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资料-牡蛎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养殖技术资料-牡蛎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殖技术资料-牡蛎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7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文由网络资料整理合并所得,内容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三农书屋:第 67 页 共 72 页目 录(一)牡蛎的主要种类21近江牡蛎22褶牡蛎23太平洋牡蛎24大连湾牡蛎35密鳞牡蛎3(二)牡蛎的内部构造和机能31外套膜32呼吸系统43消化系统44牡蛎消化吸收的特点65循环系统66排泄系统77生殖系统78神经系统8(三)牡蛎的生态习性81分布92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93摄食习性105胚胎的发生186生长227敌害23(四)牡蛎的苗种生产251牡蛎的半人工采苗252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323单体牡蛎人工育苗术384三倍体牡蛎育人工育苗40(五)牡蛎的养成511滩
2、涂播养532垂下式养殖553单体牡蛎养殖594蛎、虾混养605其他养殖方法616.牡蛎的收获647影响牡蛎产量的因素66 牡蛎是我国沿海常见的经济贝类,辽宁、山东沿海称海蛎子,江苏、浙江称蛎黄,福建、广东称蚝。 牡蛎是一种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都很高的贝类,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干品蛎肉含有蛋白质4557、肝糖19。38、脂肪7一ll、含碘量比牛乳或蛋黄高200倍,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1、B2、D和E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品,很受人们青睐。蛎肉可鲜食或制成干品“蚝豉”,也可加工成罐头和酱油,鲜蛎汤浓缩后称“蚝油”,有“天上天下,牡蛎独尊”之说法。牡蛎除食用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
3、一书中记载了牡蛎有治虚弱、解丹毒、止咳等作用,国内已开发出“金牡蛎”、“泰瑞宁”、“活力钙”等产品,牡蛎壳可作烧石灰、水泥、电石的原料及禽畜的饲料,有广泛的用途。 聿土蛎分布广泛,热带、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都有它们的踪迹,目前已发现有100多种。各国对牡蛎的研究较多,养殖方法在各种贝类养殖中也最完善。牡蛎在我国已有2 000多年的养殖历史,俗称四大养殖贝类之一,由北到南的沿海各省都在从事牡蛎的养殖,从世界范围看,牡蛎养殖在整个贝类养殖中占首要地位。玛直着“蓝色革命”的蓬勃兴起,牡蛎养殖正向着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目前国内外已开展了单倍体牡蛎和多倍体牡蛎的人工育苗桕养殖。(一)牡蛎的主要种类牛上蛎
