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看守所异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某县看守所异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看守所异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述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某某县看守所异地建设项目2、建设性质:新建3、承办单位:某某县公安局4、建设地址:某某县正平西街北侧南王马村以东6、建筑规模:项目占地面积18468(27.7亩),建筑总面积6000。7、总投资:560万元8、资金来源:县财政解决和申请上级补助资金9、项目建设期:16个月二、看守所概况某某县看守所位于龙兴镇寨里村西,始建于1986年,占地面积9.9亩,建筑面积2710m2,其中办公用房面积830m2,功能用房面积1050m2,监舍用房面积660m2,锅炉及附属用房70m2,拘留所用房面积100m2,设计关押量为100人。由于看守所年久失修,监墙、监舍大面
2、积风化裂缝,基础设施严重老化,存在着诸多隐患和漏洞,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看守工作的需要。三、编制的依据1、某某县公安局委托书2、看守所建筑设计规范(JGJ127-2000)3、看守所建筑标准(建标2002245号)4、山西省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指标5、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6、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四、研究范围某某县看守所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总图布局、建筑工程、公用工程、总投资估算及社会效益评价。五、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1、建设规模本项目建设用地为某某县政府划拨土地,位于某某县正平西街北侧南王马村以东,占地面积18468,建筑总面积6000。其中,办公楼建筑面积2280,监区建筑面积35
3、56,辅助用房建筑面积164。2、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建设办公楼、武警营房、监区、监区围墙和辅助用房以及区域内相配套的公用辅助设施等六、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56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428.6万元,公用辅助工程费105.2万元,其它费用26.2万元。2、资金筹措本项目估算投资560万元,建设所需资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某某县政府解决220万元;2、申请上级补助资金340万元。七、结论某某县看守所项目建设符合县城总体规划,符合看守所建筑设计规范(JGJ127-2000)、看守所建设标准(建标2002245号)的要求。某某县看守所选址适当,布局合理,建筑设计体现了“兼顾安全、
4、管理方便、功能齐全、美观庄严、体现文明”的基本原则,建设中充分考虑了看守所的特殊性质,满足了各类用房的功能要求,做到了规划科学、监管到位、避免死角、保障安全。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一、自然状况1、地理位置某某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北部,临汾盆地南缘,汾河下游。北依吕梁山,西北与乡宁县连界;东北与襄汾县接壤;南靠峨嵋岭,与闻喜县毗连;东与侯马市相接;西与稷山县为邻。总面积594平方公里。2、地形地貌某某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是运城盆地的一部分。南北两面环山,中部汾河横贯,两岸为河谷平原。平原占总面积的57.3%,是主要粮棉产区。河流除汾河外还有其支流浍河、鼓水河。某某县
5、因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酷似牛形,头南尾北卧于汾河岸畔,故有“卧牛城之称。3、气候状况某某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均降雨量550毫米,年平均气温12.6,年均日照2460小时,无霜期194天。全年以静风频率居多,风速较小,土壤冻土深度很少超过25厘米。二、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1、社会人口某某县辖8镇1乡1区,220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3万人,占总人口的的85.3%,汉族占总人口的99.62。2、历史文化名城某某县古称绛州,是一座有悠久历史和独特地理环境的古城。隋代兴建的绛守居园池,是中国园林史上的瑰宝;柏壁曾是唐太宗李世民屯兵之处,秦王堡至今犹存;
6、宋太祖赵匡胤曾微服于绛州,龙兴寺因而得名;明代稷盖庙壁画,乃山西壁画群中珍品。唐建的碧落碑和绛州堂,元明时代的钟、鼓、乐三楼以及唐建清修的龙兴寺宝塔等组成了某某的古建筑群。 1994年元月,经国务院批准,某某正式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交通境内交通便利,侯西铁路、国道108线、晋禹、大运高速等干线穿境而过,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另有支线公路、环乡公路和乡村路交织纵横,连接着全县所有乡镇和大部分村庄。4、农业全县共有耕地52.5万亩,农作物以小麦、棉花为主,经济作物有蔬菜、油料、线麻等。无公害蔬菜是某某县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极高声誉的优势农产品。某某县先后被确定为全国蔬菜生产标准化示范县、
7、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全国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示范县和全国果蔬十强县。5、工业某某县以运城市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县为契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园区工业,形成了以煤焦、建材、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新型工业化格局。6、县域经济综合实力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3.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8亿元,财政总收入3.03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16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30元。三、新城区开发为完善城市功能,拉大城市框架,根据2006年7月省政府批准的某某县县城总体规划和某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按照“保护管理好
