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初中《物理》声现象.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本科毕业设计-初中《物理》声现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设计-初中《物理》声现象.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长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设计初中物理“声现象”摘 要本文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重新梳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一章的教学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八年级学生的特点,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完成了4个学时的教学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设计了各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环节,为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关键词:初中;声现象;新课程标准;教学设计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the teaching conte
2、nt of acoustic phenomenon was refreshed in fourth chapter of PEP eight grade. Accord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de two students, 6个学时的教学设计4 class hour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have been designed from teaching material analysis, learning situatio
3、n analysis, teaching goal, teaching strategy, teaching proces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so on.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 for teaching practice in the future. Age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ests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fully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process.
4、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includes all kinds of the teaching of taking the students as the main part, for their future teaching work to lay a certain foundation. Key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the phenomenon of Acoustic;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Instructional design目 录1 前言11.1对课程教学设计的认知11.2本课题的现实
5、意义12 教材分析22.1教材地位及作用、所选用教材的特点22.2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23 学情分析33.1知识起点、技能起点、情感起点、思维能力分析33.2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分析34 三维目标(针对全章)44.1知识与技能44.2过程与方法4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5 教学策略及教学用具55.1教学策略55.2教学用具56 教学过程66.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66.2 声音的特性106.1声的利用136.1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67 教学评价19致 谢20参考文献211 前言1.1课程教学设计的认知课程教学设计可以对任何教学工作者进行分析讲解该门课程,并能为教师在教
6、学工作中提供一定教学程度的方案和参考资料,是一种具有理论性的教学指导方案。主要是通过对教学问题来进行分析并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它主要围绕课堂教学为中心,为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发挥综合作用,更系统的完善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课程教学设计,能够把握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他们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需求和教育教学情况,确定教学目标,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策略,实现一个可行的评估程序,从而保证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其次,通过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确保教学效果的实效性,提高教学过程的时效性,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教学设计是在任
7、课教师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计划等教学文件熟悉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进行分析所作的教学方案。教学设计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明确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是设计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教学媒体工具;三是确定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难点的依据和解决方法;四是确定的思想教育的切人点,以及进行思想教育的相关资料;五是所作的课堂时间分配设计和实训安排;六是确定的幻灯片放映内容、放映顺序、放映方式或板书的内容与结构;七是提问环节及内容的安排;八是拟定的课程小结方式和方法。1.2本课题的现实意义
8、课堂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教师的智慧精髓体现的地方。由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现今的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很大区别,研究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对如何上好、上活课程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章是学生结合生活学习物理非常典型的章节。声现象是物理理论主要发源地也是科学前沿的重要领域,它将带领学生去感知生活中的那些不一样的声音。2教材分析21教材地位及作用、所选用教材的特点物理作为初中教育中的一门主导学科,一直引领着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的发
9、展,从许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发展,影响着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也是学生全面认知物理学世界领域的基础性学科。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为学生首次接触物理这门新学科的教材,在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等方面做着启蒙的作用。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
10、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即教科书的具有如下特点:从学生兴趣、认知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结构;注重探究活动,提倡学习方法多样化;形式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注意学科间的综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22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本章内容是本教材中独立的一个章节,为学生正确地建立了对声音的认识,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声音是如何产生及传播的,声音对生活有哪些帮助及危害,为我们感知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声现象这一章共有4个小节,分别是: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1、1学时);第二节声音的特性(1学时);第三节声的利用(1学时);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学时)。在全书当中是独立章节。本章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的每一个地方,世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而本章则是带领学生如何去探索这个声音的海洋。通过对本章共四节的教学设计,将物理学与生活、物理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充分展示给学生,并重点突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过程的评价,注重学生的归纳总结,要正确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这也是至关重要的。3学情分析31知识起点、技能起点、情感起点、思维能力分析初二上学期学生才刚开始学习
