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精选(完整版)资料.doc
《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精选(完整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精选(完整版)资料.doc(1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精选(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景观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 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2. 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3. 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多样性,排列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4. 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5. 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等6. 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
2、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7. 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8. 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9. 内缘比; 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10. .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11. 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 (不用背)12. 景观破碎化: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
3、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13. 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指标。14. 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15. 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16. 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以及反映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17. 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
4、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18. 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态效应,也有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二.填空19. 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 廊道、 基质20. 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 残存斑块、 环境资源斑块、 引进斑块21. 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 环境资源廊道、 干扰廊道、 残存廊道、 引进廊道 B)按宽度分: 线状廊道、 带状廊道 C)按构成分: 绿道、 蓝道、 灰道、 暗道、 明道、 (必考)22. 廊道的功能: 生境、 通道、 过滤、 源 和汇23. 基质的判断
5、依据(标准): 相对面积、 连接度、 动态控制24. 基质的特征 : 连接度、 狭窄地带、 孔隙度25. 景观异质性形成原因: 环境资源的异质性、 干扰、 生态演替26. Forman景观格局的分类:均匀分配格局、 聚集型分布格局、 线状分布格局、 平行格局、 特定组合或空间联结27. 景观多样性三种类型: 斑块多样性、 类型多样性、 格局多样性28. 网络的结构特征: 1.结点.2.网络格局3.网眼大小29. 网络的功能: 生境、 通道、 屏障30. 干扰的类型: 按干扰产生的来源划分: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 按干扰的功能划分: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 按干扰产生的机制划分:物理干扰、化学干扰和生
6、物干扰; 按干扰的传播特征划分:局部干扰和跨边界干扰。 按干扰产生的结果划分:离散性干扰和扩散干扰31. 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穿孔 、分割、 破碎化、 缩小、 消失32. 经过景观的生态流有三种:能量流、 物质流、 物种流33.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类:直接利用价值、 间接利用价值、 选择价值、 存在价值34. 景观异质性类型:空间异质性 、 时间异质性 、 功能异质性35. 景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三个指标:组织、 活力、 弹性三. 简答题 36. mata种群与景观稳定性的关系?37. 斑块化与景观稳定性的关系? 38. 景观异质性与景观稳定性的关系?答:景观异质性与景观稳定性之间也是一种相互依
7、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景观异质性越高,则生境越复杂,物种越多样,而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因此景观越稳定。生物正负反馈不稳定性可导致种群区域隔离,增加景观异质性,从而减少干扰传播:反过来则有利于景观的稳定。景观异质性的提高,会提高景观稳定性。景观异质性是保证景观稳定性的源泉。39. 干扰与景观异质性的关系?答:景观异质性与干扰频率呈负相关,中等干扰假说理论认为:在没有干扰存在时,景观水平趋向于均质性,强烈干扰则既可能增加异质性,有可能减少异质性。适度干扰常可带来更多的镶嵌体或走廊,使物种能对生境充分利用并引起生态位的分化,从而迅速增加景观异质性。一般认为低度强度的干扰可以增加景观的异质性,而中高度的干
8、扰会降低景观异质性。40. 干扰与景观稳定性的关系?作为对干扰的反应,稳定性就是恢复和抗性的产物。 如果干扰在系统中只能引起较小的总体变化,表明景观的抗性强,则景观稳定。如果景观受到外界干扰后,能恢复到原来状态,景观就是稳定,且恢复的时间越短,稳定性越大。景观就是稳定的,景观之所以稳定,是因为景观建立起了与干扰相适应的机制。不同的干扰频度和规律下形成的景观稳定性不同。 如果干扰的强度很小,而且干扰规则,景观就能建立起于干扰相适应的机制,从而保持景观的稳定性。如果干扰强度大,但干扰经常发生且可预测,景观也可发展起适应的机制来维持景观的稳定性如果干扰不规则,且发生频率低,景观的稳定性就是差,主要是
