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生态新城总体规划(修编)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花山生态新城总体规划(修编)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山生态新城总体规划(修编)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花山生态新城环境影响补充报告简本一、 规划概况(一)规划变更情况花山生态新城项目是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着力打造“两型”社会先试先行示范区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示范城镇具有重要意义。在环境方面,具有探索中国中部地区“发展与保护”平衡策略,变被动、静态的生态保护为主动的、积极的生态化境保护的先导示范意义;在经济方面、具有港城互动、产业和服务相互支撑、探索从单一的生产型城市到生产消费均衡型城市,从外向依赖型到内生式发展模式转变的先导示范意义;在社会方面,具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乡统筹为目标,妥善处理好农民就业、社区重构,
2、实现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先导示范意义。花山生态新城原规划于2008年启动,范围南以武九铁路为界,北以青化路为界,西侧严西湖水体开阔,以其中心线为界,东侧严东湖生态的整体控制为着眼点,边界至左岭葛化西路,规划范围67.1km2,在行政上隶属于主要为武汉市洪山区花山镇管辖范围。功能定位为:武汉东部地区的产业支撑服务中心、大东湖生态建设区、重点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休闲、科研教育、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生态居住产业等产业。规划时间2010至2030年,近期至2015年,远期至2030年。2010年5月花山生态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了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审查。2010年6月,武汉市启动东湖新
3、技术开发区托管区域规划调整工作。根据武汉市委、市政府文件,洪山区将花山镇及所属13个行政村、1个社区(花城家园安置社区)、2个场(严东湖渔场和花山渔场),交由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托管;同时洪山区将花山镇6村1场1湖、交由武汉化工区管委会托管。花山生态新城由于行政区管辖范围变化,实际规划范围调整为北至白羊山,南达九峰森林公园,西到严西湖,东接严东湖,规划面积46.8km2;主体建设区包括花山镇托管至东湖高新区的13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和2场;行政上隶属于武汉市东湖高新开区管辖。2011年,东湖开发区启动扩容后的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此次规划将花山生态新城作为武汉东湖
4、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一部分,纳入东湖开发区总体规划一并考虑,该总体规划已于2012年5月15日通过武汉市人民政府审批。随着新城发展需要,为解决清潭湖还建社区用地问题,化工区80 万吨乙烯工程配套天然气管道建设用地问题和将化工新城无法安置的居民在花山生态新城内妥善安置的问题,花山生态新城规划区亟待增加新的建设用地。因此,根据花山生态新城的行政区域调整情况及建设需要,本次规划范围调整为北至白羊山,南达九峰森林公园,西到严西湖,东接严东湖,规划面积46.8km2,规划区增加4.82km2建设用地指标,区域功能定位调整为武汉东部地区产业支撑服务区、武汉新港江南核心港区、大东湖生态建设区,重点发展港口与保税
5、加工、生态研发与教育、商务会奖与旅游、养生与居住等产业。规划时限近期至2015年,远期至2030年。(二)规划结构规划区规划结构与功能布局情况与原规划相同。即保持群落分散+指状集中,三片二组团带形城市结构。群落分散:规划城镇建设区呈群落均质、有机的分布在山水环抱的生态功能链内;指状集中:预留南北六条呈指状、由绿化和水系组成的绿化隔离带,主要城镇建设用地分布在指状廊道的两侧;三心多组团带形城市:在整体带形发展的城镇格局中,形成严西湖、花山港和严东湖三大建设区片,在各个区片布局相对集中的三大城镇中心;在三大版块的东部形成左岭产业组团、南部结合农民还建、形成土桥农民新区组团。(三)产业规划产业规划情
6、况与原规划相同。产业发展战略为“明确一个目标,服务三个要求,发展七大生态产业”。明确一个目标:围绕环境筑产业,依靠产业谋发展,推动花山生态新城建设。服务三个要求:服务于良性社会的建设要求;服务于生态产业发展要求;服务于武汉乃至整个城市圈全面发展的要求。发展七大生态产业:生态旅游产业,商务会展产业,文化休闲产业,科研教育产业,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生态居住产业。(四)用地布局花山生态新城规划用地平衡表变化情况见表2.6-1。本次规划修编新增城市建设用地4.82km2,主要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和高新技术产业用地(软件研发、文化创意,商业办公)。表1 花山生态新城规划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代码用地
7、类别原规划用地面积(ha)调整后用地面积(ha)1R居住用地635.28681.97R1一类居住用地181.3687.75R2二类居住用地453.92594.222C公共设施用地213.39133.61C1行政办公用地3.344.06C2商业金融业用地145.5789.3C3文化娱乐用地25.5120.02C4体育用地4.861.29C5医疗卫生用地1.5318.94C6教育科研用地32.583M工业用地65.02256.42M1一类工业用地65.0294.82CM产业用地161.64W仓储用地52.249.53W1普通仓库用地43.59.53W2危险品仓库用地8.745T对外交通用地213.
