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澄城县冯原镇道路及排水工程项目投资建设可行性分析论证研究报告(小城镇建设).doc
《陕西省澄城县冯原镇道路及排水工程项目投资建设可行性分析论证研究报告(小城镇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澄城县冯原镇道路及排水工程项目投资建设可行性分析论证研究报告(小城镇建设).doc(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名称陕西省澄城县冯原镇道路及排水工程项目1.2 项目建设单位澄城县冯原镇人民政府1.3 项目负责人惠建军 (冯原镇镇长)1.4 项目拟建地点拟建项目均位于冯原镇街区1.5可研报告编制依据1、国家关于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规定。2、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请报送今年县城供水及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国债资金申请计划的通知(2003年2月11日)。3、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0年11月修订颁布实施的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项目管理办法。4、中共陕西省委陕发19965号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小城镇建设的决定。5、澄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6、冯原镇集
2、镇建设规划(20032015年)。7、澄城县冯原镇人民政府关于编制陕西省澄城县冯原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1.6 研究范围及内容本报告是对陕西省澄城县冯原镇镇区道路及排水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根据工可研深度和要求,对冯原镇集镇建设现状进行了实地勘察,就当地经济发展优势与趋势、商流量与人流量、产业结构现状与发展、集镇基础设施现状、路网布局和镇区排水及绿化建设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充分考虑冯原镇建设规划的可操作性,具体研究内容包括: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区功能定位分析、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条件及工程方案、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组织管理及实施进度、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社
3、会评价等部分。1.7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按照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报送2003年县城供水及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国债资金申请计划的通知精神,并结合冯原镇实际情况,确定本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建设内容:道路工程;排水工程;路灯工程及道路绿化工程。建设规模:拟建道路6条,总长度7080米。全部为改扩建工程。具体道路工程为:东一街建设工程:长度2200米,起点202线,终点渭清路,红线宽度24米。东西大街改扩建工程:长度1500米,起点冯原牧场,终点 镇土地所,红线宽度22米。南中街改扩建工程:长度320米,起点南大街,终点西一街,红线宽度22米。南北大街改扩建工程:长度1800米,起点202线,终点
4、渭清路,红线宽度22米。南一街改扩建工程:长度920米,起点家俱市场,终点东一街,红线宽度22米。西一街扩建工程:长度340米,起点西大街,终点南一街,红线宽度30米。排水工程:六条道路全部铺设钢筋砼水泥管,铺设总长度9.08千米(含镇区至井村沟2千米管道铺设)。绿化工程与路灯工程:按小城镇建设要求标准,本次建设绿化行道树2356棵,路灯装设364杆盏。1.8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本项目估算总投资为1948.62万元。其中一期工程投资1043.15万元,二期工程投资905.47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国家补助550万元,省市配套550万元,地方自筹848.62万元。1.9 可行性报告研究主要结论冯原
5、镇地理位置特殊,交通区位优越,地处黄龙、白水、蒲城、洛川和澄城五县交界之地,为渭北名镇,是陕北进入关中地区的枢纽地带。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商贸业和第三产业已成为该镇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产业。其镇区道路及排水项目建设依据充分,符合国家关于小城镇经济示范项目的有关要求,也是该镇不断改善集镇基础设施条件、创建渭北第一商贸重镇的需要。项目建设可进一步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速该镇向渭北商贸重镇和物资集散重镇发展的建设步伐,强化五县商贸中心地位,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推动冯原与周边县镇的贸易与交流,其社会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显著。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第
