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知识转移研究毕业(设计)论文.doc
《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知识转移研究毕业(设计)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知识转移研究毕业(设计)论文.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毕业论文题 目 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知识转移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2、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
3、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目 录摘要1引言21 相关理论综述21.1 供应链21.2知识31.3 知识转移42 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知识转移问题分析及对策82.1 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知识分类82.2 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知识转移过程82.3 基于供应链企业知识转移存在问题分析102.4 基于供应链企业知识转移的对策113 基于供应链的企
4、业知识转移模型及运行体系123.1 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知识转移的逻辑模型123.2 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知识转移的运行机制154 结束语17参考文献19Abstract21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知识转移研究 摘 要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逐渐转化为供应链间的竞争。加强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转移,使企业间通过信息共享来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已成为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供应链、知识以及知识转移相关理论的介绍,分析了供应链企业间知识转移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推进供应链企业间知识转移的对策,并建立了供应链企业间知识转移的模型,提出了保证模型实施的方法。关键词知识;供应链;知识转移 引言知识经济时
5、代,知识已经上升为社会最重要的资源,并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的创造和应用创造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如何促进知识共享,从而促进知识创新,知识共享作为当前的一个热点,中外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但已有的研究多集中在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上,而对于供应链中成员企业间知识共享的研究还不多见。已有的对供应链中成员企业间知识共享的研究集中于分析成员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动因、影响因素和实施策略等方面,有关研究还很不完善。国外对知识共享的研究比较多也比较成熟,但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于与知识扩散相关的研究,或者说是集中于最好经验的知共享,即一个部门有较好的知识或经验,研究如何把这些知识和经验扩散到别的部门。然而,
6、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个体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步转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多个相互独立的、作为利益主体的企业之间联盟,并且这种联盟并不是以资金的相互渗透结成的,而是通过各企业在管理、技术、市场等方面的竞争性优势组合实现的,是一种基于知识的联盟。在这种知识联盟中,各个成员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资源往往是各不相同而义互为补充的。因此,仅仅把知识共享停留在企业内部显然已经不足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但是,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转移不同于一般的组织内部的知识转移。组织内部知识转移活动的主体均隶属于同一利益实体,而供应链的各个成员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各自隶属于不同的利益实
7、体。因而,有必要对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进行研究。1 相关理论综述1.1 供应链1.1.1 供应链的定义供应链可分为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内部供应链是指企业内部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采购部门、生产部门、仓储部门、销售部门、物流部门等组成的供需网络。而外部供应链则是指企业外部的,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品,最终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功能性网络。1.1.2 供应链的发展历程供应链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晚期,随着“横向一体化”思想的兴起,逐渐形成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零售
8、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链”,这便是供应链的雏形。20世纪90年代全球制造业的出现与发展,供应链的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并逐渐成熟,现代理论开始注重供应链的外部环境及与上下游企业的联系,认为其实质是由企业间的供需关系链结成的市场链、产业链,并强调围绕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与一切前向,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网链关系,企业间竞争也开始逐渐演变为供应链的竞争,关注重心不再是产业链上利益分配的比例,而是如何将饼做大,扩大可供分配的既得利益。伴随着供应链思想的逐步演化,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理念与模从产生到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发展阶段,如表1.1所示:表1.1 供应链的发展历程阶段萌
