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摘抄(适合写作文的新鲜素材)7篇.docx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摘抄(适合写作文的新鲜素材)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摘抄(适合写作文的新鲜素材)7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摘抄(适合写作文的新鲜素材)7篇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摘抄篇1聂海胜出生在湖北的一个小山村,家里兄弟姐妹一共有8人,生活非常贫苦。他的小学老师讲:“他从来没有穿过一双像样的鞋,下雨天总是光着脚,怕弄脏他唯一的布鞋。”有一次学校交学费,他没钱,就抓了条大鱼卖给老师,才换了2元钱交了学费。虽然生活如此艰辛,小海胜却从不埋怨,小海胜成了同学中的“学习王”、“数学狂”。海胜回忆说:“我们家穷,供不起姐弟8人上学,我们只有1个上了高中,我很珍惜我的上学机会。”终于,高中毕业时国家航空部队招募飞行员,聂海胜积极报名,凭借过硬的身体素质顺利通过了招飞考试。来到航校,聂海胜积极投入训练,各项
2、指标都完成得非常出色。他成为了学员中第一个单独飞行的人。在歼七飞机改造后的一次试飞中,聂海胜飞行11分钟后突然听到“砰”得一声巨响,飞机急速下降,机舱温度迅速升高。他一边报告情况,一边排查故障,但却无济于事。地面指挥他马上弃机跳伞,但他仍然想做最后的努力保住飞机。直到距地面600米的时候,他才无奈弃机。就在他弹射出机舱的瞬间,飞机爆炸了,他与死神擦肩而过。9年后,北京航天城宣告成立,聂海胜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了一名航天员,艰苦的训练锻造了聂海胜过硬的身体素质,让他顺利成为了“神舟六号”的宇航员。2005年“神六”的顺利飞天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跨进了一大步,也完成了山里娃41年的飞天梦。时隔八年,4
3、9岁的聂海胜再次入选“神十”飞行组,不曾想又是一个八年,57岁的聂海胜在“神十二”中实现三探苍穹,进入天河核心舱,这也标志着我们进入了自己的空间站,迎来了航天事业的新突破。聂海胜曾说:“祖国需要,不管年纪多大,只要能飞,我都会全力以赴。”小朋友们,弘扬航天精神,立志报效祖国,让我们锻炼好身体,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摘抄篇2浩瀚星空,天路漫漫。航天英雄,再探苍穹。2023年6月17日,万众瞩目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人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三位航天员,将在太空工作生活三个月时间。至今,聂海胜和他的战友们,已在太空工作生
4、活二个月时间了,全国人民特别是家乡枣阳人民,时刻都在关注着聂海胜和他的战友们,也时刻在祝福聂海胜和他的战友们,祝福他们工作生活平安顺利。据新华社消息,2023年6月23日上午,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同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天地通话。这一天,是三位航天员进驻航天空间站的第七天。我们从电视上欣慰地看到,三位航天员在太空工作生活正常顺利。也就是在这一天,农民日报副刋用近半个版面,发表了我的一篇散文聂海胜参军。这一文中国农网同时发表,当天被多家网站和媒体转发,迅速在无数读者中流传。据中央电视台报道,2023年7月1日,在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位航天员进驻的中国空间站,挂上了鲜艳的
