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装及油漆贮存过程中产生的涂膜缺陷及防治-》(完整版)资料.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涂装及油漆贮存过程中产生的涂膜缺陷及防治-》(完整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涂装及油漆贮存过程中产生的涂膜缺陷及防治-》(完整版)资料.doc(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涂装及油漆贮存过程中产生的涂膜缺陷及防治 (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涂装及油漆贮存过程中产生的涂膜缺陷及防治 【答案】C2021-04-08 20:17:23 来源:聪锐化工 作者: 【大 中 小】 浏览:674次 评论:0条 【答案】D28. 使用RECALL ALL 命令_。涂装及油漆贮存过程中产生的涂膜缺陷及防治 一、遮盖力差(覆盖不良)现象:因涂料的遮盖力差或喷得太薄,透过漆膜可以看见下层表面的颜色,这种情况发生在难以喷漆的区域,车身下保护板或尖锐的边角处。成因:1、喷涂方法不当。2、过份使用慢干稀释剂,在未达到足够漆膜厚度前形成了垂流。3、油漆混合不
2、均匀或过份稀释。4、由于研磨、抛光过度,减小了色漆层的厚度,或喷涂层数太少。5、使用了劣质不良的稀释剂。预防:1、使用正确的喷涂方法,保证漆膜厚度适当,平整均匀。2、喷涂室的空间要合适,照明条件要好,喷涂时要特别注意不可接近区域的涂膜质量。3、要将油漆彻底混合均匀。4、禁止对漆膜过度抛光。要特别注意边角区域。5、使用良好的正确的稀释剂。补救:让漆料略干后重喷或将缺陷区域打磨平,然后重新喷漆。二、失光(失去光泽或低光泽)现象:漆膜干燥前光泽丰满,干燥后缺少光泽或日后漆膜光泽逐渐消失。成因:1、底漆附着力差,或底漆未彻底固化就在其上喷涂面漆。2、油漆中使用的稀料质量太差或型号不对,或者使用了其他不
3、配套或质量较差的固化剂。3、油漆调配或喷涂方法不当,如粘度过低,雾化过度。4、基底表面质量太差。5、由于湿度太在或温度太低,油漆干燥速度太慢.溶剂蒸气或汽车尾气侵入了漆膜表面。6、漆膜表面受到了蜡、油、肥皂水或水的污染;或烤房中空气污秽,喷漆房中排气不良,使干固的喷粒落在已喷好的表面上。7、在新喷涂的漆膜上使用了太强洗涤剂或清洁剂,或者喷完后过早进行抛光,或者使用的抛光蜡太粗。8、面漆或清漆喷得太薄。预防:1、使用合格的底漆,要等底漆层充分干燥后再在其上喷涂面漆。2、只使用推荐型号的稀料和合格的固化剂。3、要充分搅拌油漆,保证喷漆环境符合要求,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喷涂,喷涂厚度适当。4、彻底地清
4、理基底表面。5、要保证漆膜在温暖、干燥的条件下进行干燥。6、干燥过程中,漆膜表面要有适当的空气流动。7、喷涂面漆之前,应当用清洁剂揩擦底漆层,彻底清洁表面。8、禁止在新喷涂的漆膜表面使用强力洗涤剂或清洁剂。漆膜未充分固化之前,不得对其进行抛光。抛光时一定使用正确规格的抛光蜡。9、喷涂间排气应适当,避免脏空气在烤房中积聚。如直接点火式烤漆房,应正确使用燃油。补救:让漆膜层硬固,用粗蜡研磨表面或用P1200砂纸磨光,然后进行抛光,即可恢复正常的光泽。如果失光严重,用以上方法仍得不到满意的效果,则应将面漆磨平,然后重新喷漆。三、橘皮、皱纹现象:漆膜表面呈凹凸不平状,类似橘子皮、柚子皮的外观。成因:1