9、因为它不能建立与干扰相适应的机制41. 景观稳定性的尺度问题? 景观稳定性的时间尺度 景观稳定性的空间尺度42. 景观变化的驱动力?景观生态变化的驱动力有哪些自然驱动因子a) 地貌因子b) 气候因子c) 水文、植被因子人文驱动因子d) 人口压力e) 经济发展,城市扩张f) 市场机制g) 技术进步h) 决策因素43. 怎样根据景观的稳定性来分析和衡量景观稳定性?景观的稳定性的分析和衡量:景观基本要素具有再生能力景观中的生物组分保持物质平衡景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助于保持景观功能的稳定性人类活动的干扰影响未超出景观自然稳定性的承受能力39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数为HI=VOR HI为系统健康指数也
10、是系统可持续的一个度量:V为系统活力,是衡量系统的活力、新陈代谢和初级生产力的主要标准:O为系统组织指数,是系统组织的相对程度,取值为01,包括多样性和相关性:R为系统弹性指数,是系统弹性的相对程度,取值为01.44. 景观变化和环境变化相互影响?答:景观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区域气候:土地表面性质的变化、地表反射率的变化、温室气体和痕量气体的变化土壤:土壤有关生态过程的影响、土壤养分流动的影响水环境:水量与水质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大气质量下降、土壤侵蚀和土地沙化、湿地减少、水资源短缺、非点源污染光化学烟雾:次生污染物,是由石油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的CO和碳水化合物在紫外线的作用下生成的一种蓝色的
11、有毒气体,是一种强氧化剂,对人、畜、农作物和工业产品、建筑物都有强烈的腐蚀危害酸雨:酸雨是大气中的CO2、SO2、NO2和HCL有毒气体,在云雾的形成中被水滴吸收转化,形成酸雨和酸雾,降到地面和水体会引起土壤和水体酸化;造成树木叶片枯萎、脱落以至整体死亡,腐蚀建筑物和古迹非点源污染:是景观变化对水质影响的主要方式45. 主要景观分类系统?答: 景观植被地貌分类:Westhoff的景观分类:自然景观、亚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和农业景观Naveh的景观分类: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半农业景观、农业景观、乡村景观、城郊景观、城市景观。Forman和Godron的景观分类:自然景观、管理景观、耕作景观、城
12、郊景观、城市景观。肖笃宁的景观分类:自然景观、经营景观、人工景观。陈利顶等的分类:“源”景观和“汇”景观。周华荣的分类:景观类型、景观系、景观组和景观型。46. 景观分类的一般步骤和应用?答:景观生态分类的步骤根据遥感影像解译,结合地形图和其它图形文字资料,加上野外调查成果,选取并确定景观生态分类的主导要素和指标,初步确定个体单元的范围及类型详细分析各类单元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表列各种特征,通过聚类或其它统计方法确定分类结果依据类型单元指标,经判别分析,确定不同单元的功能归属,作为功能性分类结果。四.论述题47. 我国生态规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48. 以你身边某个风景区为例如何对其景观的
13、分类和规划?49. 以生活城市为对象说说区域景观生态所面临的问题?如何进行规划,原则和步骤?答:城市景观生态问题(1)自然生境大量损失林地、草地、水体及农田减少。生境类型趋于简单化,城市绿色空间不断减少,生物多样性资源严重受损。 (2)水土流失加剧土地平整过程使地表植被破坏、土地裸露,加上许多土地推而不建且长期闲置,导致城市区域水土流失也日益加剧 。引起河道淤积、桥涵淤塞、洪害频繁,而且危害市区市政基础设施及防洪安全 。(3)景观破碎度增加自然半自然景观组分也被强烈分割,分布七零八落 。人造景观的碎裂化特征也很显著,建设开发一方面摊大饼般盲目外延,一方面不顾后果见缝插针建楼。(4)景观结构单一
14、自然景观单元主要以城市绿地的形式存在,但这些绿地主要集中在极少的几个公园或广场绿地,其他街道及街区分布稀少,空间分配极度不均衡 。(5)景观通达性降低自然生境之间的联系通道往往被割断或破坏,如建设开发使河道干涸、污染;高速公路将自然栖息地一分为二等。视觉通达性受阻,如居住区楼房密度过高或与工厂、交通干道比邻,狭小的视野、污染、噪声等均使景观舒适度大为降低。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原理多样性原理.集聚性与连通性原理生态适宜性(度)原理 斑块尺度原理斑块数目原理斑块形状原理斑块位置原理廊道的连续性原理廊道数目原理廊道宽度原理关于景观嵌体的基本原理质地的粗细原理景观生态规划总体格局原理不可替代格局原理景观
15、生态规划的步骤(1)确定规划范围与规划目标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进行的自然保护区设计; 为自然(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而进行的设计;为当前不合理的景观格局(土地利用)而进行的景观结构调整。(2)景观资料的搜集。 包括生物(植被、野生动物等)、非生物(地理、地质、气候、水文和土壤等)两个方面,景观的生态过程及与之相关联的生态现象(人口、文化及人的价值观等)和人类对景观影响程度等(3)景观生态分类和制图。根据现有资料,综合分析规划区的自然特征、人类需要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规划目标和原则,选取影响景观格局、分布规律、演替的主导因子作为分类指标,进行景观生态类型制图,以此作为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基础。(4)
16、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以景观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根据区域景观资源与环境特征、发展需求与资源利用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因子(如降水、土壤肥力、旅游等),分析某一景观类型内在的资源质量以及与相邻景观类型的关系(相斥性或相容性),确定景观类型对某一用途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划分景观类型的适宜性等级,同时进行不同景观利用类型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风险分析;以达到既维持生态平衡,又提高社会经济效益。(5)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根据景观生态适宜性的分析结果,以满足景观生态系统的环境服务、生物生产及文化支持三大基础功能为目的,依据景观生态规划的自然优先原则、持续性等原则构建合理的景观结构。 (6)景观生态规划实