4、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形亚纲,珍珠贝目,牡蛎科。牡蛎两壳不等,左壳大,右壳小,壳表粗糙,具鳞、棘刺等。绞合部无齿,或具结节状小齿。单柱类,二孔型,无水管,内韧带。由于种类不同,形态各异。我国沿海约有20余种,主要的养殖种类有近江牡蛎、褶牡蛎、太平洋牡蛎(长牡蛎)、大连湾牡蛎和密鳞牡蛎等。 1近江牡蛎贝壳大型而坚厚。体形多样,有圆形、卵圆形、三角形和延长形。两壳面环生薄而平直的黄褐色或暗紫色鳞片,随年龄增长而变厚。壳内面白色。边缘灰紫色。闭壳肌痕甚大,大多为卵圆形或肾脏形,位于中央背侧。韧带槽长而宽。 2褶牡蛎贝壳小型,薄而脆,大多为三角形。右壳表面具同心环状鳞片多层,颜色多样,多为淡黄色,
5、间有紫褐色或黑色条纹;左壳表面突出,顶部固着面较大,具粗壮放射肋,鳞片层较少,颜色比右壳淡些,前凹陷极深。韧带槽狭长,呈锐角三角形。两壳内面灰白色。闭壳肌痕黄褐色,卵圆形,位于背后方。 3太平洋牡蛎又称长牡蛎、日本真牡蛎。贝壳长形,壳较薄。壳长为壳高的3倍左右。右壳较平,鳞片坚厚,环生鳞片呈波纹状,排列稀疏。放射肋不明显。左壳深陷,鳞片粗大。左壳壳顶固着面小。壳内面白色,壳顶内面有宽大的韧带槽。闭壳肌痕大。 4大连湾牡蛎壳大型,中等厚度,椭圆形,壳顶部扩张成三角形,右壳扁平,壳面具水波状鳞片;右壳坚厚,凹陷较大,放射肋粗壮。韧带槽牛角形,闭壳肌痕近圆形,多为紫褐色。 5密鳞牡蛎壳厚大,近圆形。
6、壳顶前后常有耳。右壳较平,左壳稍大而凹陷。右壳表面布有薄而细密的鳞片。左壳鳞片疏而粗,放射肋粗大。铰合部狭窄,壳内面白色。韧带槽三角形。壳顶两侧各有单行小齿1列。(二)牡蛎的内部构造和机能 1外套膜左右两片,它由外侧上皮细胞、内侧上皮细胞以及中央结缔组织构成。外套膜边缘可分为三部分,即生壳突起、感觉突起和缘膜突起。生壳突起主要功能是分泌贝壳;感觉突起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专司感觉作用;缘膜突起可以伸展和收缩,控制进水孔的通道,具调节水流的作用。牡蛎的外套膜属于二孔型,除了前端愈合外,后端也有一点愈合,将外套膜游离缘分成两个区域,即进水孔和处水孔。2呼吸系统鳃位于鳃腔中,左右各一对,共4片。每一片
7、鳃瓣均有一排下行鳃和一排上行鳃构成。在上行鳃和下行鳃相接处有一个食物运送沟。外鳃瓣上行鳃的末端与外套膜内表面相连,前部左右内鳃瓣上行鳃的游离缘与内脏块相连,而在后部左右内鳃瓣上行鳃的游离缘互相愈合,这样就形成一个双w,在每个w形的中央基部有一条处鳃血管,而在两个W形的连络处有一支粗大的入鳃血管,在鳃板中间有起支持作用的鳃杆和分成许多小室的鳃间膜。鳃是由无数的鳃丝相连而成的。鳃丝上面有纤毛。牡蛎的呼吸主要由鳃来完成,外套膜也可进行气体交换。牡蛎的呼吸作用与周围海水溶解氧含量、水温高低及鳃纤毛运动的速度有关。 3消化系统牡蛎的消化器官包括唇瓣、口、食道、胃、消化盲囊、晶杆、肠、直肠和肛门等。除了消
8、化盲囊支管和晶杆外,其余部分在组织构造上的共同特征是:上皮细胞具纤毛,有吞噬细胞和黏液腺。牡蛎摄食时,由于纤毛的运动,将含有“食物”的水流引入进水腔。入水量多少,由纤毛运动的速度和贝壳、外套膜开闭大小而定,水流一进入进水腔后,流速降低,被带进的大型悬浮物质,到达鳃表面之前就沉降到外套膜上,然后靠外套膜表面纤毛的运动被送到进水孔的某一点上等待排出。由于鳃的上前纤毛运动,使海水通过鳃丝而进入水腔,水中的大颗粒被前纤毛和侧前纤毛滤下来。被滤下的颗粒,首先被鳃丝表面所分泌的黏液包裹起来,再由前纤毛送走。普通鳃丝和移行鳃丝的前纤毛将颗粒送至食物运送沟中。颗粒在此沟中进一步被选择,较大、较重颗粒都从沟中落
9、出,同样也要落到外套膜上,然后聚集到进水孔某一点上等待排出。较小的颗粒继续由食物运送沟运送至唇部。主鳃丝上的前纤毛摆动方向与普通鳃丝和移行鳃丝的不同。因此,被主鳃丝滤下的颗粒送到鳃瓣的基部,依靠鳃办基部纤毛的运动将食物送到唇瓣。从鳃瓣基部运送的颗粒都很小,就是这些小颗粒还要经唇瓣瓣褶皱面的选择,其中一部分也要被淘汰,食物经过唇瓣选择以后进入口。口和食道不分泌任何消化液,仅起运送食物的作用。当食物到达胃后,首先进人食物选择盲囊,较重的颗粒从腹沟进入肠,较轻的颗粒从食物选择盲囊左边浮出重回胃中。回到胃中的颗粒,一部分经晶杆作用进行消化,另一部分进入消化盲囊中进行消化和吸收。晶杆依靠晶杆囊表面纤毛的
