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石油化工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完整版).doc
《高职石油化工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完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石油化工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完整版).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职石油化工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改使用,可编辑 欢迎下载)高职石油化工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教学改革成果总结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12月 高职石油化工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以我院“石油化工生产技术” 专业为试点进行的。该专业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后,始终坚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其教改成果得到了上级与同行的肯定,2005年获得辽宁省示范专业;2007年获辽宁省品牌专业;2021年获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等光荣称号。有3门化工专业的核心课程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程。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2、稳步提升,致使招生分数名列全院之首。2006年11月申报辽宁省教育研究立项,2007年经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的课题高职石油化工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辽教函2007140号文件)。历经二年多的研究与实践,于2021年12月结题。在课题研究和实施全过程中,成果主要完成人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论文9篇,出版了6部规划教材,4部“工学结合”校本讲义。工作程序:1.组建课题组从课题研究的需要出发组建了课题组。课题组成员组成如下:组 长:周 波: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系主任组 员:张立新: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系教学主任 王壮坤: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石
3、油化工系教师(工学结合项目负责人) 赵若冬: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系教师(辽宁省骨干教师) 刘小隽: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系石油化工教研室主任2.确定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通过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促进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提升高职教师“双师型”职业能力的水平。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水平。满足用人单位需求。3.确定课题研究的步骤和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一步,调研论证,确定总体设计方案。第二步,培训参与研究的老师,查阅学习相关理论资料。第三步,确定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2005、2006、2007级中的实验班级与对比班级。第四步,完成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采取整
4、体规划,单项突破,重点攻关,边实践边整改,边试点边推广的原则,分两个阶段完成实验成果,期间不断总结经验,发表论文。第五步,以实验法为主,附之文献法、比较法、历史法、问卷法、经验总结法、统计分析法和实证研究等方法,以保证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实验结果的客观准确性。第六步,出成果。高职石油化工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如下:一、制定出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教改方案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设置是从我省的石油化工的现状出发,从整个行业的发展、人才需求、学生的生源以及毕业生就业形势等诸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制订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下发聘书,坚持每年召开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广泛听取企业技术人员和现
5、场一线操作人员的意见,做好会议纪要,制订出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教学方案与计划。坚持毕业生反馈调查制度,每年到用人单位征求企业对毕业生评价分析表和毕业生工作情况调查表,汇总后,根据就业岗位需求变化,不断优化专业建设,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教改方案的制订进行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开展课程整合,把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四大化学整合为化学理论基础,突出实用性。把化工原理、分离工程等整合为化工理论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整合为高聚物生产技术。四大化学实验整合为化学实验技术等。第二阶段:随着教学改革力度逐年加大,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
6、业为了解决一般情况下专业教学计划与国家职业标准具有较大差别的现实问题,2005年,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作为省教育厅课题研究试点专业之一,为使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有效对接,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制订“双证融通”教学方案,使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相衔接并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接轨。专业课程的质量标准明确具体、内容的深广度适合培养目标的实现。并设置适当的文化素质教育类的选修课程。第三阶段: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之路,满足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要。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进一步实施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
7、式,由四门核心课程作为支撑(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反应过程与技术、石油加工生产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实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二、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环境建设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体制是省教育厅与中油锦州石化公司共建的一种产学结合的新形式,省教育厅与中油锦州石化公司签订了校企联合办学协议,因此具有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完整的校内石油化工实训基地,校内具有包含了虚拟职业技能环境和真实职业技能环境两部分在内的油品分析、真实精馏装置流程、乙酸乙酯小型生产装置、化工单元操作、化工设备拆装、DCS仿真操作系统等实训室及辽宁省油品检测站等,承担了专业技能实训和综合实训。
8、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了化工单元仿真实训室和化工装置仿真实训室。在虚拟职业环境中可以实现12个化工单元操作及炼油、有机化工、高分子聚合等8套装置的开停车及正常操作。具有虚拟工艺、虚拟实验、虚拟生产车间,可以进行开放式实践教学,实训条件利用率达99%以上。学生毕业前一学期到校企合作的锦州石化公司各生产车间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指导与考核全部由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及班组长承担。实习管理由具有企业经历或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任教师承担。将职业岗位证书的技能要求纳入到实践教学的内容中来,学生毕业可取得:毕业证书、全国英语、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已进行6届近50
9、0多名学生参加石油化工工种的中(高)级工考证,通过率达98%以上,较好地实现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的一体化。三、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项目围绕典型化工产品或化工单元操作任务,依托虚拟职业环境和真实职业环境,以“工学结合”方式实现。由四门核心课程作为支撑实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做到:1.按照生产一线工作岗位将专业核心课程按工作任务分解模块化。2.按工作需要课程训练单元化:核心课程按照工作岗位进行任务分解,在每个单元中都包含实习、仿真操作、设备拆装等训练。对工作过程的实施以工学结合方式实现。在教学安排上,按周数进行。各工作任务以4学时为单位,便于
10、原理讲授与操作训练相结合;现场授课或下厂参观及顶岗操作相结合。3.按工作目标评价效果:每完成一项工作任务,都做好质量评价。以生产岗位的操作规程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评价标准,重点考核学生完成岗位操作的能力。成绩评定由指导教师和车间工人师傅共同完成。将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单位进行组织,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学会工作。教学模式以实现生产化工产品的过程为目的。知识的传授按照“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组织,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来学习相关知识,学与做融为一体,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采用先进技术,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平台上。运用专业教室、仿真实训室或生产现场实现课堂与实习
11、地点一体化,完成讲、演、练、操作“工学结合”的教学。如:将理论教学、现场参观、演示实验、仿真操作、单元操作融为一体,穿插进行。使学生边学边练,提高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通过运用案例教学、仿真模拟、情景教学、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专业教室的先进设备,使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学院为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组建了多媒体专业教室、化工单元仿真实训室、化工装置仿真实训室、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专业课教师全部采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时数为30.1%。专业课考核以行业需求为本,考核的内容偏重知识与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将几门关系较密切的专业课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能力考核;专业基础课到仿
12、真室考核;工艺课到现场考核等多种方式。四、教学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成果。课题主要参与人员公开发表教改论文9篇;获奖论文2篇;前期教学改革立项结题报告1份;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主审、参编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和高职高专规划教材8部。合理聘用企业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指导实践教学,大部分教师获取了职业资格证书和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高级考评员资格。五、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用人单位满意由于学生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学生获取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达100%。毕业生就业率位居辽宁省大专院校首位,而且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神华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职 石油 化工类 技能 人才培养 模式 改革 探索 实践 完整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