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经理的自我完善20.doc
《哈佛经理的自我完善2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佛经理的自我完善20.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哈佛经理的自我完善20 第七章 哈佛经理的自我完善 1.自我教育问题 在那个社会上,每年都造就了相当多的治理人员,然而能尽治理职责的人,到底占了多大比率?同意治理职位的人,未必能担负起治理人员应尽的责任,治理人员应该明确地明白该有何种心理预备?该采取何种行动?成为治理人员后,观念及思维都不能停留在一般职员或基层治理者的水平。要认真认清自己目前的立场,遇到任何情况应正确地把握。其次,治理人员要认清自己需具备何种水平。参加公司内部的经营会议时,若被众人认定为“难得一见的人才”,表示能力方面差不多没有问题。治理人员有专门多机会和公司外的关系者接触。现在,治理人员的言行举止不但代表自己,同时也代表公司
2、。若言行不当,导致外人批判说:“那家公司素养真差”,则后果相当不行。治理人员在同意职位后,应努力进修必要的教养与知识。另外,治理人员必须认清自己日常应该做的工作。治理人员所做的是治理的工作,应该具有业务治理的能力。在治理人员的职位上,判定性的业务会逐步增加,迅速、正确的判定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治理者九项原则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原理、原则。同样,经营治理也有“经营治理的九项原则”。所谓的原则是指,通过长期检验所整理出来的合理化现象。遵照原则行动,情况必会顺利。违抗原则行动,结果一定专门惨。要做个条理分明的治理人员,最好把各种原理、原则放在周围,时刻自我提醒,以幸免养成独断专行的习性。 1.经营治
3、理原则 在经营企业时,要顾及民主性、合理性、职能化的推进、公司全体与各个职员间是否和谐、公司与社会是否和谐,则以下原则专门适用。 2.有关目标的原则 经营治理的目标不是支配,而是满足劳资双方为优先。所谓的满足是指处在某一时点下,从各个状况而言,双方都能同意的水准。也确实是说,双方设定同意的目标。 3.命令一元化原则 在原则上,一位职员只同意一位上司的命令。为了幸免复数命令造成纷乱局面,这是绝对必要的。只是在专门条件下,能够打破这项原则。 4.分业与专业化原则 工作时应尽可能采纳分业制度及专业制度,若想使本原则与命令一元化原则不致发生冲突,可引入“指挥参谋组织”(line and staff)制
4、度。 5.监督范畴妥当化原则 它也称为“治理范畴”(span of controle)。每个治理人员所治理的人数皆有一定限度。通常,作业员以1530人为限,事务员以68人为限,企划方面以2或3人为限。只是,视情形而定,可弹性增减。 6.阶层短缩化原则 治理阶层愈短愈好。假如拉得过长,不但命令传到低层需要白费较多的时刻,且内容亦有可能歪曲。本项原则必须与第五项原则相互和谐。 7.权限委让原则 工作与权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把工作交给部属时,必须连同权限一起委让。它的结果是,委让者必须治理委让出去的权限。 8.分权化原则 权限委让必须遍及组织全体,这是分权化原则。有了分权化制度,就要具备完整的公司治
5、理体制。分权化包含决定及执行。 9.目标治理原则 分权化的结果,担当者必须自己设定目标,或与上司一起设定目标。成绩若相当不错,部属的自主性及参加意识便会相对地提高。 治理者特点说明 成为治理人员之后,不要自认为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在企业内,工作最卖力的应该是治理人员才对。治理人员的待遇高,工作量多,上面的人对你的监督却专门严格,一有问题发生,就会说:“你那个治理人员是如何当的?”而部属也会批判说:“我们的上司到底如何搞的?”要做好治理人员的工作,必须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同时不计较得失。 (1)治理人员是指股长级至部长级的人。 (2)治理人员是通过部属完成工作的人。 (3)治理人员是所谓的Playin