8、16153.17T1铁路用地68.9337.94T1公路用地144.2380.78T4港口用地34.456S道路广场用地323.37344.27S1道路用地323.37344.27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5.5510.9U1供应设施用地7.827.4U2交通设施用地2.523.5U4环境卫生设施用地4.76U9其它市政公用用地0.458G绿地259.1124.24G1公园绿地212.8297.4G3防护绿地46.2826.84G5其它绿地9D特殊用地21.1421.85D1军事用地21.1421.85城市建设用地小计1798.252217.6现状城市建设用地1735.96新增城市建设用地481.
9、6410E生态保育用地4732.482467.39E1水域1703.73664.53E9自然保育用地3028.751802.8611备发展备用地182.08总计6712.814684.99(五)专项规划规划修改后专项规划变化情况如下。表2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一览表专项规划原规划内容调整后内容给水规划水源为白沙洲水厂和港东水厂联合供给,由现状白浒山加压站引出管径为600mm给水管沿青化路敷设,通过花山达到规划管径为600mm的给水管分东西两个方向与花城大道规划给水管相连,形成环状管网。扩建土桥加压站。达到设计秒流量为0.4m3/s,同时由南部老武黄公路新接出一条管径为400mm给水管,沿现状道路敷
10、设至土桥加压站,确保区域用水量。规划水源为白沙洲水厂供给,由佛祖岭转压站映出从高新二路(光谷三路)路口DN1000管道上接水,沿光谷三路老武黄公路花山大道花山供水区域安装DN800mm管道,管道全长11.0km,在花山大道(武九城际铁路)路口附近新建6.5104m3/d加压站一座。污水规划1)老城区实施分流改制,西部西部新城区部分地区新建污水收集系统。规划在青化路以南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日处理规模4104t,分东西两线收集规划区污水。2)分东西两线收集规划区污水。东线为白羊山西北部地区,规划沿地势低洼地区敷设一条污水主干管收集地区污水经泵站提升后排入规划花山污水处理厂。西线为白羊山西南部地区和
11、绕城公路以西地区,规划沿花山大道和绕城公路敷设污水干网,结合路网在沿湖低洼地区敷设污水收集干管,经泵站提升后排入污水主干管。3)西部污水管网难以覆盖的地区,集中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后排入严西湖。东部严东湖地区属重要生态区,污水经处理后由配比的生态用地消耗影响物质,规划该区域内污染物严禁入湖。4)规划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推行中水回用系统,促进污水处理与回用设施的建设与运行,以用代排,以需求促发展,实现污水排放与产业结构的有机结合。原规划区不变。港口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依托工程配套建设的污水处理站处理,经厂区污水处理设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类污染物
12、一级标准排放。污水收集管网建成后,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可通过管网接入花山污水处理厂处理。港区到港船舶均应配备船用油水分离器,船舶运行产生的含油污水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到指定区域排放;船舶生活污水的处理应由海事部门收集处理。新增建设用地产生的污水经收集后进入花山污水处理厂处理。雨水规划雨水经各湖泊调蓄后非汛期经北湖闸和武惠闸排入长江,汛期雨水经北湖大港由北湖泵站排入长江。与原规划一致电力规划最大用电负荷将达到281MW。由220kv花山变电所供电,其主变压增容至3180MVA,其电源线路引至500kv武东变电所,并与化工新城内的规划220kv所有线路连接。规划新建4座110kv变电所,主变容量为235
13、0 MVA。最大用电负荷将达到281MW。土桥变电站由35KV升压至110KV,远期规划为220KV,由220KV花山变电所供电,其主变压增容至250MVA,远期为3180MVA。其电源线路引至500KV光谷变电所,规划再新建严东湖和严西湖2座110KV变电所,主变容量为263MVA和2/363MVA。港口作业区根据规划实施年限,供电电源可适时接入就近的变电站或者开闭所。消防规划规划新建三座消防站,分别布置在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服务范围覆盖整个规划区。原规划范围不变,港口结合花山新城市政消防站总体规划,如市政消防站接到指令后5min后不能达到港区,港区应自建 1 座消防站配备水罐消防车和专职
14、消防人员。环卫规划规划在白羊山东侧设置环卫转运站一座,片区垃圾分区域收集至此转运站,二次转运至规划青山垃圾场,近期垃圾仍运至现状陈家冲垃圾填埋场。规划建设完善的水面垃圾与转运设施,通过专用垃圾收集船收集,并在一个湖区设置2个水上垃圾收转码头,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定点拦截设施、人工打捞船或机械清扫船定期对水域进行保洁。与原规划一致燃气规划保留民生公司液化气储配站,作为城市液化气主要供气设施。沿外环公路规划DN800武汉市天然气高压外环线,联系川气东送1、2号线以及普光气田线,同时规划管线连接城市中环线附近天然气次高压管线。在现有民生公司液化气储配站附近规划液化天然气站,作为武汉市天然气储备气源,沿青
15、化路规划DN800高压管道与天然气外环相连。与原规划一致交通规划1)铁路:规划在花山南侧武九铁路何刘站以东吴土路口设城际铁路站,东到黄石、鄂州,西到武昌站和新武汉站。2)公路:规划对区域交通网络进行优化,在武鄂高速公路白浒山以西增加青化路立交,服务化工城和北湖、白浒山港口,增加外环线老武黄公路立交,服务于花山南部的科技新城,在武鄂高速公路外环线以西严西湖边增加花山上武鄂高速公路的立交。3)客运规划:在花山港区片花山大道与花城大道交叉口附近靠近外环线立交规划公路客运站。规划“中字型、干还枝串”相结合的道路网结构,即以花山大道为主干路,围绕花山用地布局形成花山环线。在一干一环的基础上,规划若干枝状
