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题一及答案.docx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题一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题一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题一及答案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题一单项选择题1.某高级中学向学生推销补习资料谋取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下列处理此事的方式不正确的是()。A.给予通报批评B.没收违法所得C.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处分D.对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罚1.【答案】D。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学校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益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
2、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参与或者变相参与教科书编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职责权限责令限期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D项中,应当是对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并非行政处罚。因此,D项表述错误。A、B、C三项: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与题干不符,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下列情況属于“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的是()。A.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B.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
3、处罚的C.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D.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2.【答案】B。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该法条明确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B项正确。A项:“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是教师法第三十七条对于教师收到行政处分或解聘情形的规定之一。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C项:“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是教师法第三十七条对于教师收到行政处分或解聘情形的规定之一。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D项:“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是教师法第三十七条对于教
4、师收到行政处分或解聘情形的规定之。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3.下列做法中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是()。A.学生王某不遵守课堂纪律,被任课教师罚站3小时B.初中生李某偷窃了王老师500元钱,学校将其开除C.赵某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让13岁的儿子辍学打工D.人民法院对17岁的张某抢劫一案进行了不公开审理3.【答案】D。本题考查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应当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员或者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依法组成少年法庭进行。对于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D项正确。A项,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
5、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题干中,学生王某不遵守课堂纪律,被教师罚站3小时,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题干中,教师因为盗窃开除学生违背了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同时,第三十八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
6、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题干中,赵某为减轻家庭负担,让13岁的儿子辍学。违背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4.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A.唐朝B.西汉C.秦D.元朝4.【答案】C。解析: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王朝。故正确答案为C。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此句中所指人物和作者分别是:A.岳飞,辛弃疾B.周瑜,杜甫C.诸葛亮,杜甫D.诸葛亮,李白5.【答案】C。解析:“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选自蜀相,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
7、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故正确答案为C。6.某小学初三一班班主任王老师在毕业前最后一次班会上发起了题为“我心中的好同桌”的主题讨论,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哪些同桌或者曾经做过同桌的同学令你最感动或者印象深刻的优良品质、事迹。整个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发言,每个人都获得了别人的中肯评价。老师还将这些评价记录下来,作为了每个人的操行评语的一部分。该案例最主要体现了()。A.评价主体多元化B.评价内容综合化C.评价手段现代化D.评价标准高端化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新课改
8、的评价观。该案例中班主任一改往日操行评定由教师一人做出的做法,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评价自己的同学,体现了新课改评价观中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要求故本题选择A。选项B,评价内容的综合化是指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的独特性的认可,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故排除。选项C,评价手段现代化是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学生的评价。题干没有体现。选项D为干扰选项,故不选。综上所述,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7.某些学校认为“明亮的教室要干净,神圣的教室要安静。”不少教师强调课堂要鸦雀无声,
9、追求课堂秩序井然。学校的做法()。A.正确,体现了教书育人的理念B.不正确,没有以学习者为中心C.正确,体现了学校对教学环境的重视D.不正确,没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改的教学观。新课改的教学观强调(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选项A,教书育人指的是老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题干不符。选项B,材料中这种对于
10、一味的追求安静,会压抑学生的个性,压抑学生的天性,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所以是不正确的。学校的规章制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一切应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所以选B。选项C,题干强调的是课堂安静秩序井然说明了教师为中心,与教学环境的重视无关。选项D,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与题目不符。综上所述,ACD不正确,本题答案是B。8.陈老师在教授写作课的时候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去背诵名家名段来积累素材,一学期下来,学生的作文虽然看起来辞藻比较华丽,但是缺少学生的真实情感体验;而张老师在写作课的教授中,经常带着学生去实地观察写作的对象,例如写以母亲为主题的文章就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己的母亲,写以大自然为主题的文章就带着
11、学生去公园写生、郊游,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提升,同时对生活的爱也增加了。张老师和陈老师相比,张老师的做法体现了()。A.忽视学生主体地位B.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C.教会学生学习D.关注人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于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材料中陈老师的教学只关注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张老师的课程能够在教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现了新课改教学观中的关注人。选项A,两位老师的学生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
12、了成绩,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选项B,两位老师的学生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了成绩,都体现了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选项C,材料中两位老师都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李老师教的是死记硬背的方法而张老师是让学生发现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时间能力。选项D,材料中陈老师的教学只关注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张老师的课程能够在教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现了新课改教学观中的关注人。综上所述,选项ABC错误,本题答案为D。9.李老师非常重视课堂上对学生的提问和引导,重视问题之间的衔接性和层次性,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A.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
13、心”B.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C.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D.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改的教学观。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内涵是:(1)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教学相长。(2)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意义。题干中,李老师在教学中注意问题的衔接性和层次性,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重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了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选项A,材料中李老师非常重视课堂上对学生的提问和引导,更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非学生的主体地位,依然是“教育者为中心”。选项B,材料中李老师非常
14、重视课堂上对学生的提问和引导,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还是强调的是教会学生知识,没有体现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选项C,材料中李老师在教学中注意问题的衔接性和层次性,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重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了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选项D,材料中没有提到关注学生情感、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问题等,没有体现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综上所述,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为C。科普文阅读方法及客观题答题技巧一、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1.注意标题通过标题可以知道文章的说明对象及核心内容。科普文的标题往往会点名介绍对象,有时也可兼有它的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资格 考试 综合素质 模拟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