5、中国党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这一天,是伟大的中国诞生100周年纪念日。100年,重塑一片河山;100年,振兴一个民族;100年,富强一个国家。聂海胜和他的战友们,在空间站举行了简单庄重的纪念活动。三位中国航天员在太空,声音洪亮自豪而又充满信心地高声喊出:“祝伟大的中国生日快乐!”聂海胜首批被选入国家航天员大队,是最早的14名航天员之一;在中国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中,是当时以将军身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三次执行航天飞行任务,两次担任指令长;三次问天,都是当时进入太空时间最长的;探苍穹多项新任务,都是由他和他带领的团队完成的这些都是巧合和偶然吗?中国的第一批14名航天员,是从3000名国家一级飞行员中
6、挑选出来的。后来又挑选的航天员,也都是优中选优。他们都有强健的体质、钢铁般的意志、合格的技能,都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贵品质,都有勇于为国出征献身国防的一颗红心。那么,三次选中的为什么偏偏都是从我们枣阳市杨垱镇走出的聂海胜呢?人的一生,从童年开始,或多或少不断都有梦想。聂海胜从小的理想,就是长大了当兵,当一个像他大哥(本家堂哥)聂长远那样的兵。后来,慢慢地也就是在他上初中入团的这时候,他的这一理想具体了清晰了,他把自己的理想定格在做一名保卫祖国的解放军空军飞行员。聂海胜出生的那一年,初中毕业的聂长远入伍离开家乡。由于学习积极、训练刻苦、严于律己,聂长远多次受到嘉奖,很快入了党、提了干。一人参军,
7、全家光荣。大哥当兵后,大娘家门口就挂上了“军属光荣”的牌子。每年春节前,在村里担任生产队长的父亲都要随大队干部还有文艺宣传队,去大娘家打扫卫生、送对联门画,在大娘家门口演文艺节目。大哥成了村里的楷模和光荣。每次大哥从部队给大娘寄来家信,聂海胜都要争着把信拿到手,跑着蹦着把信给大娘家送去。聂海胜6岁那年春节前,在部队当连长的大哥聂长远回来探亲。聂海胜戴上大哥的军帽,高兴地从这一家跑到那一家。聂长远归队那天,聂海胜跟着父亲和大爹小爹一起,一直把长远大哥送到村口。大哥一直抱着小海胜,看大哥要走了,聂海胜手摸着大哥军帽上的红五星,认真地问:“我长大了也能像你一样当兵吗?”看着既天真又有志气的小海胜,聂
8、长远高兴地回答:“能,一定能!要想当兵,必须得好好学习。有了文化知识,将来当兵了才能为国防建设作贡献,部队就需要有文化知识的战士。”大哥的话,6岁的海胜不一定完全听得懂,但有一点他记住了,要想当兵,从小就得好好学习。聂海胜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有了一个绰号叫“数学王”。这一绰号传得很广,不仅当时全校的师生都知道,周围村庄的乡亲们也都知道。他为什么会有这个绰号,又为什么全校的师生和周围村庄的乡亲们都知道呢?聂海胜上小学四年级是1976年。那时,他们学校有五个年级五个班,各班人数不等,全校学生300多人。学校的几个数学老师,为了培养同学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经常好出一些课
9、外题对同学们搞智力测验。那是个风和日丽的一天下午,老师们又出了一个智力测验题。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是全校五个年级五个班的同学,同时间同地点做这个题。全校300多同学集中在操场,数学老师李国联对同学们说:“准备出的这个题,一至五年级的数学教材上都没有,过去大家也都没学过。估计只有五年级的同学们才有可能做得到,低年级的同学们能做到更好,做不到也很正常。”测验题出出来,另一位数学老师徐大田对大家说:“做题时间半小时,谁会做谁举手单独回答。10分钟以后,可以商量可以讨论。”徐老师的话音刚落,聂海胜就举手了。李老师和徐老师十分惊喜,他们来到聂海胜面前,单独听他回答那道题。聂海胜的答案和标准答案完全一样,
