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递函数的串联控制器设计方法实现串联校正器的设计--毕业(完整版)资料.doc
《基于传递函数的串联控制器设计方法实现串联校正器的设计--毕业(完整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传递函数的串联控制器设计方法实现串联校正器的设计--毕业(完整版)资料.doc(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于传递函数的串联控制器设计方法实现串联校正器的设计-毕业(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parameters r【答案】EXIT49. 假定学号的第3、4位为专业代码。要计算各专业学生选修课程号为”101”课程的平均成绩,正确的SQL 语句是_。do area with r2【答案】D数学 with sx,英语 with yy, 计算机 with jjj,;B. SELECT 学号,姓名,性别 FROM S WHERE NOT EXISTSy=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答案】DA. 线 B. 电线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程实践的需要,自动控制理论也迅速发展起来,而对
2、系统的校正也是不可缺少的。为了满足设计的要求,我们一般有三种校正器:设计超前、滞后、超前-滞后。然后再利用相关的MATLAB 实现对系统的仿真。控制系统校正设计是与系统分析相反的问题:给定系统性能指标和给定的对象,设计能够完成特定任务的控制器。初步构建的控制系统,如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性能指标时,再增加必要的元件,使重新组合起来的控制系统全面满足设计要求的性能指标。关键词:超前、滞后、超前-滞后、MATLAB AbstractWith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he needs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3、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e corr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indispensable. In order to meet design requirements, we generally have three correction: Design ahead, lagged behind, ahead of - lagged behind. And then make use of relevant MATLAB to achieve the simulation of t
4、he system.Correction control system design and analysis is the opposite problem: a given system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nd to set targets, designed to accomplish a task controller. Construction of the initial control system, If we can not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for performance, to increase the
5、 necessary components so that the re-combin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control system design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erformance indicators.Key words: ahead lagged behind ahead-lagging behind MATLAB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1设计目的11.2 系统校正11.3 性能指标1第二章 用频域响应法和根轨迹法对系统进行超前、滞后、超前-滞后校正22.1 控制系统校正设计的几个概念22.2 控制系统校正的
6、基本方法22.3 校正方案32.4 校正装置32.5串联校正32.6 频率响应超前校正32.7 频率响应滞后校正42.8 频率响应法滞后-超前校正52.9 根轨迹法校正62.10 基于根轨迹法的超前校正62.11 基于根轨迹法的滞后校正72.12 基于根轨迹法的滞后超前校正9第三章 基于传递函数模型的控制系统设计113.1 概 述113.2 根轨迹法123.3 串联超前校正133.4 串联滞后校正153.5 Bode图法163.6 串联超前校正173.7 串联滞后校正183.8 串联滞后超前校正193.9 反馈校正20第四章 串联校正的MATLAB 仿真234.1 求解原系统的相应曲线,对照性
7、能指标作出分析234.2 超前校正254.3 滞后校正274.4 滞后超前校正29总 结32参考文献33致 谢34第一章 绪论1.1设计目的基于传递函数控制系统的串联控制器实现串联校正器的设计为自动控制理论的一部分,使用MATLAB语言编程实现了反馈控制系统串联校正器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的目的体现在将控制器和被控对象适当的结合起来,使之能完成控制系统提出的给定任务。1.2 系统校正校正的目的就是给系统附加一些具有某种模型环节特性的电网络、模拟运算部件及测量装置等,靠这些环节的配置来有效地改善整个系统的性能,借以达到要求的指标,来改善系统性能,有两条途径:一条调整参数,另一条就是增加校正环节,串
