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XX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区度土地治理项目上报材料*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项目名称:*区2012年*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项目执行单位名称:*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项目负责人:(会计师 、区农发办主任、财政局副局长)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项目可行性研究负责人: 经济负责人: 会计师、县农发办副主任)技术负责人: 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要11.1 项目背景1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11.3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21.4 项目效益21.5 组织领导和管理2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42.1 自然概况4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42.1.2 水文气象42.1.3 地形、地貌及土壤52.1.4 水资源52.
2、1.5 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现状52.1.6 自然灾害62.2 社会经济状况62.2.1 人口及劳力62.2.2 土地利用现状62.2.3 农业生产水平62.2.4 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72.2.5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72.3 基础设施72.3.1 水利干渠工程现状(灌溉、排水、防洪、水土保持等)72.3.2 田间工程现状72.3.3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82.3.4 交通与电力8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93.1 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9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03.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0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114.1 项目水资源概况114.1.1地表水资
3、源114.1.2地下水资源114.2 供需平衡分区114.3 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114.3.1 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114.3.2 灌溉面积124.3.2.1 现状需水量分析124.3.2.2 灌溉水利用系数134.3.3 人畜饮水134.4 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50%,75%)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144.4.1供需平衡分析14第五章 规划设计155.1 指导思想155.2 选项原则155.3建设标准155.4 建设规模165.5规划布局165.6最佳方案选定16第六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176.1 开发任务176.2 建设内容176.2.1
4、水利措施176.2.2 农业措施176.2.3 科技推广措施18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97.1投资估算197.1.1估算依据197.1.2投资估算197.2 资金筹措方案197.3 群众投工投劳207.4 还款规划及措施20第八章 综合效益分析218.1 经济效益218.2 社会效益218.3 生态效益218.4 经济(财务)评价228.4.1财务盈利能力228.4.2有偿资金偿还能力22第九章 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289.1 组织机构设置289.2实施管理289.3 运行管理与维护28第十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3010.1 环境现状分析3010.2 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3010.3 对策及措
5、施30第十一章 结论和建议3111.1可行性研究结论3111.2问题与建议31附录1(一)附表1附表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概要表1附表2: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设施情况表4附表3:(1)设计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表 (保证率P= 50 %)单位:万立方米5(2)设计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表 (保证率P= 75%) 单位:万立方米6附表4: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表7(二)附图10附图1:项目位置图10附图2:项目区现状图10附图3:项目区规划布置图10第一章 项目概要1.1 项目背景*市*区位于*市西部,地处东经*,北纬*,分布在浔江、*江两岸,西北和南面与*区相邻,辖*、*两个镇,是*港地区
6、西进和*东出口的重要通道。区内航运、陆运、空运的设施日益完善,建有大型的两广综合批发市场、*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经济辐射区域广。*区发展农业的潜力很大,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市*区是*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全区土地面积377.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4.20万亩,旱地面积1.30万亩。2011年全年播种农作物面积12.48万亩,其中播种粮食作物面积5.34万亩,经济作物面积1.34万亩,其它作物5.8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增产潜力很大。*区经过2002年2011年10年的农业综合开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共改造中低产田9.72 多万亩,营造防护林0.59万亩,局部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
