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大学毕业设计论文.doc
《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大学毕业设计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大学毕业设计论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洛阳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深层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合理利用文化旅游资源并对其进行深度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旅游产品创新不足,文化资源欠缺整合、知名品牌数量稀少,产品单一雷同、旅游业整体协作不力,景区之间各自为阵、夜间项目较少,难以留住顾客、旅游资源保护不力,惨遭毁坏等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开发整合洛阳文化旅游资源、优化结构,深度挖掘,打造洛阳旅游精品、提高认识,强化体验营销,加快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等改进措施,为洛阳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关键词:洛阳;文化旅游资源;问题;对策旅游是一种体验,是旅游者为
2、了感受异地文化和获取身心愉悦而前往旅游目的地的一种活动。文化旅游是利用旅游文化的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以体验异地旅游文化为主的过程,每一段旅游历程,都是对新文化的一种体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素质的逐渐提高,文化旅游也逐渐成为旅游业的热门项目。文化旅游资源如何在保护资源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进行适应市场需求的深度开发已变得格外重要。对于历史文化古城洛阳来说,合理利用文化旅游资源并对其进行深度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洛阳文化旅游资源概述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南岸、伊洛盆地北缘,因其居于古代洛水背面而得此名;由于四面环山,四水蜿蜒,形成了洛阳山环水抱的宏大地势,故被称为“河
3、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1洛阳,曾是华夏民族人文始祖炎黄诞生和长期生活的地方;也是我国人类最先跨入文明门坎,建立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地方;这里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神都。洛阳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建都于远古的洪荒时代,从夏朝开始,相继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朝代以此为都,前后在此定鼎九州的共有105位帝王。古人以九、五之数为尊,将九视为最大的个数,包含有多的意思,因而“九朝古都”成为了人们对洛阳的赞誉,并与北京、西安、南京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故司马光诗云:“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其中的缘由或许就与洛阳所处“天下之
4、中”得天独厚的位置有着莫大的联系。(一)历史悠久的河洛文化长廊中国历史脉络是以河洛为核心,国都变迁,王朝更替,渐渐形成了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史称“河洛文化”。河洛文化是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和洛水交汇地区的人类经过长期生活和实践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华夏文化的核心文化。我国古代文学、科技、教育、哲学领域中有许多辉煌的成就都与洛阳息息相关,汉书、资治通鉴、河图洛书、五行八卦、熹平石经、龙门二十品、洛阳牡丹皆发源于此,都是叹为观止的人文杰作。2先祖们留下的珍贵遗产,经过时间的沉淀凝结成为极为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洛阳一年一度的春季牡丹花会,秋季关林朝圣大典,以传统文化和牵动效益带动了洛阳经
5、济的振兴和社会的发展。(二)圣贤云集的华夏圣地周公在洛阳完成了礼乐之制并以此来治理国家;老子任职于洛阳并在此著立学说;魏晋时期玄学盛行于洛阳,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宋代程颐、程颢兄弟开创理学之先河,是宋代之后漫长中国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创造“蔡侯纸”后传至海外,对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保存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左思构思十年作三都赋,也曾成就了一段“洛阳纸贵”的美谈。 (三)辉煌灿烂的永恒文明河洛文化的集中体现则是河图洛书。它是上古时期河洛先民为了谋求生存在劳动中所凝结成的人类思维的不朽成就,是整个华夏民族历史变迁的智慧结晶。洛阳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公元前139年
6、,张骞初次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国和西域的陆上要道,架起了中西之间互通有无的桥梁。丝绸之路的开辟不仅开通了中西方物质的互通,而且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佛教也因此传入中国。龙门石窟是中原大地上第一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行列的文物景观,堪称体现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四)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因长期居于经济、政治、文化的核心地位,洛阳的历史文化可谓绚丽多彩、源远流长,而民俗文化亦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河洛地区演绎沉淀,在一代代艺人的手中物化,成为各种各样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深厚文化内涵的的工艺产品,他们因自身独特的河洛文化基因而成为洛阳的标志性产品,如中华艺术瑰宝唐三彩
7、,闻名天下的洛阳牡丹、独具特色的洛阳剪纸、绣工精细的洛绣、历史悠久的杜康酒、酸辣可口的洛阳水席等等,都是洛阳代表性的传统名产。 二、文化对洛阳旅游资源的影响(一)河洛文化是洛阳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渊源和基础河洛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来延续传承,经久不衰,不但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和吸引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异域文化间的相互渗透,同时也对华夏文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1、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是河洛文化的物质载体和旅游资源洛阳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灿烂丰盛的文化遗存,都是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石。各种古建筑、遗产遍布洛阳,作为河洛文化的凝结和载体,不仅是不可多得的旅
8、游资源,而且极具旅游吸引力。2、河洛文化是洛阳人文旅游资源的主体人文旅游资源是指以社会文化事务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资源,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人类的社会行为促使形成的痕迹或事物,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艺术结晶和文化成就,是具有人类社会文化属性和旅游价值的物质和精神财富。3洛阳景点以人文景观为主,而这些人文资源多是在河洛文化的底蕴下产生的,它们大都凝结着某一层面的河洛文化。白马寺、龙门石窟、丝绸之路、大运河、关林庙、古墓博物馆、丽景门、老城文化街、王铎故居、白园等人文旅游资源,都无处不在的渗透着河洛文化因素。(二)文化是提升洛阳旅游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
