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doc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doc(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WORD 第四单元:比例授课教师:六年级教师 班级:六年级 课题:比例的意义 课型: 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难点: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 自学课本第40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复习和自主学习部分,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学习过程学习容个性修改预习导学(一)轻松热身。1、说说什么是比。2、回忆比各部分的名称。 3 : 2 = (
2、 )( )( ) ( ) 3、回忆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 )的数,( )除外,比值不变。4、将比值相等的比用线连起来。 10 :12 2.5 :30 : 9 1 : 12 5 : 6 2 : 275、求比值:0.9:3.6 : 9 :27(二)自主学习。1、自学教科书第40页。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 ( )。2、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和 8:6 16:4和72:183、求出学校两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操场上国旗的比值: 2.4:1.6=教室里国旗的比值: 60:40=根据所求出的比值,可以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 ),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两个
3、比用“=”连接,写成一个等式,即2.4:1.6=( ):40 或= 合作交流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2、讨论:书上40页三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并写出两组以上的比例。 3、1、2、3、6可组成多少个比例?4、小结: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它们的比值是不是( ),若比值相等,则能组成( );若比值不相等,则不能组成( )。当堂检测1、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6:10和9:15 (2)20:5和1:42、用3、6、2、9四个数组成不同比例。整理学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同学们自己写一写。拓展应用1、用0.4、1.2、1.5和组成一个比例
4、是:( )2、完成课本40页做一做。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比例的“项”以与“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难点: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 自学课本第41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复习和自主学习部分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学习过程学习容个性修改预习导学(一)轻松热身。1、说说什么是比例?2
5、、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74和53 802和2005 (二)自主学习。1、自学教科书41页的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例如: 2.4 : 1.6 = 60 :40 (标出项和外项)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 =两个项的积是1.660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有什么关系? = 2.4 40 1.6 60我发现:两个外项的积( )两个项的积。(填大于或等于)2、归纳总结: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项的积,这叫做( )。合作交流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2、用2、4、8
6、和16组成不同的比例。 (有多少写多少) 3、小结: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两个外项的积是否( )两个项的积,如果相等,则能组成( );如果不相等,则不能组成( )。当堂检测1、填空。(1)12:9 比值是( ), :的比值是( ),把这两个比写成比例为( )(2)在比例里,两个项的积是,则两个外项的积是( )(3)根据1.24=0.68,可以写成比例 = (4)a =b ,则b : a =( ) : ( )2、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0.9:1.2和8:6 (2): 和6 : 53、一个比例的各项都是整数,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0.6
7、,且第一项比第二项小10,第四项是第二项的,写出这个比例。整理学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同学们自己写一写。拓展应用完成课本41页做一做。课题:解比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2、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重难点重点:自己探究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轻松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难点:灵活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 自学课本第42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复习和自主学习部分,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学习过程学习容
8、个性修改预习导学(一)轻松热身。1、解下列方程 x=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 610和915 51和62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 )。 (二)自主学习。、自学第42页例2。 (1)理解题意 根据题意可知“模型的高度:原塔高度1:10”,已知原塔的高度为320,如果设模型的高米,则可列出比例式为():320 1:10(2)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与10相乘的积()两项320与的积。(填等或不等)。(3)列式解答解:设合作交流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
9、的问题。2、合作交流完成。解比例 = = 3、将4、5、6再配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数可以是( )或( )。 当堂检测1、判断题。(1)含有未知项的比例也是方程. ( )(2)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同一个数,比值不变。( )(3)比例的两个项的积减去两个外项的积,差是0。()2、解比例 0.8 :x = : 0.25 = : = : x = 2 : 53、根据4 15 = 5 12 填一填。 = = = = 整理学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同学们自己写一写。拓展应用完成课本42页做一做。课题:正比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
10、成正比例的量。2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图像。3、渗透函数思想,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难点:理解成正比例关系的特点。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 自学课本第4546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复习和自主学习部分,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学习过程学习容个性修改预习导学(一)轻松热身。1、根据要求写出下面各数量之间的关系(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2)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单价?(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4)
11、已知圆周长和直径,怎样求圆周长?小结:我知道像路程和时间、路程和时间、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等,这样两种有关系的量称作()。(二)自主学习。1、自学例1。(1)观察主题图回答下列问题。文具店有一种彩带,销售的数量与总价的关系如下表。数量(m)12345678总价(元)3.5710.51417.52124.528表中有哪两种量?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2)我发现:( 比值一定 )也就是总价与数量的( )一定。(3)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另一种量也随着(),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的量,他们的关系
12、叫做成()关系。正比例关系表示为 (一定)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为: =k (4)想想,生活中还有那些成正比例的量?合作交流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2、合作交流认识正比例的图像。 (1)画图。横轴上的数据表示彩带的( ),竖轴上的数据表示( )。(2)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3)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买9m彩带总价是多少?49元能买多少米彩带 ?。 思考: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当堂检测、判断()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成正比。 () ()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如果X,那么与成正比例。()()一个
13、加数不变,和与另一个加数成正比例。()、想一想,填一填,并回答问题。一种花布的数量和总价如下表:数量123456总价81624324048() 分别写出各组总价和相对应的数量的比,并求出比值。() 说出这个比值所表示的意义。()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在下图中描出表示数量和对应总价的表格的点,然后把它们连起来,说说图像的特点。总价元1 2 3 4 5 6 7 数量()利用图像回答,买2.5花布要多少元?68元能卖多少米花布?整理学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同学们自己写一写。拓展应用完成课本46页做一做。课题:反比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
14、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2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实例。3、提高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学习方法的迁移能力,渗透函数思想。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4748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复习和自主学习部分,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学习过程学习容个性修改预习导学(一)轻松热身。1、判断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2)工作时间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 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4)圆的周长和半径。(二)自主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下册 第四 单元 比例 导学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