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第22课《羚羊木雕》同步练习3精选.doc
《七年级上语文第22课《羚羊木雕》同步练习3精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语文第22课《羚羊木雕》同步练习3精选.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羚羊木雕同步练习一、语言积累1多音字注音并组词。藏( ) 杈( ) 逮( ) ( ) ( ) ( ) 颤( ) 缝( ) 塞( ) ( ) ( ) ( ) ( )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他们不知道,万方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仗义:我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为一”。合二为一:我要把裤子换过来,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满不在乎:3对下列各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2)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3)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4) 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
2、着我。( )A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 神态描写B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C神态描写 行动描写 环境描写 心理描写D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神态描写4选出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按时间推移地点转换为顺序组织材料B文章通过对人物的得当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组各具特征的人物,如爸爸的急躁严厉,妈妈的不怒自威C“我”和万芳平时相处的情景,是采用插叙的方法介绍的D本文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向人们提出了怎样既敬重父母,又尊重孩子的情感的问题5羚羊木雕和背影两篇课文结尾的共同特点是( )A篇末抒情,照应开头B篇末议论,引
3、起读者思索C篇末议论,抒发作者的情感D篇末点题,深化中心思想二:阅读理解:(一)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6解释无可挽回_7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羚羊木雕 年级 语文 22 羚羊 木雕 同步 练习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