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论文-—llc串联谐振全桥dcdc变换器的研究.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大学毕业论文-—llc串联谐振全桥dcdc变换器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毕业论文-—llc串联谐振全桥dcdc变换器的研究.doc(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硕士学位论文LLC串联谐振全桥DC/DC变换器的研究II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Research on LLC Series Resonant Full-Bridge DC/DCConverterCandidate : Gong LiMajor : Power Electronics and Electric DriveSupervisor : Professor Li XiaofanHuazhong Universit
2、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4, P.R.ChinaApril, 2006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
3、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论文属于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不保密。(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31摘 要 高频化、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是DC/DC变换器的发展趋势。传统的硬开关变换器限制了开关频率和功率密度的提高。移相全桥PWM ZVS DC/DC变换器可以实现主开关管的ZVS,但滞后桥臂实现ZVS的负载范围较小;整流二极管存在反向恢复问题,不利于效率的提高;输入电压较高时,变换器效率较低,不适合
4、输入电压高和有掉电维持时间限制的高性能开关电源。LLC串联谐振DC/DC变换器是直流变换器研究领域的热点,可以较好的解决移相全桥PWM ZVS DC/DC变换器存在的缺点。但该变换器工作过程较为复杂,难于设计和控制,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本文以LLC串联谐振全桥DC/DC变换器作为研究内容。以下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对LLC串联谐振全桥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研究,利用基频分量近似法建立了变换器的数学模型,确定了主开关管实现ZVS的条件,推导了边界负载条件和边界频率,确定了变换器的稳态工作区域,推导了输入,输出电压和开关频率以及负载的关系。仿真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采用扩展描述
5、函数法建立了变换器在开关频率变化时的小信号模型,在小信号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性,根据动态性能的要求设计了控制器。仿真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讨论了一台500w实验样机的主电路和控制电路设计问题,给出了设计步骤,可以给实际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最后给出了实验波形和实验数据。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关键词: 直流直流变换器 软开关 串联谐振 小信号模型 Abstract In DC/DC converter applications, high frequency, high power density and high efficiency is the development
6、 trend. Traditional hard-switched converters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DC/DC converter.Phase-shift Full Bridge PWM ZVS DC/DC converter has been widely used owing to its ZVS condition of main switches. But it still has some disadvantages, for example: lagging-arm switches is hard to achieve ZVS in
7、light load conditions; rectifier diode have unavoidable recovery problems and they not only cause great secondary loss, but also increase the voltage stress of the rectifier diodes; converter can achieve high efficiency in low input DC voltage conditions but low efficiency in high input DC voltage c
8、onditions, this kind of efficiency characteristic restricts its applications on high input DC voltage occasions and high-quality converters which have hold-up time requirements.Fortunately, as one focus in DC/DC converters research fields nowadays, LLC series resonant Full Bridge DC/DC converter can