6、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 项目背景2.1.1 澄城县概况1)自然概况澄城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北部,属于渭北旱塬区,地处东经10940301100550,北纬345545352705之间。东临合阳,西毗蒲城、白水,北依黄龙,南接大荔。南北长53公里,东西宽37公里,总面积11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0万亩。县域地形地貌特征为:境内地形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海拔在4701266米之间,境内最北部属黄龙山南麓,多为丘陵山地,中部为被洛河水系中的大浴河、县西河、长宁河、马村河、孔走河等五条河所切割的黄土残塬,南部是丘陵沟壑。全县地貌分为低中山、山前洪积裙、黄土塬及河谷四种类型,地貌以
7、黄土塬为主体。澄城县地质总体为一单斜构造,走向北东东,倾向北西,倾角37。断裂构造甚为发育,以近东西向逆断层和北东向正断层为主,还有北东东及北北西向两组共轭性的X型裂隙。各种走向构造面的走向与力学性质,均受区域及力场的控制,规律性明显。近东西向压性结构面,主要表现为逆断层,北东向张扭性结构面,多系正断层,基岩裂隙甚为发育,呈X型裂隙,其中以走向北6070东和北2530西共轭的两组发育最好。地层划区属汾渭地区渭河小区东部。第四系产基岩出露在低中山区及一些河沟内,构成二级黄土塬的基底。一级原则深埋在巨厚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以下。在岩性上可分为石灰岩和砂泥岩两大类,厚达1000米。第四系分布广泛,类型
8、复杂,岩性、岩相及厚度差异较大。澄城县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温暖干燥,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时有春寒,降水较少;夏季炎热多雷阵雨,暴雨和阵性大风天气,间有伏旱;秋季凉爽湿润,气温下降快,多阴雨,十月以后,降水速减,天气晴好;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总体特征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较长,光能丰实,热量适中,降水偏少,无霜期达204天。年均温12.2,年日照2547小时,年降水量478.4551.4。该县水资源贫乏,地表径流量仅有6014.62万立方米,境内河流属黄河流域洛河水系,主要有大浴河、县西河、长宁河、孔走河和马村河5条河流。洛河属过境河流,流域面积101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土
9、地面积的90.84%。由于地处渭北高塬沟壑区,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受气候、水文、地貌、地质构造等综合因素控制,差异较大。北部黄龙山南麓的山前洪积裙,地下水埋深较浅,含颗粒成份较粗,且受山区侧向补给,富水条件尚好,径流畅通,循环强烈,水质优良。中部为下伏冲洪积物二级黄土塬沟壑丘陵地区,沟壑密度大,切割深,地下水侧向排泄良好,埋藏深,径流畅通,水循环交替快,储量小,水质好。南部为下伏冲湖积物的一级黄土塬,地形开阔平坦,局部低清,利于降水入渗补给,水位埋深浅,含水量颗粒较细,厚度较大,排泄量较小,循环交替慢,大部分水质差。地下水资源量为7480.68立方米。澄城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灰石、硫
10、铁矿以及铝土矿、石膏等。煤炭资源是澄城工业赖以发展的主要资源。2.1.1.2 社会经济状况澄城县历史悠久,古为雍州之地,春秋属晋,秦始设徵县,北魏太平年间(公元446年)设澄城县,县名县治沿用至今,历经1550余年。现辖8镇10乡,266个村民委员会,711个自然村,总人口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万人。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澄城县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业以粮食作物种植为基础,重点发展果林业和现代设施农业及特色果菜业。该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经济作物以烤烟、辣椒和大棚蔬菜为主,并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一定规模;苹果和杂果是该县的优
11、势产业,已成为陕西省唯一的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已跨入果品生产全省四强和全国百强县行列。2002年全县粮食总产15万吨,苹果总产28万吨,烤烟总产2100吨。澄城县工业经济经过“八五“以来的投资改造和”九五“期持续发展,目前形成了“一烟,二能(煤、电),三化工,四建材,五加工”的发展格局,主要产品有卷烟,铝锭,碳素,原煤,电力,硫磺,石灰,釉面砖等。工业实力不断增强,工业企业有所增加,工业收入在县财政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13.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8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13亿元。全县地方财政收入为8532万元,农民人增纯收入
