一建设规模1建筑面积平方米996.322道路面积平方米3063绿化面积平方米3964室外管网米960二劳动定员人5三项目建设期年1四项目总投资万元
7、2301固定资产投资万元196.19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 项目背景及建设单位概况2.1.1项目背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步伐,我国老龄事业走过艰难发展历程,老龄工作实现了新的历史性跨越。如今,老龄工作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老龄事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机构的建立和老龄政策体系的完善,标志着我国的老龄事业步入了正确的轨道,开始走向新的起点。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福利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国推进了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原有的养老服务模式在不断变革中求生存,同时,各种新的养老服务形式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中共
8、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分别指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要在城市社区基本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养老服务业”作为一个专门用语被明确提出来,并把它表述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养老服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居家养老,一类是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在打破传统的仅由子女、亲戚照顾老人或
9、老人自理的固有模式,引入了社区福利服务的新形式。以家庭为依托,以社区化、社会化服务为补充,既满足了老人居家养老的传统观念的需求,又实现了由社区提供帮助以及各种服务,是一种较为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居家养老模式的新发展。“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未来20年,我国人口
10、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发展老龄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利用当前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抚养比较低的有利时机,着力解决老龄工作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物质、精神、服务、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打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基础。我国十二五期间老龄服务的主要任务:1.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和社区(村)三级服务网络,城市街道和社区基本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80%以上的乡镇和5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老龄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做好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
11、台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培育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中介组织,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鼓励社会服务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开发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模式。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并将养老服务特别是居家老年护理服务作为重点发展任务。积极拓展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实现从基本生活照料向医疗健康、辅具配置、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紧急救援等方面延伸。2.大力发展社区照料服务。把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星光老年之家、互助式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设施,纳入小区配套建设规划。本着就近、就便和实用的原则,开展全托、日托、临托等多种形式的老年社区照料服务。2.1.2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
12、南缘,奎屯河下游西岸的冲积平原上,行政区属克拉玛依市境内,介于东经84。3016-85。0400,北纬44。28-44。52之间,总辖区面积84.7万亩。南连131团,北与129团接壤,东邻石河子132团,西与乌苏市国营牧场毗邻。217国道纵贯南北,青北公路横贯东西。南距乌苏市35Km,奎屯市38Km。农七师一三零团以农为主,逐步形成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交、建、商、文教、卫生各业俱全,党、政、工、团、武等全面发展的大型现代化国营农场,共有43个企事业单位,其中农、林、牧生产连队19个,工、交、建、商单位13个,科教文化事业单位6个。目前该团拥有总人口22561人,流动人口约1万人
13、。有生产经营单位46个,其中23个农业生产连队,全团总辖面积84.7万亩,可耕地面积17.13万亩,土地资源极为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截止2010年末,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8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0500万元,第二产业完成9300万元,第三产业完成6896万元。职均收入17568元。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设施的完善,#人口的平均寿命大幅度提高,老龄阶段人口在整个人口中的比重逐年增大。 另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家庭中子女人数大为减少,大家庭逐渐小型化。现有的敬老院、养老院无论是规模、条件还是服务水平,都不能满足社会
14、对养老服务的需要。人口老化已逐渐受到全县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养老已是大势所趋,为老年人建设一个集住宿、医疗、保健、康复、学习、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公寓已成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曾经为国家、社会和家庭做出过贡献,其晚年生活应当得到切实保障。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建立完善老年保障事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需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对促进家庭和睦、人际关系融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同时,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能够有效提高包括广大老年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相关行业发展,推动