12、物理。在这个起始阶段,他们处于青春发育期,形象思维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转化,能够对直观的事物有较为准确的认知,能够从生活经验中得到大量感性的认识,所以对待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物理知识并不是全然不知的。他们能够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能够始终保持好奇、好问、好动、好胜的充沛精力,但是他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基础的实验技能、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和独立思考问题的技能还很缺乏。32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分析 声音,是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存在的,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本章内容学习之前,人们只知道人说话可以发出声音,敲击一个物体可以发出声音,
13、但是声音具体是怎么产生的就不得而知了。所以当发现这样的问题是,来学习本章节的内容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的就是: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又是如何传播的?声音它具有哪些特性?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有那些应用?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好处以及危害?这些都是我们需要了解掌握的内容。而学生恰好在这一方面又是较为薄弱的,需要加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4 三维目标4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4)正确理解声音有哪些特性:声调、响度、音色,是由什么决定的。(5)了解到声音在我们的
14、现实当中有哪些运用。(6)了解声音在我们生活当中有有哪些危害,我们应该如何去预防这些危害。(7)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声音有关的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声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4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声音又那些特性?声音在生活当中的利用和危害?(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学生具备自我思考能以及动手能力。 (3) 学生对物理想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采用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感知现象下的物理规律的普遍联系。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
15、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5 教学策略及教学用具5.1教学策略本章内容采用的教学策略主要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多媒体展示法、任务驱动法等相结合的综合性启发式教法。第一、讲授法可以直接的、较快的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点,对知识要点进行重点讲解与点拨,完成对知识重难点的突破。第二、实验探究法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并且增加学生与教师的合作交流。第三、分析归纳法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能力。第四、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课件设计(制作或者插入仿真
16、图)使教学更直观、更生动。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第五、任务驱动法,通过合理的教法学法有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有利于指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第六、启发式教学法,通过一个列举生活常见事物对课题进行引入,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第七、小组讨论合作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5.2教学用具教科书、教案、多媒体课件及相应的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真空罩、闹钟、直尺、音叉2个、橡皮筋数根、乒乓球2个、物理支架1个。6 教学过程6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1)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声音有关的现象
17、,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声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通过实验知道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来初步认识声音,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2)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工作,收集课外的各种声音有关的现象和应用。学生对物理想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采用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感知现象下的物理规律的普遍联系。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教学重点】由于学生知道声音的存在却不知道其原理和传播途径,所以将声音是如何产生与传播的确定维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学难点】 由于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只有通过多媒体播放实验现象,比较难以理解
18、,所以将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确定为本节的难点。【教学器材】橡皮筋2根、直尺一块、闹钟一个、真空罩一个、音叉两个【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的举例,让学生感知声音的存在,接着引出新课“声现象”,让同学们说出自己对声音的初步认识:展示图片,并提出相应的问题: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2、声音又是怎么传播的呢?1、提出自己对声音的认识,提出疑问,认真听老师的解答。2、畅谈自己对新章节的认识,并结合书本知识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3、分组进行讨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情况,并进行归纳总结。引入新课教学,使学生尽快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
19、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自主动脑思考问的能力。运用实例展开新课使用班级内的多媒体展示有关声音的相应视频片段(例如:动物叫声、乐器发出的声音、机器工作时的声音等等),并在展示完以后让同学们展开思维举出相类似的事例,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声音的神奇。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产生需要介质。注意听老师的课堂授课,并仔细观察老师在课堂上做的小实验,感受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和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了解并知道声音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中的传播情况。通过实验和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合作探讨中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自我总结能力。探究实验深入新课通过教材上的内容,引出
20、我们对声音的认识。声音的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通过一些书上和自己所做的小实验让同学们把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为自己对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正确理解。让学生了解到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现场演示实验真空罩中的闹钟,让学生观察在抽出其中空气以及注入空气的过程,让学生自我思考总结,得出结论。让同学们通过播放的多媒体课件(例如:敲击石头、桌面;在潜水状态下敲击物体也能听到声音等等)知道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展示常见的声音介质表,介绍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速度,并记住常用的声速。在教师引导下做实验观察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的。分组进行实验结果讨论,并用自己的话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 本科 毕业设计 初中 现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