10、运动,本身作旋转运动,并搅拌食物,同时,依靠胃的机械作用和胃液的酸化作用,使其头部逐渐溶解,把酶释放出来,被释放的酶主要有淀粉酶、糖原酶等碳水化合物的酶。消化盲囊中除含有淀粉酶、糖原酶外,还含有蛋白酶和脂肪酶,可以营消化作用(但这些酶并不是由细胞中分泌出来的)。消化盲囊细胞和吞噬细胞,可以营细胞内消化。此外,消化盲囊还具有吸收营养的作用。肠的上皮组织没有分泌消化液的功能,主要依靠晶杆里释放的酶在这里继续进行消化。消化了的食物,被肠壁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最后经直肠、肛门排出体外。 4牡蛎消化吸收的特点牡蛎在选食时,仅仅对食物颗粒的大小和重量有严格的选择作用,对食物种类没有严格的选择性。鳃是滤食和
11、选食器官,唇瓣起选食和运输的功能。口和食道仅为运输的通道。食物选择盲囊是对食物作最后一次选择的器官。胃和肠在晶杆的作用下营细胞外消化作用。胃不能分泌消化液。消化盲囊的细胞和吞噬细胞具有吞噬食物的能力,并营细胞内消化作用。直肠和肛门为排遗废物的通道。 5循环系统牡蛎循环系统是开放式的,由围心腔、心脏、副心脏、血管和血液等组成。围心腔位于闭壳肌前方,心脏位于围心腔中。围心腔中没有血窦和血管通入,只有一对肾围漏斗管与肾脏相通。心脏由一心室二心耳组成,大多数牡蛎的心脏都不为直肠穿过。在心耳与心室交界处有瓣膜,可阻止血液倒流人心耳。副心脏在出水孔附近外套膜里面,左右各一个,它主要接受来自排泄器官的血液,
12、然后把血液压送到外套膜中去。副心脏有自己的收缩规律,与心脏的搏动无关。牡蛎的血液稍带黄绿色。牡蛎的血管是开放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与血窦相衔接。主要有三个血窦:位于内脏内部的内脏窦,位于肾周围甚至分布于心脏与闭壳肌之间的肾窦,位于后闭壳肌腹面的肌肉窦。 6排泄系统牡蛎的肾脏是由许多肾小管和肾围漏斗管组成,左右各一。肾小管末端封闭成盲囊,它是构成肾脏的主要部分。肾围漏斗管一端开口于围心腔,另一端与大肾管相通。大肾管开口在近腹嵴末端的泌尿生殖孔上。此外,围心腔壁中的某些细胞和吞噬细胞也有排泄废物的作用. 7生殖系统牡蛎大都雌雄异体,个别也呈雌雄同体。在繁殖季节,牡蛎内脏团周围充满了白色的性腺,背面延
13、伸到食道上方,腹面达腹嵴的末端,外观难于区分雌雄。牡蛎的生殖腺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即滤泡、生殖管和生殖输送管。滤泡是由生殖管的分枝沉没在周围的网状结缔组织内膨大而成的囊状结构。它是产生精子和卵子的主要部分。生殖管呈分枝状,管壁由纤毛上皮细胞和生殖上皮细胞构成。纤毛上皮可利用纤毛的摆动将成熟的生殖细胞送到生殖输送管中。生殖上皮可以产生生殖细胞。生殖输送管道是由许多生殖管合而成的粗大导管,仅有纤毛上皮,无生殖上皮,它仅起输送成熟精、卵的作用。它开口于泌尿生殖裂。 8神经系统主要由脑、脏神经节及其联络神经构成。脑神经节位于唇瓣基部,左右各一,彼此有脑神经连结。它发出神经到外套膜及唇瓣处。脏神经节位于闭
14、壳肌的腹面。左右脏神经节合并为一。它发出神经到鳃、闭壳肌、外套膜等处,脏神经节通过脑神经连索相连。成体牡蛎的感觉器官有腹部感受器和没有分化成感觉器官的感觉上皮;幼虫还具有眼点和平衡囊,但到成体时消失。(三)牡蛎的生态习性牡蛎是固着型贝类,除幼虫阶段在海水中营一段时间的浮游生活外,一经固着后终生不再脱离固着物。以左壳固定于外物上,只用右壳作开壳和闭壳活动,以此进行摄食、呼吸、排泄、繁殖和御敌。牡蛎有群居的生活习性,自然栖息或人工养殖的牡蛎,都由各个年龄的个体群聚而生。次年或第3年繁殖的后代,则以第1代或第2代的贝壳作为固着基营固着生活,老的个体死去,新的I代又在其上固着。结果在许多自然繁殖的海区
