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格认知状态”调查报告.doc
《“大学生人格认知状态”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人格认知状态”调查报告.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WORDn更多企业学院: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大学生人格认知状态”调查报告交通大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互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课题组我们在2007年9月1
2、1月,对全国23所高等院校展开了“大学生人格认知状态”的专项调查研究。我们认为,目前,大学生人格问题研究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然而,目前这方面的专题调研成果尚不多见。本调研成果正是力争弥补这一缺憾而展开的深入调研,力争取得大学生人格优化教育研究新成果,以丰富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积极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一、大学生人格认知状态调研的背景与意义一个时代的人格理想状态体现着一个时代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经济一体化、文化交融化的全球开放环境下,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取向必将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全方位的挑战。因此,加强大学生良好人格教育,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
3、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和铸造大学生的良好人格,是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二、大学生人格认知
4、状态调研的方法与程序采用高校随机取样的方法,对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大学、同济大学、理工大学、大学、轻工业学院、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体育大学、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交通大学、工商大学等20余所高校学生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采用的主要程序是:第一阶段:资料准备。通过维普中文期刊、CNKI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baidu等方式检索有关人格、良好人格、人格优化的信息资料。第二阶段:调查工具编制。根据大学生自身特点,通过个别访谈、文献分析、专家咨询等方式收集有关调查指标,对其进行筛选、分类,编制“大学生人格认知状态调查问卷”。第三阶段:实施调查。对西部、中部、东部和地区的20
5、余所高校中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520余名大学生展开人格认知状态调查,发放调查问卷52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495份,有效回收率95%,达到数理统计分析要求。第四阶段:分析与报告撰写。运用spss11.5、excel等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调研报告。三、当前大学生人格认知状态分析(一)大学生对“人格”的认知与分析1大学生对人格涵的认知与分析。“人格”一词来自拉丁文“persona”,古今中外诸多学者对人格涵有不同定义。以不同定义为参考进行调查,其中46.26%的大学生认为人格是人的思想、情感与行为的模式,20.20%的大学生认为人格是做人的基本准则,19.20%的大学生认为人格
6、是人的精神的基本品格,8.89%的大学生认为人格是人的尊严的表现,3.64%的大学生认为人格是人的风度的展示,1.82%的大学生认为人格即人性。此外,不同年级学生在人格涵的认知上,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更为成熟。人格是人的思想、情感与行为的模式,这一命题较全面概括了人格涵,选择此项的一、二年级学生占37.99%,而三、四年级的学生占62.01%,可见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相对全面和深刻。2大学生对人格主要特征的认知与分析。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综合性、功能性、典型性、包容性等特征,大学生对这些特征的认识较为一样。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人格具有稳定性和综合性,过半数大学生认为人格具有独特性、包容性
7、,部分同学认为人格具有功能性、典型性,在诸多人格特征中,稳定性、综合性和包容性最为主要,体现了人格的丰厚涵,反映出人格的本质与表征的统一。而大学生首选稳定性和综合性,对包容性的认可多达53.54%,反映出绝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正确把握人格的特征。3大学生对人格结构因素的认知与分析。人格的结构因素是指构成人格的成分,其中主要是气质性格、思想道德、认知水平、自我调控、社交能力等方面。调查中有85.66%的大学生选择了思想道德,有58.18%的大学生选择自我调控。可见在高校教育工作中,不但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还要加强对大学生自我认知、自控能力的培养。在文科生与理科生之间,对于人格的结构因素的认识有明显差
8、别。认为思想道德属于人格结构因素的理科生占29.72%,文科生占70.28%,认为自我调控属于人格结构因素的理科生占29.86%,文科生占70.14%,可见文科生对人格结构因素从总体上有较好的认识。4大学生对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的认知与分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诸多因素与作用。调查显示,大学生选择家庭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榜样力量的分别占92.53%、88.69%、39.80%,较其他选项靠前。在这三种因素中,家庭环境和社会文化是影响人格形成的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而这两项所占比重说明不可忽视家庭、社会对人格形成的特殊重要作用。除家庭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之外,大学生认
9、为“榜样的力量”对人格形成也具重要作用。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最具人格魅力人物有一代文豪鲁迅(占29.70%)、国家领袖(占28.28%)、德高望重宋庆龄(占18.79%),也有先贤圣人孔子(占15.35%)、外国科学家爱因斯坦(7.88%)。可见大学生寻找到激励自己的优秀榜样,因而榜样的力量对大学生人格形成也具重要作用。(二)大学生对“良好人格”的认知与分析1大学生对良好人格涵的认知与分析。良好人格是大学生积极追求的做人基本准则或品格,对于良好人格涵义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调查中,13.94%的大学生认为良好人格是被社会普遍许可、赞同的人格,26.87%的大学人认为良好人格是健康的、合理的人
10、格,33.54%的大学生认为良好人格是自觉体现做人准则的人格,22.63%的大学生认为良好人格是具有人格魅力的行为式,2.02%的大学生认为良好人格是善于社交的能力,1.21%的大学生认为良好人格是优美风度的体现。就不同年级的比较来看,也存在差异。良好人格是指被社会普遍许可、赞同的人格,对于这一涵的准确把握,大一、大二学生占39.13%,大三、大四学生占60.87%。这一状态说明高年级学生能更正确认识到良好人格涵,因而必须从初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开始加强良好人格教育。2大学生对健康、成熟的成年人人格的认知与分析。大学生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青年一代,培养其健康、成熟的成年人人格至关重要。根据调查数据,
11、大学生认为健康、成熟的成年人人格应具备:忍耐力与包容性(81.41%)、自我调控能力(74.75%)、较高的人际交往能力(68.89%)、自我扩展的能力(61.62%)、趋向性的人生观(34.75%)。可见,大学生对于健康、成熟的成年人人格有良好的认识,有利于高校教育工作的引导和展开。作为在校大学生,一方面应注重对其健康、成熟的成年人人格的培养,以利于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另一方面应加强大学生应具备的良好人格的塑造,使其成为优秀的大学生。(三)大学生对“个体自身人格类型”的认知与分析在调查中,我们设计了“你是哪一种类型的人?”这一与自身人格相关的问题,其中包括15个子问题。经过对调查答案的分类整
12、理,可以看出如下状态:1对诚实守信的认知与分析。认为“能够做到实现自己诺言”的占82.83%,17.17%的则不能实现诺言。诚信乃人之根本,恪守诚信是一种在理性认知中形成的受到社会认可、赞同的行为,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具备诚信观念,而少数大学生的诚信素养有待加强。2对人际关系的认知与分析。(1)“更愿阅读而不愿参加社交”的占40.61%,并不这样认为的占59.39%;(2)“觉得很容易跟家人谈自己的私事”的占38.18%,并不这样认为的占61.82%;(3)认为“独身一人生活在孤岛上也许更幸福”的占24.65%,并不这样认为的占75.35%。大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有积极交往的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人格 认知 状态 调查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