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光反射教学设计(共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光反射教学设计(共6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光反射教学设计(共6篇)篇:光的反射案光的反射教学案实验中学王学文【考点聚焦】本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光的直线传播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光的反射定律,会完成反射光路图4平面镜成像及其特点【呈现形式】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例如:对反射定律的实验验证可以通过实验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对反射现象和反射光路可以通过作图题进行考查。平面镜的成像的特点可以通过实验或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知识结构】一、光的产生:光源二、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现象:(1)小孔成像;(2)影子的形成;(3)日、月食的形成;(4)三点一线。3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光的
2、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三线共面,两角相等,法线居中。”2光的反射类型:(1)镜面反射;(2)漫反射。3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大小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方法提示】1应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有关现象该类问题的解释掌握三点(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什么物体;(3)说明出现什么现象和结果。例如:影子的形成。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因而当光在传播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正对准物体传播的光就会被挡住,在物
3、体背光的一侧产生了与物体相似的暗区,这就是影子。2有关反射面的转动当反射面绕入射点转动时,注意法线也随着转动,且法线转过的角度同界面转过的角度相同,法线始终与界面垂直,弄清该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3判断平面镜的成像图是否正确(1)观察各像点是否用虚线连接。因成的是虚像,应当用虚线表示;(2)连接对应的物点与像点,观察它们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物、像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4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问题(1)类型:已知物和镜画像;已知像和镜画物;已知物和像画镜(2)注意:物用实线,像及物像连线用虚线,镜面要打斜线。(3)具体作法:根据反射定律作图:从物点任意画两条光线射向平面镜,根据反射定
4、律作其反射光线,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焦点,即为虚像点。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对称性)这里重点介绍利用对称法作光路图,就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完成光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利用对称法可以方便地解决四种类型的平面镜作图题:(1)确定虚像的位置;(2)确定观察范围或光照范围;(3)确定光路;(4)确定发光点的位置。在作图过程中,可以发现,对称法的核心是平面镜的成像规律,从根本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对应训练】1下列物体中,都是光源的一组是A.太阳、月亮B.月亮、恒星C
5、.太阳、点燃的蜡烛D.闪光的水晶、开亮的电灯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海市蜃楼B.小孔成像C.手影游戏D.穿过森林的阳光3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若平面镜沿顺时针方向转动30度,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54.一竖直水井深10m,月球到地球间的距离是3.810m,则月亮在井中的像离水面m.在猴子捞月的故事中,猴子始终捞不到月亮,原来是因为.5.人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在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大B.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小C.人在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镜中观察
6、到的范围越来越小D.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大6.如图1所示,请作出三角形的像7.如图2所示中,作出S点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经反射面反射后经过P点图2图1图3图4我们上讲8.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的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3所示,这时的时刻应该是多少?请简述的判断方法,并请动手试一下.9.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为5m。现在由于屋子太小,前后两面墙间的距离只有3m.请你想办法,使得能在这间屋子里进行视力检测.请画出示意图,并写出计算依据.第2篇:光的反射教学反思光的反射教学反思作者:唐银娇光的反射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光的反射这节课是上一节课的延续,同样是研究光的
7、传播,所不同的是这节课是研究光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会怎么样。经过几堂课的试教和最后的正式上课,我和我的学生共同经历了从照亮目标的三个活动认识光的反射原理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汽车后视镜、额镜)光的反射在教室中的运用光的反射在科学上的应用、军事上的应用(潜望镜)认识简易潜望镜光的反射不利的一面人眼对光线的调节这一过程。对于照亮三个目标的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学生都乐于参于其中,第一个活动用手电筒照亮书本,让学生自己举手,然后选几位同学上来进行活动,对于我用非自己班的同学进行上课起了一个很好的调动作用,学生参与这堂课,学生对于教师的陌生感也会渐渐减少。这个活动也起到了很好的延伸作用,对于认识光的
8、传播路线,对于光是直线传播这一特性的再次认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二个活动是把书本往外再移一点,让学生思考如何更好的照亮书本,由四人小组讨论,再请同学上来演示实验,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意识的培养。第三个活动增加了难度,让学生用手电筒照亮书本后面的橡皮,我并没有多说什么,让学生自己去实验,去想办法解决难题,并且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材料,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培养。通过学生的探究,会发现,用两面镜子,经过两次光的反射,可以照亮小球。通过照亮小球的三个活动,学生已然知道这是运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这一点,我们学校大部分的学生都知道,但对于光的反射的概念他们了解的还不够深,对于光的传播的路线也不一定知道,故对于概念
9、的讲解,对于画光的传播路线的认真指导是必须的。必须让学生掌握光的传播是直线的,反射光和入射光是不能分离的,大致了解反射角和入射角是一样的。三个活动结束了,对于光的反射以及光的反射过程中的传播路线掌握巩固了之后,我们要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出示,让学生更加掌握光的反射原理。通过额镜和汽车后视镜的出示,通过看教室墙壁的比较,通过日光灯灯罩的观察,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原理对于生产生活的运用。紧接着对于潜望镜的观察及制作,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光的反射原理,以及光的传播路线。最后通过对于光的反射的危害的了解,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光的反射,了解它的好处及坏处。通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很好的掌握了光的反射原理以及光的传播路