15、,海底逐年堆积起牡蛎的壳和大量的生活个体,形成牡蛎堆。在养殖场内常有许多幼贝固着在多年的成体上,数量达数倍、数十倍或更多。同一代的牡蛎彼此在一起生长,由于互相拥挤,只得共同向上或向外空间伸展,以适应个体体积的增长,有些仅以其壳顶部占有极小的固着面积。因此,牡蛎的贝壳大都是不规则的。 1分布牡蛎的分布范围很广,除寒带的某些特别海区外,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均有分布,几乎遍及全世界。(1)水平分布 牡蛎的水平分布取决于其对温度和盐度的适应能力。褶牡蛎分布区域从热带性气候的印度洋一直延伸到亚寒带气候的日本海北部,且多生活在盐度多变的潮问带。近江牡蛎在我国北起鸭绿江口附近,南至海南岛的东南沿海均
16、有分布,但它仅栖息在河口附近盐度较低的内湾。大连湾牡蛎对盐度和温度的适应范围较狭窄,仅分布于黄海、渤海一带,生活在远离河口的高盐度海区。密鳞牡蛎是广温广盐种类,分布于我国南北某些海域,但生活在高盐度海区。(2)垂直分布牡蛎的垂直分布也随种类的不同而异,如褶牡蛎生活在潮间带中下区,太平洋牡蛎生活在低潮线附近的浅海,近江牡蛎、大连湾牡蛎生活在低潮线附近至10余米深处,而密鳞牡蛎则生活在较深的海区。 2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I)对温度的适应性牡蛎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广。我国沿海近岸全年水温差别悬殊,北部海区冬季常有结冰,而南方海区夏季潮间带水温可高达40,水温差别很大,但都有牡蛎的分布。褶牡蛎、近江牡蛎和
17、太平洋牡蛎为广温性种类,水温在零下3和32范围内都能生存。太平洋牡蛎生长适宜的水温范围是528,褶牡蛎和大连湾牡蛎为625。(2)对盐度的适应性太平洋牡蛎的生活盐度范围为137、近江牡蛎为1一3,两种牡蛎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大连湾牡蛎和密鳞牡蛎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窄,一般在2534的高盐度海区生活。褶牡蛎分布在环境多变的潮间带,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内湾和近海都有分布。选择牡蛎养殖场地时,应根据具体种类对盐度的适应能力而定,如近江牡蛎的养殖场地应在河口附近,而大连湾牡蛎的养殖场地应选择在远离河口处。 3摄食习性(1)食性牡蛎是滤食性贝类。在自然海区中,牡蛎每天平均摄食的时间为1619小时,其余
18、时间为无规律的间歇性摄食,摄食率无明显的昼夜变化。牡蛎摄食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与水温有关,在适温范围内,随水温的升高摄食量不断增加,但在水温较高的繁殖季节,摄食较弱。海区的饵料生物量与摄食有很大关系,在饵料生物丰富的海区摄食量比饵料生物贫瘠的海区要大。在同一海区中,低潮区干露时间较短,牡蛎摄食时间长,生长快;潮流畅通,海水带来的食料多,牡蛎生长也快。生产证明,选择在港道两侧或低潮区养殖、育肥,会获得高产。海水的浑浊度对牡蛎的摄食也有一定影响,一般地说,比较澄清的海水便于牡蛎的摄食,但此时海水中的浮游生物量较少,比较浑浊的海水含浮游生物等食料较多,对摄食有利,但悬浮物过多时,就会有许多牡蛎不能摄
