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完整版)资料.doc
《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完整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完整版)资料.doc(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国民族民间舞二、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1、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该课程是舞蹈专业基础训练必修课程,通过“动感、动势、动律”,递进式引导学生对民间舞蹈的认知,让学生了解各舞种来源的历史成因,掌握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2、课程基本要求知识要求:掌握四个民族(汉、藏、蒙、维)五个舞种的基本动律、动作,了解其文化成因。技能要求:要求技能上从单一组合训练到综合性的风格组合,循序渐进把握其风格特点。3、教学目标:掌握单一元素动作训练,逐渐递进至综合组合
2、训练,进一步把握其风格性。 通过不同舞种的学习,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及表现力,以达到外在形体运动的协调和内在精神气韵的和谐。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民族民间舞课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它同舞蹈基训课、古典舞身韵课共同构建了舞蹈专业课程的基本框架,共同承担了培养舞蹈表演人才的任务。5、教学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三、课程内容及考核目标 主要课程内容第一学期 藏族 第一单元 动律训练(1-4周)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基本体态,初步掌握颤膝动律与脚下的打点配合,以及上身被动跟随重心晃动的规律,初步了解屈伸动律的松弛柔和。2、教学重点:颤动律 屈伸动律3、教学难
3、点:膝盖的松弛与脚下动作的配合 屈伸动律中抻韧性的把握 藏族舞蹈“一顺边”的运动方式的把握4、教学内容:屈伸动律训练 颤动律训练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第二单元 步伐训练(5-8周)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在颤动律和屈伸动律训练基础上,形成步伐的重心移动,带动上身的松弛运动,通过各种步伐的掌握,加强屈伸动律在藏族舞蹈动作中的重要性,下肢的灵活自如运用。2、教学重点:准确把握各种步伐的动作要领。 下肢步伐与上身、手臂的配合运用。3、教学难点:膝部的屈伸与脚下步伐的统一 不同步伐
4、体现的韵律感,流畅性以及动作之间的衔接规律。4、教学内容:撩步训练 踮步训练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第三单元 风格性组合(9-12周)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属于综合提高阶段,学生在把握基本动作基础上更高层次上体会藏族舞蹈的风格,以达到上下肢动作的协调配合及腿部的敏捷性,要求学生具有表演层面。2、教学重点:了解藏族不同地区的风格特点 熟练掌握不同风格动作的要求3、教学难点:娴熟动作基础上的表现力 手和脚、头配合的协调性4、教学内容:“卓 ”风格性组合 “依”风格性组合 “牧区
5、”风格性组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多媒体教学法、比较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第四单元 综合复习(1315周)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是复习巩固,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让学生全面多方位的对所学内容加以复习,消化,练习,强化,对所有单一元素训练的掌握和了解融入风格性组合中,使学生达到更好的应用技能,展示更好的学习效果。2、教学重点:了解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熟练掌握每一个动作元素3、教学难点:复习所有组合 每个组合特点把握的准确度,每个组合所体现出的训练目的 全面把握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4、教学内容:复习所有所学组合5、授
6、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比较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学期 东北秧歌、蒙族东北秧歌:第一单元 动律训练(1-2周)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体态、动律特征,以腰发力的上下、前后、划圆动律。2、教学重点:上下动律、前后动律、划圆动律在不同舞姿上的运用3、教学难点:以腰发力的运动方式4、教学内容:动律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第二单元 步伐训练(3-5周)1、学习目的与
7、要求:本单元以训练东北秧歌特有步伐为主,准确掌握膝部稍屈,身体略前倾的基本体态和出脚急,落脚稳,胯部上提的基本动律,使学生了解到东北秧歌音乐“一拍紧催一拍”的节奏特点,同时将手巾花的运用和步伐的协调配合融为一体,展现东北秧歌的“美劲儿”。2、教学重点:踢步的快出,慢转移重心 手巾花的熟练把握 培养学生以情带动的表演3、教学难点:手巾花的运用与步伐的配合4、教学内容:踢步组合训练 手巾花组合训练 顿步组合训练 走场组合训练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第三单元 综合复习(6周)1、学习
8、目的与要求:本单元综合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贯穿东北秧歌“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风格特点。2、教学重点:复习所有组合 提高表现力3、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动作与动作的衔接处理 以情带动的美感特征4、教学内容:复习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示范教学、讲述重点、动态纠正和静态纠正、理论结合实践6、作业形式:整理课堂笔记,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蒙族:第一单元 基础训练(7-14周)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以蒙古族舞蹈的体态、肩部训练、手腕、臂部、步伐的训练,使学生从脚下的灵活敏捷,到膝部的屈伸控制,肩部的松弛自如,臂部与
9、腕部的柔韧优美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要求从有节奏的呼吸到外在的体态动势以展示蒙古族舞蹈典雅、优美、洒脱的舞蹈风格。2、教学重点:了解蒙古族舞蹈的体态特征 熟练掌握肩部、腕部、臂部的动作要领 掌握各种步伐,与上身动作协调配合3、教学难点:呼吸的运用带动动作的起伏变化 肩部的松弛自如,展现出其力度、韧性、弹性、灵活性 蒙古族舞蹈体态在组合里的运用4、教学内容:体态组合 肩部组合 腕组合 柔臂组合胸背组合马步组合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第二单元 风格性训练(15-16周)1、 学习目
