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类型对土壤、小麦秸秆和籽粒含氮量的影响.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不同施肥类型对土壤、小麦秸秆和籽粒含氮量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施肥类型对土壤、小麦秸秆和籽粒含氮量的影响.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毕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不同施肥类型对土壤、小麦 秸秆和籽粒含氮量的影响 学 号: 11130901038姓 名: 王 清 贵教 学 院: 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地理科学2009级地理一班指导教师: 薛晓辉(副教授)完成时间: 2013年5月13日 毕节学院教务处制不同施肥类型对土壤、小麦秸秆和籽粒含氮量的影响 作者姓名:王清贵 专业班级:09地理(1)班 学号:11130901038 指导教师:薛晓辉摘 要:本试验研究以布设在毕节市南箐的“3414”肥料实验田为依托,研究不同施肥类型下土壤、小麦秸秆和籽粒的含氮量。实验结果表明,不施肥时,土壤含氮量为2.0
2、0g kg-1,单施氮肥时,土壤含氮量达到最大值2.02g kg-1,而单施钾肥和磷肥时,对土壤含氮量影响不明显。化肥配合施用(NK、NP、PK、NPK)对土壤含氮量也不太明显,NPK配施时土壤含氮量为2.00g kg-1;不施肥时,秆含氮量为0.80g kg-1,单施氮肥时,秸秆含氮量为0.67g kg-1,单施磷肥时,反而使秸秆含氮量达到最大值0.80g kg-1。化肥配合施用(NK、NP、PK、NPK)对秸秆含氮量影响不明显,NPK配施时秸秆含氮量为0.78g kg-1;不施肥时,籽粒含氮量为2.00g kg-1,单施氮肥时,籽粒含氮量为2.10g kg-1,明显呈上升趋势。化肥配合施用
3、(NK、NP、PK、NPK)对籽粒含氮量影响较大,尤以NK配施时,籽粒含氮量达到最大值2.36g kg-1。总的来说,不同施肥类型对土壤、小麦秸秆和籽粒含氮量均有影响,但差异并不十分明显,籽粒含氮量略高些,尤其施含有N的有机肥,本研究对该地区农田小麦施肥和土壤利用提供参考价值。该地区农田小麦氮肥利用量和土壤质量评估有参考价值。关键词:施肥;土壤;秸秆;籽粒;含氮量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ype soil, wheat straw and grain nitrogen content Candidate: Wang Qinggui Major:09 Geograp
4、hy 1 class Student No.:11130901038 Advisor:Xue XiaohuiAbstract:In this pilot study laid in Bijie City, South Qing 3414 fertilizer experimental field as the basis to study the soil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er types, wheat straw and grain nitrogen content.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no fertilizer,
5、soil nitrogen content of 2.00g kg-1, N fertilizer, soil nitrogen content up to a maximum of 2.02g kg-1, single-potassium fertilizer and phosphate fertilizer, nitrogen levels in the not obvious. Chemical fertilizer (NK, NP, PK, NPK) on soil nitrogen content less obvious, the NPK with Shi soil nitroge
6、n content of 2.00g kg-1; no fertilizer, straw nitrogen content of 0.80g kg-1, N fertilizer, straw nitrogen content of 0.67g kg-1 the only phosphorous fertilizer, but to make the straw nitrogen content reaches maximum value of 0.80g kg-1. Chemical fertilizer (NK, NP, PK, NPK) did not affect significa
7、ntly the straw nitrogen content, the NPK with facilities straw nitrogen content of 0.78g kg-1; no fertilizer, grain nitrogen content of 2.00g kg-1 N fertilizer, grain nitrogen content of 2.10g kg-1, significant upward trend. Chemical fertilizer (NK, NP, PK, NPK) on the grain nitrogen content, especi
8、ally NK fertilizer, grain nitrogen content reaches maximum value of 2.36g kg-1. In general, the different types of fertilization on soil, wheat straw and grain nitrogen-containing volume influential, but the difference is not very obvious, grain nitrogen content slightly higher, especially Shi N-con
9、taining organic fertilizer, the study of the region farmland of wheat fertilization and soil use reference value. In the area of farmland wheat nitrogen utilization and soil quality assessment reference value.Key words: fertilization;soils;straw;grain;nitrogen content目 录引言21.试验区概况62.材料与方法62.1实验设计62.
