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射频-微波匹配网络设计.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毕业设计--射频-微波匹配网络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射频-微波匹配网络设计.doc(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附表一 题目来源:科研课题名称设计人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指导时间/地点专业班级一、设计(论文)内容用ADS软件,设计集总参数匹配网络:形匹配网络、形匹配网络、形匹配网络;设计分布参数匹配电路:单支节匹配网络、双支节匹配网络、阻抗匹配网络。二、设计(论文)的主要技术指标 1、设计集总参数形匹配网络中心频率为1GHz,负载由10电阻和1.6nH电感串联而成,要求使负载与50的传输线相匹配。2、 设计集总参数形匹配网络中心频率为1GHz,负载由80的电阻和2.65pF的电容串联而成,要求负载与50的传输线相匹配。3、 设计集总参数形匹配网络中心频率为1GHz,负载由80的
2、电阻和2.65pF的电容串联而成,要求负载与50的传输线相匹配。4、 设计单支节匹配网络中心频率为2GHz,负载阻抗为(38.5-j41.5),支节特性阻抗为50,传输线特性阻抗50,要求负载与50的传输线相匹配,微带线基板厚度为1mm,微带线相对介电常数为5.3。5、 设计双支节匹配网络中心频率为2GHz,负载阻抗为80,要求负载与50的传输线相匹配,微带线基板厚度为0.5mm,相对介电常数为9.6,支节1的特性阻抗为60,支节2的特性阻抗为70。6、 设计阻抗匹配网络中心频率为2GHz,频带宽度为0.2GHz,负载阻抗为40,最大电压反射系数为0.1,要求负载与50的传输线相匹配,微带线基
3、板的厚度为0.5mm,微带线相对介电常数为9.6。三、进度安排1、2月下旬:收集与论文题目相关的经典教材和学术著作;选定英文科技文献翻译材料。2、3月上旬:阅读教材和著作;翻译文献。3、3月下旬:确定课题思路,学习理论知识;修改翻译内容。4、4月上旬:选择仿真工具并学习使用方法。5、4月下旬:对设计进行仿真,观察实验数据并整理记录。6、5月上旬:完成论文初稿。7、5月下旬:规范书写格式并完善细节,等待答辩。四、毕业设计(论文)提交的文档及基本要求1毕业论文一份(包含封皮、目录、中英文摘要、内容及参考文献)2不少于5000汉字的科技翻译资料一份3、毕业论文简介(A4纸12页)(包含题目、专业、年
4、级、姓名、指导教师、毕业论文所做的工作、解决的问题、创新之处等)4毕业设计任务书5开题报告6毕业设计工作中期检查表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附表二 2013 年3月1日课题名称射频/微波匹配网络设计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在射频电路的设计中,阻抗匹配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匹配网络的实质是实现阻抗变换,使负载与传输线匹配或使负载与信源匹配。因为匹配关系到系统的传输效率、功率容量和工作稳定性,所以是电路和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二、国内外研究综述射频电路的设计方法与低频电路的设计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因为随着频率的提高传输波的波长也降低到了可以和电路元件相比拟的状态,在此情况下,电路电压和电流都不
5、再保持不变,这就增加了匹配网络设计和仿真测试的难度。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射频电路的设计越来越复杂,指标要求越来越高,设计周期却越来越短。因此,使用软件工具已经成为射频电路设计的必然趋势。目前,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软件是在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IT公司中最流行的射频微波电路设计仿真工具,该软件功能强大,仿真手段丰富多样,是广受射频工程师们认可的工程软件。一般的传输线电路包含信号源、传输线和终端负载,所以主要考虑两种匹配情况:传输线与终端负载的匹配 传输线与信号源的匹配。 总的来说,匹配网络的设计大致分三种,即集总参数元件匹配网络设计、分布参数元件匹配网络设
6、计和混合参数元件匹配网络设计。集总参数匹配网络是由串联或并联的电感或电容构成的,一般分L形匹配网络、形匹配网络和形匹配网络三种。分布参数匹配网络是由串联支节或并联支节构成的,由于微带线是射频电路中比较理想的传输线,所以,一般来说,支节是由微带线实现的。分布参数匹配网络一般分单支节匹配网络、双支节匹配网络和阻抗匹配网络。混合参数元件匹配网络有集总参数的电容,于是比全部采用分布参数的匹配网络更紧凑,这种网络由两段传输线及之间一个并联电容构成结构的,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可实现任意阻抗变换,只需通过调整电容值和电容值在微带线上的位置就可以很方便灵活地调整电路参数,因此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三、毕业设计(论
7、文)所用的方法首先,介绍课题所需的理论基础,即传输线理论和阻抗圆图的使用方法。其次,结合设计实例使用理论知识进行匹配网络设计。然后,使用ADS2009射频仿真软件对匹配网络设计方案进行软件仿真,观察并记录电路性能的仿真数据。最后,通过综合各匹配网络的仿真结果说明使用ADS软件进行匹配网络设计的可行性。四、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1 黄玉兰射频电路理论与设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2 黄玉兰ADS射频电路设计基础与典型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3 朱进,尹园威,刘超射频电路匹配网络的分析与设计信息技术2011年8期4 徐兴福ADS2008射频电路设计与仿真实例电子工业出版社,20
