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docx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1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体会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作豪迈深沉的语言风格。思维发展与提升:结合辛弃疾写这首词的时代背景,理解辛弃疾笔下的多处典故,体会其构造出的苍凉悲壮的词作意境。审美鉴赏与创造:探寻两位词人用典与写景语言的用墨比例,感受作者是如何将个人情感寄托于典故人物,感受词作之间细微的情感差异。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大志,以及作者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和为国效劳的忠心。教学重点:理解辛弃疾多处使用典故的原因在于“此时此地此我”的契合。教学难点:分析比较两首词用典的异同,两者使用典故均是为了刻画自我形象,寄托个人情感,不同的是
2、在于典故侧重点的不同以及使用的集中与分散的异同。单元教学目标:这两首词选自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教材中的第三单元,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主题是“生命的诗意”,该单元精选了魏晋唐宋时期的经典诗词,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均属于豪放派词作的经典作,两者都在词中使用了用典的写作手法,在辛词中,使用的典故侧重曾在京口建功立业的历史人物以及与北伐抗金的需要和愿望及事与愿违有关的历史事件,在苏词中,则是通过回忆周瑜来反衬自己此时的年华已老、功业无成,由此可见怀古词典故的选择与作者的思想志向息
3、息相关,进而通过比较两者用典的差异来感受词人不同的生命思考与精神境界,恰好呼应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我校高一学生总体而言基础较薄弱,如果直接进行两篇词作的比较教学,对其要求过高,可能会难以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此学情,我对两篇词作的教学过程进行了调整,该课时的呈现是在学习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基础上,再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故该堂课以教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主,最后再联系之前所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有助于学生反复巩固之前所学知识的同时,又能主动地从横向角度将两者放在一起比较学习。教学策略运用:单元学习任务中提到,阅读诗作作品,要借助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方法,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作者生平
4、、创作背景之间的关系,理解诗人的精神境界,那本节课我将以用典为切口,采用解读背景、知人论世、品读文字、反复朗诵等方法,提前让学生做好预习,在课上以小组讨论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同时在反复朗读宋词的过程中体会其语言的魅力与意蕴。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预习:1、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定怀古的时代背景,结合课下注释,找出词中的五个典故。请分别概括其典故的内容,并且尝试分析作者使用该典故的用意。2、分析比较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定怀古两者在用典方面的异同。(提示:可从典故内容、写景与典故人物的结合程度思考)作家梁衡说,“中国历史上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
5、辛弃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这首词,读懂辛弃疾,领悟一种人生。首先,请我们一起读这首词。1、初读词作,你们读出了什么样的情感呢?豪迈作者提到了很多古人、古事,这就是怀古词的特点,借用古人古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的写作手法叫作用典。过渡语:对于辛词中多用典故历来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辛弃疾好掉书袋”,“掉书袋”是讥讽引经据典、卖弄文学的人,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辛弃疾词中的典故多而无用;也有人认为“典故的运用恰到好处”,那我们看看他在这首词中使用的典故,是否如这些评价所说呢?一、分析上阕典故1、上阕都提到了哪些典故呢?(词人登临古地,面对如此沧桑,衰败的北固亭想到了谁?)