5、、稀释剂选用不当或质量太差,挥发速度过快。2、施工粘度过高,漆膜流平性差。3、喷涂方法不当,喷枪距离太远,压缩空气压力不当,喷嘴调节不当。4、各漆层间的流平时间不足,过早进入烘房。5、涂装时温度过高或基底表面温度过高。6、喷涂过厚或过薄。预防:1、在高温环境中选用慢干或超慢干稀释剂。2、调整施工粘度,改善漆膜的流平性。3、采用正确的喷涂方法,调整喷枪口径、施工压力以及喷枪与工件的距离。4、各漆层间保证有足够的流平时间。5、改善涂装环境,尽量在推荐温度范围内喷涂。补救:待桔皮面漆部分完全干固后,视桔皮皱纹之情形,以P1200砂纸或粗蜡将桔皮缺陷打磨平,然后抛光。情况严重时,可将缺陷部位打磨平后,
6、重新喷漆。四、起云/起斑(银粉漆小斑点)现象:银粉漆的颜色发生变化,形成一片片或深或浅的色斑,常常沿喷漆方向形成不同颜色的条纹。成因:银粉漆的膜厚不均匀。其原因在于:1、喷涂方法不当或喷枪扇形不对。2、喷涂银粉底色漆太干太薄,金属粉片未能溶入漆膜内。3、银粉漆膜太厚,混合不充分,稀料质量太差或型号不对。4、基底表面温度太高或太低。5、清漆喷涂太薄,未能将竖立金属片遮盖。预防:1、采用正确的喷涂方法。2、开始喷涂前,要将喷枪的扇形调好。3、要保证油漆按照规定的比例充分混合均匀。只使用推荐型号的稀释剂。4、要保证基底表面温度处于推荐温度范围之内。补救:若还没有喷涂清漆层,可再喷一层银粉盖住起支部位
7、。否则应将漆膜磨平,然后重新喷漆。五、缩孔/鱼眼(弹孔、走珠)现象:漆膜表面出现大量的大小从针孔到直径1CM的火山口状空洞或凹痕。通常大尺寸的凹痕单独出现。而小凹痕则以较小密度成片出现。在凹痕的中心一般可发现有8上的杂质颗粒存在,类似鱼眼形状。成因:油漆表面张力发生变化。造成的原因有:1、喷漆环境中或基底表面上存在含硅的有机化合物,即使微量的硅,也足以导致漆膜出现缩孔。2、其它污染源,例如,油脂、肥皂结块、洗涤剂、尘土、蜡或者来自喷枪的油或空气受到污染。3、底漆中含有不匹配的成分。4、喷漆室内蒸气饱和。预防:1、将喷涂表面上的含硅类抛光剂彻底清除掉。禁止在喷漆车间使用含硅类的抛光剂。2、利用除
8、蜡脱脂剂彻底清除基底表面。不得让清洁剂自然挥发干燥,而应该用清洁的干布将基底表面揩干,每块布只能揩擦一次。打磨前要清洗基底表面,清洗面积要大于准备打磨面积。打磨完毕,一定要将磨屑从基底表面清除干净。然后再用清洁 剂清洗一遍基底表面,才能开始喷漆,要保证喷枪、进气管上的油水分离器和压缩空气设备受到良好的维护。修正方法:如果鱼眼不多体积较小,可抛光清除;情况严重时,将缺陷区域的漆层彻底清除,然后按上述规程处理基底表面后,重新喷漆。在极端情况下,有时还需要在油漆中使用抗鱼眼添加剂(防走珠水)。六、针孔(坑洞)现象:涂料在涂装后由于稀释剂急剧的挥发,使漆液来不及补充,而产生针孔状小孔或象皮革毛孔一样的