10、线,掌握了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本堂课中,我们的学生对于光的反射的掌握还是比较多的,举的例子也比较多,有许多例子是学生自己掌握并告诉我们的,这一点我非常感动,感动于我们有这样优秀的学生。当然,本堂课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对于光的传播路线还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草稿纸等地方多画一些,然后反馈。而不是让个别学生上台演示下,然后讲解,最后画在课本上。对于由游戏导入的前两个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试一试,不一定只让个别学生上来做一做。这就体现了是教师的思考不能够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思考的肤浅。更提醒我要进一步学习,使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从而提高自己的
11、教学水平。对于个别同学说出来的错误答案没有及时反馈,也提醒我的经验积累还不够。通过这学期的第一次上公开课,我也给自己定了以后上课的几个目标:1、重、难点要吃透。2、多给学业生激励性的语言。3、设计好板书。希望这学期中,自己也能从这几方面入手。FONT第3篇:光的反射教学光的反射教学心得体会资中县第二中学:刘晓峰光的反射是教材光学部分的重点内容之一,这节课学习的效果对后续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本节课目标:理解光的反射定律的推理过程;会用光的反射定律完成有关光路图。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精神和合作的精神。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心得体
12、会:这节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讨论得出结论。再以典型例题展开课堂讨论,最后通过强化练习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及时反馈,强化基本能力的训练,以达到提高教学的效果。在本节课里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研究反射规律的实验尽可能准确,这是上好这一节课的关键.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对学生光的反射定律很重要.虽然误差不可避免,但由于要得到定量的角度关系,这个实验的准确度非常重要,做好这个实验能为学生总结反射定律奠定有利的基础.第二、要给学生树立空间的概念。由于我们把光的反射定律的得出最终落实在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上面,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错觉,认为光现象都是平面
13、的,因此本节课我有意识的借助立体模型模拟使学生形象的认识光现象的空间感。第三、光的反射定律的表述一定要清楚,语言要准确,要注意入射光与反射光,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因果关系,强调反字当头。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举例说明其不同和应用后要特别强调它们都遵守反射定律。第四、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建立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注重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光的反射现象贯穿全节课,是重中之重的知识点,它是一根主线,把各部分的知识紧紧联系在一起,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光的反射知识与生活及自然现象的密切联系,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现象,说明道理,进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
14、处:第一、在介绍:“一点、两角、三线”时,多花了几分钟的时间.以至于新课学习完后,在课堂上没时间进行巩固练习.第二、在做演示实验时,由我在计台上面演示了光的反射现象,虽然提醒了学生仔细的观察光在发生反射,角与角和线与线之间的关系,但是没有很好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所以应该叫一两个学生到讲台来,新手动手操作该演示实验,那样效果将会更好.因此,学生的动手操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忽视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没有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第三、没有使用变通话教学,因而有些时候该用物理专业术语时没有用,这是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争取在各个方面做得更好。
15、2007-11-2第4篇:光教学设计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书上第28-29页。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光是直线传播的。2.光的速度为30万千米每秒。过程与方法: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2.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4.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5.会画光传播的路线图。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知道推测要有理有据。2.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有理有据的推测和实验认识
16、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教学难点:1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教学方法:实验法、演示法、提问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教学准备:教具:有关光是直线传播的图片和课件。学具: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剪刀、夹子、屏、空心弯管和直管。教学过程:回顾前情: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阳光下的影子,你能对大家说说:一天当中,物体的影子是如何变化的吗?引入新课:影子是由光照射到物体上被遮挡住,在屏上产生的。提问:那么光是怎样到达物体的呢?教学新课:一、让学生提出光是怎样传播的猜想。舞台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很美,当我们被它吸引时是否想过光是从哪里来的?又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说说你又是凭什么猜测的呢?学生1:
17、光是沿直线向外传播的,如果桌子遮挡了光,桌子下就没有光。学生2:光是一圈圈地向外传播的,并且光一圈一圈地变暗2淡。的确,很多儿童书、动画片中就是这样呈现烛光等光现象。学生3: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有时也会拐弯。学生4:光是像波浪一样向外传播。二、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材料进行实验证实猜想。1.学生小组讨论2.各个小组交流讨论结果。3.学生动手进行实验验证猜想并填写实验记录表。学生反复验证,发现必须把纸屏对齐,手电筒的光才能达到白屏。大部分学生同意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一部分学生认为光恰好拐着弯穿过纸屏,正好到达白屏。4.讨论:怎样改进实验来说服呢?5.实验改进方法。a.增加带孔纸屏
