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农业节水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





《高效农业节水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农业节水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概 况1.1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高效农业节水工程。2、项目单位:XX市XX县。3、项目投资:30900万元。4、项目工期:10年。1.2项目背景今年以来,世界金融危机不断显现,全球经济持续下滑。我国经济也受到明显冲击,为了保持国内经济平稳持续发展,国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拉动内需战略。为此,国家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发文要求全国各地编报中央财政农田水利补助项目可研报告,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拉动内需的主要措施。根据这一精神,濉溪县水务局结合本县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该县宫实施高效农业节水灌溉项目。1.2编制依据和过程 该项目的编制依据为:(1)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
2、准(SL252-2000);(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3)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4)供水管井设计、施工、验收(CJJ10-86);1.3项目的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基本建立全县高效农业用水与管理体系,逐步形成适宜本县情况的现代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模式,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大力推广,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明显提高,农业灌溉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主要建设内容为:修建临河引水设施318套;建30m3集水池318座;新建泵站318处;建300m3高位调蓄水池318座;埋设重力输水管道2690km;建设各类闸阀井65125座。配备移动式
3、喷灌636套;配备固定式滴灌设施6360套。工程建设计划为十年。即从2012年10月开工建设,2022年10月竣工验收。1.4 工程投资估算工程投资估算按皖水规发(1992)15号文安徽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皖水规发(1995)19号文关于颁发我省水利水电工程费用标准补充规定的通知及皖水规发(1998)11号文关于水利水电工程(费用标准)中有关条款修改调整意见的通知进行编制。经分析计算,本工程总投资为3090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11530万元;设备及安装工程16696万元;临时工程150万元;其它费用1080万元;基本预备费1449万元。1.5 经济评价本项目经济内
4、部收益率为9.2%,高于社会折现率Is=8%;经济净现值(Is=8%)为3084万元,大于零;经济效益费用比为2.6大于1。从敏感性分析计算结果看,各种不确定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经济内部收益率都大于社会折现率。综合分析说明,本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通过对濉溪县高效农业节水工程技术经济综合论证,确认该项目总体规划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项目建成后,提高了作物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民生活,同时也促进了项目区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更快发展。同时,通过项目建设,有利于环境绿化和水土保持,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条件。项目的实施具有良好的社会
5、效益和生态效益,应积极筹措资金,尽快予以实施。1.6 工程建设管理该工程是高效农业节水工程,由县政府组织成立濉溪县高效农业水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分管县长任组长,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水务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水务局负责工程建设,并处理具体日常业务,各成员单位协调配合搞好工作。县政府将此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实行奖罚考核制度,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根据濉溪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针对灌区实际情况,建立定性准确、权责明晰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建立通过市场方式择优确定维修养护企业的维修养护体系;建立合理的水
6、价形成机制和完善的水费计收和管理方式;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制定和完善水利工程管理相关的政策。该工程建成后,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濉溪县濉溪县灌区水管所。由县水务局主管,为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水利部、财政部颁发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中关于灌区工程管理单位岗位设置及岗位定员的规定,本着精简、高效、因事设岗的原则,确定水管所岗位职责及岗位定员。水管所对水利工程进行资产管理、安全管理、运行及调度管理,负责工程管理维护标准的制定,签定维修养护合同,监管其执行情况,保证工程安全和效益的发挥。工程特性表(见表)工程特性表编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一基本资料1灌溉面积亩16000002灌溉定额m