8、联校正根据其提供的相角分为超前校正、滞后校正、超前-滞后校正。1.3 性能指标在通常的设计问题中,性能指标与精确度、相对稳定性和响应速度有关。系统校正所依据的性能指标分为稳态性能指标与动态性能指标。时域指标:稳态误差,系统的无差度,静态位置误差系数,静态速度误差常数,静态加速度误差常数,超调量,上升时间,调节时间。频域指标:开环剪切频率,中频带宽度,相位裕度,幅值裕度,谐振频率,频带频率,谐振峰值第二章 用频域响应法和根轨迹法对系统进行超前、滞后、超前-滞后校正2.1 控制系统校正设计的几个概念1 超前校正设计超前校正设计是指利用校正器对数幅频曲线有正斜率(即幅频曲线的渐近线与横坐标交角的正切
9、值大于零)的区段及其相频曲线具有正相移(即相频曲线的相角值大于零)区段的系统设计。2滞后校正设计滞后校正设计是指利用校正器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具有负斜率(即幅频曲线的渐近线与横坐标夹角的正切值小于零)的区段及其相频特性曲线具有负相移(即相频曲线的相角值小于零)区段的系统校正设计。3滞后-超前校正设计滞后-超前校正设计是指既有滞后校正作用又有超前校正作用的校正器设计。2.2 控制系统校正的基本方法控制系统校正的基本方法有:根轨迹法和频域分析法。根轨迹是在已知反馈系统的开环极点与零点分布基础上,通过系统参数变化图解特征方法,即根据参数变化研究系统闭环极点分布的一种图解法。这种方法清楚地表明了参数变化的
10、影响。基于根轨迹的校正,是通过采用校正装置改变系统的跟轨迹,从而将一对主导闭环极点配置在需要的位置上。通常,一对主导闭环极点的阻尼比和无阻尼自然频率是根据性能指标确定的。频域分析法中,以高阶系统的开环频率响应与时域指标间的关系,定性地可看出系统的平稳性、响应速度和稳态精度。基于频域分析的校正,是通过采用校正装置改变系统的伯德图,设计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恰当地选择校正装置的极点和零点,以得到代表期望特性的伯德图形状,使性能指标得到满足。2.3 校正方案为了使系统获得满意的性能,对系统再设计,改进系统结构,在系统中增加新的装置和元件,以使系统的性能得到满足要求。如何进行这种再设计,即为校正方案。系统的
11、结构怎么变化,即为系统校正。系统中所增加的新装置,称为校正装置。2.4 校正装置校正装置就是为了弥补控制系统性能的不足而引入的附加装置或电路。通常采用的校正装置或控制器是超前、滞后、滞后超前校正装置和PID控制器。如果在网络的输入端施加一个正弦输入信号,网络的稳态输入信号(也为正弦信号)具有相位超前,则称该网络为超前网络。如果网络的稳态输入信号具有相位滞后,则称该网络为滞后网络。相位的超前或滞后角度是输入信号频率的函数。滞后超前网络中,在输出信号中既有相位滞后,也有相位超前。但它们发生在不同的范围。相位滞后发生在低频范围,相位超前发生在高频范围。如果校正装置具有超前网络、滞后网络、滞后超前网络
12、的特性,那么分别称为它们为超前校正装置、滞后校正装置、滞后超前校正装置2.5串联校正串联校正,就是在系统的前后通路中串入有源或无源校正装置或网络,来改善系统的性能。频率响应法校正:基于频域响应法的校正一般采用伯德图方法。2.6 频率响应超前校正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2-1)频率响应法设计超前校正装置的步骤如下(1)在中,令,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根据给定静态误差常数的要求,确定增益。(2)令,画出确定了的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求相位裕量和剪切频率。(3)确定需要对系统增加的超前角。因为增加超前校正装置后,使剪切频率向右方移动,并且减小了相位裕量,所以要求额外增加相位超前角。(4)利用方
13、程确定衰减因子。确定未校正系统的幅值等于时的频率,选择此频率作为新的剪切频率。该频率相应于,最大相位移就发生在这个频率上.。(5)超前校正装置的转角频率确定如下:超前校正装置的零点:超前校正装置的极点:(6)利用载第一确定的值和第四步确定的值,计算常数,。(7)检查增益裕量,确定其是否满足要求。如果不满足,通过改变校正装置的极-零点位置,重复上述设计过程,直到获得满意的结果为止。2.7 频率响应滞后校正滞后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2-2)频率响应法设计滞后校正装置步骤如下:(1)在中,令,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根据给定静态误差常数的要求,确定增益。(2) 令,画出确定了的未校正系统的伯特
14、图。求校正前系统的相位裕量和剪切频率。(3)确定期望的剪切频率。在这个期望的剪切频率上,开环传递函数的相角等于加要求的相位裕量。要求的相位裕量等于指定的相位裕量再加。(4)为了防止由滞后校正装置造成的相角滞后的有害影响,滞后校正装置的极点和零点必须配置得明显低于期望剪切频率。因此,选择转角频率在低于期望剪切频率的一倍频程到十倍频程处。把滞后校正装置的零点和极点选得足够小,则其相位滞后对系统相位裕量影响不大。(5)确定使幅值曲线在期望剪切频率处下降到所必需的衰减量。这个衰减量等于,从而可以确定值。另一个转角频率可以由确定。(6)利用在第一步确定的值和第五步确定的值,计算常数,。(7)校验系统是否
15、满足要求。如果不满足,通过改变校正装置的极点、零点位置,重复上述设计过程,直到获得满意的结果为止。2.8 频率响应法滞后-超前校正滞后-超前校正的传递函数为: (2-3)频率响应法设计滞后-超前校正装置步骤如下:(1)根据对静态误差常数的要求,确定增益。(2)选择新的剪切频率。令,求出此时的值。选择此值为新的剪切频率比较方便。(3)确定滞后-超前校正装置中的滞后部分的转角频率。选择转角频率在新的剪切频率以下十倍频程处。(4)确定滞后-超前校正装置中超前部分的最大相位超前角;用公式,确定。(5)如果可令即选择好了。即在此校正装置中,滞后部分的两个参数已经选择完毕,超前校正部分中也已经选择好了一个
