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碳小车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论文正文说明书.doc





《无碳小车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论文正文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碳小车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论文正文说明书.doc(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题 目 。 专业班级 。 学 号 。 学生姓名 。 指导教师 。 。 。年。月。日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 。 专业班级。班 学 号 。指导教师 。 职 称 教研室 。 题目 无碳小车设计方案与要求“无碳小车”以重力势能驱动的具有方向控制功能的自行小车。功能设计要求是给定一重力势能,根据能量转换原理,设计一种可将该重力势能转换为机械能并可用来驱动小车行走的装置如上图所示。小车在前行时能够在半张标准乒乓球台(长1525mm、宽1370mm)上,绕两个障碍物按“8”字形轨迹运行。障碍物为直径20mm|、长200mm的2个圆棒,相距一定距离放置在半张标准乒乓球台的
2、中线上,以小车完成8字绕行圈数的多少来评定成绩。给定重力势能为5焦耳(取g=10m/s2),竞赛时统一用质量为1Kg的重块(5065 mm,普通碳钢)铅垂下降来获得,落差4002mm,重块落下后,须被小车承载并同小车一起运动,不允许掉落。要求小车前行过程中完成的所有动作所需的能量均由此能量转换获得,不可使用任何其他的能量形式。小车要求采用三轮结构(1个转向轮,2个驱动轮),具体结构造型以及材料选用均由参赛者自主设计完成。要求满足:小车上面要装载一件外形尺寸为6020 mm的实心圆柱型钢制质量块作为载荷,其质量应不小于400克;在小车行走过程中,载荷不允许掉落。转向轮最大外径应不小于30mm。要
3、求完成:1.装配图1张(A2)。2.零件工作图2张(齿轮和轴两个零件)。3.设计说明书1份,6000-8000字。开始日期 2014 年 12 月15日 完成日期 2015 年 01 月 02 日 2014年 11 月 20 日第 0 页 页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目录计算与说明11.设计任务书21.1设计题目21.2原始数据21.3工作条件21.4动力来源21.5传动方案22.传动比的分配32.1总传动比的分配32.2减速器传动比43.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53.1 各轴转速的计算53.2各轴输入功率53.3各轴输入转矩54.转向设计64.1 选定转向装置64.2 确定转向装置的基本参数65
4、.齿轮的设计8 5.1设计计算一级齿轮8 5.1.1选择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8 5.1.2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8西安文理学院2012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第 0 页 页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5.1.3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105.2设计计算一级齿轮14 5.2.1选择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14 5.2.2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15 5.2.3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176.轴的结构设计216.1按扭转强度条件计算216.2按弯扭合成强度条件计算226.3轴的扭转刚度校核计算277.键连接的选择及校核计算297.1平键连接强度计算298 轴承的选择309润滑方式选择319.1齿轮的润
5、滑319.2轴承的润滑3110注意装配事项3210.1轴的装配3210.2齿轮的装配3210.3转向杆的装配3211设计小结3312参考文献34西安文理学院2012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第 33 页 页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与说明 我们本次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以“全国大学生工程实训综合能力竞赛”题目“无碳小车”为题。该无碳小车是利用一个一定质量的重物从一定的距离下落是由其自身重力势能转换成机械能来驱动小车行走。小车前行过程中完成的所有行走功能所需的能量均有此能量转换获得,不消耗其他形式的能量。通过计算设计出能完成预期行走功能的转向系统和相关传动系统,并使小车在前行时能够在半张标准乒乓球台(长