7、了有效改善。但由于全区农业基础条件不均衡,耕地分布较分散,还有一定数量的中低产田没有得到很好改造。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关精神及区财政厅关于下达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存量投资控制指标和编报项目计划的通知(*财发201138号)文件精神,区农发办聘请了有关专家和有关部门领导反复地勘察和论证,确定*区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区。项目区计划安排在*区*镇,该镇总面积 2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万亩,全镇辖17个行政村,总人口41427人。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根据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原则和要求,我区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选址范围坐落在
8、*镇。*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高速、321国道贯穿项目区。*镇耕地面积2.42万多亩,其中水田2.04万多亩,旱地0.38万亩。全镇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3座,灌溉面积约6000亩,水源充足,灌溉条件有保证。项目区为*、*、*及*4个行政村。项目实施治理中低产农田,面积0.55万亩,采用的主要措施包括:水利措施、农业措施、科技措施等。工程于上级批复下达开始建设,至2013年4月底前全部建设完成。1.3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投资640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投资465万元,占总投资的72.65%;农业措施投资117万元,占总投资18.28%;科技推广措施投资33万元,占投资的
9、5%;其他工作及措施25万元,占投资的3.9%。所需资金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400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160万元,区财政配套资金40万元,项目区农民自筹资金40万元(投工投劳折资36万元,实物折资4万元)1.4 项目效益 项目建设完成后,年增加粮食产量120万公斤,农民纯收入增加总额为90万元。1.5 组织领导和管理区政府在原成立*区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基础上,对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充实,由区委书记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与管理工作。项目区所在的镇、村也相应成立农业综合开发机构。项目领导小组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管理要求,搞好立项、实施、竣工、运行各阶段的检查监督;
10、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专款专用,用足用好项目开发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2.1 自然概况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区位于*市西部,总面积377.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万亩。地理坐标为东经*,北纬*,辖2个镇2个办事处,总人口14.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86万人。2.1.2 水文气象项目区位于*区*镇*、*、*及*四个村,项目区有*高速、*国道贯穿项目区,交通极为便利。项目区无水文及气象站,距*市40公里有*气象台资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为1506.9mm,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匀,一般4月进入汛期,9月结束,5-8月占年降雨量的71%,多年平均气温21.1,最高月气
11、温在7月。平均月气温 28.5,极端气温达39.7,最低月气温在1月,月平均气温11.7,极端最低气温-3.0。多年平均蒸发量 1582.3mm,历年平均风速1.4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5m/s,大风(17m/s)多出现在 6.7.8这三个月,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2.1.3 地形、地貌及土壤项目区地形属丘陵地区,最高山富庆大顶山,山海拔350m,自然土壤为砖红性壤和黄壤,易受雨水冲刷而流失。往往形成雨淋沟,所以也是水土保持地区。2.1.4 水资源项目区内有大、小山冲50多条,多年平均来水量1250万m3,其中可利用水量1100万m3。目前已利用水量805m3。建有山塘23座,小二型水库
12、2座,坡坝20座。多年平均降雨量1520.8mm,多年平均降雨径流系数0.56,根据降雨量资料修正后,多年平均径流深1000mm。2.1.5 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现状 *镇耕地面积2.42万多亩,水田面积2.04万亩,其中属潜育型0.7万亩,属瘠薄型0.82万亩,属干旱缺水型0.52万亩。现状项目区以种植水稻为主。这些中低产水田只要采取针对性有效措施进行土壤治理,排除自然灾害因素,粮食和经济作物增产及发展蔬菜生产潜力还是很大的。2.1.6 自然灾害 项目区自然灾害主要有寒害、洪涝、干旱、霜冻。早春由于受北方冷空气和低纬度湿气流的共同影响,常出现日平均气温12以下的低温阴雨天气或倒春寒,这种天气
13、多年平均在10-15天左右,容易造成早稻烂秧。夏季由于台风影响,形成暴雨,每年4-7月份,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寒露前后,受寒露风和晚秋台风影响,容易造成晚稻减产。由于各月常年降雨量不均匀,9-12月容易干旱。冬末春初,偶有大霜冻出现,对果树、蔬菜等农作物有一定危害。2.2 社会经济状况2.2.1 人口及劳力2011年末项目区总农户数2476户,农业人口9204人,劳动力4346人。2.2.2 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可利用耕地面积7460亩,水田面积6545亩,其中种植水稻面积6456亩。2.2.3 农业生产水平 项目区原来以种植水稻为主,面向土地综合利用的方向迈进。由于中低产田占的面积较大,土壤肥力