17、施和调整。根据提出的景观空间结构,确定规划实施方案,制定详细措施,促使规划方案的全面实施。随着时间的推移,客观情况的改变,需要对原来的规划方案不断修正,以满足变化的情况,达到景观资源的最优管理和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自然优先持续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异质性和多样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景观生态规划的步骤:确定规划范围与规划目标景观生态调查与研究景观生态分类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与评价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第一章 绪论1.说明生态学定义。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分为种内的和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用和种间相互作用。2.试举例说明生态学是研究什么问
18、题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在个体层次上,主要研究的问题是有机体对于环境的反应;在种群层次上,多度与其波动的决定因素是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等等;在群落层次上,多数生态学家在目前最感兴趣的是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过程;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3.比较三类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利弊。分类利弊野外的可获得大量全面、真实的资料。过程复杂,条件不能控制。
19、实验的条件控制严格,对结果分析较可靠,重复性强,过程简单。获得的资料可靠性有别于现实。理论的直观,过程易实施,可通过修改参数使研究逼近现实。预测结果需通过现实来检验正确性。第二章 有机体与环境1.概念与术语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生态幅是指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特定的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生态环境称为生境。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称为密度制约因子。可调节种群数量,但其影响
20、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生态因子,称为非密度制约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子称为限制因子。广温性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宽,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广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广温性动物。狭温性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窄,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窄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狭温性动物。2.什么是最小因子定律?什么是耐受性定律?利比希在1840年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其基本内容是: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与分布的根本因素,这就是利
21、比希最小因子定律。Shelford于1913年提出了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3.生态因子相互联系表现在那些方面?生态因子相互联系表现在如下方面:(1)综合作用:环境中的每个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和影响。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导致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例如生物能够生长发育,是依赖于气候、地形、土壤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有一个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它的改变会引起其它生态因子发生改变
22、,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改变。(3)阶段性作用:由于生态因子规律性变化使生物生长发育出现阶段性,在不同发育阶段,生物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生态因子,一个都不能少,不能替代,但在一定条件下,当某一因子数量不足,可依靠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得以补偿。(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行为、生长、生殖和分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有时需经历几个中间因子。第二章 能量环境1.概念与术语外温动物(ectotherm):指依赖外部热源的动物,如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内温动物(endotherm):指通过自己体内氧化代谢产热来调
23、节体温的动物,如鸟类和哺乳类。异温动物(heterotherm):指的是产生冬眠的内温动物。内温动物经过低温的锻炼后,其代谢产热水平会比在温暖环境中高,这些变化过程是由实验诱导的,称为驯化(acclimation),如果是在自然界中产生的则称为气候驯化(acclimatization)。内温动物的受调节的低体温现象称为适应性低体温。生长发育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上才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这个温度称为发育阈温度(developmental threshold temperature)或生物学零度(biological zero)。由低温诱导的开花,称为春化(vernalization)。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景观生态学 试题 答案 精选 完整版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