10、的与要求:本单元在前面单元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能力,将盅碗筷子这些风格性组合训练有选择性的教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技巧性,将道具的使用与身体韵律融为一体,加强学生对蒙古族舞蹈的风格性把握。2、教学重点:了解筷子、盅碗的使用方法 熟练的掌握筷子、盅碗在动作韵律中的运用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3、教学难点:综合表演能力4、教学内容:筷子组合 盅碗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第三学期 胶州秧歌、维族胶州秧歌:第一单元 基础训练(1-4周)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主要训练胶州秧歌的“三道弯
11、”体态,及脚下的步伐,以达到抬重、落轻、走飘,行动起来扭断腰的风格特点,脚下的拧碾,促进膝部的粘劲儿,带动腰部的扭劲儿和手臂的抻劲儿,从而体现胶州秧歌的明快、舒展、富于韧劲的舞姿和细腻、泼辣的情感。2、教学重点:把握“扭”在胶州秧歌中形成的体态和动作发力点 体现“抻”、“韧”的身体内在力量控制3、教学难点:小臂8字走势,手推翻腕的有机配合 快发力,慢延伸的运动方式的把握 手绢、扇子道具的运用与身体的协调配合4、教学内容:正丁字拧步组合 倒丁字碾步组合提拧步组合走场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
12、相关的视屏资料第二单元 综合组合训练(5-8周)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在丁字步伐训练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组合训练,运用胶州秧歌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动作,加以变化,学生从节奏、动律、风格全面把握其风格特点,做到静中有动,线条流畅,动作饱满、干净。2、教学重点:脚下的“拧”、“碾”,是自下而上的动作发力点 上下身的协调配合3、教学难点:以脚下的运动为支点,带动腰上的扭,形成“拧”、“碾”的动律 手臂动作与脚下的协调配合4、教学内容:综合型组合训练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维族:第一单元
13、 动律训练(9-10周)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以训练学生维族舞蹈体态、动律特征为主,以达到“挺拔而不僵”的体态要求,在此训练中,学生要立腰、拔背、挺胸、昂首,“点颤摇身”动律,要求学生在保持体态的基础上自下而上的运动路线,且膝部有控制、有弹性的动律。2、教学重点:掌握维族舞蹈的基本体态 把握自下而上的螺旋式的点颤摇身动律3、教学难点:点颤摇身动律两侧发力平均而没有动感。 点颤摇身动律和手的配合4、教学内容:动律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多媒体教学法、比较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第二单元 步伐训练(1114周
14、)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是步伐训练,通过维族舞蹈特有的步伐,训练学生脚下灵活,节奏准确,维族舞蹈的节奏与动作多符点,体现在脚下则需要在节奏准确的基础上步伐灵活善变,两者缺一不可,同时膝部有控制的内在弹性,手臂在舞姿变化中的控制能力和手腕灵活运用能力与步伐配合运用,全面把握维族舞蹈的动作动势。2、教学重点:“微颤而不窜”,步态平稳中带有内含的起伏。 “脚下不离散”,脚下幅度小,很少离散开,但上身动作幅度要大。3、教学难点:脚下步伐跟膝部的微颤动律的融合 在步伐运动过程中体态的保持4、教学内容: 三步一抬组合 垫步组合 进退步组合 跺移步组合 滑冲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比较法6、
15、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第三单元 风格性训练(1516周)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是综合性的组合训练,强调学生在基础组合训练基础上把握维族舞蹈的风格性,节奏多符点是形成舞蹈风格动律的重要因素,通过赛乃姆和多朗奇克提曼不同节奏型舞蹈训练,已达到学生对维族舞蹈的全面把握。2、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不同节奏型舞蹈风格 综合表演能力3、教学难点:动作与动作的衔接转换 每个组合特点把握的准确度,每个组合所体现出的训练目的 奇克提曼节奏型的把握4、教学内容:综合表演性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比较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
16、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四、学时分配:本课程共开设三个学期第一学期,15周,每周6学时,共90学时 (藏族共15周) 第二学期,16周,每周6学时,共96学时 (东北秧歌6周,蒙族10周) 第三学期,16周,每周8学时,共128学时 (胶州秧歌8周,维族8周) 五、课程考核方式:要求学生熟悉掌握所有组合内容,以及相关术语和理论知识并具有阐述和解释动作要领的能力。 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和完成作业的水平加以评定。 期末汇报展示过程时,完成相关组合要求的内容,如动作要领,熟悉程度,技术技能简易度,自我展示与理解等。平时成绩占总成绩4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60%
17、六、教材及参考书: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材与教法书及视频资料 中央民族大学桑姆老师藏族舞蹈教材七、师资和教学环境要求:1、师资要求:教师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教学经验3年以上,丰富的现代舞教学经验2、环境要求:舞蹈排练厅,MP4,音响,多媒体 建设法规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建设法规 课程英文名称:Constructiom laws and regulations课程代码:01B50505学时/学分:24/1.5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性质:必修考核性质:考查课适用专业:工程管理先修课程:土木工程材料、运筹学后续课程:毕业设计开课单位: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开课学期:7课程团队负责人: 团队成
18、员: 2 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模块必修课,介绍建设法规体系与立法原则、建设工程招投标法规、建设工程合同法规、建设工程质量法规和建设工程其他法规。本门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需要熟悉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树立工程建设方面的法律意识,使学生具备懂法、守法和运用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目标:2.1 知识目标:1、熟悉建设工程基本法律知识。2、掌握施工许可法律制度。3、熟悉建设工程发承包法律制度。4、掌握建设工程安全法律制度。5、掌握建设工程质量法律制度。6、掌握建设工程监理法律制度。7、熟悉建设工程合同法律制度。2.2 能力、素质目标:1、能正确运用所学习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族 民间舞 教学大纲 完整版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