9、现象。成因:1、稀释剂中低沸点类溶剂用量过多,造成漆膜表面迅速干燥,底层溶剂不易逸出。2、被涂物表面粗糙,腻子层不光滑,未涂中涂漆进行封闭就直接喷涂面漆。3、喷涂面漆后流平时间不足,进烘房后升温过急,表面干燥过快。4、压缩空气或涂料、稀释剂中含有水分。5、被涂物的温度过高或喷涂得太厚。6、涂料搅拌后产生的气泡未消失就施工或施工压力太大。预防:1、注意稀释剂的搭配使用,控制低沸点溶剂的用量,或使用专用稀释剂。2、喷涂前应将被涂物表面进行打磨光洁,用腻子填平小孔后再进行喷涂。3、烘烤前一定要放置15-20分钟,再进烘房逐渐升温烘烤。4、改善施工环境,用正确的喷涂温度及喷涂气压,一次喷涂不宜太厚。5
10、、油漆搅拌后应静置一段时间,等气泡消失后再喷涂。补救:细小针孔可以用P1200砂纸将漆膜磨至底漆层,填补针孔;或用湿式或干式磨平受影响针孔漆膜后重喷,不可以弄平底漆连续干喷来填平。说明:针孔问题非常常见,应检查稀释剂、漆料粘度、施工现场温度、湿度及空气流量。七、起痱子(溶剂泡)现象:水气渗入漆膜内,使面漆呈现小泡和泡痕。成因:1、喷漆前表面已被污染。2、漆面真正干燥前持续曝露于严重高湿环境中。3、漆膜喷涂过厚,溶剂空气藏在漆膜内,其后逸出,留下泡痕。4、使用了太快干稀释剂或固化剂。5、烤房气流不足,加温干燥前静置时间不足。6、喷枪喷嘴(口径)不正确,气压太低,喷涂粘度不正确。预防:1、选用适当
11、的稀释剂、固化剂。2、加温烧烤前,给予足够的静置时间。3、避免在高湿环境下喷涂施工及自然干燥。4、利用正确的喷涂粘度、气压、喷枪喷嘴(口径)来达到正常的漆膜厚度。5、彻底的封固底层。补救:对于影响轻微的漆膜,可砂纸磨平、抛光的方法加以修复。起痱子严惩的漆膜,则将受影响的范围重新喷涂中涂漆,然后重新喷面漆。八、气泡现象:在涂装过程中,漆膜表面产生气泡状小圆点突起,或在涂膜内部有空气膨胀透过漆膜。成因:1、补土时由于原子灰、填眼灰或底漆的施工方法不当,涂刮技术不良,导致空气陷入漆膜.2、漆膜连接处的羽状边处理不当。3、漆膜盖在缝隙或死角上,使漆膜下面形成空隙。4、由于使用劣质稀料或使用稀料不足,压
12、缩空气的压力太高或者干喷涂等原因在底漆内形成气泡或气孔。5、厚补之车体补土,未能良好封闭。6、没有正确地处理及封闭基底,特别是在喷涂玻璃钢表面时。7、烘干漆膜时温度太高。预防:1、保证正确地使用原子灰、填眼灰或底漆,使用良好的刮刀技术补土,避免填入气泡。2、正确的制作羽状边。3、避免油漆一次性喷涂过厚,以保证油漆渗入缝隙或死角。4、一定使用推荐的稀料并按照正确的喷涂工艺操作。喷涂底漆时要喷时薄而湿。5、检查基底有无气孔,特别注意玻璃钢表面胶衣层内的气泡。仔细清理并封闭基底。6、烘干漆膜时,要防止温度太高。补救:根据气泡的深度将相应的漆膜全部磨掉,修补好下层缺陷后,重新补喷油漆。九、咬底现象:上
13、层漆将底层漆的漆膜软化,产生皱纹、膨胀、气泡的现象。成因:1、底、面涂层不配套。2、上层漆的稀释剂溶解力太强。3、底层未干透就涂面漆,或底、面涂层间隔时间不合理。预防:1、选择配套体系施工。2、应选择与底层相同的溶剂作稀释剂。3、注意两层之间的施工间隔时间。补救:将缺陷区域的漆膜打磨掉,打磨时要注意不要露出可以引起同样问题的漆膜,将打磨后的表面封闭后,重新喷漆。缺陷特别严重时,则将漆膜打磨至基底,然后重新喷漆。十、丰满度不良现象:同一被涂物上涂料施工次数多,或涂膜涂得很厚,但外表面显得干瘪、很薄的现象。成因:1、涂料粘度低。2、底材不平滑,且吸收涂料。3、过量的加入稀释剂。预防:1、选用固体高