10、思路也非常清晰。两位老师又高兴又意外,连声夸奖聂海胜。五年级班当时60多人,60多个五年级的同学都没做出的题,四年级的聂海胜却很快回答出来了。那是一道什么题呢?其实,这道智力测验题也很简单。一个孤岛四面环水,水深5米,水宽5米,水沟弯都是90的直角,只有两块25厘米宽、5厘米厚、5米长的木板。问怎样用这两块木板,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登上孤岛?这道题在成年人看来,是一道很简单的智力测验题。把一块木板放在任何一个直角的两个外边上,另一个木板放在这块木板的中间成直角与内边相接即可。可对上小学的孩子们来说,又不是书本上学过的东西,一时做不到也可以理解。这个智力测验题,其实也就是一道几何题,在聂海胜讲解
11、之前,很多同学都感到它像一个难猜的谜。再难的谜,都有谜底,如果你掌握了谜底,这个谜对你来说就不难了。全校同学都不会的谜,聂海胜为什么能很快解开呢?海胜在学习上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有钻劲,爱动脑筋,从不放过任何一个难点和疑点,乘法口诀和各种公式,他都能倒背如流。聂海胜在学习上还有有很多的优点。譬如,他学习习惯比较好,课堂上注意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很注意记笔记。偶尔做错的题,总要找出错的原因,并专门备有一个改错本,总要把做错的题反复多做几遍,直到牢牢地记住这个题的解法为止。聂海胜上小学四年级,成为学校“数学王”的故事,在他的老家樊庄和家乡樊庄周围一带传得很广。家乡很多做父母的人们,在教育自己的孩
12、子时,学校的老师在教育自己的学生时,经常好讲的就是这个故事。用聂海胜做榜样,鼓励更多的孩子,像聂海胜那样,从小刻苦勤奋,用心读书学习。小学生聂海胜,用自己的行动再次诠释了这样一个哲理: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童年的艰苦经历和在艰苦的环境里养成的性格,是我终身的财富,这笔财富是无价之宝。它为我学生时期完成学业,参军以后当好一个兵、当好一个飞行员和宇航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童年品尝的艰苦,使我终身受益。”这是我记录整理的聂海胜的一段话,类似这样聂海胜的精彩话语,在我采访笔记里我记录整理有多段。儿时的聂海胜,记忆中最多的事就是捡柴火。他那时和很多同学一样,上学出门常常要带上一个小箩筐,路上看到
13、什么捡什么,路边的杂草、树叶、树枝、麦秆,只要能烧,捡到筐里都是柴。放学回家,一定要捡一筐柴火带回。夏天放暑假,做完假期作业,主要任务就是捡柴。他和伙伴们一起,带上镰刀、耙子,见到荆棘砍荆棘,见到艾蒿砍艾蒿,手脚受伤碰破是常有的事。到深秋天,没有柴火可捡了,但家里过冬的柴火又不够,海胜常常跟着本家的哥哥聂海远一起到较远的地方挖茅草根。挖一下午回来,也只能挖个八九斤,晒干了也就是二三斤的样子。有一天晚上,突然刮大风,海胜的爸妈急忙起床,出屋收拾院里晒的柴。当两位老人和海胜的姐姐们来到柴堆跟前时,看到海胜已趴在柴堆上面了。他怕柴被风刮跑了,伸开两臂和两腿成一个大字形,像老母鸡护小鸡一样护着身底下的
14、柴。搬完柴进屋,妈妈看到小海胜身上和双腿上,被杂草和树枝划了很多小血口,心疼得直咂嘴,搂着他直掉眼泪。小海胜轻轻地推开母亲说:“妈妈,你不要老是这样护着我!我是家里的男孩,我应该多为家里分些忧!”连绵的秋雨下了半个多月还不见停,海胜家因实在没有柴火烧了,已经一天没有开火做饭。虽然肚里饿得咕咕叫,但懂事的小海胜像姐姐们一样咬牙忍着,没在妈妈面前吭一声。孩子们饿不饿妈妈最清楚,第二天中午,聂妈妈把家里的一个扫地用的扫帚把拆了,又把家里的一个床腿拆下来劈碎了,用这些柴火给一家娃子大人做了一锅红薯糊糊。那年头,农村普遍缺柴火,各学校勤工俭学的主要途径就是组织学生捡柴。80斤至100斤不等,可以抵一个学
