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研究思路与方法(完整版)实用资料.doc
《中西医结合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研究思路与方法(完整版)实用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研究思路与方法(完整版)实用资料.doc(27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西医结合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研究思路与方法(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 中西医结合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研究思路与方法黄启福(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北京100029摘要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由于观察角度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西医学和中医学形成了各自独立的理论和诊治疾病的体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运用中、西医两种理论和方法形成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趋势,为此,开展中西医结合的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研究,对于揭示疾病时各种临床表现和体内变化的内在联系,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条件、机制和规律,深入揭
2、示疾病的本质并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进行相关的研究时,应从病与证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切入,做到临床研究系统化、疾病动物模型研究证候化、证候模型与临床统一化。将中医理论基本思想渗透于现代医学研究之中,使病理、病理生理学研究具有鲜明的中医思辩的特征,使两个医学学科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仅停留在外在的关系上,更加强重视研究其本质性联系。关键词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中西医结合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977(200404-0245-07Strategy and approaches of pathological and pathophysiolog
3、ical research in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H UANG Qi-Fu(Department of Pathology,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eijing100029ABSTRACT Pa th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are sciences studying the laws and mechanisms of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ont of diseases
4、,linking up the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medicine.Owing to th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ways of thinking,the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veloped respectively their independent theoretical,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systems.Integrative medicine,combining the theories and
5、 treatments of both western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become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medicine along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For this reason,pathological and pathophysio-logical research in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highly significant for revealin
6、g the intern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the pa thological changes,for expounding the causes,conditions.mechanisms and laws of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diseases.In doing related research,we should combine the disease and the syndrome,combine the macro-level and the m
7、icro-level,combine the part and the whole.We should manage to systematize the clinical research,to estab-lish animal models of the syndromes,and to integrate the animal models of syndromes with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sess-es.We should apply the theor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8、the pathological and pathophysiological research of modern medicine.KEY WORDS pathology;pa thophysiology;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J Chin Integr Med,2004,2(4:245-251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功能、代谢的变化和机制,从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根据。它与各种医学基础学科密切相关,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