14、的涂料。2、用砂纸打磨或用封闭底漆进行封底。3、严格按工艺要求进行稀释。补救:对缺陷部位进行打磨然后重新喷涂。十一、模糊/起雾现象:漆膜表面呈现乳白色的薄雾。成因:水汽凝结在湿漆膜内,其原因是:1、喷漆时天气寒冷、潮湿。2、使用的稀释剂干燥速度太快或质量太差。3、压缩空气的压力太大、喷枪调整不当。4、利用压缩空气吹拂漆膜,试图加速溶剂挥发。5、喷漆室内有穿堂风,或者加热时空气流动不充分。预防:1、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避免在阴雨、寒冷或潮湿的天气喷漆并让漆膜自然干燥。否则应使用不起雾稀料。2、降低压缩空气的压力,以减小冷效应。3、使用适当等级的优良稀释剂。4、保证喷漆室内适当加热、排风,要避免穿堂
15、风。补救:漆膜起雾轻微时,待漆膜完全固化后可用抛光的方法将其修复。漆膜起雾比较严重时,可将漆膜表面磨平,然后使用适当等级的稀料或不起雾稀料重新喷涂。若上述方法不能奏效时,可将喷漆室的温度升高5以上,要避免直接吹穿堂风,将缺陷有时会引起油漆起泡或者使各油漆层间的结合力降低。十二、泛白/发白(白雾钝光)现象:挥发性涂料在施工过程中,涂膜表面呈现乳白色之模糊外观,光泽降低。此系漆内溶剂急速挥发,使表面温度降低,致使大气中湿汽渗入漆膜分子内形成,常被误为“表面发花”。成因:1、施工温度太大,稀释剂挥发速度过快。2、喷涂设备中含有太多水分。3、被涂物的温度低于室温,或在寒冷的喷漆场地,缺乏加热。4、使用
16、了不良的稀释剂,涂料或稀释剂中含有水分。预防:1、湿度大时不可施工或对喷漆室加热后再施工,或采用防潮剂(化白水加以防治)。2、清除喷涂设备中的水分。3、涂装前对被涂工件加热,使其温度高于环境温度。4、使用良好的稀释剂,使用的涂料和稀释剂应无水分。补救:轻微发白时,等漆膜完全干硬,用抛光腊打磨可除去其缺陷; 较严重时,在该区域施喷慢干稀释剂,当发白现象严重时,采取对面漆打磨后再重新喷涂非同小可的方法来清除。注意:当色漆层发现发白时,底漆亦可能被湿气损伤,目视不易发现,但以后可能出现起痱子或膜层间附着不良的弊端。十三、滴流、垂流、流泪现象:汽车涂料在涂装、干燥过程中,垂直物面上的过量油漆形成由上向
17、下流挂或涂膜下边缘增厚的现象。成因:1、喷枪距离与被涂物面太近,起枪移动太慢,一次喷涂过厚。2、涂料本身粘度低或稀释剂太差不配套或稀释剂加入量太多,导致喷涂粘度太低。3、施工环境温度低,或空气流动不畅、涂料干燥时间较慢。4、采用湿碰湿喷涂工艺,间隔时间太短。5、被涂物面凹凸不平,表面处理不好有污染或有油污。6、旧车上漆膜未经打磨而直接喷涂。7、喷枪压力过小,喷枪口径大。8、喷幅已降低,未能相应地减低漆料输送量。预防:1、采用正确的喷涂方法,将将喷枪调节适当。2、严格控制涂料的施工粘度,采用配套稀释剂调整粘度。3、提高喷漆室的温度及空气流动通畅。4、严格遵守施工工艺,保证有足够的干燥时间。5、保
18、证表面处理清洁达到喷涂要求。6、旧车漆膜重喷前预先打磨再喷涂。7、喷枪压力与喷嘴口径应满足工艺要求。补救:等漆膜完全硬化之后,用P1200砂纸湿磨,除掉多余的油漆,将表面磨平,然后抛光。情况严重时,可以将表面磨平后重新喷漆。注意:由于银粉会出现分离现象,一般银粉漆出现流挂时需要重新喷涂。十四、渗色现象:喷涂的面漆把底层漆的漆膜软化或渗入溶解,使底层漆的颜色渗透到新喷面漆中,从而使漆膜表面变白。严重时漆膜颜色完全改变,通常在红色漆、褐色漆或黄色漆表面喷涂时会发生此现象。成因:1、底漆的有机颜料被面漆溶剂所溶解,使颜料渗入到面漆层中,或底漆未干就喷涂面漆。2、底漆为深色,面漆为浅色,容易引起渗色。