15、期的学费。有几个学期,聂海胜就是通过捡柴的办法凑够自己学费的。这天下午,在枣阳一中读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聂海胜,在离他的学校10多公里远的火车站南边,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打工劳动。在枣阳土产公司这座最大的仓库里,聂海胜干得很欢,两腿跑得很快。他也很有眼色,身影很活跃,哪里最需要人手,他就及时出现在哪里。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叫什么,也不知道他是高中一年级的在校学生,只知道这个新来的小伙子特别能干,与人说话时特别和蔼。时间不长,大家就喜欢上他了,都愿与他搭班干活,跟他搭班干活感觉顺溜。下午劳动结束,聂海胜拿着仓库主任开的条子,领取到了半天的劳动报酬六角三分钱。从小的时候,聂海胜就开始在生产队里参加劳动
16、,劳动报酬是记工分。他挣的工分,充其量只能是使家里的超支数略微变得小一点。上小学阶段,他多次参加学校的勤工俭学捡柴劳动,劳动报酬是记账,记到一定的数额,抵他一个学期的部分或全部学费。这六角三分钱,是聂海胜第一次劳动所得的现款,也是聂海胜有生以来一次劳动得到最多的现款。吃过晚饭,大嫂看深秋的风一天比一天凉,又给海胜准备了一床厚棉被让他带到学校。看时间有点晚,又带着棉被,大哥坚持让他搭班车回到城里。大哥把他送到两里外的班车停靠点上,等车到站又把他送上车。当海胜掏出一角钱买票时,被大哥毫无商量余地地拦住了。此时,海胜明白了,大哥之所以坚持要送他上车,就是要给他买这张一角钱的车票。让他把第一次打工劳动
17、所得的六角三分钱,最大限度地用到学习上。第二个星期天的早上,天色微明,一起床聂海胜就向10公里外的火车站跑去,当他跑到火车站时,刚早上七点。为了少麻烦大哥大嫂,他在火车站买了两个馍馍吃,给大哥大嫂打了声招呼,就到仓库去干活。中午赶活没休息,下午四点就收工了。这个星期天,聂海胜得到了一元二角五分钱的劳动报酬,看时间还早他决定步行回学校。聂海胜一个人外出时,跑步已成习惯,跑到学校附近的沙河边,他看着沙河水清澈见底,水中的鱼儿时而聚在一起,时而各跑各的。空中的群雁,在头雁的带领下成人字形很有秩序地向南飞去。聂海胜的心情好极了,浑身劲鼓鼓的,他回到学校时,过星期天的同学们,也刚从四面八方陆续回到学校。
18、和同学们坐在一起上晚自习的聂海胜,丝毫看不出他是一个干了一天体力劳动、来回又跑了20多公里路的人。只是这天晚上,他比哪一天都睡得要香。了解聂海胜成长经历的人,都知道他初中时差一点缀学。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上小学时曾停学一年。我在采写聂海胜青少年时期的故事时,列了一张聂海胜学生时期的年谱,但小学阶段算去算来对不住。找他五姐询问,他五姐因时间长了却说不清楚。电话中向海胜求证,才知他小学时曾停学一年的事。后来我和海胜有一段时间没通电话,他小学阶段为什么停学一年呢?他父亲早已去世,我两次到病床前看望过他母亲但老人家已不能说话。我向他的姐姐和童年伙伴们了解其中原因,得到的回答是一致的:“可能是学费没有筹够
19、。”那个年代,穷乡僻壤的农村娃,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停学的比比皆是。上初中的时候,聂海胜经常吃不饱。高中时,他靠星期天打工挣钱完成了学业。干一天繁重的体力劳动,往返又跑20公里,晚上仍精神饱满地和同学们坐在一起上自习,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除了班主任老师赵天智,同学们竟没人知道。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和决心呀!聂海胜满怀万丈雄心,凭着信念和坚强完成了学业。求学的路上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完成学业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完成学业的脚步时刻没有停止,最终到达了自己向往的目标。坚持是一种伟大的品格。有了坚持,再加上坚韧,最终总能到达目标。也许这正是聂海胜感动了很多人的原因。1980年农历正月,天总是阴沉沉灰蒙蒙的