10、2样品采集72.3样品的处理与测定72.4数据分析与处理73.结果分析83.1不同施肥类型对土壤全氮量的影响83.2不同施肥类型对小麦秸秆含氮量的影响83.3不同施肥类型对小麦麦粒含氮量的影响94.结论与讨论10参考文献11致 谢13引言小麦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解决温饱问题和推动经济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国家都在对小麦的产量以及品质方面进行着研究。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国家统计局12月初公布了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情况。初步统计,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2010年增产2473万吨,增长4.5%。我国小麦总产量11792万吨,比去年增产274万吨,增长2.4
11、%,小麦的需求量在市场上一直处于稳步上升。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小麦生产有很大的发展,1949年全省小麦种植面积只有5.73万公顷,单产577.5kg hm-2,总产3311万kg ;1989年小麦种植面积达38.2万公顷,单产1260kg hm-2,总产48132万kg ;1998 年发展到60.5万公顷,单产1 800kg hm-2, 总产108808万kg,50年间面积扩大了10.5倍,总产增加32.86倍。尽管如此, 贵州小麦的单产水平仍较低,其主要原因是:耕作粗放,重大季,轻小季的思想较浓,除高产示范栽培外,一般是无肥栽培,不加管理。其次在栽培方式上,,除少量稻、麦轮作外,旱地均与玉米
12、、烤烟、薯类间或分带轮作。贵州多云寡照的气候条件也是影响小麦产量低和品质差的重要原因之一1。毕节地区石漠化多处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这里的农民以农牧业为生,耕地垦殖率较高。造成了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可耕地在石漠化不断扩大的条件下逐年减少,许多农民只能在石缝里种点玉米杂粮,广种薄收2。农耕地田少地多,主要农作物品种有水稻、小麦、玉米、烤烟等经济作物,本区小麦主要是与玉米、烤烟实行分带间套作,属套作复种两熟麦区。首先,小麦是毕节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早在20世纪40、50年代,就开始了小麦的培育和推广。改革开放后,小麦在毕节地区初具规模,1985年全区小麦播种面积仅为3.77104 h
13、m2,总产量为3.665 107 kg,单产为972.15kg hm-2,至1995年小麦播种面积提高到12.21104 hm2,总产高达20.2107 kg,每公顷平均产量为1653.75 kg3,到2007年,小麦单产为2128.5 kg hm-2。从中可看出,尽管小麦的产有所提升,但和其他地区高产小麦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受农业生产条件差等诸多因素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和农村发展能力迟缓,在土壤肥力、施肥技术等方面不科学。因此进一步挖掘该地区小麦的增长潜力,提高小麦的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小麦品质提出
14、了更高的要求,品质改良已成为小麦育种的重要目标,因此引进、发掘、利用小麦的优异种质资源,对选育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加快品种改良、提高育种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小麦单产的提高,与诸多因素有关,如气候条件、土壤水分和肥力、小麦品种、施肥方式、栽培模式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中,施肥方式是最难掌握的因素之一,它与肥料的多少,肥料元素的构成等有关。氮肥利用率就是一项重要的指标之一,氮肥含有作物营养元素氮的化肥。元素氮对作物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植物体内氨基酸的组成部分、是构成蛋白质的成分,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起决定作用的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氮还能帮助作物分殖。施用氮肥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还能提高
15、农产品的质量。如何让小麦最大限度地吸收肥料,提高氮肥利用率成为众多专家学者亟需解决的问题。肥料是植物高产、优质的保证,是植物的粮食,在植物生产中起重要的作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统计, 化肥的增产作用约占农作物增产的50% ;著名育种家N oman E. Bor lang 1994年全面分析了20世纪以来农业生产发展中的相关因素表明, 全世界作物产量增加的一半来自化肥4。肥料首先为植物提供养分,满足植物对养分的需求。其次,有机肥料可以改良土壤理性和生物学特性,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5。 许多学者认为,氮、磷、钾素是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氮在小麦体内具有多方面的营养作用,磷对养分
