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病理复习指导----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完整版)实用资料.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执业医师病理复习指导----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完整版)实用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医师病理复习指导----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完整版)实用资料.doc(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执业医师病理复习指导- 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第十单元 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考情分析200420052006合计ZY2114ZL213第一节 结核病 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对人致病的结核杆菌主要为人型结核杆菌,少数是牛型,本病主要由呼吸道吸人带菌飞沫或尘埃造成肺部感染。少数病人可因食入带菌的食物经消化道感染。 一、基本病理变化 结核病是一种特殊性炎症,其病变特点是形成结核性肉芽肿,但基本病变不外是渗出、变质和增生。人机体免疫力 菌之间斗争过程,人体在同进入机体的结核杆菌作斗争的过程中,产生了对结核杆菌的变态反应和
2、免疫。 (一)渗出为主的病变 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菌量多、毒力强及变态反应明显时,常出现渗出性病变,多发生在疾病早期或病变恶化时,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此类病变可完全吸收,或转变为以增生或变质为主的病变。敌强我弱 (二)增生为主的病变 当细菌量较少、毒力较低、机体免疫力较强时,表现为增生为主的病变,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结核结节。单个结核结节肉眼不易察见,三四个结节融合成较大结节时才能见到,其境界分明,约粟粒大小,呈灰白或灰黄色。镜下典型结核结节中央常有干酪样坏死,其中含有结核杆菌,周围有类上皮细胞、langhans巨细胞以及外周浸润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类上皮细胞梭形或多边
3、形,核圆或卵圆,胞质丰富,境界不清。Ianghans。巨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可有十几个到几十个核,呈花环状、马蹄状排列在胞浆周边区。记住是三层。干酪样坏死就要靠巨(大)细胞来对付。腐乳。敌弱我强 (三)变质为主的变化 当细菌数量多、毒力强、机体免疫力低或变态反应强烈时,渗出及增生的病变均可发生干酪样坏死。坏死呈黄色、均匀、细腻,状似奶酪。镜下为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内含结核杆菌。敌强我弱 以上三种变化往往同时存在,而在某一时期以某一种变化为主,随着机体免疫反应与变态反应强弱的变化而相互转化,ZL4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属于(2000) A.急性增生性炎 B.纤维素性炎 C.化脓性炎 D.变质性炎
4、E.特殊性炎答案:E(2000)ZL7结核病的组织坏死属于(2004) A凝固性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干酪样坏死 D.坏疽 E.纤维素样坏死答案:C(2004)1在结核病发生起着特别重要作用的是 A.感染的细菌数量大 B.机体与结核病患者接触 C.ZK(机体对结核菌缺乏免疫力或处于过敏状态ZK) D.细菌毒力强 E.病人年龄小答案:C是敌我关系3结核结节中最具有诊断意义的细胞成分是 A.郎格罕巨细胞和淋巴细胞 B.郎格罕巨细胞和上皮样细胞 C.淋巴细胞和上皮样细胞 D.上皮样细胞和异物巨细胞 E.异物巨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答案:BZL1结核性病变的特征性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 B.浆细胞 C.