18、。b.任意调整两个带孔纸屏之间的距离。6.继续进行实验。手电筒的光能到达白屏,并形成一个光斑。7.最终建构科学概念:光沿着直线传播。三、了解其它验证光是以直线传播的例子。1.说说生活中其它验证光是以直线传播的例子。2.深入探索。3教师提供小组实验材料:空心弯管和直管。学生小组自由探索、求证。3.你有什么有待于解决的疑问吗?4.学生用画图形式表达光是以直线传播的例子。四、解释影子是怎样产生的?1光是以怎样的形式照射到物体上的?2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背光面,形成了一个黑暗的区域,便形成了影子。五、了解光的小知识。来自太阳的光在空气中以每秒约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没有任
19、何东西比光线传播得更快了。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六、学习总结。今天,有哪些收获?又有什么新的疑惑呢?七、拓展思考和实践。光能在水里传播吗?如果能,是直线传播吗?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吗?板书设计:2.3.光是怎样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每秒约30万千米的速度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4教学反思:1.这节课,教师首先提前提出一个科学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学生开展学习的原始动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促进他们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并能进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探究技能的形成。3.绘图是以直观的形式,把头
20、脑中的构思设计描绘出来,他比语言表达更形象、生动、准确、可靠。所以,教师引导学生用画图的形式表达出光是以直线传播的。4.小学生思维的灵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他们自己亲身经历去探索实践。最后,教师安排了课后拓展思考和实践,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上都得到了延伸。第5篇:司马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教学重、难点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
21、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教法学法合作探究教具学具课件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中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
22、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三、学习生字、词。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5记住字形: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五、写字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
23、中应注意什么?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五、作业1抄写生字。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词语二、朗读、理解课文指名读课文,数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你还知道哪些朝代?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2)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课件播放)()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渎给你的同桌听听。4
2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请你仔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哪些危险呢?(4)你准备怎么读?(5)组内练读后,全班汇报读。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因为这关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无办法)(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3)小组内练渎。(4)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
25、吗?小组讨论。(这个办法不好。虽然大人个子高或者能想办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来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2)试着做司马光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学生砸缸的动作要十分用力,才能体现是“使劲砸”)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小组讨论。(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3)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4)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如果让水流出来,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吗?所以他想
26、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赢得了时间)(5)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聪明勇敢的孩子)(6)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8发散思维训练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三、总结全文齐读全文,释疑第6篇:司马光教学设计司马光一、1、2、3、4、二、1、2、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画片中,讲的是谁的故事?(司马光)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篇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一段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一段就
27、知道了(学生齐读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司马光是古时候的人)对,司马光是古时候,也就是900多年前宋朝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叫光。司马是复姓。三、1、整体感知,认读字词。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这个故事就藏在课本的85页,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提示填空: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叫()的孩子,()的故事。2、3、4、检查生字。(指名读跟读开火车读)检查生词。提示填空: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叫()的孩子,()的故事。四、学习第二段1、那么他是在什么地方砸缸救人的呢?请一名同学读课文第二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老师的问题。5、6、回答问题:在花园里救人。观
28、察图画,花园里还有什么?假山下有什么?小朋友观察的真认真,那么水缸里的水多不多呢?找一找相应的句子。7、指导读句子。读出水缸的大和水满。四、学习第三段1、他们正玩的开心的时候,看看这个小朋友爬到了哪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三段,思考这个问题。2、学生回答:一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里。3、这个小朋友掉进了缸里会怎么样?(淹死,很危险)4、这种情况怎么样?(危险、不妙)5、指导朗读。(读出情况的危险和紧急)五、学习四、五段1、看见一个小朋友掉进了水缸里,别的小朋友怎么样?司马光又怎么样呢?请同桌两个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四、五段,交流一下,用圆圈圈出表示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