9、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实践过程中,西医学和中医学形成了各自独立的理论和诊治疾病的体系,对保障人类健康均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医交融以及传统中医药在现代医学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将更加灿烂辉煌。运用中、西医两种理论和方法形成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趋势,为此,探讨中西医结合病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无疑会对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1中西医对疾病认识的异同中医病理学与西医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是疾病,其共同任务是揭示疾病本质,如因何发病、如何发病、病因病机及病理变化、症候变化等,从而为疾病防治提出具体的法则、方药。因中医和西医学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医学体作
10、者简介黄启福(1937-,男,教授.Cor res ponde nce to:P rof.H U AN G Qi-F u.E-mail:hu angqf1937 ya hoo.co m 系,分别受到当时当地社会经济、生产水平、哲学思想和逻辑方法等的影响,尽管中西医都源于医学实践,但由于观察角度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二者的理论意识和临床思路大相径庭,成为不同的理论体系,因而对疾病认识也不同。中医学把人体看成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把人和自然界一切事物都看成是阴阳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认为疾病的发生是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过程;重视机体的内因,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观点
11、。所以治病就是调整阴阳,扶正祛邪。在诊断上形成了以“四诊”为诊察方法,以“八纲”为辨证纲领,以“脏腑辨证”为基础进行临床辨证的理论体系;在疾病的防治上,重视预防,主张“治未病”;在具体治疗上,强调“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治病求本”,并提出“标本缓急”、“虚实补泻”,因人、因地、因时施治等一系列治疗原则。西医学以解剖学为基础,逐一弄清了神经、循环、消化、泌尿、生殖等系统的结构,分别在器官、组织、细胞、分子水平上建立起以结构为核心的生理、病理学说;强调疾病是结构的器质性改变。在临床上作为对人体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诊断与治疗,也表现为以对人体的结构性、器质性内容的考察和调节为中心环节。疾病是机体在
12、一定病因的作用下,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环境的协调发生障碍。病因是指作用于机体的众多因素中,能引起疾病并赋予疾病以特征性的因素。也可以说,病因是指引起某一疾病或证候的特定因素,它决定疾病或证候的特异性。西医的病因分为生物性因素、理化性因素、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遗传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免疫因素,以及精神、心理、社会因素等等。中医的病因分为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瘀血、痰饮、外伤、虫兽伤等。西医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损伤与抗损伤。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两者间相互联系又相互斗争,这是构成
13、疾病各种临床表现,推动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动力。在疾病过程中,原始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后,机体产生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会引起另一些新的变化,也就是说,由原始致病因素引起的后果,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另一些变化的原因。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导致脏腑经络、阴阳气血功能的失调所造成。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到“正”、“邪”两个方面。“正”即“正气”,是指人体本身的功能活动,表现为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调节功能和对致病因素的防御能力;“邪”或称“邪气”,是泛指一切致病因素。致病的原因虽在于邪,但发病的关键在于正。如果人体正气旺盛,抵抗力强,则邪气不易侵犯,或虽有邪气侵袭,也不
14、会发生疾病,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有当人体正气相对虚弱,不足以抗御外邪时,邪气乘虚而入,才能发生疾病。疾病的发生与演变就是邪正斗争,互为消长进退的结果。中医与西医在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上存在着差异,中医主要是广泛而具体分析生理病理变化的内容和条件,加以哲理的思维和推测,把握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中医以辨证为核心,多和证候关联,以功能和整体定位为主。而西医在当代自然科学的影响下,采用分析法,纳入了实验研究的手段,对物质结构的内部运动形式进行细微的定量研究,从而揭示机体的具体的、细微的及微观的规律;西医重视认识疾病,多以结构和局部定位为主。在中医学范畴里,病理状态是一组症状和体征,中医称之为
15、“证候”,中医的临床证候是以“脏腑(局部器官病变为中心,同时注重全身状态的辨识。病因病理是西医对“病”的描述,尽管中西两种医学的客观对象是一致的,但由于中西医在认识对象方面语言描述的不一致性,导致二者认识事物的异质性。2中西医结合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研究思路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寻找中、西医认识疾病的新结合点,需要摆脱单从解剖学上去找结合点,应从功能与结构的结合上去找新的结合点。因此,我们必须从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两个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去思考问题。2.1从病与证、宏观与微观、局部与整体的结合切入2.1.1病证结合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
16、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之时,皆据证议方、处方、用药,着眼点全在于证。西医临床在于辨病,病是对疾病发展过程的概括,而证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概括。一个西医疾病可有多个中医证候,而一个中医证候可见于多个西医疾病中。病证结合既针对中医的证,又针对西医的病,使证变化规律与病变化规律相结合,以求从病、证两个方面获取疾病的本质。体现了抓住疾病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观点,体现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观点。2.1.2宏观与微观结合微观是宏观的基础,微观决定宏观;宏观是微观的外在表现和反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医学的实验