6、g manager,一面促使部属一面推行本身业务的人。 (4)治理人员是以目标为中心,而不是以工作时刻为基准的人。 (5)治理人员是部门的经营者或责任者。 (6)企业的优劣是以治理人员的质与量来决定的。 (7)治理人员是“背负重责的人”而不是“了不得的人”。 (8)治理人员是面对专门难工作的人。 (9)治理人员是可不能因“头痛”或“腹痛”等理由而请假的人。 (10)治理人员是必须比部属早到,比部属晚退的人。 治理者五大功能 有些刚上任的治理人员不晓得自己该做些什么,因为再也没有人会指挥他说:“今天你该办这些事!”。治理人员必须自己决定该做什么事,而不应同意指挥而做事。同时,治理人员也应完全发挥
7、下列的五大功能。五大功能是指“决定、打算、预备、实施、检查”。治理人员必须明白如何把握这五大功能的比重。成为治理人员之后,“决定”与“检查”所占的比重也随着增加。 (1)治理人员是部门的经营者或责任者,他必须对本部门的业绩负责。 (2)治理人员必须治理“人”、“物”、“钱”、“信息”。治理即是所谓的“PLANDOCHECK”。 (3)治理人员必须统率及指导部属。同时,应该使部属发挥出100%以上的实力。 (4)治理人员必须解决问题。所谓的问题即指“阻碍提高业绩的障碍物”。 (5)治理人员必须进行判定的业务,职位越高,判定的工作越艰巨。治理人员假如判定错误,就会使公司蒙受缺失。 治理者宪章制度
8、一旦躲避,工作便会紧追不舍。假如治理者躲避工作,部属的心就会逐步疏远。治理者在工作时,应具备坚决的信念。下列的治理者宪章可在会议或研讨会时一起畅通,也可写在笔记本或桌历上,时时自我鼓舞。 (1)身为治理者,我要自动面对困难的工作; (2)身为治理者,我是经营者的化身,同时也是推动经营的原动力。; (3)身为治理者,我必须使部属及组织的力量发挥到极点; (4)身为治理者,我必须工作迅速,不白费时刻; (5)身为治理者,我时时以数字来判定事物; (6)身为治理者,我必须不断地自我启发; (7)身为治理者,我必须具备制造力才能在新时代生存; (8)身为治理者,我必须积极地行动; (9)身为治理者,我
9、必须积极地培养部属; (10)身为治理者,我在行动上必须具有目的意识、问题意识、价值意识。 治理者错误种种 成为治理者后,工作的内容必须改变。假如治理者与部属做同样的工作,就不是称职的治理者。部属能够处理的工作,应该分配给部属做,同时要求部属必须报告,以便确认工作的结果。上司也想明白自己的工作成果,即使上司不督促,也要主动报告。 (1) 认为必须亲自做才能完成而不把工作托付给部属。结果 任务过多,被工作追得团团转。 (2)以自己的方法来处理情况。结果 无法标准化,定型化,效率不佳。 (3)没有明确地公布工作时刻、地点及承担者。结果 本人不在时部属一筹莫展,无法进行工作。 (4)身为治理者却不知
10、要做什么工作。结果 无法具体地进行人、物、财方面的治理,漏洞百出。 (5)认为同意权限后就不须报告,因此从不向上级报告及联络。结果 直属上司无法得知工作结果,心生不安不敢再委以重任。 (6)认为待在公司便是在工作,认为活动四肢便是在工作。结果 一天到晚尽做些与业绩无关的工作,企业的业绩始终无法提高。 (7)认为治理者的工作是照本宣科地执行上司的命令,只要不拂逆上司,不被上司斥责,就尽到治理者的责任。结果 变成没有自主性、缺乏判定力的机器人治理者。 治理者必备常识 治理者不只是工作能力要强,同时也要具备各种各样的常识。要具备各种常识必须付出努力。身为治理者,不具备较高的常识与修养,顶多是个粗俗的
11、人,不能成为有魅力的治理者。 (1)阅读明白得能力至少要有高中毕业的程度(阅报的能力要有高中毕业的水平); (2)在外文方面,英文能力至少要能在国外通行; (3)在数学方面,至少要熟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内容; (4)在经营方面,能带领十人左右的部属; (5)在话题方面,必须认识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文学、艺术、国际等问题; (6)在医学、食物、运动方面,要具备一样坚持健康的知识,并亲身实践; (7)在爱好方面,至少要熟知一种技能; (8)在服装、仪容方面,不管是何时、何地,水准都要符合治理者的身份; (9)在表现力方面,即使突然被指名发言,也能毫不费劲地畅谈五分钟左右; (10)在专门领域