12、1390元。2.1.2 冯原镇概况 自然概况冯原镇位于澄城县西北32公里处的黄龙山南麓,北依黄龙山与延安地区的黄龙县接壤,西临孔走河与白水县为界,东以长宁河为畔与本县刘家洼乡、王庄镇相连,南濒洛河与蒲城县相接,为澄城县的北大门,素有“鸡鸣一声闻四县”之誉。地理坐标为北纬3517,东径10941,总面积154平方公里。该镇地处黄龙山系浅山区,南北狭长,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呈北高南低三级台阶式分布,地貌为黄龙山前冲洪积扇,属半山区。耕地主要分为塬地、沟地和山地,其中塬地占40%,沟坡山地占60%,土壤以黄善土为主。由于沟壑山地面积较大,加上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境内水土流失严重。境内有两条河流
13、,地面水资源较为贫乏;地下水埋深30米左右,尚为丰富,但开发不足,利用率较低。该镇处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旱温暖,常有大风;夏季炎热多雷阵雨,伏旱严重,秋季降温迅速,常阴雨连绵;冬季干燥严寒,雨雪稀少。冷暖干湿变化复杂,差异较大。年平均气温12.4,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8.5,极端最高39.8,元月最冷,平均气温-15,最低为-18,年降雨量平均在600左右,最大降雨量为880,七、八、九三个月占全年降雨量的53%。长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和东北风,全年无霜期为192天,年日照时数为2487天,光能丰富,热量适中。 社会经济状况冯原镇现辖27个村民委员会,113个自然村,82
14、50户,总人口35260人,其中农业人口30967人,非农业人口4394人,全镇共有工业企业15个,其中县属1个,镇属3个,个体联办15个,另有县以上驻镇单位3个。该镇地域宽广,物产丰富,农业经济以粮食种植和果业种植为主。全镇耕地面积10.3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26000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糜谷、豆类为主,年产可达2万吨以上,经济作物以苹果为龙头,花椒,柿子,中药材,烤烟,油料等生产基地初步形成;草场资源充足,畜牧业发展兴旺,畜牧养殖以猪、羊、牛、鸡、兔为主,2002年农业总产值达6840万元。目前,该镇已成为澄城县主要的粮食及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工业经济主要以乡镇企业为主,主要行业为农
15、副产品加工业、建材业和造纸业。改革开放以来,该镇乡镇企业起步早,起点高,且有一定规模,发展势头强劲,截止2002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已达4200余人,乡镇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1480家,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0918万元。贸易及服务业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主要以工业品、农副产品、木林、牲口、煤炭、蔬菜、中药材、土特产山货贸易为主,目前已形成八大市场2500个摊位,集会日人数达3万人,日交易额达百万元以上。2002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620万元,农业总产值6840万元,工副业总产值1540万元。乡镇企业产值1.09亿元。财政收入2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元,城镇居民
16、人均可支配收入3800元。 冯原镇区现状冯原镇地处镇域中心地带,是全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镇区处在渭清公路、省道202线和县道赵冯、冯西公路的交汇处,是陕北与关中的交通枢纽地带。该镇是渭北名镇,自古为白水、黄龙、澄城三县交界区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古镇。1999年被列为陕西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冯原镇区现辖两个行政村,镇区内有46个事、企、工业单位,384户居民,集镇人口10800人,其中农业人口5900人,1240户。集镇建成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集市贸易每逢二、五、八集会,每集3万余人次,日交易额为100万元左右,幅辅半径20公里以上,镇区有个体服务户280户,从业人数1500人,其中外来
17、约900人。集镇现有职高一所,占地面积23000,建筑面积7000,共有教师学生551人,初中一所,占地72000,建筑面积11000,总人数1150人;小学、幼儿园3所,占地总面积112000,总人数1055人。镇区变电所电源由王(庄)纵(目)线接入,电压35KV,变压器容量为630KVA;电话装机容量5000门,普及率为80%,;有线电视光缆传输已开通使用;镇区供水为自来水,水源为地下水,日用水量为1000余吨。解放前,该镇为县北粮食及山货集散地,街道狭窄,设施为民房及土路,解放后,集镇建设才开始兴建,1958年街道拓展,东西街700米,南北街500米,均宽6米,1976年安装路灯,197
18、7年铺设油路,1984年用上自来水,1985年再次拓宽整修,并调整线路,更换灯具,现南北街长800米,东西街700米,均宽16米。2002年镇区内的工农业总产值为570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800万元,农业产值2900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1800元。工农业所占比例约达到11。2.2 项目区经济发展优势分析2.2.1 区位优势冯原镇是渭北名镇,地处黄龙、白水、蒲城、洛川和澄城五县交界区域,是黄龙、白水、澄城三县边界地区的贸易中心。由于该地区处在黄龙山麓地带,相邻幅射村镇距各自县域经济中心较远,同时经济条件及经济特征相近,从交通和地理位置上促成了冯原镇三县边贸及物资集散的中心地位。随着改革开放以来