8、历史文化名城,开发建设现代文明新城”的城市建设新思路,某某县委、县政府决定开发建设新城区。1、新城区位于县城北部,北起九原大道,南到北环路,东至轻纺路,西到西环路。总面积8.72平方公里。2、新城区主要规划布局行政办公、商业、住宅、文体设施及附属设施等。新城区将以建设生态、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城市为目标,尽快发展成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第三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某某县原看守所位于某某县北环路以北,始建于1986年。当时该区域还处于城郊,位置偏僻,居住人口较少,周边环境有利于看守所的安全和防范,符合看守所的建设条件。由于受当时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看守所的建筑布局和结
9、构设计不合理,使用面积狭窄,监视死角多,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目前,看守所的硬件设施、建设规模、工作环境均不符合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公安部颁布的看守所建设标准、看守所建筑设计规范、看守所等级评定办法等相关规定的要求,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看守所工作的需要。为此,迁建看守所已成当务之急,刻不容缓。二、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及规范性看守所是依法羁押被逮捕、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一审判处死刑的罪犯以及判处有期徒刑在交付执行刑罚前、余刑在一年以下的留所服刑罪犯(以下统称在押人员)的机关,是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树立党和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看守所依据国家法律,对在押人员实行武装警戒看守,保障安全,同时,
10、担负着对在押人员进行管理、教育改造,管理在押人员的生活卫生,保证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的任务。因此,看守所建设作为政府行为历来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法律建设逐步完善,为了适应社会治安和对刑事犯罪的需要,看守所的建设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1990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颁布实施,对看守所的管理和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为此,1991年公安部颁布了看守所建筑标准(GA9-91),作为公安部行业标准下发各地,这对加强看守所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保证工程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原标准已不适应现实需要。2000年7月,公安部、建设部联合制定了看守所建筑设计规范(J
11、GJ127-2000),着重解决了看守所建筑设计中的技术问题,但对看守所建设规模的确定,建设内容及项目构成,建筑面积和用地指标的测定以及其他建设要求缺乏规定。2002年10月,建设部、原国家计委、公安部又联合发布了新的看守所建设标准(建标2002245号),加强和规范了看守所建设,提高了看守所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看守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有序稳定的重要执法场所。对某某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保驾护航作用,为县域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起重要作用,因此看守所的建设和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看守所职能的发挥。看守所建筑设计应符合“坚固安全、方便管理、功
12、能齐全、体现文明”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某某县看守所建所时间早,已使用20余年,基础设施老化,年久失修,监墙、监舍大面积风化、裂缝,多处呈现倾斜现象,监管配套设施不完善、整体布局不合理,部分建筑因地基下沉已成危房等,矛盾十分突出,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首先,随着近几年某某县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城市建设日趋规范化,也是看守所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问题更加突出。2000年县城扩建北环路,使看守所紧邻街面大道;2006年某某县新的城市规划中又有一条大街从看守所中间穿过,原看守所已处于县城中间和繁华闹市区,给看守所、拘留所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第二,看守所位于居民区内,在管理和协调上问题诸多,周围居
13、民对此反响很大,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不便;第三,由于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增多,给社会治安带来了许多不安全因素,犯罪率呈上升势头,尤其是经济领域犯罪越来越严重。因此,原来的监区关押量小,已经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急需异地重建安全、合理、科学的监管场所。四、项目建设的意义 看守所迁址新建后,首先是有利于推进某某县看守所规范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看守所服务社会治安的整体水平。其次是有利于推进看守所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适应新的治安形势给看守所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为某某县看守所建设和管理实现标准化、等级化的目标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持:第三是排除了由于建筑年久失修,监墙、监舍大面积风化
14、、裂缝、倾斜、监区布局结构不合理、使用面积狭窄、监视死角多、地处繁华闹市区、设施老化、隐患多、不安全因素多等诸多问题和困难。第四是符合200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新县城规划,解决了看守所与居民区和闹市区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远离闹市区和县北环路,消除了城市噪音干扰,便于在押和服刑人员的管理。第五是可以切实落实好各项措施,确保监所绝对安全,保证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第六是新的看守所建成后,能提供开阔的劳动改造场所,有利于调动在押人员的能动性,充分发挥看守所对在押人员的看押、教育、改造功能,进一步提高改造质量,为在押人员更好的接受劳动改造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产场所,更有利于他们的服刑和改造。同时对于