12、方面,能在众人面前畅谈一小时左右。 治理者日常评判 在企业内,职位越高越需要正确的判定力。判定事物时必须要有尺度(基准)。在日常生活中,格言是一种尺度。明白得专门多安全性格言的人,便能过安稳的生活。身为一个治理者,在日常生活中如想迅速、正确地判定事物最好为自己立下一个包括人、物、财方面的基准。以下是参考资料,期望各位加以利用。 1.有关人的准则 (1)做个能培养人才的治理者; (2)做个爱护部属的治理者; (3)要恩威并施; (4)要辅助上司,唯有协助上司,使上司晋升,自己才有晋升的机会; (5)采取少数精锐主义; (6)高工资、高效率; (7)企业是自我锤炼的场所; (8)使工作与学习并进;
13、 (9)对人要亲切,对工作要严格; (10)公私要分明; (11)治理者的人一辈子蓝图应放在工作上面; (12)治理者好比首领,要无微不至地关怀部属; (13)治理者是推动部属工作的人; (14)强将手下无弱兵; (15)工作要迅速、正确、精简、经济。 2.有关数字的准则 (1)赤字是可悲的,必须重视利益; (2)数字观念不强的企业无法盈利; (3)所谓的商业用语是指“以具体的方式表达事物”。而所谓的“具体的方式”是指,能以数字表达的尽量以数字表达;ZK) (4)治理者的行动是以目标为中心,而不是以时刻为中心; (5)工作时要谨记,不可白费每一分每一秒的人事费; (6)治理者在工作时应谨记,自
14、己必须为公司赚取十倍工资的毛利; (7)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是企业的通讯簿。工作时必须了解资产负债表(B/S)与损益表(P/L)的结构; (8)要牢记同业界的经营指标; (9)不管是黑猫白猫,能捉住老鼠便是好猫。 (10)治理部门必要的参考数字,登记在笔记本或备忘录上。 3.有关物品的准则 (1)要爱惜商品更胜于金钱; (2)顾客至上; (3)不要把整堆鸡蛋盛在同一个篮子里因为一旦失手掉下去便会全部破掉,商品构成以433为适当; (4)No.1主义是求生存及获得利益的条件(在量及质方面要具备许多NO.1要素); (5)攻击是最佳的防备; (6)好店不改变客人,好客人不改变店; (7)知己知彼,百
15、战百胜; (8)战略8分,战术2分; 厂商 制造何种商品? 公司 有多少的销售量? 零售店 在何处营销? (9)营销时,物的重要性占30%,人的重要性占70% (10)没有营销就没有事业,没有回收就没有营销。 自我认识 人的行为表面上看起来是千变万化的,然而实际上每个人的行为反应是有次序性且相当连贯的。这使得我们封自己的风格有脉络可循。自古以来,便有将人划分成几种不同类型的妄图,期望找出一种简单且经济的方法来分析个性,因此不断有骨相学、人相学及近代的拆字相学产生不一而足。 1.心理类型论 对人类行为认识的最大的难题是分类的标准问题,心理学家荣格(C.G.Jang)的“心理类型论”,提出一套十分
16、周严密的概念。荣格本人在从事此分类研究时,也不免遭到前述的难题,因此,在他发表了有关类型的研究之后,又连续做了许多修订,因为他发觉,简单地把人划分成内向及外向,实在无法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完全包含在里面,因而,又费了近十年的功夫,将其类型理论予以扩充。他在新建立的类型理论中,以他的临床观看所得,化成日常口语的观念,而形成四个区分标准,即:内向性外向性、辨认性直觉性、感性理性、熟思性果断性。荣格所完成的新类型理论,其要点是:人的行为表面上看起来是千变万化的,然而实际上每个人的行为反应是有次序性且相当连贯的。这使得我们对自己的风格有脉络可循。 2.荣格的理论由来 我们所着重的世界 E外向型(EXTR
17、OVERCY)着重外在的世界。I内向型(INTROVERCY)着重内在的世界。我们认识外在世界的方法S辨识型(SENSING)重实际、具体、事实的看法。N直觉性(INTUITION)着重事件的可能性及关系我们如何下结论、作决定T理智型(THINKING)较客观、分析、公平。F感性型(FEELING)较主观、重视价值。我们处理情况的态度J决断型(JUDGING)重次序、有打算性。熟思型(PERCEIVING)重突发灵感及弹性处事。 3.个人风格的形成 为了找出个人一致反应形状,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荣格以“个人对外在世界的看法”为中心论点而完成他的理论。个人对外在世界的看法,可能是以直觉的方法,或