9、芽阶段形成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时间(80年代)(90年代前期)(90年代中期末期)(90年代末至今)发展阶段的特点顾客需求单一,卖方市场,且较为稳定。顾客需求多样化、不满意现象增多,买方市场,信息流传递受阻,成员企业利益冲突。供应链管理模式受到重视,成为当今国际企业管理的主要方向和重要领域。顾客需求更多样化、个性化,供应链思想逐渐完善,管理理论飞速发展。供应链管理过程局限于采购,生产,销售的过程管理。通过协调供应链管理,保障物流顺畅,满足客户需求并提升竞争力。建立协同商务、相互信任和双赢机制的运作模式对整个供应链运行和过程控制。削弱核心企业的控制,强调连上个单元合作伙伴的关系经营。供应
10、链管理重点制造企业自身的内部操作过程。慢慢延伸到企业外部功能的集成。扩展到企业网链、内部信息化扩展到企业外部分销网络、战略合作客户及合作伙伴。做好比竞争对手更擅长的关键的业务,核心企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合作伙伴。供应链管理目标单个企业的利益目标。消除部门及企业间障碍,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和低成本、低库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通过信息流、资金流的运作来反映合作、竞争和利益关系,物流增值同时,促使供应链上各企业的价值增值。提高各成员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1.2知识1.2.1知识的内涵知识是具有价值的信息,能指导人们开展价值创造的实践活动。企业知识是通过实验和实践得到的,被组织和个人理解、发现
11、和学习,存在于组织内部或依附于企业成员个体身上的各种经验和认识,有关组织信息、过程、价值和信念的组合,其一般形式是:信息、数据、图像、价值观及其他社会象征性产物。1.2.2 知识的特点(1)一般知识的特点知识不会因为被利用而减少或消失。知识运用本身又可衍生更新、更多的知识。知识表现有外显形态,但更可贵的是其内隐形态。知识并不只限于理性成分,其价值往往来自于其感性成分。知识本身尽管是十分个人化的,但亦可发展成为一组织专有的知识。(2)企业知识的特点企业知识除具有一般知识点特点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企业知识具有保密性.企业知识不易被模仿,具有复杂性。企业知识受到相关的法律保护。企业知识是企业全体
12、员工共同的结晶,具有规章化、制度化的特点。1.2.3知识的类型 按知识的性质和存在形式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供应链供应链节点企业所整理的相关准则,其中包括技术知识、企业制度、专利和客户信息等,并且显性知识易于收集、整理和传播。隐性知识是建立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易储存和传播。按知识对供应链的贡献来分可以分为关键知识、一般性知识和必要知识。关键知识是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提供的决定性知识,对供应链的价值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性知识是节点企业提供的供应链运作中的信息,其有利于供应链的发展但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必要知识是各企业共同拥有的知识,存在于供应链的每个环节的非核心知识,是不可
13、缺少的,它影响着整个供应链最终的产出价值。1.3 知识转移1.3.1 知识转移的含义及分类知识转移是指知识势能高的主体向知识势能低的主体转移知识内容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知识的使用价值让渡,一般会带来相对应的回报。知识转移不仅强调知识的传递过程,也强调知识的应用及其收益。知识转移有企业内部知识转移和企业间的知识转移,企业内部知识转移主要是企业人员之间知识的转移和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知识的转移。企业间的知识转移主要是各企业基于某种利益关系,相互之间进行合作而进行的知识转移。1.3.2 知识转移的目的由于单个企业所拥有的知识有限,因此其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这样就影响了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14、。因此应该加强企业间的知识转移,以提升企业自身的能力,进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知识转移首先是为了降低企业的成本。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首先各节点企业可以不用花费任何成本就可以获得新的知识,从而降低了企业在获取和发掘新知识的成本,同时减少了由发掘重复的知识所带来的浪费。其次,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由于整个供应链的成员企业均分享了所转移的知识,就会对所分享的知识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最终会将其运用于自身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这就大大的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创新能力,工作效率以及企业成员的素质,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培训员工的费用。最后知识转移可使得企业根据需求与供应链的特点将分属于不同系统的物流设施和资源通
15、过供应网链和知识网链连接起来,经过合理的科学规划和技术改造重组,发挥物流设施和资源服务优势,优化供应链,进一步提高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其次,知识转移可以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各节点企业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其他企业的知识,同时也加强了和其他企业之间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企业间的更加相互信任,对整个供应链起到加固的作用。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供应链各节点企业最终必须建立一定的基础设施,这就是得各企业间利益联系的更加紧密,从而会使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为维护整个供应链的整体性与利益做出最大的努力。再次,知识转移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知识储备。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知识的差异导致各节点企业能力的差异,单个