16、和串状的路网,形成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的指状组闭原规划区域不变。港区对外交通主要通过规划的花山大道与作业区周边的“一纵三横”四条集疏运通道连接。同时将自化工新区引入铁路线,满足运输需求。农民安置规划规划建设三个集中还建区,同时分散布置3个小型还建点,调整为建设一个安置点(花城家园)。安置人口35000人,用地面积106ha,建筑面积159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一期57万平方米。(六)近期建设规划花山生态新城近期重点建设项目见表3。表3 花山生态新城近期重点建设项目情况一览表项目名称建设内容保税物流园区建设按照出口加工、保税物流、出口码头“三位”一体的模式建设综合保税物流园区。高科技产业园建设建设
17、武汉软件城和工程设计园区,将于2012年6月份启动建设,打造高科技产业聚集区。花山大道和花城大道纵向的花山大道连接武汉新港和中国光谷,全长15.2km,双向六车道、花山段八车道,是市区桥隧比例最高的道路;横向的花城大道跨严西湖接三环线、联系东湖风景区和主城区,是生态新城的迎宾大道、商务大道,全长12km。同步新建次干道约16km。目前已完成路基及部分道路绿化工程。花城大道将于今年年底实现与三环线的互通。希尔顿旗舰型会议中心酒店开工建设中部最大的五星级会议中心酒店,占地300亩,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房间近700间,能同时接纳3000多人开会和就餐。总投资15亿元。2012年底将试营业。严西
18、湖右岸湿地公园暨生态艺术展示中心湿地公园占地80公顷,是以湖泊保护、水生态修复、湿地技术展示为特色的科普教育基地。1.8万平方米的生态艺术展示中心以生态技术研发、艺术展示和企业服务为主题,集成利用30多项生态技术,建成国际一流的低碳、智能化绿色三星示范建筑。2012年3月投入使用。花城家园安置点一期已建成57万平方米并交付使用。继续按高标准建设90万平方米安居住房;建立“大社区”管理模式,配套医疗、教育、文化、体育设施,实现全镇一步城市化。实现一年安置1万多人,三年安置全镇3.5万人的目标。障性住房示范基地计划建成以万套公租房为主体,以创新、创业为特色的多功能低碳社区,解决东湖自主创新区新就业
19、大学生住房问题。规划用地23公顷,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今年启动1000套、5万平方米公租房建设。绿色三星示范区与万科、碧桂园等建设国内最大的百万平米绿色三星示范区。目前碧桂园社区一期600亩住宅已开工建设, 2013年底将可入住。万科600亩住宅即将启动建设。(七)政策及规划相符性花山生态新城总体规划(修编)与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09-2020年)、湖北省港口布局规划、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武汉新港总体规划、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等规划相协调,但规划新增建设用地在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中主要
20、属于绿地范围,同时区域内存在有一般农田,需在新一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进行调整。规划修编后,花山生态新城规划南部与九峰城市森林公园部分区域重叠,新城在开发建设中应严格依照九峰城市森林公园保护边界进行控制,不得越界建设。规划拟定的产业发展方向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要求。二、 规划区及周边环境现状(一)环境质量现状1、水环境质量2009-2011年长江白浒山、杨泗港断面各项监测因子监测浓度评价指数均小于1,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要求,长江流域武汉段的水体水质较好。2009-2010年严西湖部分水质指标出现超标情况,其中BOD5最大超标倍数
21、为0.15,总磷最大超标倍数为0.26,COD最大超标倍数为0.33,达不到类环境功能区要求,分析原因为当地村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其中,导致严西湖水质下降,总体来讲,严西湖水质呈好转趋势。根据2010 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严东湖水质符合类标准要求,与 2009 年相比严东湖水质保持稳定。2、大气环境质量根据2011年武汉市环保局批复的武汉花山生态新城花城大道(梅成路-土吴路)道路排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2011年6月29日-7月5日相关监测结果,各监测点NO2小时平均值和PM10日均值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相关二级标准要求。3、声环境根据2011年武汉市环
22、保局批复的武汉花山生态新城花城大道(梅成路-土吴路)道路排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2011年6月30日-7月1日相关监测结果,各监测点声环境现状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关2类区标准要求。(二)评价范围花山生态新城评价范围根据增加的白浒山港区略作调整,具体见表4。表4 花山生态新城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类 型评价范围总体评价规划影响46.8km2为主,兼顾周边地区。环境要素水环境长江花山生态新城段至下游10km,严东湖、严西湖、清潭湖、白浒山水厂、葛店镇水厂、葛店开发区水厂水源地环境空气以花山生态新城域范围为主,考虑周边企业对区内的环境空气影响土壤环境花山生态新城区域内声环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 新城 总体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报告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