6、孙权、寄奴2、词人为何会想到他们?他们有何共同之处?都在京口建立过功业。3、抒发了词人对这两人怎样的情感?先找出具体语句,然后具体分析。从“英雄”“风流”,我想到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者对孙权的敬佩和仰慕;“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用一个比喻句写出了刘裕当年的英雄豪气,能看出对刘裕的歌颂。(朗读)4、除了敬佩仰慕之情,还有其他感情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遗憾、惋惜。“英雄”如今已无觅处了,“风流”也都被雨打风吹去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也不过是想当年的事情了。5、同学们,辛弃疾由京口之地想到了曾在这里建立过政权的孙权和刘裕,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但更多的是悲叹“英雄无觅”之感(板
7、书),那我们能不能再从别的角度思考,为什么作者要选取这两个典故呢?著名词学家夏承焘先生曾经指出:“要善于把词作放在一定的时空坐标上进行观照。”这句话告诉我们一种赏析诗词的方法,就是要更多关注文字的背景信息,要学会知人论世。大家可以再研究老师提供的背景链接,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ppt显示:典故链接一:孙权,字仲谋,公元200年他19岁,执掌政权,成为一方诸侯。27岁,第一次北伐曹操,以少制多,为赤壁之战埋下伏笔。29岁,第二次北伐曹操,加强对江南的统治,巩固了东吴政权刘裕,生于东晋哀帝公元363年,父亲早逝,家境贫苦,幼年靠卖草鞋为生。他少有大志,想成就一番功业。42岁,刘裕击败篡晋的楚帝桓
8、玄。59岁,刘裕终于取代东晋称帝。国号“宋”,定都建康。1140年,辛弃疾出生于沦陷金人之手已13年的济南。1161年,21岁,参加义军,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毕生事业。1162年,22岁,率20xx多人南归于宋。1165年,25岁,因力主抗金,遂被朝廷疏远。1181年,41岁,任隆兴知府。同年,主抗金,受弹劾,被罢官。此后20年,赋闲乡居。1203年,被起用任绍兴知府。1205年,韩侂胄要立伐金大功,起用66岁的辛弃疾任镇江知府。他对韩侂胄提出建议,不被采纳,同年又被罢官。68岁,抑郁而终。明确:辛弃疾来到京口,想到两位在这里建立政权的皇帝,孙权在自己的黄金岁月,即三十岁左右建立了自己的一
9、番大业,刘裕虽然是在59岁那年正式了建立南朝刘宋政权,但也不枉早年征战沙场时所付出的努力;而反观自己,他也曾像他们一样,在20多岁的时候,怀有一腔报国之志,率领义军投奔南宋。而40多年过去了,刘裕在自己这个年龄已经统一南朝政权了,而自己在这个人生阶段,要么是闲职,要么是乡居,一直到66岁的时候,也没有建立功业,内心的酸楚、愤懑可想而知。过渡语:下面我们把这种仰慕和惋惜的情感融入词中,齐读上阕,读的时候一定要坐直身子,抬起头来,这也是对词人的一种尊重。二、分析下阕典故1、词人在上阕中连用两个典故,似乎还不尽兴,在下阕中继续用典。下面大家速读词的下阕,结合注释,找出下阕用了几个典故,先找出人名,标
10、上序号。(三个,刘义隆、佛狸、廉颇。)2、下阕的三个典故讲述了什么故事呢?词人运用这三个典故用意何在?下面我们进一步走进文本,按照下面的形式赏析下阕中的三个典故,在赏析的过程中个,可以使用老师刚刚的思路,也就是解读背景、知人论世、品读文字等方法。请同学们先自己赏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请按以下形式分析下阕三个典故。谁?做了何事?结果怎样?用意是?要求:自主思考2分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4分钟,然后推荐代表展示。6154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南朝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想要建立像霍去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却落得向北回望,仓皇败还。希望韩侂胄能够吸取教训,为北伐做好充分的准备,
11、不然就会重蹈“仓皇北顾”的覆辙。-深谋(怎么处理朗读呢?)61548;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1、“可堪回首”是不堪回首,那么作者不堪回首的是什么呢?烽火扬州路2、佛狸祠:拓跋焘小名佛狸,北魏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四十三年前,金主完颜亮发兵南侵,曾以扬州作为渡江基地,而且也曾驻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严督金兵抢渡长江,所以佛狸祠就成了金主完颜亮的代名词。3、这一句从百姓的角度来写,表达了什么情感?表现了自己的隐忧,南宋百姓供奉异族的行宫,他想到这些百姓
12、忘记了自己是宋朝的子民,日后可能会安于异族的统治,忘记自己国家曾经遭受过的耻辱,安于做亡国奴。-远虑,二叹国运艰难61548;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用廉颇自比,有哪几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他们同样处于年老阶段。注解中说“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这说明廉颇想让使者知道,自己依然强壮年轻,心中很希望被赵王任用。而辛弃疾和他一样渴望被任用。(表示了自己不服老,尚有余勇,希望能为国效力的耿耿忠心,但是两者的结局都是一样,最终没有被重任,写出了辛弃疾想被重任的渴望与不被重任的无奈,三叹报国无门)朗读过渡语:典故,凝练的文字背后是一份真实的心境;诗词,凝练的文字背后蕴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念奴娇 赤壁 怀古 教案 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