7、3/(亩次)20/15二工程类型及规模1工程类型滴灌、喷灌2灌溉规模m3/h166.83工程等级三工程设计1水源工程泵站处318潜水电泵台508300m3高位调蓄池座31830m3集水池座318配电房m238162供水工程U-PVC管道km2646闸阀井座65125四工程总投资万元30900五经济评价效益费用比2.6大于1经济内部收益率%9.2大于12%经济静现值万元3084大于0二、 工程建设必要性濉溪县地处安徽省北部,干旱缺水,自然条件很差,农业生产对于灌溉的依赖性很大。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需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当地农业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在水资源总
8、体短缺的同时,水量浪费又十分严重。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对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及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发展 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项目区属于淮北平原淮河流域,至今没有供水设施为其提供灌溉用水,农业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加之,灌区内地形起伏较大,多年来灌溉费用高,群众劳动强度大。运水过程中水资源浪费较大,灌溉制度也不合理,灌水不能及时满足作物生长之需。因此,实施电力提灌节水灌溉势在必行。濉溪县土地资源丰富,光热条件优越,种植地块相对平坦,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难度不大、技术可行。距项目区有多条河穿境而过,且水质良好,经过简单的沉淀处理即可进灌溉。长期以来该地区农业生产缺水严重,各级政府对解决本
9、地区农业缺水问题非常重视,多次邀请市县业务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前往这一区域调查,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地的人大代表也曾多次通过人大提按的方式来要求解决这一问题。广大农民群众也因长期以来受取水困难的困扰,而多次找到县市水务部门请求解决。因此,我们认为发展节水灌溉的群众基础基本形成。濉溪县高效农业节水工程的计划实施,从自然条件、 技术保障、领导重视、群众支持等方面都己具备了良好的条件,建设上是可行的。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及林果、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高效农业的发展必然带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大发展,群众期盼高效农业项目实施的心情急切,实施“高效农业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条件己经成熟。
10、三、项目区概况3.1 自然概况3.1.1 地理位置及范围濉溪县位于安徽省濉溪县东南部,濉溪县为安徽省淮北市市辖县,承东启西,区位优越,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淮海经济区和徐州经济圈重要组成部分。地处东经11623-11653,北纬23173401,年平均气温14.5,降雨量852.4mm,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3.1.2 水文、气象 (1)水文濉溪县高效农业节水示范围项目,控制灌溉面积1600000亩,工程所在流域没有实测水文资料。属无资料地区,该工程的设计年径流由安徽省地表水资源中径流等值线法推得,成果见下表3-1。不同设计频率年径流成果表 31项 目F(km2)
11、均值(mm)CvCsP=50%P=75%P=90%Y(mm)216500.452Cv46.6533.5824.13W(104m3)21610800.452Cv1007.6725.3512.2Q(m3/s)2160.3420.452Cv0.3200.230.165不同保证率径流年内分配成果表32。 不同保证率径流年内分配成果表 表32项目月 份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月分配比(%)2.84.998.695.313.312.512.99.67.54.6100W平(104m3)30.252.997.292.997.257.2143.6135.0139.3103.781.049.71080Q(m
12、3/s)0.0070.0120.0210.0200.0210.0130.0320.0300.0310.0230.0180.0110.238W50%(104m3)28.249.490.786.790.753.4134.0126.0130.096.775.646.31007.6Q50%(m3/s)0.0060.0110.0200.0190.0200.0120.0300.0280.0290.0210.0170.0100.222W75%(104m3)20.335.565.362.465.338.496.590.793.669.654.433.4725.3Q75%(m3/s)0.0050.0080.01
13、50.0140.0150.0090.0220.0210.0210.0160.0120.0080.165W90%(104m3)14.325.146.144.046.127.168.164.066.149.238.423.6512.2Q90%(m3/s)0.0030.0050.0090.0080.0090.0050.0130.0120.0120.0090.0070.0040.095 经分析,工程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80万m3,保证率P=50%,年径流量为725.3万m3;保证率P=75%,年径流量为725.3万m3,保证率P=90%,年径流量为512.2万m3。(2)气象濉溪县处于北温带,属北方