6、、宽)上,绕两个障碍物按“”字形轨迹运行。障碍物为直径|、长的个圆棒,相距一定距离放置在半张标准乒乓球台的中线上,以小车完成字绕行圈数的多少来评定成绩。所以我们选择曲柄连杆机构来实现小车的转向,选择传动平稳可靠的齿轮机构来实现周性的绕过障碍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低碳生活对我们越来越重要,建设无碳生活,使得生活更加环保,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我们通过设计无碳小车模型,用重力势能转化为机械能,为以后能源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使更多的人有意识的去享受低碳生活。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得责任,在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减少对大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要求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尽可能的减少或不排放二氧化碳,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
7、来越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增加。环境对人类的健康越来越重要,人们提出建设无碳社会使生活更加环保。无碳车的研发可以缓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主要结果.装.订.线.1.设计任务书 1.1设计题目 无碳小车设计 1.2原始数据 小车所受牵引力; 小车速度, 后轮直径; 1.3工作条件 平缓的路面波动较小 1.4动力来源 重锤1kg的重力势能 1.5传动方案 俩个一级直齿圆柱齿轮传动2.传动比的分配 2.1总传动比的分配重锤重,下落高度,。按8字桩最小距离计算,由于小车在走字时,其精确轨迹无法估算,先在暂时认为小车在走八字是近似为扫描圆形轨迹,如下图所示: 图1-1 小车扫描轨迹 根据图1-1和圆
8、的周长公式,我们可以大致确定出小车所要走过的路径,根据公式:. 将数据代入公式中可得:由于小车要走过的距离为两个圆的周长,所以小车要走过的距离为而绳子所下降的距离为400mm.根据摩擦理论可知:摩擦力矩和正压力的关系为:. 而滚动摩擦所受的阻力为:.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初步判定我们无碳小车的设计原则,即小车质量要轻,轮体直径应尽可能的大。初步计算时,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初步取得轮子直径为100mm,但是在绘图的过程中发现无法安装转向机构,所以后初步设计直径为150mm。小车至少要完整的走过一圈的距离,所以车轮要转动的圈数为:. 式中:, 将以上数据代入公式中: 根据设计结构即无碳小车的传动路线
9、,小车采用的是重块通过绳索直接与滚筒相连,由滚筒驱动与之同轴的齿轮,齿轮再驱动后面的小齿轮。而在齿轮传功中,齿轮件的传动比常取,在此我们取常用传动系数.则与滚筒同轴的齿轮需要转动圈,同样的滚筒也要转圈。近似的我们圆整为圈,又因为小车上的重块需要下降,据此根据公式我们可以估算出小车滚筒的直径: 在绘图过程中,根据装配的要求我们取前轮直径为。 2.2减速器传动比考虑到一级齿轮传动圆柱齿轮范围为,故选,。3.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3.1 各轴转速的计算 3.2各轴输入功率 3.3各轴输入转矩(1)输入转矩4.转向设计 4.1 选定转向装置 该自行小车在前行时能够自动避开赛道上设置的两个障碍物
10、(每间隔到,放置一个直径、高的弹性障碍圆棒),并在半个乒乓球案长,宽中,绕两个障碍物走 字型,不完全齿轮具有转向功能。 所以转向装置选择不完全齿轮。 4.2 确定转向装置的基本参数 小车行走时的轨迹如图可知,用滑块连杆实现表示出来可得杆件的基本参数:摆杆长54.5mm,宽度6mm,厚度3mm,滑杆长56mm,宽度6mm,厚度3mm,支撑架高51mm,宽度4mm,厚度4mm,连杆高30mm,厚度5mm,宽度10mm,转向机构轴高69mm,直径8mm. 转向机构杆如图 支撑架 转向机构 摆杆 滑杆 连杆 前轮最大转角:13度5.齿轮的设计 5.1设计计算一级齿轮 5.1.1选择齿轮类型、精度等级、
11、材料及齿数 (1)按照我们的传动方案,选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压力角取为。 (2)无碳小车为一般工作机器,参考表10-6,选用7级精度。 (3)材料选择。由表10-1,大齿轮与小齿轮均选择选择45刚(调质),硬度为240HBS。 (4)选小齿轮齿数为,大齿轮齿数,因为与要互质,所以取.。 5.1.2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1)由式(10-11)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即 1) 确定公式内的各项数值 试选载荷系数 计算小齿轮传递的转矩 由表10-7选取齿宽系数 由图10-20查得区域系数由表10-5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大小齿轮均采用锻造)为 由式(10-9)计算接触疲劳强度用重合度系数 计算接触疲