29、动词。2、学生汇报:别的小朋友怎么样?(慌了)“慌了”是什么意思?(着急,害怕)那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有哪些动作?5、学生汇报(师板书:哭、叫、喊、跑)6、他们叫着喊着,会喊些什么?(快来救人哪)7、指导读,读出他们慌张的样子。8、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为什么?(同桌讨论)9、这些小朋友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怎么了?(太慌了,我们不能慌)8、是呀,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这个时候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没有慌)A、司马光没有慌,这个时候他会想些什么?B、他是怎么做的,有哪些动作?(举、使劲、砸)C、比较“举起拿起”使劲和几下子说明什么?9、学生表演
30、读。4、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5、学着司马光的样子,把他遇事不慌、奋力救人的心情和样子读出来。六、学习第六段1、司马光把缸砸破了,结果怎么样呢?齐读第六段。2、学生回答:小朋友得救了。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4从他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小朋友?想对他说什么话?(把“会想办法”、“聪明”、“勇敢”等星送给他。)5、之前我们知道了遇到危险的时候不能慌张,看了司马光的表现后,我们遇到危险应该怎么做?(冷静,想办法)四、课堂总结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
31、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20司马光小朋友司马光慌了没有慌哭叫喊跑举使劲砸让孩子的情感和课文的情节同步发展反思司马光一课的朗读教学司马光是小语第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从玩耍落水到得救,情节扣人心弦。总体节奏是紧张的,但伴有舒缓,构成了文章回环曲折的情节美。因此,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能通过朗读体现这种情节的起伏变化,同时,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现在,我把上课时几处朗读指导的教学片段呈现出来,逐一点评,与大家共勉。片段一:指导朗读
32、“有一回,他跟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师:司马光和小伙伴们在花园玩得开心吗?他们会玩些什么呢?生:他们会玩打弹珠比赛。生:他们还会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生:会玩捉迷藏啊,摸人啊等有趣的游戏。师:是啊,那么多好玩的活动,他们玩得可高兴了,玩的时候他们会说些什么呢?生:你们快来找我吧,我已经躲好了!生:扮老鹰的可能会说,啊,我总算抓住你了!哈哈哈生:啊,花园里的风景真美啊!在这里玩可有意思了。师:小朋友们说得多好啊。既然他们玩得那么高兴,那我们在读这句话的时候也要读出怎么样的语气呀?生:高兴的语气。生:开心快乐的。师:好,就让我们带着这种语气来美美的读这一句。反思:看似普通平淡的一句话在教师的引导点
33、拨下了赋予丰富的感情色彩,白纸黑字在孩子的眼中或许变成了一幅幅活动的画面,一句句欢跃的嬉戏声,一曲曲动听的旋律,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如此,孩子的朗读便融入了感情,倾注了热情,充满了灵性,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片段二:指导朗读“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师:就在司马光和小伙伴玩的正高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一生站起来朗读这句话,读得不够有感情。)师:是呀,一个小朋友掉到了大水缸里,掉到了一个装满水的大水缸里,如果不及时出来的话就会生:淹死。师:小朋友,你们为他感到着急吗?为他感到紧张吗?那么我们在读的时候把这种着急紧张的心情和情况体现出来好吗?反思: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
34、所急,有感情的朗读就在设身处地的想象之中,在这里教师所进行的不单单是对孩子的朗读训练,更是对他们心灵的洗涤和润泽。片段三:指导朗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师:发生了这样的事,孩子们有什么表现啊?生:都慌了。生: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师:他们会怎么叫怎么喊呢?生:快来人呀,有人掉到大水缸里了!生:快来救救我的小伙伴啊!生:啊,这可怎么办呀!呜呜!师:正如小朋友们所说的,他们都慌成一团了,有没有想到自己想想办法来救出小伙伴啊?生:都那么慌了,还会想办法呀?师:对,我们就来做做这群慌
35、乱的小朋友,把这句话读读吧。(个别读,集体读)师:在这群慌乱的孩子中间,有一个人没有慌,他是谁?生齐说:司马光师:他没有慌,你想想,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之中,有哪些想法闪过他的脑海?生:我不能像他们一样慌。生:我一定要想个办法救出我的小伙伴。生:周围有没有可以用的东西呀?师:是呀,他终于想出办法来了。(师范读这句话“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并做“举”的动作和“使劲”的样子。)抽生读。师: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呀?生:司马光是个聪明的孩子。生:司马光是个冷静的孩子。师: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这个孩子的聪明冷静吧,齐读这句话,注意,别把他的动作忘记哦。反思:
36、让学生想象别的小朋友的慌乱情景和司马光遇事时的想法,使小朋友的慌乱和司马光的冷静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时,司马光沉着机智的形象在孩子的心中立刻变得丰满起来。有了深刻的体会和真切的感受,朗读也能融情融景了。朗读是语文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的情境,然后进入有声有色的朗读,这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线。因此,每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我都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进行立体的,多维的朗读指导,尽量使孩子热情地参与到我的课堂教学,因为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获得充满灵性的感悟,得到愉悦的精神享受。当然,实际的教学过程,也有很多
37、不足、甚至失败的经历,但是,我清楚地认识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像头上的太阳领你向前,失败的教学经历像身后的剑,逼你向前。“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顺境也好,逆境也罢,都将转化成力量,都是对我的鞭策和修炼。、读准本课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小朋友。、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发明性地解决问题。教学重点、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让同学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小朋友。教学难点学习
38、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板书课题。、简单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俺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俺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二、看图、出示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同学能从图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小朋友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小朋友正伸手去扶那个小朋友,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你有不懂的地方吗?同学:爬出来的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同学: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小朋友,他是怎样救的?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读准生字及会认字的音。自身