19、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该区贸易业和运输业发展特别突出,发展潜力非常巨大。目前镇区每逢集会日可达100万元交易额,人数达3万余人,特别是每年的秋季物资交流会,人流量达每日5万人次以上。2.2.2 交通优势该镇地处渭清公路、202省道和县道211赵冯线及冯西线交汇处,西延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区位十分优越。是关中通往陕北的重要交通枢纽。镇区每日过往和直发班车达80余辆次。优越的交通条件为该镇发展运输业提供了必要的优势因素,同时为贸易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2.2.3 资源优势该镇地处渭北旱塬区,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光能丰富,热量适中,降水偏少且集中,昼夜温差大,是世界公认的优
20、质苹果适生区,该镇已被列为陕西外贸优质苹果第一镇,2002年苹果总产量达4万吨,优果率达到60%以上。同时,由于该镇多为塬、坡、山地,特色经济作物和杂粮山货生产丰富,主要品种有花椒、柿子、药材、木材、豆类和糜谷等,近年来,依托当地草场资源,该镇又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牛、羊、猪、鸡、兔的养殖规模已达12万头(只),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质果品和巨大的畜牧产品为该镇发展贸易重镇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2.2.4 旅游资源优势该镇旅游资源有淤泥古代拴马柱石雕28个,清代贡泉河石拱桥、壶梯山战役遗址和壶梯山旅游区,同时该镇距人文古迹仓颉庙仅7公里。又是通往黄河壶口瀑布旅游专线的必经之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
21、游区位优势是冯原镇发展旅游业和旅游服务业、餐饮业的天赐条件。2.2.5 规划发展优势该镇是陕西省人民政府1999年框定的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示范带动力强,经济辐射范围广,同时,澄城县“十五”规划和澄城县域集镇规划体系中,将该镇纳入“一带三园”和以202线为轴心的集镇建设规划带范畴之中。该镇是澄城县重点发展的农产品贸易园区和202线集镇建设规划发展带的城北重心。省级试点和县级重心为该镇建设成为渭北文明示范镇提供了政策扶待和巨大的促进作用。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3.1 项目建设是完善镇区基础设施现状,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冯原镇是陕西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经过几年的建设,镇区面貌得到一定的改观,但是
22、主要街道多为85年拓宽改造时兴建的沥青路面道路,设计落后,路面狭窄,路面破损严重,同时由于基础设施欠帐太多,镇区街道至今无排水防护设施,况且省道均从镇区穿过,既给镇区环境贸易造成很大影响和制约,同时通行不便,不利交通,每逢集日常出现交通阻塞与客商拥挤现象,严重影响了该镇的商业贸易和投资环境,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潜力,因此项目建设已非常迫切,冯原镇的集镇形象必须尽快得到改善。2.3.2 项目建设是冯原镇产业结构调整,振兴镇域经济的需要冯原镇地处旱塬区,经济以农业为主,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经济存量小,基础设施投入非常少。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镇域经济仅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该镇依托镇区特点,
23、不断深化改革,调整发展思路,实行多种经营,逐步以林果业、畜牧业、交通运输业、旅游服务业和农产品贸易业发展为主,全面发展综合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收获。近年来当地经济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各行业发展逐步向镇区流动集中,各单位多沿主要街道布设,镇区经济开始逐步壮大。2002年完成170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占全镇的50%以上。因此,随着镇域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发展增速加快,对城镇化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项目建设十分必要。2.3.3 项目建设是县域规划发展和自身规划发展的需要按照澄城县“十五”计划与县域集镇规划发展体系,冯原镇处在澄城县以202线为轴带的城镇规划建设发展带上,是澄城县“一带三园”建设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 澄城县 冯原镇 道路 排水工程 项目 投资 建设 可行性 分析 论证 研究 报告 小城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