8、095 黄秋元,董诗波射频电路中匹配网络的设计与分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第31卷第6期6 陈艳华,李朝晖,夏玮ADS应用详解射频电路设计与仿真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97 孟庆斌,黄贵兴,葛付伟,李维祥一种低噪放多级匹配网络的设计与仿真微波学报2012年6月第28卷第3期8 刘凤格匹配电路设计软件的实现与验证电讯技术2010年6月第50卷第6期9 尹川,姚毅基于ADS射频电路匹配网络的建立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第9期10 陈蓓锋,刘学观双支节阻抗匹配网络的实现现代电子技术2007年第23期11 陈晓玲,刘敏,王艳芬,盛春玲阻抗匹配的原理与应用硅谷2008年22期12 王翠珍,吴凌燕,陈世夏电
9、路阻抗匹配网络的设计科技信息2009年33期13Reinhokl Ludwig, Pavel BretchkoRF Circuit Design and Application科学出版社,200214Patrick ScheeleContinuously Tunable Impedance Matching Network Using Ferroelectric VaractorsIEEE,2005五、指导教师审批意见题目切实可行,研究思路正确,资料获得情况良好。文献阅读广泛,所用方法合理,同意开题。签字: 年 月 日毕业设计工作中期检查附表三 2013 年3月16日课题名称姓 名专业和班级指
10、导教师一、 毕业设计具体内容、目标和可能遇到的问题设计内容与目标:1、设计集总参数形匹配网络中心频率为1GHz,负载由10电阻和1.6nH电感串联而成,要求使负载与50的传输线相匹配。2、设计集总参数形匹配网络中心频率为1GHz,负载由80的电阻和2.65pF的电容串联而成,要求负载与50的传输线相匹配。3、设计集总参数形匹配网络中心频率为1GHz,负载由80的电阻和2.65pF的电容串联而成,要求负载与50的传输线相匹配。可能遇到的问题:1、不太熟悉ADS软件中英文表示的那些元件列表的意思,并且有的两个元件面板里的一些元件图标比较相似不易区分,只能通过查阅软件学习教程才能明白。2、形匹配网络
11、和形匹配网络都是三元件匹配网络,要从归一化阻抗所在点开始先后在史密斯阻抗圆图或导纳圆图上进行三次旋转才能回到匹配点,这三次旋转是相互关联的,每一次旋转都影响到最后是否能回到匹配点,所以这个地方是难点,只能通过多次尝试才可以。 二、 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1、研究方法:使用ADS软件设计匹配网络并做原理图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判断设计可行性。2、技术路线:集总参数形匹配网络:从负载端向传输线方向看去,先串联=5.30pF的电容,再并联一个=3.98nH的电感,并使电感接地。集总参数形匹配网络:从负载端向传输线方向看去,先串联=15.62nH的电感,然后并联一个=30.78nH
12、的电感,并使电感接地,最后再串联=3.21pF的电容。集总参数形匹配网络:从负载端向传输线方向看去,先并联=5.20nH的电感,然后串联一个=10.46pF的电容,然后再并联=5.62pF的电容,最后使和接地。3、实验方案:通过对所设计的匹配网络进行原理图仿真验证该匹配网络的匹配状态是否良好。4、可行性分析:通过观察仿真结果,集总参数形匹配网络、形匹配网络和形匹配网络的匹配状态都良好,也即设计方案是可行的。三、指导教师对学生出勤、文献阅读等方面的评语能在规定的时间周二向老师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学习了ADS软件的使用方法和匹配网络的一些基础知识,参考一些比较先进的国内资料与外文文献,确定了一个比较
13、合适的设计方法。阅读了 1黄玉兰射频电路理论与设计.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 陈艳华ADS应用详解一射频电路设计与仿真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3 Reinhokl Ludwig, Pavel BretchkoRF Circuit Design and Application科学出版社,20024Patrick ScheeleContinuously Tunable Impedance Matching Network Using Ferroelectric VaractorsIEEE,2005等资料。论文进度达到了预定目标。签字: 年 月 日此表学生填写,指导教师给出评语后,复印件于
14、第五周交院教学办公室。毕业设计工作中期检查附表四 2013 年4 月26日课题名称姓 名专业和班级指导教师一、 阶段性结果已完成集总参数形匹配网络、集总参数形匹配网络、集总参数形匹配网络的设计和仿真并整理好了设计文档;初步进行了分布参数单支节匹配网络、分布参数双支节匹配网络和分布参数阻抗匹配网络的设计和仿真,其中双支节匹配网络设计的仿真结果不符合工程应用要求。二、存在的问题1、分布参数双支节匹配网络的设计经过原理图仿真得到的仿真结果不符合工程应用要求,需要做设计改进。2、在设计匹配网络时可以在网络响应数据显示区看到电压反射系数曲线和正向电压传输系数曲线,但是在出原理图仿真结果时,纵坐标只能选到