39、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做猜字游戏,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巩固字音。电脑出示词语的演示文稿:小朋友吓哭没有假山慌了喊叫举起砸破救人古时候司马光一块石头、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四、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一段: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电脑出示插图;让同学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学习第二段: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提问: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你是怎么知道的?(俺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教师鼓励同学能够联系上下文考虑问题。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
40、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指导朗读: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同学认真听,听出什么了?(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生:俺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装满了水。同学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最后他自身的体会读出来。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同学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同学自身练习朗读。同桌互读,相互纠正。指名读,集体纠正。、学习第三段: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全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理解:“一不小心
41、”的意思。(就是没留神掉进大水缸里。)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身练习朗读这段。指名读,大家评议。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指导。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俺们一起来读读第四、五自然段。、学习第四、五自然段:学习第四自然段同学自身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小组汇报得出结论:让他人来帮助,俺这么小,没有方法,有的吓哭了,不知道怎么办。为了让同学理解:“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局面,教师提问: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假如你也在场,那都慌起来了是什么样子
42、?请同学扮演当时的局面。教师指导同学有语气地读好这段。过渡: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就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学习第五自然段:自身读读第五自然段,考虑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画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请同学看图,并模仿司马光的动作。师: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怎样做才叫“使劲”砸呢!再请同学们做动作。同学在扮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教师指导同学读后四、五段。、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与课文中人物的比较:提问: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一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示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示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组织同学讨论交流。自身与司马光的比较
43、:提问:同学们也动脑筋想一想,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同学讨论后全班交流。方法一:用梯子爬到缸上,把小朋友拽上来。方法二:找一根长竹竿,让小朋友抓着竿爬上来。方法三:去喊大人,让大人把他救上来。方法四:可以找来抽水机把水抽出来。方法五:可以拿来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提问:大家想了不少好方法,现在俺们比较一下,司马光的方法和大家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教师演示复动投影片:小朋友被大人从缸中拉出来,人离开水。教师板书:人水请大家想一想: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救小伙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教师再一次演示“人离开水”的复动投影片。司马光用的方法与俺们的有
44、什么不同呢?教师演示:水从缸中流出,小伙伴得救。过渡:这样水就离开了人,小朋友得救了。从这样事情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小组讨论后交流。师总结:你们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都是让人离开水,但时间又来不及。而民光急中生智砸摃救人,没法让水离开人,这是反向思维。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第六段: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吗?请同学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段。五、发明性的思维训练师: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就在这时候,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们会说些什么呀!请同学分角色演一演。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
45、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本节课我以识字教学为主。具体如下:一、多种方法识字新课程倡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语文,要通过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学习知识。低年级要以识字为主,课文是识字的载体,要通过多种方法来学习生字。本课我采用的是随文识字的方法识字,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有助于学生熟记生字,同时,我采用了多种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生字。如:学习“常”字我让学生说一说你经常和谁在一起?谁经常和你一起玩?从而理解“常多次的意思。再如学习“掉、喊、跑”字,我让学生表演动作,通过学生的表演加深学生们对生字意思的理解,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本课教学中,我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的读、大胆的想,勇敢的说、尽情的演。我采取了多种朗读的形式,充分的给学生读书的空间,让他们在读中感悟,读出当时小朋友们的心情。同时,我引导他们大胆的想:小朋友们会喊些什么、叫些什么,他们心情怎样?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大胆的演,进一步体会到了小朋友们慌张的样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