5、淋巴细胞 D.异物巨细胞 E.上皮样细胞答案:E相关知识发病机制 小儿初次接触结核杆菌后是否发展为结核病,主要与机体的免疫力,细菌的毒力和数量有关,尤其与细胞免疫力强弱相关。机体在感染结核菌后,在产生免疫力的同时,也产生变态反应,均为致敏T细胞介导的,是同一细胞免疫过程的两种不同表现。 1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巨噬细胞吞噬和消化结核杆菌,并将特异性抗原传递给辅助T淋巴细胞(CD4+细胞),巨噬细胞(主要为树突状细胞)分泌IL12,诱导CD4+细胞向THl细胞极化,分泌和释放IFN。IFN进一步促进单核细胞聚集、激活、增殖和分化,产生大量反应性产物、释放氧化酶和消化酶及其他杀菌素,以便吞噬和杀灭更多
6、的结核杆菌。IFN增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CB8+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活性,溶解已吞噬结核杆菌和受抗原作用的巨噬细胞。上述细胞免疫反应,可最终消灭结核杆菌,但亦可导致宿主细胞和组织破坏。当细胞免疫反应不足以杀灭结核杆菌时,结核杆菌尚可通过巨噬细胞经淋巴管扩散到淋巴结。 2迟发型变态反应是宿主对结核菌及其产物的超常免疫反应,亦由T细胞介导,以巨噬细胞为效应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如局部聚集的抗原量较低时,这种反应有利于预防外源性再感染和在局部扑灭血源播散结核杆菌,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迟发型变态反应直接和间接作用,引起细胞坏死及干酪样改变。甚至形成空洞。 感染结核杆菌后机体可获得免
7、疫力,90可终生不发病;5因免疫力低下当即发病,是为原发性肺结核。另5仅于日后机体免疫力降低时才发病,称为继发性肺结核,是成人肺结核的主要类型。初染结核杆菌除潜匿于胸部淋巴结外,亦可随感染初期菌血症转到其他脏器,并长期潜伏,成为肺外结核(extrapulmonarytuberculosis)发病的来源。 4结核病的细胞免疫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为 A.T细胞 B.B细胞 C.NK细胞 D.巨噬细胞 E.嗜中性粒细胞答案:A 二、结核病变的转化规律 (一)好转痊愈 1吸收消散 渗出性病变及微小的干酪样坏死灶可吸收、消散。 2纤维化 未被完全吸收的渗出性病变及小的干酪样坏死灶,可通过成纤维细胞长入
8、而发生纤维化。结核结节内类上皮细胞转变为成纤维细胞也可发生纤维化。较大的干酪样坏死灶难以全部纤维化,则由其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将病灶包裹或发生钙化,病灶中尚有少量细菌存活,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变可复发。 (二)恶化 1病灶扩大 原有病灶周围发生渗出及坏死,使病灶扩大。 2溶解播散 于酪样坏死溶解液化,随自然管道排出,形成空洞。因坏死物中含大量结核杆菌而引起播散,也可通过支气管播散到肺内其他部位,甚至通过淋巴道和血道播散到淋巴结及全身。 三、原发性肺结核病 是指机体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结核病,多发生于儿童,少数可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 (一)病变特点 结核杆菌经呼吸道进入肺内,首先在肺通
9、气较好的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靠近肺膜处,形成肺内原发灶。原发灶一般为一个,圆形,直径多在Icm左右,色灰黄。病灶开始为渗出性,继而发生干酪样坏死。结核杆菌很快侵入淋巴管,随淋巴液到所属肺门淋巴结,引起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及干酪样坏死。肺的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合称原发综合征,是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一管两头,哑铃状。ZL3不属于继发性肺结核临床病理特征的是(2000) A.病变多从肺尖开始 B.主要沿支气管播散 C.ZK(病程较长,渗出、增生、坏死病变并存ZK) D.肺门淋巴结显著肿大 E.多见于成人答案:D(2000) (二)发展和结局 绝大多数原发性肺结核病患者在