9、客体和旅游媒介之间相互碰撞、作用而产生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及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4 文化旅游是由人们对异地或异质文化的求知和憧憬引发的,离开自己的生活环境,观察、感受、体验异地或异质文化,满足文化介入或参与需求冲动的过程。5没有文化凝结的旅游是空洞的旅游。随着旅游者文化素质的日益提高,旅游文化的教育功能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旅游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不断激发着人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体验异地文化,了解异地风俗民情已日益成为人们旅游的动机之一。旅游与文化之间难分难舍,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而旅游是文化传播的最佳载体,将独具特色的民族和地方文化融入于旅游中,既传承和保护了中国传统文化,又丰富了旅游的
10、内涵,从而提升了旅游的吸引力。河洛文化的不断沉淀为洛阳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和物质基础,而洛阳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又成为一股推动洛河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巨大力量。洛阳文化旅游资源数量众多、门类齐全,不仅拥有数量可观物质文化遗产,还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历史、宗教、民俗、山水园林等等。洛阳集根文化、科教名人文化、语言文学艺术文化、古都文化 、民俗文化、传统文化、饮食文化等于一城,经过历史沉淀形成了洛阳独具特色的文化优势。(三)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 近年来,旅游高潮席卷全国,旅游经济飞速增长,各地纷纷进入了开发旅游的高峰期,多种多样的旅游产品不断涌现,“文化旅游”、“深度旅游”等开发
11、理念接连提出,但如何落实于开发实践,特别是如何将文化资源深入的与旅游开发和市场需求相结合,已成为文化与旅游有机交融中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6旅游资源可以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是大自然创造的,但是要转化成为旅游产品,以供人们观赏游览,就被赋予了文化色彩,成为“人化的自然”;而人文旅游资源是历史长河中人类生活实践下的产物,完全属于文化范畴。因此,可以将旅游资源开发视为一种文化活动。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时,要从弘扬民族文化的角度出发,保持其“原汁原味”,防止低级庸俗化的不良开发行为,地方文化的完整性和文化生态平衡才不至于被破坏,旅游地也才能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7洛阳是全国重要的旅
12、游资源城市,全方位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洛阳是中国历史脉络的缩影,是当之无愧的千年帝都,因此,必须有与其盛名相符的城市文化载体。洛阳历史遗存、古建筑、古墓葬的开发与保护一直受到文物界的强烈关注,在保护与开发中秉持基于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创新,在基于延续文化脉络的基础上再创旅游品牌,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历史遗存的“原汁原味”,在建筑设计和建设中注重古今结合,强化洛阳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质,这样的开发可以赋予景区异质的文化吸引力,对洛阳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意义重大。8 三、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一)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旅游业已成为中国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随着国家旅游
13、业的迅速发展,洛阳旅游产业也取得了较大的飞跃。据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统计,截止2014年,全市共接待游客9469.8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00.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01%和23.9%。其中,接待入境游客84.2万人次,旅游创汇23816.28万美元,同比增长17.34%;接待国内游客9385.6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86.67亿元,同比增长24.07%。市假日旅游指挥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洛阳市接待境内外游客169.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95亿元,同比增长10.8%。绚丽多彩的旅游活动丰富了市民和游客们的假期,智慧旅游也从中体现了它的积极作用。近年来,洛阳将建设当之无愧
14、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作为方针,大力营造中原经济区旅游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推陈出新,创新思路,突出优势,在保证全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取得了突破性的飞跃。 1、文化旅游形象新升级吉祥洛阳。春节期间,洛阳从市场需求和自身特色出发,根据以往对洛阳的美誉和过去的品牌形象,在经过多年的积累沉淀、汇总提升后,打造出崭新的、文化内涵丰富的、精致的洛阳文化旅游新品牌形象“吉祥洛阳”。“吉祥洛阳”包括游龙门、访丝路、拜祖庭、品水席、赏牡丹、逛山水、泡温泉、淘珍玩等系列旅程,借吉祥之名、取吉祥之意,向国内外游客重新推广洛阳文化,同时也推出吉祥景区、吉祥商品、吉祥美食等文化旅游产品,为游客和市民带去富贵吉祥,
15、并吸引游客前来开启吉祥之旅。 2、文化营销方式高端化智慧旅游洛阳牡丹花会。2015年洛阳新媒体营销活动已经全面启航,联合腾讯资源、电子商务与媒体传播实现全国范围的城市名片推广,突出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旅游市场发展。洛阳在提升旅游服务体系标准化,全面启动智慧旅游服务系统,着力改善各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已取得显著提升。2015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通过腾讯PC端、扫二维码活动推广洛阳牡丹文化节新形象,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优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方式,以低成本、高成效的方式吸引了更多旅客。经过旅游服务标准化、智慧化建设后,洛阳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夯实,城市文化旅游吸引力不断得到提
16、升。3、主题文化旅游创新牌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年华。近来丝绸之路经济建设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洛阳作为古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的起点,充分利用了祖先传承下来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践行了习主席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全力打造出丝路创意文化“丝路非遗嘉年华”项目。该项目是洛阳第一个市场化运作的大型牡丹文化节创新项目,是依托非遗博览园的形式探索丝路文化和经贸发展相结合的全新产业模式。该项目以老百姓们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向人们展示洛阳当地特色文化产品与丝路沿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心打造出一场地方精粹、丝路和非遗文化相结合的大型创意文化嘉年华。同时洛阳还全力打造了一场国际化、高标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洛阳 文化 旅游资源 开发 问题 对策 研究 大学 毕业设计 论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