17、研究已经深入到细胞、分子领域,微观研究越来越深入;然而,应该看到的是,现代医学研究的实质本体认知模式,对于研究复杂多变的生命体并非尽善尽美,许多现代科技前沿理论都与传统的中医理论蕴含有某种内在的默契。因此,应注意医学的双向发展:一是向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方向,更加微观化;一是向整体方向发展,更加宏观化。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在中西医结合研究时,更应强调以中医理论体系为核心,紧密依托中医的脏腑、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理论,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工作,使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达到统一。2.1.3局部与整体相结合任何疾病,基本上都是整体疾病,而各组织、器官和致病因素作用部位的病理变化,均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
18、局部的病变可以通过神经和体液的途径影响整体,而机体的全身功能状态也可以通过这些途径影响局部病变的发展和经过。因此,在研究疾病的过程中,既要认识到局部和整体的各自特征,又要认识到随病程的发展两者间的关系又不断发生变化,同时还可能发生彼此间的因果转化。2.2从中西医不同病因病机认识切入疾病的发生可由一种病因引起,也可多种病因同时作用或先后参与;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病因又可发生新的变化,因此必须具体分析。每种疾病一般来说都有病因,这是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疾病是多样而复杂的,又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要正确认识疾病,就必须全面了解病因。中医了解病因的根据就是“证”,即辨证求因,这
19、个“因”字,其含义相当广泛,除了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通常所说的致病原因以外,还包括了疾病过程中产生的某些症结,如气郁、瘀血、痰饮、虫积之类,其虽不在“三因”之列,但在辨证方面,也常视为导致当前证候的主要原因,而作为治疗的重要依据。只有结合审证求因,才能更好地解决病因病机问题,为治疗提供有效线索。2.3从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切入医学研究包括医学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两种不同方法,二者应紧密结合,不可偏废。基础医学研究往往从临床研究中获得信息,在医学实验中做出解释、得到科学依据,再回到临床加以验证。通过实验研究,将影响病人的复杂因素转化为单因素控制,从无序中寻求有序的规律,从而揭示促进疾病发生发
20、展的主要因素(原因和发病环节,为临床防治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并通过临床实践进一步去验证,上升为医学理论,又反过来指导临床实践,并不断地总结提高,发展为新的理论。如果离开了临床实践,理论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我们必须结合临床来搞实验研究。单纯地依赖尸体解剖(无疑是重要的或组织切片的显微观察,或依赖观察死后机体结构以推测生理机能的研究方法,去探索复杂的生命活动等问题,其结论很容易片面性。再者,中医辨证的一些方法和指标(如察色、切脉、闻声、舌苔等不易在动物实验中复制成功,现有的某些实验动物模型还比较粗糙和难以切合中医理论的特点。由于有关疾病的大部分实验研究不能在人体中进行,为此,首先需要在动物身上复制
21、类似人类疾病的模型,或者利用动物的某些自发性疾病,人为地控制某些条件,以便对疾病时功能、代谢的变化进行深入的动态观察,并在必要时对动物疾病进行实验治疗,探索疗效的机制。但是人与动物不仅在形态上和新陈代谢上有所不同,而且由于人类神经系统的高度发达,具有与语言和思维相联系的第二信号系统,因此人与动物虽有共同点,但又有本质区别。只有把动物实验结果和临床资料相互比较、分析和综合后,才能被临床医学借鉴和参考,并为探讨临床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依据。为了从宏观和微观世界中探讨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及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而为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依据,疾病的群体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流行病
22、学调查已经成为疾病研究中重要的方法与手段。3中西医结合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研究方法探索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既是西医基础学科中的理论性学科,同时也是实验性学科,在对疾病的研究及诊断方面,又与临床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的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有尸体检查、组织活检、动物实验、临床观察、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等,而中医学是与西医不同的医学体系,在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上均存在差异。中医主要是广泛而具体地分析病理生理变化的内容和条件,加以哲理的思辨和推测,把握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中医的理论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两千余年的临床经验的积累使学科具有丰厚的底蕴,然而,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医在实验研究方面较为
23、欠缺。近年来,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方法、技术等方面的必要条件,在中医药学研究中,诸多先进的方法与技术,已被广泛接受和采用,在病理、病理生理等基础研究领域,中医的整体观、思辩论、生命实体的抽象定义、系统关系的物性回归正越来越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基础科学的发展及技术的进步,许多边缘学科及学科分支建立与完善,对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科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学科研究已从综合分析群体水平、整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和亚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研究手段除常用的方法外,陆续建立的方法有组织与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放射自显影技术、显微分光技术、图像
24、分析技术、分析电镜技术、流式细胞仪技术、PCR技术及原位杂交技术等,由于研究水平逐步深入及研究手段的多样化,大大地增加了获得的信息量,同时也扩大了信息的来源,使深入探讨研究疾病的起因、发病及病理机制成为可能。然而,应该指出的是,这种现代医学的研究是以人及实验动物客体作为研究对象,属实体本体的认知模式。研究客体除生物学特性外,还包括精神、心理、社会、行为、群体等特征,从而使生命现象的表现形式愈加错综复杂。目前的这种认知模式对复杂多变的生命体并非尽善尽美,因此医学模式已发展到社会-心理-疾病的新模式。与中医学基础理论中强调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社会的不可分割性一样,其对人体的生理与病理状态的表述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西医结合 病理学 病理 生理学 研究 思路 方法 完整版 实用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