10、感染过程中因机体免疫力增强而自然痊愈。小的病灶可完全吸收或纤维化,较大的干酪样坏死灶可发生纤维包裹和钙化。少数患儿因营养不良或同时患有其他传染病,使病情恶化,肺内及肺门淋巴结病变继续扩大,结核杆菌可通过淋巴道、血道和支气管播散。 1淋巴道播散 肺门淋巴结病变进展时,结核杆菌可沿淋巴骨蔓延到气管、支气管纵隔、锁骨上下淋巴结,也可逆行至腹膜后及腹股沟淋巴结引起病变。初期淋巴结肿大,继之出现干酪样坏死并液化。浅表淋巴结结核有时可穿破皮肤,形成纤久不愈的窦道。 2血道播散 多为原发性肺结核病的播散方式。全身粟粒性结核病:肺内原发灶干酪样坏死扩大,破坏肺静脉分支,大量结核杆菌一次性进入血循环,形成结核性
11、败血症,播散到全身各脏器,如肺、肝、肾、脾、脑及脑膜、腹膜等处,形成密集分布、大小一致、灰白色粟粒状的结核病灶,可发生干酪样坏死。临床上,病情危重,有明显中毒症状,如细菌少量多次进入体循环,病灶大小,新旧各异,称慢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肺粟粒性结核病:常为全身粟粒性结核病的部分。有时可仅局限于肺内,这是由于支气管周围或纵隔淋巴结干酪样坏死物破入附近静脉,或液化坏死物随淋巴液经静脉角入血到右心,经肺动脉播散至两肺所致。肺原发综合征钙化后,结核杆菌还可由肺外结核病灶少量多次侵入血流,再播散于两侧肺内,形成大小、新旧各异的病灶,称慢性肺粟粒性结核病。10.全身粟粒性结核病常常是肺结核经哪种途径播散的结
12、果(2004) A.淋巴道 B.血道 C.支气管 D.潜伏的病菌重新繁殖 E. 沿组织间隙蔓延答案:B(2004)几个选项,替结核菌想想,还是血道播散方便呀! 四、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及类型 继发性肺结核病是指人体再次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生的肺结核病,多见于成年人,其再感染源有两种可能,一是内源性感染,即细菌从体内原有病灶,包括原发性肺结核病及肺外结核,经血行播散至肺尖,形成潜伏病灶。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灶活动而发展成继发性肺结核病。二是外源性感染,即细菌由外界再次侵入肺内而发病,较少见。 (一)病变特点 由于继发性肺结核病时,机体对结核杆菌已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和变态反应,故病变一般能局限在肺
13、内。早期病变多从肺尖开始,肺门淋巴结一般不受累,很少发生血道播散,如果病灶蔓延,主要沿支气管在肺内播散,病变易发生干酪样坏死,且周围常有增生性病变,形成结核结节。病程长、病情较复杂,时好时坏,导致新旧病变交错存在。 (二)病理类型 1局灶型肺结核 多位于右肺尖处,病灶单个或多个,直径0.51cm、常以增生为主,病灶中央可发生干酪样坏死。患者常无自觉症状,少数病人可发展为浸润型肺结核。 2浸润型肺结核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属于活动性肺结核。多数是局灶型肺结核发展的结果,少数开始即为此型。病变特点是在肺尖或锁骨下区病灶周围发生渗出、坏死,使病灶扩大。患者有低热、盗汗、咳嗽、咯血等症状,如能及
14、时治疗,一般在半年内病变完全吸收,或通过纤维化、钙化而痊愈。如未及时治疗或病人抵抗力下降,病情进展,干酪样坏死灶扩大,坏死物液化经支气管排出后形成急性空洞,洞壁粗糙,内壁坏死层中有大量结核杆菌,空洞不断向外排出含菌的坏死物,经支气管播散而引起干酪性肺炎。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在浸润型肺结核急性空洞的基础上,病变经久不愈而形成。 病变特点是:厚壁空洞形成,空洞大小不一,壁厚可达lcm,洞壁内层为干酪样坏死,中 层为结核性肉芽组织,外层为纤维组织;肺内出现新旧不同的播散病灶。当病变进展时, 空洞内干酪样坏死组织不断排出,经支气管播散,引起干酪性肺炎。病情迁延,肺内形成许多新旧不一、病变类型不同的
15、病灶,呈自上而下不规则分布状。最后可导致肺组织广泛纤维化,胸膜增厚并与胸壁粘连,严重影响肺功能,并可引起肺源性心脏病。 4干酷性肺炎 机体抵抗力极低或对核杆菌变态反应过强时,浸润型肺结核或急、慢性空洞内的细菌经支气管播散可致干酪性肺炎。病变肺肿大、实变、病灶呈小叶状或融合成大叶状分布,坏死组织液化排出,可形成多个急性空洞。患者常有明显全身中毒症状。 5结核球 结核球是一种有纤维包裹、境界清楚的球形干酪样坏死病灶,直径在2cm以上。一般为单个,肺上叶多见,结核球可由浸润型肺结核转为痊愈时,干酪样坏死灶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包裹形成;也叮闲空洞引流的支气管阻塞,使空洞内充满干酪样坏死物而形成;或由多个结
