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G105线中山南区至板芙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国道G105线中山南区至板芙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道G105线中山南区至板芙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道G105线中山南区至板芙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国环评证甲字第2805号国道G105线中山南区至板芙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中 山 市 公 路 局评价单位: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二九年三月前 言广东省中山市,古称香山,是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南部,东临珠江口,南连珠海市,西接江门市,北通广州市,毗邻港澳,面积1800.14km2,人口约135万人,其中有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近70万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之一。改革开发以来,中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十五”规划目标的顺利完成,为全面
2、启动的“十一五”规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2001年开始,中山市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将积极推进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抓好重大项目和市政建设,形成以服务经济社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主的基础设施体系。“十一五”期间,中山市域干道目标里程约为560 km,干道网密度达到30km/百平方公里。抓住广珠东线高速公路、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中江高速公路、广珠西线高速公路等4条高速公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改善中山市的对外交通条件和通行能力,提高市域干线公路网的综合功能,加强中心城区的中心地位,加强各个组团的联系,做好高速公路枢纽与市域干道的衔接,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经济带的影响范围,形成以“四省道、四高速,一国道”为依托,
3、完善外接周边市,内联各镇区的“六纵、五横、九加密”公路主骨架网。本项目国道G105线就是六条纵线之一。国道G105是中山市西部地区的主要南北向通道,承担着过境交通和区域内部交通的双重压力。由于沿线红绿灯较多,部分地区显得十分拥堵,急需改善道路条件,缓解现有公路交通压力。本项目为新建一条公路,避开原国道G105线已经城镇街道化的路段,由位于中山南区的中山三桥往珠海方向行进约500m处引出,于板芙镇湖洲村民溪街附近和原G105线汇合,总长6.27km,将主要承担过境交通和去往中山市西区及其以远的交通流,而现有的国道G105线就主要承担中山市南区内部交通流和中山市南部地区去往中山市南区的交通流,从而
4、达到缓解国道G105线交通压力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拟建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为此,建设单位中山市公路局委托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承担该公路改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即组成评价工作组对改建公路沿线进行实地现场踏勘,调查沿线的环境概况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概况,收集经济技术资料,在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拟建项目的技术资料的基础上,按照有关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的要求,编制了国道G105线中山南区至板芙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并由广东省环境技术中心于2008年9月11日在
5、中山组织召开了国道G105线中山南区至板芙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专家评审会。评价单位根据专家技术意见,编制了国道G105线中山南区至板芙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待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后作为项目进行环保审批和建设的依据。国道G105线中山南区至板芙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目 录1总论11.1项目建设意义11.2评价目的31.3环境功能区划及执行标准31.4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71.5评价工作等级81.6评价范围101.7环境保护目标及敏感点111.8评价预测时段121.9技术路线132工程概况142.1对改建路段的回顾性分析142.2选线方案152.3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152.4建设规
6、模及主要技术、经济标准152.5预测交通量162.6工程设计172.7施工安排202.8土石方平衡232.9土石料场、弃渣场设置232.10施工营地布置242.11占地与补偿242.12拆迁安置252.13工程投资253工程分析263.1选线方案分析与定线263.2施工期污染源强分析263.3运营期污染源强估算294沿线环境概况325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335.1环境噪声现状评价335.2环境空气现状评价335.3水环境现状评价335.4生态环境现状评价336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346.1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346.2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356.3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356.4施工期固体废弃物
7、影响分析366.5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366.6施工期建设对所在区域的社会影响377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387.1营运期声环境影响387.2营运期大气环境影响397.3营运期水环境影响397.4营运期生态环境影响407.5营运期社会环境影响408水土保持方案419环境风险分析429.1施工期环境风险分析429.2营运期环境风险分析429.3营运期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4210农业环境影响评价4511项目建设的合理合法性分析4611.1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4611.2与发展规划的相符性4612公众参与4713环境保护措施4813.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4813.2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5213.3环