19、食的悬浮物质进人外套腔或黏附在鳃的表面而对摄食产生不良影响。(2)饵料牡蛎对食物只能选择颗粒的大小,而对食物的化学性质,除了一些特别有害的刺激物之外,一般没有选择能力。因此,牡蛎摄食的饵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围环境海水中食料的变化。此外,牡蛎在幼虫期和成体时由于消化器官的发育程度不同,其食料种类和食料颗粒的大小也有明显的不同。牡蛎的受精卵发育到面盘幼虫时开始摄食,由于幼虫阶段滤食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只能摄食一些些较小的颗粒。人工育苗时投喂金藻、三角褐指藻、扁藻等单细胞藻类可以使幼虫正常变态,将几种饵料混合投喂,对促进幼虫的生长发育效果更好。 (1)繁殖方式 牡蛎的繁殖方式有幼生型和卵生型两种类型
20、。幼生型:在繁殖季节,亲贝将成熟的精子和卵子排到鳃腔里,并在此腔受精,经过卵裂发育成面盘幼虫后才离开母体,在海水中经过一个自由浮游阶段,然后固着变态成稚贝。这种繁殖方式的特点是,绝大部分个体是雌雄同体,产卵量小,卵子较大,卵径大约在100微米左右。属于这种类型的只是少数种类,如密鳞牡蛎、食用牡蛎等。卵生型:在繁殖期间,亲贝把成熟的精子或卵子排出体外,在海水中受精、卵裂发育成幼虫,再固着变态成稚贝。它的整个生活史都在自然海区里度过。大多数牡蛎属于这种类型。繁殖方式的特点是,绝大部分个体雌雄异体,产卵量大,卵子小,如近江牡蛎卵子的直径在50微米左右。(2)性别与性变牡蛎的性别很不稳定,无论是卵生型
21、或幼生型的牡蛎都有雌雄异体和雌雄同体的性状存在,而且还经常发生性转换现象。卵生型牡蛎绝大部分为雌雄异体,雌雄同体的个体只占极小些例,幼生型牡蛎中雌雄同体的个体所占比例最高,但都有性转换现象,可以由雌性转换成雄性,或雄性转换成雌性。(3)繁殖季节 牡蛎从发生后约1年即达到性成熟,开始繁殖。繁殖季节因种类和栖息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别。一般情况下,牡蛎的繁殖季节大都在栖息海区水温最高、盐度最低的月份里,而且在繁殖季节,常出现几次繁殖盛期。如近江牡蛎在渤海黄河口附件78月为繁殖盛期,在海南为5。8月。褶牡蛎在福建沿海全年都可繁殖,但一年中出现夏、秋两次繁殖高峰,在大连则为78月。太平洋牡蛎在山东繁殖期在6
22、7月。(4)产卵量 卵生型牡蛎产卵量很大,一般为数百万至上亿粒,一个壳长14厘米的太平洋牡蛎,一次产卵量可达6 000多万。幼生型牡蛎的产卵量相对较少,一般为10万至几百万粒。(5)性腺发育过程牡蛎的性腺主要分布在胃的周围,性腺未发育时,内脏囊表面大部分是褐色的消化腺,随着性腺的逐渐发育,乳白色的性腺覆盖了大部分的消化腺,背面延伸到食道上方,腹面达腹脊末端,并进而包被在整个内脏囊表面。成熟了的牡蛎,其生殖腺在体中央部横断面占整体面积的6080精子或卵子约占体重的23。一般将牡蛎性腺发育的过程分为五个时期。第工期:休止期。生殖细胞排放殆尽,外观软体部表面无色透明,内脏囊色泽明显。第期:形成期。生
23、殖管呈叶脉状,滤泡开始发育,外观软体部表面稍显白色,但薄而少,可见到内脏囊。第期:增殖期。滤泡发达,卵原细胞或精原细胞开始转化为卵母细胞或精母细胞,外观乳白色生殖腺占优势,遮盖着大部分内脏囊。第期:成熟期。生殖管明显,卵巢和精巢中充满了卵子和精子,外观生殖腺覆盖了整个内脏囊,软体部非常饱满。第V期:排放期。生殖管透明,见有空泡状,生殖细胞逐渐减少,外观生殖腺由软体部前端逐渐向后变薄,重现褐色的内脏囊。(6)繁殖活动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牡蛎的生殖腺发育成熟需要一定的水温条件,与当年水温回升的迟早有关,一般情况下,水温回升早,产卵期就早,反之,产卵期就推迟。生殖腺发育成熟后在环境条件(水温、盐度、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养殖 技术资料 牡蛎 全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