14、差,缺少有机质,加上原有排灌渠道老化,渗漏严重,排灌不畅等诸多原因,水田干旱严重。项目区粮食、经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难以提高,种植效益和土地利用率低。同时由于项目区内缺少机耕路,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生产水平相对低下。2.2.4 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2010年*区财政收入3.12亿元,2010年农村人均纯收入5604元。2010年*镇农业总产值1.8亿元,项目区2010年粮食总产量437万公斤,20082010年平均亩产360公斤。2.2.5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镇共有镇级农业服务机构2个,拥有农业、畜牧业、农机、林业、水利等技术人才18人。2.3 基础设施2.3.1 水利干渠工程现状(灌溉、排
15、水、防洪、水土保持等)项目区内有*水库和*水库两座小二型水库,*水库灌区灌溉*村,*水库灌溉*村,共2300亩。其他有山塘8处,共计有效库容45万m3,引水陂坝20处,共引水流量0.5m3/s,共可灌溉3200亩,所有小型水利均是50-60年代兴建,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平常年份能保持60%的灌溉面积,一遇大旱小型水利抗旱能力更低。2.3.2 田间工程现状 小型水利渠系工程,基本上是一个工程一条渠道直通田间,无斗闸门控制。渠道工程都没有做防渗工程,而且淤积严重,排灌不畅,对节约用水和排涝十分不利。灌溉水利用系数很低,仅0.35左右。2.3.3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由于田地不平整,分散,小块,耕作
16、又各自为主,所以主要靠人力耕作。基本不用农业机械,仅在插秧时为加快进度,节省劳动力有部分用插秧机,现在有大部分采用抛秧,使用机械很少。2.3.4 交通与电力本项目区处5km有*高速入口,*国道贯穿项目区。通至各村委均有34m宽的砼路面。本项目共有4条,全长10公里。本区电力供应由35kv*镇变电站提供,线路全长126km,再降低10kv连至各村委会,变电后送入千家万户。项目区工农业生产用电有保障。1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 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一、水资源利用率低项目区内水利设施陈旧,大部分为50-60年代兴建,至今已运行40-50年,达到或已超过工程使用寿命年限,工
17、程千疮百孔,破烂不堪,带病运行,工程效益难以保证和发挥,灌溉效益连年下降,工程老化,灌溉手段落后,水资源浪费严重。二、农业基础设施较差项目区原有的农业基础设施,因多种原因,年久失修,利用率低。生产道路建设较少,不利于农业生产,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土地产出能力低,噬待改善提高。三、农业机械利用低、效益差由于项目区内缺乏统一的农业综合开发,村与村之间、户与户之间各自为战,人为造成耕作零碎,不便于农业机械使用。四、农业科技在农业增收中所占的比重较低农业科技在农业增收中所占的比重较低。项目区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思想观念陈旧保守,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差。农业高新技术、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步伐慢,
18、造成农业科技含量低,对农业增收的贡献低。项目区人多地少,且水田中大部分属于低产田,粮食产量低,经济效益差,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民的收入。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产品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通过集中资金投入,对项目区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治理,突出中低产田效益,大力推进科技兴农,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节水农业,使项目区中低产田变成稳产高产农田,增加粮食总产量和农民收入,很有必要。3.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区交通便利,灌溉条件好,项目区选址正确,布局、规划合理,区财政承诺落实配套资金,保证基金到位,党政领导重视,项目区群众对农业综
19、合开发积极性高涨,所以只要上级部门批准立项,就一定能够建设成功。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4.1 项目水资源概况地表水资源项目区地表水资源较为丰富,据今年统计平均径流深1000毫米,年径流总量940万m3,但空间分布极不均匀,每年4月至9月汛期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项目区是丘陵山区,小河分布更不均匀。因而有效水量能利用的为1100万m3,目前已利用的为805万m3。4.2 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4.2.1 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由三种形式的水利工程组成:1、小型水库工程:横帐水库和古耶水库,可供水量185万m3;2、项目区内小型水利工程的引水陂坝供水量为87
20、0万m3;3、小山塘兴利库容总库容为45万m3,年可供水量1100万m3。详见下表。水利工程现状水平年可供水量项目现状现有水利50%75%小型水库202万m3185万m3引水工程997万 m3870万 m3山塘51万 m345万 m3合计1250万m31100万4.2.2 灌溉面积项目区,现有耕地5500亩,其中水田4050亩,旱地450亩,冬种蔬菜450亩。水田以种植双季稻为主,部分田搞冬种,旱地以种植玉米、花生为主。本次项目新增灌溉面积1000亩,改善灌溉面积4500亩,新增除涝面积1000亩,改善除涝面积1500亩。4.2.2.1 现状需水量分析灌溉措施采用节水灌溉,并以75%干旱年作为
21、灌溉定额计算,灌溉定额如下表:P=75%农田灌溉用水量 单位:万m3亩数123456789101112全年旱作物5501.0 1.1 1.5 1.7 1.0 0.9 7.1 早稻495030.4 50.0 48.0 25.5 153.9 晚稻495030.4 54.9 47.0 50.0 15.7 198.0 冬种5504.44.44.44.4 17.6 合计4.44.44.431.4 51.1 49.5 57.5 55.9 48.0 50.0 15.7 4.4 376.6 灌溉水量(0.35)12.6 12.6 12.6 89.7 145.9 141.4 164.4 159.8 137.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国家 农业 综合开发 土地 治理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