16、的协调有不可取代的作用,钾素对小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品质上,保持一定的氮磷钾比,才能获得小麦的优质适产。从我国的农田养分状况来看,缺磷的土壤往往也可能缺氮,尤其是在目前的高产和超高产栽培中磷和氮钾及其他元素的配合,能够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和磷肥的利用效率。钾素对植物的生长也是比较重要,钾能调节细胞水势、促进光合作用、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以及作物氮代谢,还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改变作物品质6。为了科学合理地施用氮磷钾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成为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依据。其中高凤云、徐广辉等学者经过实验测算得出,施氮比不施氮相比,可显著增加小麦的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N1P2K2
17、、N2P2K2、N3P2K2比N0P2K2处理穗数每公顷增至69.4120.4万穗,每穗实粒数增4.97.3粒,结实率增2.8%10.9%,千粒重增1.53g,其中以N2P2K2处理增加最多,随着施氮量的增加N3P2K2的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较N2P2K2呈下降趋势7。而且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茎孽动态也与施氮肥关系密切,赵九红、赵明海等学者认为,在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中,应通过合理施氮控制高峰苗及后期叶面积指数, 提高成穗率、可孕花率、充实率。植株体内的全氮、磷、钾含量与氮素水平有关。合理的用氮量形成土壤中理想的氮、磷、钾比例, 有利于植株对磷钾的吸收, 使植株生长
18、平稳8。总体上,有机无机均衡配施均能较大程度提高小麦产量,在南方红壤上,控制N肥施用,增施PK肥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重要作用9。不同养分的平衡供应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粮食产量,减少肥料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双赢目的的有效手段。养分平衡不仅包括植物所需化学营养元素的平衡,还包括土壤微生物所需能源物质和营养物质的平衡。有机物料与无机化肥配施是达到土壤养分平衡的重要措施。施用氮肥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氮肥的利用率与施氮量密切相关, 氮肥的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下降, 而其损失率和土壤的残留率却呈上升的趋势。其主要有三种去向: 被当季作物吸收、在土壤中以有机或无机形式残留、通过各种途径损失。
19、氮素不仅是小麦产量形成的主要营养元素, 也是小麦籽粒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元素10。施氮肥量对土壤中氮素含量有重要的影响。赵秉强等研究表明, 持续10 年左右不施氮肥, 土壤全氮多数是下降的;投入氮素化肥,土壤全氮表现出一致的明显的增加,说明化肥氮在土壤中的积累作用明显。梁斌,赵伟等人认为,在长期不施肥土壤中施用氮肥后,施入的氮素大部分以矿质态氮形态存在,有50%所施入的氮肥淋溶到30 cm以下土层。长期有机肥配施化肥(MNPK)的土壤,由于能源物质和养分供应平衡和充足,较好地协调了氮素的固持与释放,施入的氮肥在作物生长前期被土壤微生物固持,在作物旺盛生长时期发生释放供作物吸收利用,因此其氮肥利用
20、率(69%)显著地高于单施化肥土壤(40%)和长期不施肥土壤(5%)。说明在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土壤中,土壤微生物对氮素的固持与释放,协调了土壤供氮与作物吸氮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土壤氮素的缓冲能力,是提高作物产量及氮素利用率,减少氮素对环境的影响重要原因11。刘学军等12研究表明, 未被当季小麦利用的肥料氮主要以无机氮的形式残留于0-100cm 的土体中, 当施氮量分别为75、112.15、150kg hm-2时, 土壤残留率依次为83.3%、46.0% 和58.8%,而相应的表观损失率为0.5%、38.9%和19.0%,氮肥利用率下降分别为16.0%、14.5%和13.5%。由此可见,应严格控制氮
21、肥施用量,否则将造成氮肥资源的大量浪费以及环境的污染问题。施氮量对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施氮可以显著提高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 延缓叶片衰老, 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 并延长光合功能期13。氮素对小麦的小穗发育也产生重要影响, 可以显著提高小穗结实率和粒重,因此氮肥可以通过影响产量形成的各要素来提高小麦产量。许多研究表明, 施氮会提高面粉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组成14-15。荆奇16研究认为, 在一定范围内, 随施氮量的增加, 小麦叶、茎、鞘等器官储存氮的输出量逐渐提高, 向穗的运输比例增大, 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应当指出的是, 并不是氮肥施用的越多, 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越高。已有研究表明, 在一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不同 施肥 类型 土壤 小麦 秸秆 籽粒 含氮量 影响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