8、境保护措施经济可行性分析5614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5715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5816评价结论591 总论1.1 项目建设意义本项目是国道G105线中山南区至板芙段改建工程,北起G105线中山三桥向珠海方向500m附近,沿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的中环路走向新开辟的线路走廊,终点位于中山市板芙镇与南区交界之处的湖州村民溪街附近。项目的地理位置见附图1。本项目的改建可以增加中山市中心组团各镇区之间的联系,缓解现有国道交通压力,协调过境交通和区域交通关系,完善区域公路网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项目的建设意义如下:1. 本项目的建设是中山市中部组团地区发展的需要本项目的建设是推进中山市中部
9、组团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促进中部组团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山市中部组团包括石岐区、东区、西区、南区、港口镇、五桂山镇、沙溪镇和大涌镇等八个镇区,以行政、教育、文化、商贸、物流为主,生产性服务业相对发达,是中山市的政治文化中心及商贸服务业中心。本项目的建设将加快中山市中部尤其是南区的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并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实现地方经济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是土地等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为中山市中部组团尤其是南区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使之成为中山市新的经济热点地区。2. 本项目的建设是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顺利实施的需要根据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中山城市整体开发、城市布局的发展、
10、中山在珠三角区域的地位以及市域内部交通联系要求所形成的运输特征,按照区域道路承担的功能,将中山道路网络划分为高速公路、纵向横向干线、加密线三个等级。根据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形成“四高速、五横、六纵、九加密格局”的快速和高速道路网络,联系城市内部的各个组团。本项目是中山市“六纵线”的一纵,是联系中山市西部组团各镇区及中山市周边市区的高等级道路,承担中山市西部地区过境交通和区域内部交通。本项目是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的第五纵线,改建有利于完善中山市公路网的主骨架,为中山市西部地区的出行和过境交通提供更加便捷服务,加强城市组团间的密切联系。项目的建设是对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的顺利实施,对改善中山市交
11、通基础设施现状,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充分挥发区域高等级公路网的整体效益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 本项目可以缓解现有公路交通压力,协调过境交通和区域交通的关系国道G105是中山市西部地区的主要南北向通道,承担着过境交通和区域内部交通的双重压力。根据国道G105现有交通量调查,本项目路段现有交通量已超过50000pcu/d,由于沿线红绿灯较多,部分地区显得十分拥堵,急需改善道路条件,缓解现有公路交通压力。项目建成后将对国道G105现有交通量进行分流,本项目路段将主要承担过境交通和去往中山市西区及其以远的交通流,而现有的国道G105线就主要承担中山市南区内部交通流和中山市南部地区去往中山市南区的交通
12、流,从而达到缓解国道G105线交通压力的作用。4. 本项目的建设是完善干线公路网布局,加强与周边地区联系的需要从区域的公路网布局看,目前在中山市市域范围内,拥有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共7条,分别是京珠高速公路、江中高速公路、G105国道、省道S111(广州-珠海)、省道S268(勒流-珠海金鼎)、省道S364(十顷-潭江)、省道S365(麻子-阳江)。这些主要公路分别穿过中山市不同地区,形成了对外运输的主框架。但在中山市境内,主要公路为南北向的公路交通通道,这是由它所处的区位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南北向公路干线有京珠高速公路、广珠西线高速公路(在建中)、国道G105线、S268线等。对
13、国道G105线的改建,是对上述高速公路网的配套和补充,将完善珠江三角洲干支线公路网,完善广东省公路网系统,加强中山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和经济合作。此路线是中山市通往佛山、广州的主要公路,也是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的重要路段之一。它的建设,为城市内长距离出行和过境交通提供服务,对解决城市与区域对外交通、城市组团跨区交通,促进城市结构的形成,加强城市空间密切联系起到重要的作用。1.2 评价目的评价的目的是“以人为本”,建设既促经济发展又与人、与环境和谐的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其主要手段是通过对公路改建工程沿线评价范围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监测及分析评价,对项目改造可能带来的各
14、种影响作定性或定量的预测、分析,提出减缓不利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并准备好相应的环境管理与跟踪监测计划,以达到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协调同益。(1)完善本项目的决策,确保拟建项目在环境方面的合法性和合理性;(2)确保由本项目产生环境后果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得到识别,使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得到重视,并为提出的减缓影响措施提供依据;(3)根据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结果,提出环境不利影响的预防、缓解、降低至最小程度的措施和采取补偿措施的途径;(4)为当地政府制定发展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3 环境功能区划及执行标准1.3.1 环境功能区划1.3.1.1 声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对沿线非干道两侧的
15、乡村居住区域按1类标准执行,项目沿线距离道路红线外50m的区域范围适用4a类标准。民溪街按2类标准执行,因此该段道路沿线距离道路红线外35m的区域范围适用4a类标准。详见表1.4-1。表1.4-1 国道G105线改建沿线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区域划分标准G105沿线乡村区域1类G105沿线城镇居住商业混杂区2类G105线干道穿越1类区,其红线两侧50m4a类G105线干道穿越2类区,其红线两侧35m4a类1.3.1.2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道路范围在二类区范围内,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类标准值为空气质量保护目标。1.3.1.3 水环境功能区划根据广东省中山市人民政府印发