15、全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也具有重要意义。第四章 建设地址及地质条件一、看守所建设选址条件看守所建设选址应符合下了条件:1、水电、交通、通讯便利,地势较高的地带;2、与各种污染源、易燃易爆危险品、高噪音、高压电线和无线电干扰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3、避开高层建筑、繁华商业区、居民稠密区及外事活动区。二、建设场地选择 根据公安部看守所建设标准要求和运城市公安局关于对某某县公安局迁建看守所报告的批复意见,某某县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积极筹措,抽调得力人员成立专门工作组,负责新所筹建工作。经多方选择和全面系统地考察分析,结合中型看守所、拘留所建设标准要求和某某县新县城规划,决定
16、在南王马村东异地建设某某县看守所。项目拟建场地地域开阔,地势较高,地表平坦,场地两侧距一砖场约50m。新规划的正平西街,位于场地南侧,交通便利。周边无任何污染企业和污染源,远离城区繁华商业区、居民区,符合看守所选址条件。三、项目地概况1、地理位置项目地位于县城以西两公里处,在新规划的正平西街北侧,介于南王马村、段家庄之间。西临南王马村乡间道路,东、北分别为段家庄、南王马村耕地。2、地形与面积 项目场地呈南北向长方形,南北长162m,东西宽114m,占地面积18468(27.7亩)。该场地位于汾河高阶地,地势开阔平坦,便于看守所各功能区的规划和建设。3、周边环境项目场地周边分别是南王马村、北王马
17、村、庄头村和段家庄等村庄。场地西侧50m处有一砖场,除此之外,无其它工矿业企业和污染源,区域环境十分理想。现有通道均为乡村道路,新规划的正平西街位于项目场地南侧,将成为项目区与县城之间的重要通道,项目地交通条件较为便利。四、地质条件根据项目单位提供的某某县看守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资料,该场位于汾河高阶地,属于河流冲击堆积场地,地势平坦,相对标高介于101.5-101.7m之间。场地内未发现大的新断裂及其原构造形迹,场地的稳定性收取与稳定的控制。1、地基岩土构成根据勘探资料,该场地20.0m以上土层分为耕土()、黄土状粉土()、粉质粘土()、粉土()、粉土()五层。7.0m以上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
18、工堆积物()及冲积物(),主要岩性为耕土及黄土粉末状,其下至20.0土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物(),主要岩性为粉质粘土及粉土。2、地基土均匀性评价根据勘探资料,拟建筑物预计基础埋深1.5m,则基础持力层为第层黄土状粉土层,第一下卧层为第层粉质粘土层,持力层层地坡度小于10%,故该场地为均匀地基。3、场地湿陷性评价根据室内土工试验资料,该场地8.5m以上土层具有湿陷性。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GB50052-2004第4.4.7条,该场地为非自重湿陷性场地,湿陷等级级(中等)。4、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12.2.1及12.2.4条规定,该场地土对
19、混泥土结构及钢筋混泥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5、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根据勘察报告和区域资料,该场地环境类别为类。本区域为干旱区,地下水远离建筑基础,可不予考虑其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6、场地地震效应、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建筑抗震地段、场地类别的划分及液化判别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1)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第3.0.2条及6.0.11条,判定该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2)建筑抗震地段的划分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1.1条,判定该建筑场地属抗震一般地段。3)
20、场地类别的划分该场地覆盖层厚度按大于50m考虑,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1.6条判定该场地类别为类。 4)液化判断 该场地不存在饱和粉土,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3.2条,该场地土不考虑液化影响。5)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根据区域地质地貌及地质构造条件,结合场地条件,该建筑场地属抗震一般地段,且不存在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不存在液化及震陷土层,该场地较为稳定,较适于建筑。 五、地基基础方案 1、天然地基方案由于该场地为级(中级)非自重湿陷性场地,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应消除地基的部分湿陷量,因此建议
21、进行地基处理。 2、地基处理方案 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及建筑物荷载要求,建议基础类型采用筏板基础,地基处理采用换土层法或灰土挤密桩形成复合基地。 1)若采用换土垫层法,宜采用3:7灰土垫层,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95,最小处理厚度为基础下2.0m。 垫层承载力宜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2)若采用灰土挤密桩,桩径宜采用400mm,宜按等边三角形布桩,桩间距800-1000mm,建议选用第层粉土层作为持力层,处理深度现地表下9.5m,桩长8.0m。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六、场地建设条件 1、公用配套设施由于项目区与县城相距2公里,各项公用配套设施不尽完善,但项目建设和运营所需
22、供水、供电等其它基础条件尚能具备。1)供水:项目供水源来自正平西街城市自来水管网,其水质完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在项目建设阶段,采用自备井供水,保证项目建设正常进行。2)排水:本项目排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雨水,采用生活污水和雨水分流排放系统。雨水和生活污水由区内管网向南排至正平西街城市排水系统。3)供电:经与县供电支公司协商,供电线路已架设完毕,正设计安装一台100KVA变压器。4)采暖:本项目采暖由锅炉房提供热源,需购置安装一台2.5 吨常压热水锅炉。 2、施工条件 项目建场地地势平坦,水、电、路状况良好,具备施工条件。所需钢材、水泥、木材、塑钢等建材及装饰保温材料均可就近解决,并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看守所 异地 项目 建设 可行性研究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