15、经济增长,符合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第三章 需求分析 3.1 需求分析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3%。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空巢老年人比例已经达到56.1%。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人,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障提出严峻挑战。国家着力构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从制度上解决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1992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16、收入316.8亿元,而到2010年,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参保人数和基金规模持续增长,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3420亿元。“十一五”期间,全国最低生活保障由3059万人增加到7525万人。全国农村五保供养由300万人增加到556万人。享受高龄补贴的老人由233.5万人增加到576.4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数由1.79亿增加到8.36亿,中央财政就此补助增加到399亿元。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由6亿增加到110亿元。2010年全国有5700多万65岁以上老年人接受免费健康检查并建立了健康档案。与此同时,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和老年人优待工作,采取各
17、种措施,努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顾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保障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之路。到2010年末,全国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9904个,床位314.9万张,收养老年人242.6万人。全国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共4344万人。在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各地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应时而生。3.1.1#社区人口发展预测 根据200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年均人口增长率不超过15。依据新兵发19935号文,关于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划生育办法的细则的通知,#
18、20072020年总体规划,人口增长率为13。 #社区总户数3714户,总人口1.3万余人,到2015年社区预测人口达1.5万人,总户数达到4285户。3.2 建设规模的确定3.2.1 确定建设规模的原则 符合客观实际原则 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现状与发展的关系原则。 依据社区服务人口数量及密度、经济、地理、交通、服务半径等多种关系原则。 符合兵团以及项目所在地社区资源配置原则。 满足各个社区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用房的基本要求。3.3.2 建设规模的确定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房屋建筑及建筑设备、场地和基本装备。(1)房屋建筑根据老年人日间照料的需要设置老年人的生活服务、保健康复、娱乐及
19、辅助用房。其中:老年人生活服务用房包括休息室、沐浴间(含理发室)和餐厅(含配餐间),老年人保健康复用房包括医疗保健室、康复训练室和心理疏导室,老年人娱乐用房包括阅览室(含书画室)、网络室和多功能活动室;辅助用房包括办公室、厨房、洗衣房、公共卫生间和其他用房(含库房等);(2)建筑设备包括供电、给排水、采暖通风、通讯、消防和网络等设备; (3)场地包括道路、停车、绿化和室外活动等场地。(4)基本装备包括生活服务、保健康复、娱乐、安防等相关设备。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规模分为三类,其房屋建筑面积指标宜符合表1规定。人口老龄化水平较高的社区,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建筑面积,一、二、三类社区老年人
20、日间照料中心房屋建筑面积可分别按老年人人均房屋建筑面积0.26、0.32、0.39核定。表1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房屋建筑面积指标表 类别 社区人口规模(人)建筑面积(m2)一类30000500001600二类1500030000(不含)1085三类1000015000(不含)750注:平均使用面积系数按0.65计算。 表2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各类用房使用面积所占比例表 用房名称使用面积所占比例(%)一类二类三类老年人用 房生活服务用房43.039.335.7保健康复用房11.916.220.3娱乐用房18.316.215.5辅助用房26.828.328.5合计100.0100.0100.
21、0注:表中所列各项功能用房使用面积所占比例为参考值,各地可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在总建筑面积范围内适当调整。#日间照料中心建设项目按照日托老年人日托数100人的服务能力确定建设规模:根据 #现有社区人口规模及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43-2010确定项目建设规模为二类,建筑面积为1000.第四章 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4.1 项目建设地点4.1.1选址原则 (1)符合#总体规划的原则。 (2)满足项目区域对给、排水、供电的要求。给水可就近接入,满足水量、水质要求,具备供水可靠性,排放可满足当地环保机构的要求,便于将生活污水就近排入市政排污管网。供电有可靠的保障,且能达到项目的负荷要求。
22、 (3)安全的原则,防洪、防震、防地质灾害。 (4)注意环境保护,以人为本,减少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尽量不砍伐树木。 (5)充分考虑需要和可能,近期和长远,局部和总体的关系。 (6)以地质资料为依据,尽量使用天然地基,减少工程造价。 (7)符合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筑的采光和通风要求。4.1.2项目建设地点选址依据A、#总体规划。B、各社区用地现状及现有建筑物的平面布局位置。项目建设地点的选择#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地点为130团团部共青镇乌鲁木齐路以南,新华路以东,待建场地地势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呈东南高西北低之走向,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纵向坡降为0.10.2左右。项目建设场址的优点: 位置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区 老年人 日间 照料 中心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项目 建议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