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答-案答案在前湘教版高中地理高一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含答案-答案在前.docx





《含答-案答案在前湘教版高中地理高一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含答案-答案在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含答-案答案在前湘教版高中地理高一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含答案-答案在前.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期中测试第卷(选择题)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射电望远镜的原理可知,其安装位置的选择对电磁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注意题干中关键词“贵州边远闭塞山区”,说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电磁环境比较好,从而能收到来自宇宙微弱的无线信号,D 正确;该地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弱,天气变化影响大,AC 错误;太阳活动的干扰并没有减少,B错。故选 D。2.【答案】D【解析】A 为海蚀地貌,受海浪侵蚀形成;B 为风蚀地貌;C 为冰川侵蚀形成的角峰;D 为天坑,主要受流水溶蚀形成,该天文台为喀斯特地貌,主要受流水溶蚀形成,D 正确。故选 D。3.【答案】A【解析】图中层是对流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A 对;层
2、是平流层,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B 错;层大气平稳,利于大型飞机飞行,C 错;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D错。故选 A。4.【答案】D【解析】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是温度、密度、大气运动状况,气压的变化不是划分依据,A 错;在对流层,随高度的增加,气温和气压均越来越低,平流层随着高度增加,气温升高,B 错;气压是单位面积上空气柱产生的压强,结合图示纵轴数值,距地面 20 km处空气稀薄,气压不到地面的十分之一,C 错;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大致是 6020,D 对。故选 D。5.【答案】A【解析】我国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属于高层大气,气压
3、很低、空气密度很小,A 对;根据图示曲线判断,最高气温约为0,B 错;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的是平流层,C 错;该层缺少形成多变天气的条件,不会发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D 错。故选 A。6.【答案】A【解析】行星温度主要由于太阳距离决定的。由表格数据火星距日比地球较远,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所以气温较低,A 正确。故选 A。7.【答案】B【解析】地球上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原因是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地球大气层,地球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变,形成了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其中氧适宜生物的呼吸,B 正确。故选 B。8.【答案】A【解析】寒武纪常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
4、”,这是因为寒武纪岩石中保存有比其他类群丰富的矿化的三叶虫硬壳化石,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展示的鱼类化石,最早鱼类出现在奥陶纪;因此可知该地层形成的时间最不可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1 / 5停车场。故选 D。19.【答案】B【解析】若其他条件相同,图中坡地入渗率状况应是降水强度越大,径流流速快,入渗率越小;降水时间越长,下渗越多,入渗率越大;土壤湿度越大,土壤水饱和,入渗率越小;土壤粘度越大,水不易下渗,入渗率越小。故选 B。20.【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结合图中箭头分析,蓝水和绿水根本来源相同,都是来自降水,A 对。蓝水数量与绿水数量一般不相同,B 错;蓝水主要指地表和地下径流,C 错;通常所
5、说的水资源是指蓝水,D 错。故选 A。21.【答案】C【解析】直接参与了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地表径流,属于蓝水,A 错;对海陆间循环产生明显影响是蓝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B 错;绿水渗到土壤中,可以吸收地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C 对;湿润地区地表水丰富,大气降水多,土壤中不缺乏水分,所以对湿润地区农业发展影响不大,D 错。故选 C。22.【答案】B【解析】结合图和材料中的信息可知,表层洋流为北上洋流,主要为“暖输送带”,性质主要是暖流,其在北上的过程中,自身不断释放热量,海水温度不断降低,海水不断蒸发,海水的盐度不断升高,密度不断加大。故选 B。23.【答案】C【解析】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会使
6、淡水增加,北大西洋海域表层海水盐度降低、密度下降,海水变轻,下沉速度减慢,深层洋流南下回流速度会减弱,进而会对整个环流系统的水热输送产生重大影响。故选 C。24.【答案】C【解析】在我国根据地域环境不同,土壤一般分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和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垆土、荒漠土、草甸土及漠土。我国古代按照土壤颜色划分的五个区域与实际土壤类型分布不一致,A 错;土壤之间有过渡地带,边界不确定,B 错;区域内部有自己的特征,区域之间有明显差异,C 对;区域内部也有差异,差异是绝对的,D 错。故选 C。25.【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有青到黄再到白,体现的是
7、土壤由我国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根据我国降水特点可知,东中西的差异主要是水分条件变化。故选 B。第卷(综合题)26.【答案】(1)D(2)A(3)由北向南(北风) 流入区气温低、气压高,流出区气温高、气压低(4)C(5)C【解析】(1)白天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弱,白天气温较高,晚上晴天,大气逆辐射比较弱,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3 / 5气温较低,昼夜温差最大。ABCD 四图中,白天晴朗,晚上也晴朗的只有 D,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2)白天,太阳辐射强,地面升温,石质地面升温快,山林升温慢,石质地面空气受热多膨胀上升,山林受热少收缩下沉,从而在石质地面和山林
8、之间形成热力环流,近地面风从山林吹向石质地面,高空相反。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A。(3)根据上题的分析,近地面风从山林吹向石质地面,根据指向标,可知图中“穿堂风”的气流运动方向是由北向南。其中山林即流入区:气温低、气压高;石质地面即流出区:气温高,气压低。(4)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不能起增强穿堂风的作用,A 错误;增加湿度会减小和山林之间的温差,会减小穿堂风的作用,B 错误;影响风力大小的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气压差的是温差,石质地面增加房屋前后温差,可以起到增强穿堂风的作用,C 正确;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无法对增强穿堂风起作用。故D 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 C。(5)我国西南山区为亚热带季
9、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27.【答案】(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 地面(或地面辐射)(2)反射(削弱) 低(3)京津冀地区秋天多晴朗天气,云层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气温较低;故昼夜温差大。(4)CD【解析】(1)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可以看出,图中来自太阳,应表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来自大气,其方向与地面辐射相反,表示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或地面辐射)。(2)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可以看出,图中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受其影响强烈时,说明反射作用强,因此到
10、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地面温度低,传给大气的能量少,因此白天气温低一些。(3)“天高气爽”说明天气晴朗。晴朗的白天,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气温高;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较快,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较大。(4)雾霾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地面温度低,气温低,大气垂直对流作用较弱,A 错误;雾霾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地面温度低,造成地面辐射较弱,B 错误;雾霾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C 正确;雾霾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白
11、天气温低,大气逆辐射作用强,保温效果好,夜晚气温下降慢,气温高,昼夜温差较小,D 正确;太阳辐射的波长是由太阳自身条件决定的,雾霾不会影响太阳辐射的波长,E 错误。故选 CD。28.【答案】(1)分布特征: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减小,自西向东沉积物厚度逐渐变小。原因是:黄河冲出山口后进入地壳下沉的冲积平原,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变慢;搬运能力减弱,促使从黄土高原带来的大量物质以山口为顶点向外沿逐渐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2)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洼灌,只灌不排等。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4
12、 / 5【解析】(1)读右图的剖面图,可以看到,冲积扇沉积颗粒物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减小,沉积物厚度自西向东逐渐变小。因为黄河冲出山口后,地形变得比较平坦,流速逐渐降低,河流携带泥沙的能力下降,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所以颗粒大的沉积在西部、在下面,颗粒小的沉积在东部、在上面。(2)黄淮海平原土地盐碱化地区位于黄河冲积扇,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该地区春季气温高,蒸发量大,地下水位较高,不合理灌溉容易导致地下水上升,盐分被带到地表,造成土壤盐碱化。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5 / 5期末测试第卷(选择题)本卷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答案 在前 湘教版 高中地理 一年级 上册 期末 测试 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1615283.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