16、中山市水功能区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府200896号)和中山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保护规定(中府1997115号),北台涌属于中顺大围内河涌开发利用区,北台溪(涌)农业景观用水区,水环境功能为农业用水功能,水质目标为III类。1.3.2 执行标准1.3.2.1 环境质量标准1. 声环境质量标准按照不同的声环境功能区划,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2、4a类标准,标准值详见表1.4-2。表1.4-2 城市噪声执行标准值 单位:LAeq,dB类别昼间夜间15545260504a70552.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根据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国道G105线中山南区至板芙段改建工程沿线区域执行环境空气
17、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修改通知单二级标准。详见表1.4-3。表1.4-3 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摘要)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mg/m3)总悬浮颗粒物TSP年平均0.20日平均0.30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0.10日平均0.15二氧化氮NO2年平均0.08日平均0.12一小时平均0.24二氧化硫SO2年平均0.06日平均0.15一小时平均0.503. 水环境质量标准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北台涌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详见表1.4-4。表1.4-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摘要)序号项 目单位类标准1pH值五量纲692水温3溶解氧(DO) m
18、g/L54化学需氧量(CODCr) mg/L205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mg/L46总磷(TP) mg/L0.27氨氮(NH3-N) mg/L1.08石油类 mg/L0.059铅(Pb) mg/L0.051.3.2.2 污染排放标准1. 运营期l 水污染物排放执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详见表1.4-5;l 摩托车执行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621-93);我国2004年后,全面实施相当于欧2标准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352.2-2001)国2排放标准;2007年7月1日后,我国实施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
19、量方法(GB18352.3-2005),此标准相当于欧3标准,详见表1.4-6;本项目营运期根据路面行驶车辆的不同年限执行相应的排放标准;l 环境噪声排放执行中山市城镇环境噪声管理规定。2. 施工期l 施工期水污染物排放执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详见表1.4-5;l 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详见表1.4-7;l 环境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详见表1.4-8;l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表1.4-5 (DB44/26-200
20、1)第二类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摘要)序号污染物一级标准浓度1pH值692悬浮物SS603BOD5204CODCr905氨氮106石油类5.0表1.4-6 欧3(EURO3)排放标准中NOX、CO、THC的单车排放系数表车型主要污染物(mg/辆m)CONOXTHC(NO2)柴油车小型车0.640.56中型车0.80.72大型车0.950.86汽油车小型车2.30.35中型车4.170.43大型车5.220.51.4-7 (DB44/27-2001)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第二时段二级标准摘要工艺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沥青混凝土摊铺沥青烟30设备不得有明显无组织排放
21、表1.4-8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执行的排放标准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1.4 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1.4.1 评价内容根据拟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及其对环境影响的特点,确定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下:(1) 工程分析工程分析主要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成果综述工程概况,分析老路已经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目前改建公路所在地环境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改建公路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在对改建公路沿线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基础上,预测工程建
22、设对土地利用、农业生态、绿地损失及恢复、水土流失、固体废弃物处置等的影响评价。(3) 声环境影响评价在路线方案的现状监测与现状评价的基础上,按照建成后公路车流量预测公路噪声值,预测施工期产生的噪声值,与相应的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分别进行对比分析,并预测对公路两侧敏感点的影响,同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及建议为施工期和营运期噪声治理工程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4)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分析扩建公路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在路两侧分布的一般规律;分析公路改建后对公路沿线的环境空气的影响。(5) 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对沿线地表水质的影响评价,并提出实践上可行、可操作性强的水环境保护措施。(6) 社会环境影响评述(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道 G105 中山 南区 至板芙段 改建 工程 环境 影响 报告书 简本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