16、企业所拥有的知识是有限的,其所拥有的知识会使其在某一方面很特长。但其所不具备的知识就是他的劣势,这样就使整个供应链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了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因此,建立知识转移的平台能使各节点企业分享其他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这就丰富了整个供应链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各企业对外部知识的吸收和利用。知识不会因为利用而减少或消失,知识运用本身又可以衍生更新、更多的知识,并且会带来很多的附加价值。因此各节点企业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学习了其他企业的知识和经验,减少了企业发掘知识的成本,并且优化了整个供应链,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知识储备。最后,知识转移可以应对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混淆现象。在供应链中存在着各种形
17、式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各节点成员的不确定性:供应商在供货时间、供货数量及质量方面的不确定,将直接影响供应链的整体性能;货物运输在运输时间、运输地点及货物安全性等方面的不确定;客户需求偏好的易变性会引起不规则的购买倾向和购买行为,从而带来提交订单的时间和数量的不确定;生产运作过程的不确定性:从生产预测、生产计划,采购到生产制造,仓储库存的整个流程执行会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差异时无时无地存在的,生产预测与现实订单的差异,计划和销售的差异、预算与实际成本的差异等导致了核心企业内部采购、生产、仓储和销售等部门经常存在着不协调,从而导致制造商的生产运作不确定。以上不确定性都将直接影响整条供应链
18、上的运作与效率,从而影响所有节点企业的市场业绩,通过知识的转移与信息共享能提高企业应变和创新能力,更容易适应不确定的商业环境,灵活变通,同时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同时由于不断吸收新信息和新知识,进一步提高了供应链的集成水平,走在时代前端,随时调整发展方向。1.3.3 知识转移的过程知识转移分为企业内部知识转移与企业间知识转移,具体过程如下:(1)企业内部知识转移的过程知识转移包括三个子过程:知识传递、知识吸收、知识反馈。知识传递的重点是知识源正确地表达知识,双方选择适合共享客体特点的途径和媒介,以及需求方正确地理解知识。知识吸收过程是需求方根据自身的知识背景和实际情况,将共享客体应用于实践
19、,并在知识源的帮助下不断完善和深化对共享客体的理解,直至最后达到在自身领域的、可能不同于知识源的对共享客体的熟练运用。知识反馈过程是指知识吸收大多不会通过一次知识传递就顺利完成,知识需求方往往需要多次向知识源进行求教或确认以保证知识转移的效果。(2)企业间知识转移的过程企业间知识转移分为四个阶段,如图1.1开始阶段:对信息进行识别和检索。实施阶段:创建知识转移的途径,发送方调整知识,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接收阶段:接收方对接收的知识进行调整。整合阶段:将接收的知识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能力,并将其显性化准备再次转移。图 1.1 企业间知识转移的过程开始阶段主要是对知识的识别和检索。主要是识别可以满足接
20、收方所需要的知识,对知识的有效转移必须建立在对企业知识资源的识别、分类与存储基础上。通过分析知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和目标来识别企业所需的核心知识,并通过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检测,检索企业内部或外部来获取所需的知识。企业中的知识资源多种多样,除了生产及经营领域的知识,还需要集成使用来自企业各个活动环节、职能领域、管理层次的知识,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要求。实施阶段即知识的转移与传播阶段。知识转移要求个人、部门和企业都具备获取与传播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要求在企业各知识管理层次,以及组织结构与制度等方面具有获取和接受知识的基本素质,而且这种能力的要求是随着生产发展和科技
21、进步而不断提高的。转移双方要建立适当的知识转移渠道,并且发送方要对转移的知识进行调整(例如把隐性知识变为显性知识),以适应接收方的需要。企业作为一类知识性组织,与外部存在着知识上的互动关系,企业向外部传播知识产品及服务知识,既可服务于市场,又可塑造本企业的形象,进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内部知识的传递与共享知识具有公共性,采取适当的制度安排、组织模式与技术途径,就可能在企业内部实现知识的传递与共享。即使组织的员工或团队在组织内部,彼此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知识交换、讨论和交流,使来自同一知识源的知识同时服务于企业内部多个员工的业务活动,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并产生知识的效应,以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业务能力与水
22、平,提高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与质量,有助于降低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接收阶段即知识理解吸收阶段。接收者则需要对所接收到的知识进行理解学习,并且依据其自身需求和所处的情境来调整,转化为能被自己理解吸收的知识,在这个阶段通过学习、模仿、倾听或阅读的方式来深刻理解所接收到的知识。整合阶段即知识的升华阶段。知识转移的主体和客体随时可以转变,接收者通过学习将所接收的知识转变并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并将其变为显性知识,通过转移便可以将整个供应链的能力再次提升。1.3.4 企业内部知识转移与企业间知识转移的区别与联系企业内部知识转移和企业间知识转移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不同之处。企业内部知识转移和企业间知识转移均是为
23、了弥补自身的不足,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时企业内部知识转移是企业间知识转移的基础,企业间的知识转移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内部的知识转移。企业内部知识转移与企业间知识转移的不同之处有:(1) 企业内部知识转移的主体均隶属于同一利益主体,因而其具有较高的知识转移意愿。企业间知识转移由于涉及到不同的企业,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企业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会刻意回避知识转移,知识转移的意愿较低。(2) 企业内部知识转移由于对知识具有相同的编码,并且拥有自身的知识共享平台,因此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遇到阻力小,便于实现知识转移。企业间由于各企业对知识的编码存在差异,并且没有企业间的知识共享平台,因此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供应 企业 知识 转移 研究 毕业 设计 论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