16、参数。(6)确定滞后-超前校正装置中的另一个参数:求得,画一条直线,斜率为/十倍频程,过()点。这条直线与线的交点和线的交点,确定了所要求的超前部分的两个转角频率。(7)将校正装置滞后和超前部分的传递函数组合在一起,可得到滞后-超前装置的传递函数。(8)校验已校正系统的瞬态响应特性,如不满足要求,可采用适当的修正方案,重复上述设计过程。2.9 根轨迹法校正用根轨迹进行设计的基础,是通过在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增加极点和零点,改变系统根轨迹形状,从而使系统根轨迹在平面上通过希望的闭环极点。根轨迹设计的特征是基于闭环系统具有一对主导闭环极点。设计的重要问题是如何恰当地选择校正装置的极点和零点,以改变根
17、轨迹,使性能指标得到满足。2.10 基于根轨迹法的超前校正当原系统对于所有的开环增益值均不稳定,或虽稳定但顺态响应特性不理想时,采用串联超前校正装置解决。用根轨迹法设计超前校正装置一般遵循以下步骤:(1)根据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可以得到和),得出预期闭环主导极点的位置。(2)绘制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验证未校正系统能否具有预期闭环主导极点。(3)如果系统的跟轨迹没有通过预期主导极点,首先采用调整增益的方法,若不行,计算出幅角缺额。为闭环主导极点希望位置的幅角与原系统开环极点和零点幅角之和。该角度必须由超前校正装置产生。(4)超前校正装置,其中和T由幅角缺额确定。由开环增益要求确定。(5)如果没有
18、指定静态误差常数,没有其他要求,可以试探地将值选取得尽可能大。大的值通常导致比较大的值,这是我们所需要的。(如果指定静态稳态误差常数,采用频率响应法比较简单。)(6)由幅值条件确定系统的总增益,计算系统的稳态误差系数。(7)检验所有的性能指标要求是否得到满足。若不能,再设计。2.11 基于根轨迹法的滞后校正当系统具有满意的瞬态响应特性,其稳态性能不能令人满意时,校正作用基本上是通过增大开环增益实现,不使瞬态响应特性明显变化。即在闭环主导极点附近,根轨迹不发生明显移动(校正后的闭环主导极点与原系统的闭环主导极点只略有不同),但开环增益显著被增大。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在前向通道中串联一个适当的滞后校
19、正装置来解决。由未校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根据瞬态响应指标,确定期望主导闭环极点在根轨迹上的位置。(1)由未校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根据瞬态响应指标,确定期望主导闭环极点在根轨迹上的位置。(2)假设滞后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于是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3)计算指定的具体静态误差常数。(4)确定为了满足性能指标而需要增加的静态误差常数值,从而初步确定。(5)确定滞后校正装置的极点和零点。(该滞后校正装置能够使特定的静态误差常数产生必要的增量,同时又不会使原来的根轨迹产生明显的变化。)性能指标要求的增益值与未校正系统中求出的增益值之比,
20、就是零点与极点的比值,即=校正网络的零、极点应该在原点附近选定,使他们幅值很小。考虑一个滞后校正装置,其中如果将滞后校正装置的零点和极点配置得相距很近,则当为一个闭环主导极点时,的幅值几乎相等。因此在这一点,存在下列关系:为使滞后校正装置产生的幅角较小,要求这表明,如果假设滞后校正装置的根轨迹增益为1,瞬态响应特性基本保持不变(开环增益可以增加到倍,其中1)。如果极点和零点配置得距原点很近,则的值可以做得很大(如果滞后校正装置的物理实现市可能的,则可以采用较大的值)。的值必须很大,但是它的精确性并不重要。不过它的值也不能太小,以免在用物理元件实现相位滞后校正装置时造成困难。(6)画出校正后系统
21、的根轨迹图。在根轨迹上确定希望闭环主导极点(如果滞后网络产生的幅角很小,只有几度,原根轨迹和新根轨迹将几乎不同。换句话说,它们之间将存在微小的差别。根据瞬态响应指标,在新的根轨迹上确定希望的主导闭环极点)。(7)根据幅角条件,调整校正装置的增益,使主导闭环极点落在希望的位置上(约为1)。增大增益意味着增大静态误差常数。如果未校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静态误差常数为:。如果选择了滞后校正装置,对于开环传递函数为的被校正系统,其静态速度误差常数为(8)校验。因此,如果前向通道中串联了滞后校正装置,静态误差常数将增大到倍,其中约为1。滞后校正的主要负作用,是位于原点附近的校正装置的零点,将会形成原
22、点附近的闭环极点。这个闭环极点和校正装置零点,将会在阶跃响应中产生一种长时间小振幅拖尾,因此增大了调整时间。2.12 基于根轨迹法的滞后超前校正超前校正的作用是使响应加快,使系统的稳态性增加。滞后校正的作用则是改善系统的稳态精确度,但将减慢响应速度。滞后超前校正综合了滞后和超前校正两者的优点。不足之处时会使系统的阶此增大两阶(滞后超前校正装置具有两个极点和两个零点,如果在校正系统中没有发生零极点相消)。用根轨迹法设计滞后超前校正装置一般遵循以下步骤:(1)根据给定的性能指标,确定希望的主导闭环极点位置。(2)如果规定了静态速度误差常数,则可以由下列方程确定常数的值: (2-4)(3)为了能使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传递函数 串联 控制器 设计 方法 实现 校正 毕业 完整版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