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教案.doc
《鄂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教案.doc(8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一单元:生命的颂歌本单元以“生命的颂歌”为话题组织了四篇课文。它们以不同的文学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幅幅色彩鲜明的生命画卷,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些课文融进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考,这对于培养我们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提高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是大有裨益的。阅读中我们应正确地理解作者和编者的意图,学习主人公身处绝境仍不放弃生命、执著追求理想的精神和顽强不屈的坚韧品质,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由于本单元课文所反映的时代与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有的课文还是从原作中节选的部分内容,因此,我们在学习前应依据“知人论文”的原则,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还原
2、文中的情境,这样才能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感情。 1. 骆驼赋教学目的1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2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感情,并能针对课文的主旨进行争论与探究。3揣摩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刻画任务、表现主题的作用。4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文章借物喻人的写法,并揣摩文章中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教学难点:能理解文中人物对生命的价值取向教学安排两课时1 整体感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2理解题意,把握主旨。3师生对话,探讨人物生命价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介绍以前社会上争论的大学生为救粪农献身一事,引发学生的
3、争论,导入课文的学习。(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为后面探讨“人生价值”做铺垫。)二、初读课文,疏解字词,感知大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点生字板书在黑板上,全班共同正音、齐读。学生指出的生字有:浩瀚(hn) 猝然(c) 沙砾(l) 乌孜别克(z)(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强化。)2、指名朗读第一段,思考:从这一段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讨论明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说明这篇文章是回忆性的;“31年前”、“听说”、“铭记终生 ”强调故事的震撼力量,激起读者急于读下去的愿望。)3、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故事的起因部分,其他同学在纸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部分
4、的内容。(故事的起因:27段。)4、骆驼得救了吗?再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故事的发展部分,大家还是在纸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部分的内容。(故事的发展:817段。)5、指名朗读1823段,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此部分内容。6、梳理刚才的三段文字,将它组成一段完整的文字,并在此基础上再提炼,使之更简洁。指名板书,全班共同修改订正。(示例:一个石油勘探小分队在戈壁迷了路,只剩两桶水,而此时一峰骆驼因渴倒地。在是否救助骆驼的问题上,葛队长和驼工范介民发生了矛盾,最终他们放弃了骆驼。到达据点后,驼工去寻找骆驼,最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或:一个石油勘探小分队在戈壁迷了路,驼工范介民为抢救骆驼、寻找骆驼而英勇献身。)(
5、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一直是学生的一个难点,而且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说与写往往是脱节的。因此设计此环节,让学生明确概括、提炼故事要点的一般方法通过板书来强化学生文字的表达能力。)第二课时一、小组合作探究,品味文章深沉质朴的语言过程:学生先独立选择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提示:1、动词、形容词的运用,如第10自然段对骆驼的描写:“支撑”“站立”“迈着”“追赶”和“顽强”“毅然”“蹒跚”写出了奄奄一息的骆驼对生命的执著追求,让人潸然泪下。再如第14自然段对葛队长的描写:“甩”一词体现了葛队长选择的痛苦与无奈。2、第67自然段的环境描写:一
6、方面写出了环境的恶劣,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另一方面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氛围,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留念、不舍。3、修辞和标点的表情达意。“可大家的腿像灌了铅”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人们沉重的脚步、沉痛的心情。“给它点水吧,它还能活可茫茫戈壁,戈壁茫茫,只有沙砾,只有沙砾”省略号体现了人们思维的跳跃、矛盾。反复的修辞手法既强调了环境的恶劣,也写出了人们无可奈何的心情。(品味语言和领会主旨是一脉相承的,作者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通过词句等方面表达特定了含义。设计此环节,一方面学习文章深沉质朴的语言和生动细腻的描写,另一方面也为下一个环节张本。)二、再读课文,探求主旨1、文章标题为“骆驼赋”,“赋”的意思是歌
7、颂、赞美,作者想歌颂赞美什么?你能从文章中找到依据吗?(提示:字面上,可以理解为歌颂赞美骆驼对生命的渴望与执著的追求,如:文章第11、12、17段。借物喻人,歌颂赞美了像范介民一样如骆驼般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中国第一代石油工人,也赞美了人珍视生命的美好情感,如:文章中的第20、21段对范介民的描写,第25段对油田描写的作用。)2、范介民为了一峰骆驼而牺牲生命,你认为他的牺牲有价值吗?对队长他们,你又是如何评价的呢?可以小组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要引导学生明确:虽然他们的出发点不同,但他们的行为也都是珍视生命的表现。对范介民评价时,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骆驼的作用去思考人物。)3、小结明确:
