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元新蓝印花布四代传承人的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元新蓝印花布四代传承人的故事.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吴元新蓝印花布四代传承人的故事 吳元新从业40余年,通过创办博物馆、建立明清染房、出版专著、进行人才培育等,逐步形成了蓝印花布技艺传承的五大重点版块,即蓝印花布古旧保藏、蓝印花布技艺传承、蓝印花布艺术探讨、蓝印花布院校教学、蓝印花布产品创新的一体式传承模式。 这样的华蜜情景很难让人想到,在这40年间,吴元新经营蓝印花布事业也有过想要放弃的时候。听完吴元新讲解并描述关于四代传承人与蓝印花布的故事之后,记者已经迫不及待地将蓝印花布的故事介绍给您。 有些相遇命中注定 15年前,吴元新做蓝印花布传承最困难的时候,没有稳定的传承场所,没有年轻人情愿坚守技艺,没有足够的经费接着支撑蓝印花布的爱护和传承,跟
2、大多民间工艺的发展一样,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吴元新的母亲看到这样的状况也放下了染织手艺,打算回老家。吴元新的师傅曾经形容蓝印花布就是“成鱼骨头”,咂咂有味道,吃了没有肉。吴元新对此深有体会,他于11016年自筹经费创办了蓝印花布博物馆,始终在逆境中坚守着,有时甚至想过改行。 2004年春天,江苏省南通市委市政府邀请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来南通为文化发展方向定位。当冯先生来南通的消息传开后,南通民间工艺家都很受鼓舞,希望先生能为南通民间文艺家指路。吴元新也鼓足了志气赶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申请能否支配冯骥才先生去他的蓝印花布博物馆指导,但得到的答复是冯先生三天的行程已被支配得满满当当。 或
3、许这就是心灵相通。冯骥才在南通游濠河时,听到讲解员提到濠河边上有个蓝印花布艺术馆,保藏了一些明清以来的古旧蓝印花布,还有一些创意设计作品。冯骥才听到“蓝印花布”这四个字后,很惊异南通还有这么一个地方,爱护和传承着民间蓝印花布,当即提出希望其次天能到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参观。陪伴的同志很犯难,日程表已支配满了,没有时间了。冯骥才说可以晚上去,但陪伴人员说晚上已经支配了新闻媒体的专访。冯骥才表示能否在结束晚上的活动后利用休息时间去蓝印花布艺术馆。 其次天晚上,冯骥才到达蓝印花布艺术馆已近9点了。他参观了第一展厅蓝印花布起源与发展、其次展厅蓝印花布古旧精品、第三展厅蓝印花布明清家居。他不仅看到了吴元新
4、的近万件藏品,还看到了蓝印花布文创产品。不知不觉晚上10点多了,冯骥才仍意犹未尽。最终他走到创意作品前问吴元新:“元新,你做了多长时间了?”吴元新说近三十年了。他问:“那现在是什么职称?”吴元新说我什么职称都没有。冯骥才说,“那你怎么坚持了那么长时间?”吴元新回答,“事实上我坚持下来也很困难,多少次也想改行,但还是因为从小在母亲纺纱父亲染布的环境中长大,所以有这样一个情结。”冯骥才又具体询问了保藏蓝印花布的经验以及博物馆将来的准备等。当听说吴元新在整理编写中国蓝印花布纹样大全时,他很兴奋,并激励吴元新把收集的精品都要做成档案,把探讨做到极致。冯骥才说:“要广泛搜集古旧蓝印花布及老染坊中的相关旧
5、物器具,如民间有遗存的原始染坊要整体搬移,或加以组合,复原染坊要尽量用原物,尽可能反映原来的风貌,哪怕是一缸一碗都要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要真正把事情做到极致。人活在世上,要在地球上划一道痕,留点对后人有用的东西下来。”吴元新与冯骥才的相遇,让吴元新更加坚决了要将蓝印花布传承做好的信念与决心。 结束了三天的南通考察后,冯骥才在市政府点评会上重点讲了在蓝印花布馆考察过程中的体会。他讲到,“吴元新不仅在抢救和爱护流失在民间的蓝印花布,还在做立档爱护、探讨、传承的工作。我们须要有像吴元新这样的一些人,有这样的文化视野、有这样的文化眼光、有这样一种文化自觉、有这样一种奉献精神、有这样的责任感,站出来守望