20、,尖溜溜的西北风像锥子一样直往人身上钻。年还没过完,聂海胜的父亲聂云华突然病倒了。脸色蜡黄,虚汗直冒,呕吐不止,肚子疼痛难忍。聂海胜和母亲张金秀当即套好板车,在亲友们的帮助下,把父亲送到镇卫生院。学校开学这天,父亲的病丝毫没见好转,聂海胜想请假继续照顾父亲,可父亲坚决不同意。父亲说话虽有些困难,但还是把聂海胜叫到床头叮嘱道:“娃呀!你不要管我,有你妈你姐她们在这儿就行了,你大爹小爹他们也不住地来看我,不要为我担心,快上学去吧。”父亲大口大口喘着粗气,不停地咳嗽起来,稍稍稳定下来后,又说:“你学习成绩好,明年就要考高中了,若能考上,你就是咱聂家第一个高中生,一定要把书读完。我浑身没有一点劲,肚子
21、像刀割一样疼就是这回我死了你也要努力把书读完”此刻,聂海胜和母亲、姐姐都哭了起来。看聂海胜还站着不走,已无力说话的父亲着急地向他摆摆手。看聂海胜不想动步,从小到大从没打过他的母亲,从病房门口摸出一个长长的拖把向他吼道:“你去不去上学?”为了不让母亲和病重的父亲再伤心,聂海胜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病房。他边哭边跑,一口气从镇卫生院跑到孙寨中学。当天,母亲根据医生的意见,在亲人们的帮助下,瞒着聂海胜把病情加重的父亲送到了县第一人民医院。正月十九早上,父亲因胃穿孔病离开人世。孙寨中学紧靠路边,路过学校时,同学们听说是聂海胜的父亲病故了,都站起来从窗口往外看。当海胜看到父亲被抬着回来了时,哇地一声趴在课桌
22、上大哭起来。赵老师走到跟前轻拍着他的肩膀,一边安慰他不要过于悲伤注意节哀,一边提醒他快回去帮家里安葬父亲。海胜疯了似地哭着向父亲跑去。他趴在父亲的胸前哭喊道:“爹!您这是怎么了?您咋不说话呢?您咋不睁眼看看我呢?”父亲走得太早太急。海胜的哭喊声,悲切苍凉,在场的人都忍不住大哭起来。泪流满面的大哥,看海胜过于悲伤,抓住他的手劝他说:“海胜啊!光悲伤可不行呀!你不能这样长哭!你也快长大了,你要学会坚强啊!”海胜擦掉眼泪,挺起胸脯,走在最前面和大哥们一起抬着父亲回家。按照当地的风俗,16岁的长子聂海胜披麻戴孝,在亲友们的帮助下,冒着零星的小雨雪安葬了父亲。1981年金秋,聂海胜满怀喜悦地跨进枣阳一中
23、的大门。他用自己的行动,切切实实地实现了父亲的遗愿。聂海胜不爱凑热闹,说话不多且声音低,从不高谈阔论,在班里平常得就像一棵小草。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考试,他被物理老师提名为物理课代表。同学们这才知道,那个留着平头、黑黑瘦瘦的聂海胜,物理成绩一定好得很。上体育课时,聂海胜不仅篮球打得好,从始至终满场飞,跳高、跳远、掷铁饼、单双杠、长短跑也都十分出色。班主任老师提名他为班里的体育委员、请同学们举手表决时,自然是全票通过。高中时聂海胜有过多次的分班编班经历,他不管在哪个班,都是班里的体育委员兼物理课代表。学校后面的大操场,也是县里当时开万人大会的地方,跑一圈至少有1000米。那时的大操场,地面还全是
24、沙土的,聂海胜每天早上天不亮起床,要在操场上赤脚奔跑。起床的钟声敲响时,他一般已按计划跑完了七至八圈。他不仅跑出了铁脚板,还跑了钢铁般的意志。进入高中的聂海胜,在同学中个头一般。不说学校和年级同学,就是同班同学中,比他高大威武的也不少。可偏偏就是这个看上去不起眼的刚入校的高一学生聂海胜,夺得了最具实力的3000米长跑全校第一。并在后来的多次学校运动会上,成了这个项目的夺冠专业户。“聂海胜真是有狠气呀!”多少年以后,聂海胜的同学和老师们,谈起他当年在田径场上的风采,都用这句话来赞美他。聂海胜狠在哪呢?有人说他特有毅力,也有人说他无比坚韧,还有人说他最能吃苦。当我就这一问题请教他当年的校长也曾是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感动 中国 人物 事迹 素材 摘抄 适合 作文 新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