8、作者通过对顽强坚韧的骆驼和英勇献身的驼工的刻画,热情歌颂了珍爱生命、为抢救国家公共财产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以及“为勘探和开发油沙山而献身的”烈士们,表达了对自然界中生命的热爱之情和对人类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板书设计:借 驼工: 义无反顾 英勇献身 (点)物 骆驼: 顽强、坚韧 喻 石油工人:无私奉献 珍视生命 (面) 人 2.我的四季教学目的1理解本文意象的象征意义以及解读文章象征意义的规律。2学习作者为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和对生命的责任感。3品味文章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感情和写作意图。教学重点1象征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的解读方法与规律。2对关键语句的咀嚼和品味。3整体把握作者的感情和意图。教学时间两
9、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相关知识和作者背景,走进课文。导入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稚嫩到成熟的过程。这就像一年的四个季节一样,但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轮回不止,人生的四季属于我们却只有一次。在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们又如何度过呢?大屏幕:思考:在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们又如何度过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自读学习一篇抒情散文我的四季,想一想,女作家张洁对人生的种种感悟,给了我们哪些启示?2交流关于作者的资料,了解作家作品。(1)张洁:中国当代国家一级作家,北京市作协副主席,国务院授予有特殊贡献的作家。(2)代表作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
10、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只有一个太阳无字、散文集在那绿地上。(3)张洁散文特点:致力于“爱”与“美”的探索与发现,风格轻松、自然、冷静、深刻,从朴素的人道主义立场去再现苦难,表现通向理想人生的艰难跋涉和处于生活困境中左冲右突的沉重感。 介绍“象征”的相关知识: 象征:是文艺创作中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手法的运用,必须通过题材的选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根据事物之间相似、相近的关系,借助于读者的想象和体味,委婉、曲折、含蓄地表现一定的思想和感情。 交流预习感受,简要复述课文内容。提示: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作家创作的四季;一是人
11、生(生命)的四季。二、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家的思想感情。1小组交流并讨论预习中的心得感悟和自己仍然存在的困惑,理解题目的比喻含义(人生四季),包括春、夏、秋、冬各自的人生阶段,为什么说生命如四季?四季 人生阶段经历春 少年播种夏 青年耕耘,浇灌秋 中年收获冬 老年品味,反思2.再读课文,结合作家作品和创作手法重新体会作家的感情和创作意图,并在小组再次交流讨论。3.主旨: 不论在生命的哪一个阶段,我们都应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这是谁也逃脱不了的责任 第二课时一、班级交流学习的体会和感悟,集中解答学生的疑问。 如:本文以“我的四季”为题有何深意?明确:语义双关,表面上是指我在春季里播种,夏季里
12、管理,秋季里收获,冬季里享乐,实际上喻指人一生的辛苦劳累与收获。二、结合课后练习二,品味作品中语言的含义和作家的感情。1.学生交流2.老师补充三、学生读“生命的春季”,“生命的秋季”,试背诵。四、延展 1. 师:在作者眼中“生命的四季”、在你眼中生命如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2. 在四季中任选一季,用一段优美的文字描绘你眼中这季的景象。字数100200字。(写完后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五、作业 1. 从网上或书籍中找寻其他有关描写四季的文章,选取片段与本文比较,写出异同点。 2. 背诵“生命的春季”、“生命的秋季”两段。板书设计我的四季张洁春少年时期播种劳累夏青年时期艰难探索秋中年时期获取收获冬
13、老年时期检点品味 3.安妮日记教学目的1、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了解战争对少年儿童身心的伤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2、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教学重、难点1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认识法西斯的罪恶。2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教学方法运用“问题探讨”方式进行学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略)二、交流资料,揭示课题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关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大肆迫害、屠杀犹太人的资料。2揭示课题。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我们在绝境中要不断看到自己制造的希望与美好。有这样一个女孩,本应是个阳光女孩,可她不能沐浴阳光,本应是花
14、季少女,可她不能在花季里“绽放”,十二三岁的她就被德国法西斯剥夺了在阳光下散步的自由,这个女孩就是安妮弗兰克。在躲在密室的漫长的25个月内,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面对思考战争、思考与父母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活有很深感悟的人。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八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都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最困难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让我们设身处地,试着去感受这位小女