12、劳许用应力。 由图10-25d查得两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为 由式(10-15)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由图10-23查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为S=1,由式(10-14)得 取和中较小者作为该齿轮副的接触疲劳许用应力,即 2)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2)调整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1)计算实际载荷系数前的数据准备。 圆周速度v。 齿宽b。 2)计算实际载荷系数。 由表10-2查得使用系数 根据、7级精度,由图10-8查查得动载系数。 齿轮圆周力 查表10-3得齿间载荷分配系数。 由表10-4,7级精度,小齿轮,相对承非对称布置齿向载荷分布系数,由此,得到实际载荷系数 3)由式(10
13、-12),可得按实际的载荷系数算得的分度圆直径: 及相应的齿轮模数 5.1.3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 (1)由式(10-7)试算模数,即、 1)确定公式中的各参数值 试选 由式(10-5)计算弯曲疲劳强度用重合度系数。 计算。 由图10-17查得齿形系数 由图10-18查得应力修正系数 由图10-24c查得小齿轮和大齿轮的齿根弯曲疲劳极限分别为 由图10-22查得齿形 由图10-17查得齿形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由式(10-14)得 因为大齿轮的大于小齿轮,所以取 2)试算模数 (2)调整齿轮模数 1)计算实际载荷载荷载荷系数前的数据准备。 圆周速度v。 齿宽b。 宽高比。 1
14、)计算实际载荷系数。 根据,7级精度,由图10-8查得动载系数。由 查表10-3得齿轮间载荷分配系数。 由表10-4用插值法查得,结合查图10-13,得 则载荷系数为 3)由式(10-13),可得按实际载荷系数算得的齿轮模数对比计算结果,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大于由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由于齿轮模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弯曲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仅与齿轮直径有关。可取由弯曲疲劳强度算得的模数并就近圆整为标准值,按接触强度算得的分度圆直径,算出小齿轮齿数, 取,则大齿轮齿数,取,与互为质数。 这样设计出的齿轮传动,即满足了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又满足了齿根弯
15、曲疲劳强度,并做到结构紧凑,避免浪费。 4.几何尺寸计算 (1)计算分度圆直径 (2)计算中心距 (3)计算齿轮宽度, 考虑不可避免的安装误差,为了保证设计齿宽b和节省材料,一般将小齿轮略加宽,即 取,而使大齿轮的齿宽等于设计齿宽,即。 5.圆整中心距后的强度校核 上述齿轮副的中心距不便于相关零件的设计和制造。为此,可以通过调整传动比、改变齿数或变位法进行圆整。采用变位法将中心距就近圆整至。在圆整时,以变位系数和不超出图10-21a中推荐的合理工作范围为宜。其他几何参数,如、m、b等保持不变。齿轮变位后,齿轮副几何尺寸发生变化。应重新校核齿轮强度,以明确齿轮的工作能力。 (1)计算变位系数和
16、计算啮合角、齿数和、中心距变动系数和齿顶高降低系数。 从图10-21a可知,当前的变位系数和提高了齿轮强度,但重合度有所下降。 分配变位系数、。 由图10-21b可知,坐标点位于线和线之间。按这两条线作射线,再从横坐标的、处作垂直线,与射线交点的纵坐标分别是,。 (2)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校核按前述类似做法,先计算式(10-10)中的各参数。计算结果为 将它们代入式(10-10),得到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满足要求,并且齿面接触应力比标准齿轮有所下降。 (2)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 按前述类似做法,先计算式(10-6)中的各参数。计算结果为: 将它们代入式(10-6),得到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满足要求,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车 设计 机械设计 课程设计 论文 正文 说明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