9、 solve these problems successfully. But owing to its complexity caused by multi-resonant process, its hard to analyze, design and control. So LLC series resonant Full Bridge DC/DC converter has biggish research value. In this paper, LLC series resonant Full Bridge DC/DC converter is analyzed in deta
10、il. Based on the fundermental element simplification method, the mathematics model of the converter is obtained, the conditions to achieve ZVS are given. Steady working region of LLC series resonant Full Bridge DC/DC is confirmed, the relations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voltage depending on switching
11、 frequency and load conditions are given. Simulation results prove the correctness of the theory. In order to design controller, small-signal model of the converter must be given. In this paper, the small-signal model of LLC series resonant Full Bridge DC/DC converters is deduced using Extended Desi
12、cribing Function Method. Also, stability of the converter is analysed and controller is designed to meet the requirments of dynamic process. Simulation results prove the correctness of theory. Based on theory analysis, a 500w prototype circuit is designed, and the design steps is given. The experime
13、ntal results 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onverter. Keywords: DC/DC converter Soft-switching Series-resonant Small-signal model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1 绪论1.1电力电子技术的概况(1)1.2开关电源和DC/DC变换器的发展趋势(2)1.3软开关技术(4)1.4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6)2 LLC串联谐振全桥DC/DC变换器的基本原理2.1移相全桥PWM ZVS变换器的基本拓扑结构和工作过程(7)2.2MOSFET和IGBT性能比较(10)2.3LLC串联谐
14、振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和工作区域划分(12)2.4小结(32)3 LLC串联谐振全桥变换器小信号建模和控制系统设计3.1开关电源小信号建模的方法概述(33)3.2扩展描述函数法建模的基本原理(34)3.3LLC串联谐振全桥DC/DC变换器的小信号建模(38)3.4LLC串联谐振变换器小信号模型和稳定性分析(42)3.5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44)3.6小结(47)4 主电路和控制电路设计4.1主电路参数设计(48)4.2控制电路设计(57)4.3小结(61)5 实验结果与分析5.1实验波形分析(62)5.2实验结论(65)全文总结(67)致 谢(68)参考文献(69)附录I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
15、论文(72)1 绪论1.1 电力电子技术的概况电力电子技术是电工技术的分支之一,应用电力电子器件和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控制技术对电能特别是大的电功率进行处理和变换是电力电子技术的主要内容12。在现代工业、交通、国防、生活等领域中,除变比固定的交流变压器以外,大量需要其他各种类型的电力变换装置和变换系统,将一种频率、电压、波形的电能变换为另一种频率、电压、波形的电能,使用电设备处于各自理想的最佳工作情况,或满足用电负载的特殊工作情况要求,以获得最大的技术经济效益。经过变换处理后再供用户使用的电能占全国总发电量的百分比值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进步的主要标志之一。2000年末,美国发电站生产的4