15、孩在德国纳粹统治时期的非凡阅历与思考。三、初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1散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2把握文章大概内容,思考“安妮的日记中反映了哪些主题”?明确:对战争的痛恨、战后的憧憬、对小伙伴的思念、对自由的向往3、检查预习情况。四、再读课文,思考:1读了课文后,你对安妮有何印象?说说你的理由。要求以旁批的形式,写在书上。2安妮在第八则日记中说“写作能使我记下一切,我的所有思想、理想和狂想”。从11则日记中找出安妮关于“思想、理想和狂想”的句子。仔细品味抒发了安妮怎样的情感。3为什么在厄运中还说“可是我快乐,而且立志永远快乐”?她快乐吗?明确:因为他心里有爱,又对人的信任。他的确有快乐,那就
16、是乐观的生活态度,但就当时境况而言,这种快乐是一种理想境界;其次,它是个孩子,较为单纯,对生活充满希望。4.安妮遭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却没有想到过仇恨和报复,只希望人类永远不再有战争。她为什么这样想?她的日记里传达了怎样的情感?她知道自己所遭受的苦难都是战争造成的,而报复只会增加仇恨,让战争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安妮有自己的信仰和希望,她的日记传达了对战争的憎恨的对和平的向往。5.在所选的最后一则日记中,安妮写道:“因为世界虽然这样,我还是相信人在内心里其实是善良的。”对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如果安妮以自己的遭遇就此提出人的内心世界是邪恶的,那也不符合作者的思想逻辑。安妮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希望,她
17、相信战争的罪恶必将终止,人民也将觉醒,从她的一家在逃亡前后所获得的帮助,从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她认为正义能够战胜邪恶,善良能够战胜野蛮,这是很正常的。6. 安妮为什么说:“人最需要的是勇气和幸福”?7.日记中那一篇最令你感动,为什么感动?学习小组交流,班级交换感触。五、复读课文,质疑。六、总结:(略)板书设计:安妮日记 写作目的厌恶战争向往和平 热爱生命 渴望自由 乐观自信 执著理想4.热爱生命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踉跄、窒息、辗转、吹毛求疵、奄奄一息”等词语。2了解杰克伦敦的人生及创作经历。3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教学重点1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2领会主人公的精神
18、魅力及其象征意味。3诵读,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体会小说的象征意义。教学方法1诵读法杰克伦敦“善于刻画毅力坚强的人们”(高尔基语),描写细致是课文的突出特点。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主人公的心路历程。2研讨探究法在主人公身上寄寓着作者的人格理想和美学追求,引导学生研讨探究,理解小说的象征意味,激发积极有为的人生理想。3引申比较法引导学生将课文与七年级下册中的伟大的悲剧(茨威格)、荒岛余生(笛福)进行联系引申,在对照中更为深刻地体会主人公的拼搏精神。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要点诵读,感知情节结构,梳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研读探究,理解作品的象征
19、意味。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说起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我们自然会想到他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拼搏中蕴蓄生命的北方小说。北极地带严寒自然情境中毅力坚强的人们,传递着的是撼人心魄的力量。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热爱生命,去了解一个美国西部淘金者绝境求生的艰难历程。(板书文题、作者)二、作者作品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小说家。作品有描写英国伦敦贫民窟和工人的悲惨生活深渊中的人们(1903)、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1909)、政治幻想小说铁蹄(1908)等许多中长篇小说和散文集,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罪恶,有力地控诉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公开号召用阶级斗争和武装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
20、度。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小说情节结构,疏解下列字词。嶝岩(chn):高而险的山岩。踉跄(lingqing):走路不稳。辗转(zhnzhun):(身体)翻来覆去。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地方。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吹毛求疵(c):故意挑毛病,找差错。疵,缺点、毛病。骸骨(hi)鲦鱼(tio)窒息(zh)2概括小说情节:热爱生命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抛弃了,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最终在人与狼的战斗中人获得了胜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终他获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3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思考:小说的主人公在茫茫荒原上面临着哪
21、些生死考验?他为什么能超越极限、战胜病狼而顽强地生存下来? 学生筛选、概括,教师点拨: 主人公所面临的生死考验有饥饿、恶劣的天气(“接下来是几天可怕的雨雪”)、个人体力的极度虚弱、伤病以及野兽的威胁(“这地方的狼很多”)等。他之所以能战胜这些并顽强地生存下来,是因为他坚韧顽强,不畏艰难险阻。他虽然身体衰弱无比。并且时常处于昏迷之中,却有着惊人的意志力。在这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至死搏斗中,人的伟大与坚强也最鲜明地体现了出来。作品所要弘扬的正是这样种硬汉精神。4学生重点研渎小说最为精彩的场面也是高潮部分:人和狼最后的格斗。体会主人公坚毅顽强、勇敢拼搏的生命意志。 探究:小说的象征意味非常浓厚,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鄂教版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精品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