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武汉市先锋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pdf
《2018-2019年武汉市先锋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年武汉市先锋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pdf(19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8-2019年武汉市先锋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抽 选 经 典 试 题,有 针 对 性 的 考 点 中 的 难 点、重 点、考 点 进 行 强 化 训 练,力r i强 记 忆。第1题:阅读下面短文,完 成69题。嗟 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曰弟子云者,刚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其出人也远矣出:超出 B.则耻师焉,惑矣惑:迷C.或师焉,或不焉或:有的 D.吾未见其明也明:明惑)智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其皆出于此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C小学而大遗择师而教之D士大夫之族巫医乐师百工之人8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道之所
3、存,师之所存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D.古之人不余欺也9.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土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第2 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 11题。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候,履至尊而制六合
4、,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然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铺,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万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
5、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执行,实行B .废先王之道 道:法度C.焚百家之言 言:书籍、著作D.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信:忠实9.下列句子,全属于陈涉起义的不利因素的一组是氓隶之人 才能不及中人 山东豪俊遂并起 天下云集响应 率疲弊之卒 斩木为兵A.B.C.D.10.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写了秦始皇的功业,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B.选文刻画渲染“攻”时的秦是何等强大,意在与后来秦灭亡之迅速形成对比,
6、突出文章中心。C.写陈胜时,极力排抑,写其平庸微末,不足挂齿,但是秦王朝竟然被这样一个小人物搞垮了。从而强调了“仁义”的作用,为后人提出触目惊心的惨痛教训。D.作者依次从政治、刑法、文化、军事、地理形势各方面铺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意在表现秦始皇企图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的野心。11.把上面那则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译文:_(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译文:第3 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 题。杨荣,字勉仁,建安人,建文二年进
7、士。成祖初入京,荣迎谒马首曰:“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成祖遽趣驾谒陵。自是遂受知。既即位,简入文渊阁,同值七人,荣最少,警敏。江西盗起,遣使抚谕,而令都督韩观将兵继其后。贼就抚奏至,帝欲赐敕劳观。荣日:“计发奏时,观尚未至,不得论功。”帝益重之。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还奏武英殿,帝大悦。值盛暑,亲剖瓜啖之。帝尝晚坐行幄,召荣计兵食。荣对曰:“择将屯田,训练有方,耕耨有时,即兵食足矣。”二十年,复下诏征阿鲁台。或请调建文时江西所集民兵。帝问荣。荣曰:“陛下许民复业且二十年,一旦复征之,非示天下信。”从之。明年从出塞,军务悉委荣,昼夜见无时。当是时,帝凡五出塞
8、,还次榆木川,帝崩。中官马云等莫知所措,密与荣等入御幄议:六师在外,去京师尚远,秘不发丧,以礼敛;熔锡为柳,载舆中。所至朝夕进膳如常仪,益严军令,人莫测。或请因他事为敕,驰报皇太子。荣曰:“谁敢尔!先帝在则称敕,宾天而称敕,诈也,罪不小。”众曰:“然。”乃具大行月日及遗命传位意,启太子。仁宗即位,赐敕褒劳,费予甚厚。进工部尚书,食三禄。宣德元年,汉王高煦反。帝召荣等定计。荣首请帝亲征,曰:“彼谓陛下新立,必不自行。今出不意,以天威临之,事无不济。”帝从其计。至乐安,高煦出降。英宗即位,委寄如故。正统五年乞归展墓,命中官护行。还至武林驿而卒,年七十。赠太师,谥文敏,授世袭都指挥使。(节选自 明史
9、杨荣传)注:梯!,b i,最里面的一层棺。宾天,与下文的“大行”均指皇帝死。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贼就抚奏至 就:接受B.既即位,简入文渊阁 简:选拔C.熔锡为裨,载舆中。舆:棺材D.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 画:筹划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荣心思缜密的一组是(3 分)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 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或请调建文时江西所集民兵 秘不发丧,以礼敛先帝在则称敕,宾天而称敕,诈也 正统五年乞归展墓A.B.C.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身居高位的杨荣虽然年轻但他表现不俗。在文渊阁一起值班的七个人里,只
10、有杨荣最年轻,但他却是其中最机警聪敏的一个。B.杨荣凭借着军事才能深受皇帝信任。皇帝出塞用兵时,把军务全都交给随从出征的杨荣,白天和晚上召见他也没有固定的时间。C.杨荣沉稳坚定,处理突发事件不慌不忙。有人想借不合乎礼制的方式将明成祖驾崩的消息报告皇太子,杨荣坚决阻止了此事。D.杨荣的忠心受到了前后几位皇帝的认可。成祖信任器重他,仁宗褒扬慰劳并丰厚赏赐他,英宗像以前的皇帝一样信任和倚靠他。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5分)(1)“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成祖遽趣驾谒陵。(2)陛下许民复业且二十年,一旦复征之,非示天下信。第4题: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 成9 1 1题(9分):
1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
12、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僖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藏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9.下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时相遣归 相:互相
13、B.终老不复取 取:取代C.谢家来贵门 谢:感谢 D.会不相从许 会:一定1 0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时时为安慰 三岁为妇 B.府吏得闻之 朝搴毗三木兰兮C.何敢助妇语 何以解忧 D.吾今旦报府 洵美且异1 1 .下列语句中句式与其它各句不一样的是()(3分)A .汝是大家子 B.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C.为仲卿母所谴 D.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第5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1 2 1 3题。(7分)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