18、是以辨识的方法来看这世界。前者可能只看到整体性,而后者较着重差不多的事实。个人对一事件背后的意义,能够内向性、外向性来作分界。内向性风格强的人,较注重情况的内在变化;外向性强的人,则注重外在环境因素。而做决定时,个人可能依理智或情感来下判定,前者注重公平、客观及情况结果的圆满;相反的,若偏向依情感来作决定,则较重视主观的价值及人际情感。个人处理情况的方法,又可分为果断性与熟思性的特质。前者做任何情况均有一定的步骤及打算;后者较注重突发的灵感及弹性的作法。由此能够看出个人的反应形状是依一定的模式而行,而且几乎每个人都有专门而可推测的模式,这确实是个人的风格。靠着这些不同的风格组合,每个人有其专门
19、的反应形状,这种反应倾向不仅支配个人外在的行为,也塑造个人特有的体会。因此因为某一类行为的反应,导出了某一类的结果,而个人对此结果的看法及说明,又形成了阻碍行为反应的体会,如此完成个人风格的循环,荣格的八种不同风格每二个相对应的倾向,可看成是连续线上的两端,而不是相对的,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具有两种风格,但通常有较偏重的一端,这一端就突出了个人风格的面貌。 二、自我超越艺术 自我鼓舞 一样人都喜爱把目标订得专门高,目标是个人的愿望,也是妄图。因此为了让它具体化,自己就必须不断的付出努力与同意挑战,而这也确实是对自己的极限挑战。在此之前,不妨先看看自己现在是处于如何样的状况下。 (1)体力与气力
20、都十分强的状态; (2)体力差不多到了极限,但气力还专门强; (3)气力差不多到了极限,但体力还专门强; (4)体力与气力都已到了极限。 大致的情形是以上四种状态中的一种,然而大多数的人会出现第四种状态,要如何才能使“气力充实”呢?第一,请检查下列三种状况。 (1)是否专门期望? (2)是否有竟争意识? (3)人一辈子目标是否订得太高? 其次,再检查“体力充实”的评分。 (1)是否以自我为中心? (2)是否感受到自己已有迟钝的地点? (3)成功的体会是否出现在脑海里? 不知你个人的情形如何? 依照实际体会显示,大部分的情形是期望度不够,而且常常在不知不觉中,自己显现了迟钝现象却没发觉到。 (1
21、)意欲期望、期望、愿望; (2)能力达成力、连续力、制造进展力; (3)运气有所谓一擢升二运气三能力的说法。只要有能力,好运一定跟着来 这三项的组合,是决定情况成功的要素。此外还必须加上气力与体力,如此才能达到人一辈子的目标。每个人都有其幸运或倒霉的事,尽管也有与生俱来的幸运,然而命运终是把握在自己的手中。神话中有一位专门为人们带来幸运的“幸运女神”,尽管她是位女神,然而她的头发只长在前额,后脑勺是不长头发的。因此只要她一从你眼前通过,你再如何样想尽法子把她拉回来,那都不可能的事,因此幸运也是一种机遇(CHANCE)。由此得知,你必须养精蓄锐地等待幸运、机遇,当好运通过你周围时,就应该一把抓住
22、它。因此你必须经常保持充裕的气力与体力。而且必须要有确确实实的时刻治理与健康治理。“是否已决定在某些时刻里,做点有益躯体的事?”“一天二十四小时是否随便一晃就过了?”“是否一天一天地愈接近自己的妄图或愿望?”该做的事假如确实去做,好运一定会跟着来,而且确信地说:“你的人一辈子必定是个充满着:“GOOD LUCK”的人一辈子!” 自我解脱 当我们觉得自己是个无辜的牺牲者时,我们就无法运用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来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因为我们所谓的“牺牲者”意味着自己毫无自主权,只是受控于别人的被动产物。 1.无力面对现实 “自己负责,自我挑战”,是一项值得倡导的价值观。人们躲避责任,无法真正面对问题的情形
23、时,至少有下列三种反应形状。 (1)过度顺从型。 有些人对任何问题或情境不做反应也不做选择,只是等待别人的指示,依靠他人,关于别人所提出的解决方式毫不考虑地同意,觉得自己能力不如别人,自信心不强,耽心自己犯错,而无法提出主见。 (2)自灭威风型。 每个人都有程度不等的无助感,但假如彻头彻尾觉得无助,整个生命被各种困扰所击败而跌入万丈深潭,则专门难自拔于复杂逆境。许多人经常使自己陷入被动的情绪中,他们常对自己说:“我办不到”、“我无法应对”、“这行不通的”、“我试过,没有用的”、“太难了,毫无期望”、“不可能的事”等,这种自灭威风的内在谈话,可能来自过去失败的体会,也可能由于观看别人的挫折而阻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哈佛 经理 自我完善 2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