16、核病灶融合而成。结核球相对较稳定,可手术切除。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灶可进展引起支气管播散。 6结核性胸膜炎 可发生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的各个时期。病变以浆液或浆液纤维素性渗出为主时,称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如以增生病变为主,则为增生性结核性胸膜炎。局灶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干酷性肺炎浸润型肺结核干酪性肺炎结核性胸膜炎 可发生于各个时期ZL2成人肺结核病最常见的类型是(2000) A.局灶型 B.浸润型 C.慢性纤维空洞型 D.干酪样肺炎 E.结核性胸膜炎答案:B(2000)(121122题共用备选答案)HTK2005 A干酪性肺炎 B葡萄球菌肺炎 C革兰阴性杆菌肺炎 D急性
17、肺脓肿 E肺癌HT121ZK(上肺部病变伴低热、乏力,经正规抗菌药物治疗后肺部病灶不吸收,最先考虑的是ZK)答案:A解析:上肺部病变伴低热、乏力,高度怀疑肺结核,经正规抗菌药物治疗后肺部病灶不吸收,更考虑为特异感染的可能大。肺结核的肺炎表现即为干酪性肺炎。122ZK()多见于体弱、心肺慢性疾病患者院内获得性感染的是ZK答案:C五肺外器官结核病 大多是原发性肺结核病经血道播散的后果。当机体抵抗力强时,少量进人血液中的结核杆菌在骨、肾、脑等器官潜伏下来,成为日后肺外器官结核病的来源。(一)肠结核病 肠结核病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肠结核病两型,前者很少见。常见于小儿,多因饮用含牛型结核杆菌的牛奶而引起。
18、其病变与肺结核的原发综合证相似,称肠原发综合征(包括肠内原发灶、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大多数肠结核病是继发性的,见于活动性肺结核病伴空洞形成的病人,因咽下大量含菌痰液所致。病变好发于回盲部,因该处淋巴组织丰富,细菌易于入侵,加上此处肠内容物停留时间较长,接触细菌机会较多之故。按病变不同特点,有溃疡型和增生型之分。 1、溃疡型:环形溃疡肠腔狭窄;由于肠壁淋巴管分布呈环形,因而溃疡长径多与肠纵轴垂直。溃疡常有多个,边缘很不整齐,呈潜行性,溃疡底部为干酪样坏死及结核性肉芽组织,可达肌层,局部浆膜常有纤维素渗出和连接成串的灰白色粟粒状结节形成(结核性淋巴管炎)。渗出物机化后可引起局部肠
19、粘连,溃疡愈合后因瘢痕收缩而致肠狭窄,但出血、穿孔少见。临床上除出现结核性全身中毒症状外,常有腹痛、腹泻、消瘦,不完全性肠梗阻。 2、增生型:病变特征是回盲部大量结核性肉芽组织形成和随后肠壁纤维化,致肠壁高度增厚,肠腔狭窄,病灶外粘膜可有浅溃疡和息肉,临床上常有不完全性肠梗阻,右下腹可触及包块,须与肠癌鉴别,增生型比溃疡型少见。 (二)结核性腹膜炎通常由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输卵管结核直接蔓延而来。也可为急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的一部分,按病变性质可分为干性和湿性两型。1、干性: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机化而引起腹腔脏器的粘连。2、湿性:以大量结核性渗出为特征。例题11肠结核溃疡的肉眼形态是 A.椭
20、圆形,溃疡的长轴与肠的长轴平行 B.口小底大烧瓶状 C.不规则地图状 D.呈带状,其长径与肠长轴垂直 E.火山喷口状答案:D 第二节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可分为急性细菌性痢疾、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和慢性细菌性痢疾。 一、病理变化 (一)急性细菌性痢疾大多累及左半结肠,尤以直肠病变最为常见。肠道病理变化初期表现为卡他性炎,继而,渗出的纤维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坏死组织覆盖于肠粘膜表面形成假膜,称假膜性炎,、假膜脱落形成大小不等的溃疡。拉稀当然是直肠病变了 (二)中毒型细菌性荆疾肠道病理变化表现为卡他性肠炎或滤泡性肠炎。虽然肠道病理变化较慢,但常于发病后数小时内发生中毒性
21、休克和呼吸衰竭。慢性细菌性痢疾由急性细菌性痢疾迁延而来。肠道病理变化表现为新老病变相互混杂。 (三)里急后重和排便次数增多 与直肠壁受炎症刺激有关。 (四)中毒性休克 严重的毒血症引起,多发生于27岁的小儿,多由福氏或宋氏痢疾杆菌引起。一点都不给你送福8细菌性痢疾肠道病变最显著的部位是在 A.升结肠 D.横结肠 C.降结肠 D.乙状结肠 E.乙状结肠和直肠答案:E7下列属于假膜性炎的疾病是 (2002) A.肠伤寒 B.肠结核 C.阿米巴痢疾 D.急性细菌性痢疾 E.肠血吸虫病答案:D(2002)ZL14属于假膜性炎的是(2004) A.大叶性肺炎 B.结核性胸膜炎 C.风湿性心包炎 D.流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执业 医师 病理 复习 指导 常见 传染病 寄生虫病 完整版 实用 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