16、0%以上的电能都是经变换或处理后再提供负载使用,预计到21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发电站生产的全部电能都将经变换或处理后再供负载使用。当今世界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重,广泛采用电力电子技术后,可以节省大量的电力,这就可以节约大量资源和一次能源,从而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此外,如果在电力系统的适当位置设置电力变换器或电力补偿器,能显著改善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因此电力电子技术具有巨大的技术,经济意义1。1.1.1 电力电子变换的基本原理用电设备将电能转变为光能、热能、化学能和机械能。光、热、化学反应和机械能的调节和控制,可以通过改变通用设备电源电压的大小或频率方便地实现。电源可分为两类:一是直流电源;二是
17、交流电源。电力变换包括电压电流的大小、波形及频率的变换。因此电力变换可划分为五类基本变换,相应地有五种电力变换电路或电力变换器12。(1)整流:实现AC/DC 变换AC/DC 变换是将交流变换为直流,其功率流向可以是双向的。功率由电源流向负载的称为整流;功率由负载返回电源的称为有源逆变。AC/DC 变换按电路的接线方式,可分为半波电路、全波电路;按电源相数,可分为单相、三相、多相;按电路工作象限,又可分为一象限、二象限、三象限和四象限。(2)逆变:实现DC/AC 变换逆变就是实现直流到交流的功率变换。如不间断电源UPS,系统平时利用充电式电池储存电能,一旦交流电源中断,便可以把储存在电池中的直
18、流电转换成交流电来维持正常供电。(3)变频:实现AC/AC(AC/DC/AC)变换变频器电源主电路均采用交流-直流-交流方案,工频电源通过整流器变成固定的直流电压,然后由大功率晶体管或IGBT组成的PWM高频变换器,将直流电压逆变成电压、频率可变的交流输出电源,输出波形近似于正弦波,用于驱动交流异步电动机实现无级调速。(4)斩波:实现DC/DC(AC/DC/DC)变换DC/DC 变换是将固定的直流电压变换成可变的直流电压。当今软开关技术使直流变换器发生了质的飞跃。日本NemicLambda 公司最新推出的一种采用软开关技术的高频开关电源模块RM系列,其开关频率为200300kHz,功率密度已达
19、到27w/cm3。采用同步整流器MOSFET,代替肖特基二极管使整个电路效率提高到90%以上。(5)静止式固态断路器:实现无触点的开关、断路器的功能,控制电能的通断。1.2 开关电源和DC/DC变换器的发展趋势从技术上看,几十年来推动电力电子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标志是34567:(1) 高频化新型高频功率半导体器件如功率MOSFET和 IGBT的开发,使实现开关电源高频化有了可能。从而使中小型开关电源工作频率可达到400kHz(AC/DC)和1MHz(DC/DC)的水平。超快恢复功率二极管、MOSFET同步整流技术的开发也为高效、低电压输出(3V以下)开关电源的研制有了可能。现正探索研制耐高
20、温的高性能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器件。(2) 软开关软开关技术使高效率、高频开关变换器的实现有了可能。传统PWM开关电源按硬开关模式工作,开关损耗大。开关电源高频化可以缩小体积重量,但开关损耗却更大。为此必须研究开关电压/ 电流波形不交叠的技术,即所谓零电压/ 零电流开关技术,或称软开关技术。小功率软开关电源效率可提高到80-85% 。70年代谐振开关电源奠定了软开关技术的基础。以后新的软开关技术不断涌现,如准谐振;移相全桥ZVSPWM;恒频ZVSPWM/ ZCSPWM;ZVSPWM有源箝位;ZVTPWM/ ZCTPWM;全桥移相ZVSZCSPWM等。 (3) 功率因数校正技术(PFC)目前PFC技
21、术主要分为有源PFC技术和无源PFC技术两大类,采用PFC技术可以提高AC-DC变换器输入端功率因数,减少对电网的谐波污染。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APFC的开发,提高了AC/DC开关电源功率因数。由于输入端有整流电容元件,AC/DC开关电源及一大类整流电源供电的电子设备(如逆变器,UPS)等的电网侧功率因数仅为0.65,80年代用APFC技术后可提高到0.950.99,既治理了电网的谐波污染,又提高了开关电源的整体效率。单相APFC是DC/DC开关变换器拓扑和功率因数控制技术的具体应用,而三相APFC则是三相PWM整流开关拓扑和控制技术的结合。(4) 磁性元件,新型磁材料和新型变压器的开发。如集
22、成磁路,平面型磁心,超薄型变压器;以及新型变压器如压电式,无磁芯印制电路变压器等,使开关电源的尺寸重量都可减少许多。(5) 电磁兼容(EMC)在电力电子装置中,主功率开关管在很高的电压下,以高频开关方式工作,开关电压及开关电流均为方波,从频谱分析可知,方波信号含有丰富的高次谐波。同时,由于电源变压器的漏电感及分布电容,以及主功率开关器件的工作状态非理想,在高频开或关时,常常产生高频高压的尖峰谐波振荡,该谐波振荡产生的高次谐波,通过开关管与散热器间的分布电容传入内部电路或通过散热器及变压器向空间辐射。用于整流及续流的开关二极管,也是产生高频干扰的一个重要原因。整流及续流二极管工作在高频开关状态,
23、由于二极管的引线寄生电感、结电容的存在以及反向恢复电流的影响,使之工作在很高的电压及电流变化率下,且产生高频振荡。因为整流及续流二极管一般离电源输出线较近,其产生的高频干扰最容易通过直流输出线传出。这些都是产生电磁干扰的来源。新电容器和EMI滤波器技术的进步,使电力电子装置小型化,并提高了EMC的性能。(6) 模块化技术。采用模块化技术可以满足分布式电源系统的需要,提高系统的可靠性。(7) 低压大电流直流电源。 随着半导体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处理器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工作电压越来越低,这就要求未来的DC/DC变换器能够提供低输出电压以适应微处理器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供电要求。(8) 数字化在传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毕业 论文 llc 串联 谐振 dcdc 变换器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