6、我们的文化,弘扬我们的文化。”不久后,蓝印花布传承基地得以建立,使蓝印花布的传承和爱护有了自己的基地。 怕一不讲就没了 蓝印花布又称药斑布,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作为祥瑞喜庆健康之布曾经衣被天下,为人民群众所宠爱。蓝印花布见证着一般一百零一姓一生中的重要时刻,状元及第、凤戏牡丹、喜鹊登梅、梅兰竹菊这些喜闻乐见的图案与纹样,寄予着一般人家的美妙心愿。在中国民间的习俗中,老人们在一百零一年之后会将这些曾经见证自己人生重要时刻、陪伴自己一生的蓝印花布制品烧掉,使得最终留存在世的老蓝印花布制品所剩无几。 多年来,吴元新开展了特别艰苦的地毯式的不留遗漏的普查。他说:“不能把祖先遗留下来的文明的碎片丢掉,哪怕
7、是一个小小的碎片。”他加大力度在民间做蓝印花布收集整理,十多年来,跑遍了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抢救爱护了三万八千多件蓝印花布纹样。 吴元新的抢救工作之急,传承工作之难,用冯骥才的原话可以体现出来:“我信任元新不会叫苦,因为他每一分钟都要讲蓝印花布这四个字,怕一不讲就没了。” 新一代传承人 一头栽进染缸里? 吴元新的女儿吴灵姝在中国艺术探讨院读探讨生时始终想留在北京。冯骥才劝导吴灵姝回家乡继承蓝印花布,并为他们题写了“手承心承手,人传艺传人”。他说,历史上很多传统技艺都是以家族形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事实证明这是最好的传承方法。 吴灵姝最终毕业后回到了南通,起先了蓝印花布传承之路。但因蓝印花布工
8、序比较多,有刻版、刮浆、染色、刮白、晾晒等,吴灵姝比较瘦弱,传承蓝印花布全套工序是有困难的。吴元新希望女儿能找个学美术的对象,这样蓝印花布的传承便更加有希望。当听到吴灵姝说她谈恋爱了,对方在浦发银行从事金融工作,吴元新当时就特别焦急,他想:“她如愿了,我的蓝印花布就完了。” 吴元新有意带着女儿吴灵姝、女婿倪沈键探望冯骥才,冯骥才直截了当地对倪沈键说,做金融的人千千万,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人少之又少,特殊是做蓝印花布的就更少了,希望他能辞去浦发银行的职务,拜吴元新为师,能够做蓝印花布传承人,与吴灵姝一起把蓝印花布项目传承下去。 倪沈键最终辞去了浦发银行的工作,加入了蓝印花布传承的行列。他第一次
9、染布就因为重心不稳,一头栽进染缸里,很受打击。但他不怕吃苦,坚持了下来。倪沈键现已学习蓝印花布技艺5年,被评为蓝印花布市级非遗传承人。 馮骥才给吴元新的大孙女起名为抒染,给小孙女起名为美印,寓意着抒发漂亮的印染大业。2022年,吴元新举办的南通蓝印花布保藏作品展在北京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冯骥才特地题写“靛蓝千古事,绚丽今日花。神工和所在,南通找吴家。”他希望吴元新家族式的传承能够代代相传。 经过多年的努力,三万余件传统印染实物遗存得以抢救爱护;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列为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国蓝印花布文化档案正在紧锣密鼓地编纂过程中;吴元新家庭的四代人有序地传承着蓝印花布工艺;南通蓝印花布传承模式也成为全国非遗传承的典型。 2022年,吴元新被文旅部评为“全国非遗爱护先进个人”;最近,吴元新在南通通大附属中学建立了400平米的蓝印花布传承基地,传播、展示蓝印花布技艺和文化。传承的故事还在接着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