15、参量不能选到参量。三、后一步工作设想对分布参数双支节匹配网络做些设计改进,整理分布参数匹配网络设计文档。总结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完善整个设计文档。四、指导教师对学生出勤、论文进展方面的评语签字: 年 月 日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口头汇报后,学生填写该表,教师给出评语后,于第十周交院教学办公室。 Abstract: Impedance match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cepts in the design of RF circuit. Impedance matching is achieved by a matching network, a
16、nd the essence of the matching network is related to impedance transformation, which makes a load match with a transmission line or with a source. Because the matching network is related to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power capacity and working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so it is the essential question m
17、ust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of the circuit and system. A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matching network design is very complex and the knowledge between the parts of theoretical foundation is linked to each other, if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system is not given, it will be difficult to und
18、erstand the following design process, so it is proper to introduce the theory in the first and then design the matching network so that the concept of matching network design is easily to be understoo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content, this paper is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except the i
19、ntroduction. The main content of each part is described as the following. First of all, the first part mainly discusses several important concepts of the RF circuit, such as three kinds of working station of the transmission line, that is to say, traveling wave station, standing wave station and mov
20、ing standing wave station and their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icrostrip line and the calculation of the relevant parameters; the composition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mith chart; the types of the matching network and how to make use of the Smith chart to design a mat
21、ching network; the methods to analysis the RF circuit network and physical meaning of the scattering parameters of a two-port network. Then, based on the above theoretical basis, the second part uses ADS (Advanced Design System) software to accomplish the lumped and distributed parameter matching ne
22、twork design, which is the perfect software in the field of RF and microwave engineering, and then gives the detailed design steps, the necessary pictures, the feasible simulation schematic diagram and the final simulation results, and at last, analysi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o prove that the match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射频 微波 匹配 网络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