14、型大陆性气候与湿润气候之间的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春秋季明显短于冬夏季,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年平均气温为14.8摄氏度。全年主导风向夏季多为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无霜期203天,年平均降水量83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1%,日照时数2315.8小时。濉溪县日照充足,光能富裕,根据濉溪县气象站1959年至2005年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454小时,最多年份达到2693.0小时(1997),最少仅为2028.0小时(1961年)。根据濉溪县气象站1959至2007年48年20cm口径蒸发器观测统计,本县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500mm,换算为E-601
15、型蒸发量为990.4mm,折减系数0.667(选自濉溪县水利资源调查及区划)。蒸发量年际变化大,最大年蒸发量为1750.4mm(1997年),最小年为1189.0mm(1993年),蒸发量绝对年较差为561.4mm,占多年平均蒸发量的38.4%。根据濉溪县气象站观测资料统计,年内4月至9月蒸发量占年蒸发量的73.6%,其余6月仅占22.9%。90年代以后蒸发量比70、80年代蒸发量有所增大,这与气温升高的趋势是一致的。濉溪县属北温带半温润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00.5mm。降水量在地域上从西向东逐渐增加,时空分布不均匀,年内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9月,三个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和为342mm,占多
16、年平均降水量的57.0%,而11月至次年2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和仅为56mm,占多年平均降水量的9.3%,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最大年降水量为948.7mm,发生于2003年,最小年降水量为417.1mm,发生于1995年,最大与最小年降水量年际变化之大。进入汛期后,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也很不均匀,常以局部暴雨的形式出现,容易造成山洪灾害、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3.1.3 地形、地貌及土壤濉溪县地处淮河流域淮北平原。近年来随着农田水利建设,大多数农田已经得到平整,区部地形相对完整。该项目区土质地适中,通体多为中壤,仅黄土层稍粘重。耕作层一般厚18-20 cm,颜色呈棕-暗黄色,物理性砂粒(0.01)含量
17、大于50%,较疏松,通透性能良好。梨底层一般厚5-10cm,因长期耕作,片状结构较紧实。心土层一般厚25-50cm中壤。黄土层厚度55,质地中壤偏重,有较多的假菌丝状和霜粉状石灰新生体,深积层均出现在100以下,质地中壤,有小砂姜。母质层多出出在300以下,厚复盖黄绵土表层平均含有机质1.09%,全氮0.09%,全磷0.15%,全钾1.78%,带换量13.4mc/100g。3.1.4水资源水资源:该县水资源主要由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组成。地表水:濉溪县内河流属淮河流域,多顺自然坡降平行贯穿,浍河等主要河道两侧分布有泛滥堆积地貌。主干河道有11条,其中行洪河道有新濉河、相西河、闸河、龙岱河、洪碱
18、河、南沱河、王引河、包河、浍河、北淝河10条。另有大沟116条,构成5个水系:濉河水系、南沱河水系、新北沱河水系、澥河水系、北淝河水系。濉河水系1.老濉河、新濉河濉河,古代大川,称睢水,鸿沟支流之一。古睢水故道春秋时源出河南陈留县西的蒗荡渠,东通相县,北转至萧县与获水相连。由相县向东并水一水,古称相水,(古鸿沟)即信之濉河下游,通泗水入洪泽湖。时相城西通大梁,北达萧徐,东接泗淮,水道便利。清代之濉河源出砀山县黄河故道,南流经萧县、濉溪、宿县、灵璧、泗县,至江苏泗洪县入洪泽湖,长290公里。时势推移,自宋以后,黄河泛滥,鸿沟淤废,终因水源短缺,河床紊乱,相县水运之利不存。今濉河上游有大沙河、湘西
19、河、洪碱河三大支流,境内有龙岱河、闸河汇入。过去有溪河在濉溪老城东面汇入濉河,与溪河相对的西流河汇入濉河,两河口东西相距不到200米。溪河集永城、夏邑、萧县、砀山之水,比降小,水势缓。西流河上接龙河、岱河,聚徐州西南山区之水,比降陡,水势猛,汛期洪峰到来时溪河水受顶托,经常倒灌成灾。据史料记载:明嘉靖年间,水利总督白昂治濉时,为错开溪河与西流河两水入濉之口,把溪河口堵死,使溪河水从水龙庙(今市卫校)转折向南8里至孙庙,又转向东南,从黄桥村入濉河。并在濉河堤西300米处建一座放内水堵濉水的三孔闸。时因溪河两岸多已积涝成灾,问题仍未能解决。到清咸丰年间,南丁楼人翰林丁彦涛奏请朝廷,把溪河从孙庙改道
20、向西,穿刘楼至帝子庙北,又转而向南汇入巴河(今王引河)。从此濉、溪两河分开,各成水系。1951年治理龙岱河时,将西流河(水经注:萧县箕谷水,上承梧桐陂,陂水西流因以为名。魏书地形志:萧有谷水,当即此。)东头堵死,龙岱河之水不再经西流河入濉,而与下游雷河接通(烈山),在陈路口汇入濉河。1958年冬,为淮北煤田的开发,将濉河改道,在渠沟至黄桥段开挖新河。瓦子口至黄桥一段称萧濉新河,境内后黄里至黄桥,渠沟堵坝至闸河口一段仍称濉河,长33.5公里。 2.洪碱河洪碱河是濉河支流,发源于砀山县。上游有洪河及碱河,在萧县崔口汇流后称洪碱河,全长19.15公里。在渠沟镇惠楼北汇入新濉河,境内长6.5公里。受益
21、范围有濉溪县刘桥镇钟楼、渠沟镇土楼。南沱河水系1.南沱河南沱河是淮河支流,发源于河南省商丘刘官庙。流经虞城、夏邑、永城、濉溪县、宿县、固镇、灵璧、泗县入五河县大安集沱湖,再经崇潼河入洪泽湖,而后入淮河。商丘称爱民沟,虞城称响河,永城称巴沟河,境内称巴河,1952年定名为南沱河。1968年对南沱河进行了全线治理,在宿县戚岭子汇入新开挖的新汴河,南沱河变成新汴河的上游河段。受益范围有四铺、五铺、楚庙、丁楼、洪河头、铁佛、徐楼、龙桥、赵集、秦楼、古饶。2.王引河王引河是南沱河支流,发源于砀山县中许庄。上游支流有利民沟、大沙河、巴清河等,流经砀山、永城、萧县、濉溪。境内过去称溪河。明嘉靖以前,溪河经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效 农业 节水 工程项目 建设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