14、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象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蠡1 2 .解释句中加点字(4分)(1)窃()入学舍(3)听已,辄()墨记(2)曷()不听其所为(4)恬()若不见1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3分)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第6题:文 言 文 阅 读(1 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4 7题。王及善,洛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率军与君廓偕来,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摩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及善以父死事
15、,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宫,命宫臣掷倒,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太子谢之。高宗闻,赐绢百匹。除右千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召为卫尉卿。垂拱中,历司属卿。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拜春官尚书。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日:“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
16、诛,及善日:“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后纳之。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高,不宜侍游燕,但检校阁中。”遂乞骸骨,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葬乾陵。(节选自 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太子谢之 谢:道歉,谢罪B .密赞其谋 赞:辅助C.时二张怙宠 怙:依仗D.及善以父死事 死:使死5 .以下各组句子
17、中,全都表明王及善有大臣节的一组(3 分)()与高丽战驻碑山,死于阵 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 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 及善数裁抑之A.B.C.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王及善因为父亲为国捐躯的军功被授予朝散大夫,并袭邢国公爵。B.皇太子李弘提拔王及善做了左奉裕率。后来高宗又提升他任三品要员,特许他佩带大横刀在身边侍卫。C.王及善认为来俊臣胡作非为,滥杀无辜,是祸乱的元凶,必须予以严惩。武后采纳了他的建议。D.二张由于受武后厚宠,在侍宴时全然没有做臣子的礼节,王及善多次指责他们,武后很生气,便罢
18、了他的职。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 分)(1)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5分)(2)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5 分)第 7 题:阅读文化经典 孟子,按要求答题。(6 分)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
19、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选 自 孟子梁惠王下)(1)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2 分)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2 分)(2)孟子在文中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用自己的话概括)(2 分)第 8 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 答 710题。(9 分)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王史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辨之。何乃给泗水
20、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毋行。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语 在 淮阴侯事中。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栋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21、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悦。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鄢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日:“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
22、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太史公曰: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而何之勋烂焉。(节 选 自 史记萧柏国世家)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高帝为亭长,常左右之 左右:帮助B .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 去:离开C.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 距:距离D.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辄:立即8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4组,全部表现萧何“功人”“勋烂”的一组是(3 分)()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数使使劳苦丞相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
23、我A.B.C.D.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当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城大肆抢掠财宝的时候,萧何却独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收走了秦的律令图书,为汉王朝治理关中地区提供了详备的文献资料。B.刘邦对群臣争功很生气,他完全否定了将领们“被坚执锐”“攻城略地”的功绩,认为他不过是一群“能得走兽”的“功狗”罢了。C.虽然萧何对刘邦忠心耿耿,但刘邦对萧何却是疑忌重重。在京索激战中,刘邦就担心他会乘机反叛,所以常常借“劳苦”之名从前方派员到关中后方侦伺萧何的动静。D.司马迁对萧何做了评价,认为萧何在秦时充当刀笔吏,表现平平,“未有奇节”;到“汉兴”之时,萧何才施展抱负,大有建树
24、,堪 称“勋烂”。1 0.翻译下列句子。(1 0 分)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5、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第 9 题:文言文阅读(2 8 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第7 1 4 题。(2 8 分)(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港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日:“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日:“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濯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2019 武汉市 先锋 中学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专项 训练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