19、3、面漆涂层中含有溶解力强的溶剂。4、喷涂设备未清洗干净。5、旧面漆未进行适当的封闭。预防:1、应等底层漆膜干透后再涂面漆。2、采用与面漆层颜色相近的中涂层过渡。3、采用挥发速度快且对底层漆溶解力小的溶剂或底面漆配套。4、彻底清洗所有设备。5、可先做实验,如有渗色现象,须封闭后再喷涂。补救:打磨到原漆膜,完全清除毛病之漆,喷涂封闭底漆将原漆膜封闭,然后重新喷涂油漆。十五、浮色、浮流或浮印现象:在含有混合颜料的涂料中由于颜料颗粒的大小、形状、密度、分散性、内聚性等不同,使漆膜表面和下层的颜料分面不均匀,各断面的色调有差异的现象,形成犹如银色霉斑、浮印。成因:1、复色漆中所选颜料的密度差异较大。2
20、、配制复色漆的色浆分散性达不到要求,或分散方法和分散设备选用不合理。3、极高或极低的雾化气压。4、施工粘度较低。预防:1、改进涂料配方,选择合适的颜料。2、改进分散方法,选择合适的研磨设备。3、避免极端的气压,避免厚层湿喷,特别喷银底色漆时尤其注意。4、提高施工粘度。补救:如已发生浮色现象,可在原面漆上再薄喷一层合格的同色面漆,可清除浮色现象。十六、条纹状颜色效果现象:在涂装过程中,涂膜的颜色局部不均匀,出现斑纹、条纹和色相杂乱的现象。成因:1、喷枪每次喷扫间的重叠不适当。2、喷枪拿得过分靠近表面。3、喷枪喷幅过窄,喷涂不均匀,气压不稳定,喷咀调整不正确。4、层与层间静止时间太短。5、施工的温
21、度和所用的稀释剂不合适。6、喷涂设备未清洗干净。预防:1、选用合适的喷枪和喷嘴(口径)。2、喷涂时保持喷枪与喷涂表面平行。3、喷枪的每次喷扫至少应重叠50%(银粉漆最后层喷涂建议最好重叠60%以上)补救:如已发生条纹状,可在被涂物表面再喷涂面漆,或让漆膜干固,然后湿磨并重喷。十七、起皱、皱缩、皱纹现象:在漆膜干燥过程中,由于里层和表层干燥速度的差异,涂膜表面急剧收缩向上收拢,形成油漆表面鼓起、起皱、软化、膨胀,出现凹凸不平现象。成因:1、涂膜喷涂过厚,造成涂膜表干里不干。2、各涂层间干燥时间不足,或高温加速烘烤干燥,或在烈日下曝晒。3、在污染空气中干燥涂膜。4、自干时,条件不良,低湿、高温或喷
22、后表面之空气流动量过大。5、烤房中空气污浊,通风不良。6、不合适的底材或底材没完全固化,或对溶剂敏感。预防:1、增加喷涂的次数,保证涂膜正常厚度。2、按照各种原料涂膜干燥技术条件,规范施工。3、检查烘干室内空气的污染,并给予修正。4、检查烤漆房并及时修正。补救:首先让漆膜充分固化。对于轻微缺陷,将其打磨平,然后抛光即可。若缺陷严重,则需将漆膜打磨到基底,然后重新喷漆。十八、清漆层脱皮现象:清漆层整片揭起脱落。成因:1、底色漆层漆膜太厚。2、静止和干燥时间太短。3、底色漆溶剂未挥发干净,有留存。4、使用了不配合不相溶的材料。预防:按正确的方法施工,喷涂正常厚度的底色漆层和清漆层。补救:打磨脱皮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涂装及油漆贮存过程中产生的涂膜缺陷及防治- 油漆 贮存 过程 产生 缺陷 防治 完整版 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