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泵壳体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说明书大学论文.doc
《油泵壳体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说明书大学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泵壳体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说明书大学论文.doc(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油泵壳体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摘要机油泵是不断把发动机油底壳里的机油送出去以达到润滑发动机各个需要润滑的零部件的目的。机油泵泵体在整个机油泵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泵体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直接影响机油泵的工作稳定性和泵的寿命。如果损坏了,就有可能出现异响,噪音,动力衰减,如不及时处理,甚至拉缸、无法启动,发动机彻底报废!所以说机油泵的性能,特别是制造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关键词:机油泵;发动机;寿命;性能The Stamping process and mould design of oil pump casingABSTRACTThe oil pump casing is using
2、 for sending engine oil out to all need lubricating parts from the tank. The oil pump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gine. Pump body size precision, surface roughness directly affect the oil pump work stability and life length. When damaged, there may be, noise, power attenuation, if not timely fi
3、x, the engine cannot start, even completely discard as useless. Thu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il pump, especially the manufacturing performance directly affect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ngine.Key words:oil pump;engine;life length;performance油泵壳体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目 录1绪论11.1冲压模具的现状和发展方向11.1.1冲压成形理论及冲压工艺11.1.2模具
4、先进制造工艺及设备11.1.3模具新材料31.1.4材料处理新工艺31.1.5模具CAD/CAM技术31.1.6快速经济制模技术41.2选题意义42零件分析62.1零件的用途62.2泵种类的确定62.3工艺分析62.4 工艺方案确定82.5设计要点93落料拉深复合模的设计103.1工艺计算103.1.1计算毛坯尺寸103.1.2排样10排样如图3.1所示103.2计算冲压力及选定设备113.2.1落料力的计算113.2.2卸料力的计算123.2.3拉深力的计算123.2.4压边力的计算123.2.5冲压设备的选择143.3落料拉深模工作尺寸计算143.3.1确定模具的压力中心141绪论1.1冲
5、压模具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冲压技术与先进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落后,主要原因是我国在冲压基础理论及成形工艺、模具标准化、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尚有相当大的差距,导致我国模具在寿命、效率、加工精度、生产周期等方面与先进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相比差距相当大。随着工业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冲压产品生产正呈现多品种、少批量,复杂、大型、精密,更新换代速度快的变化特点,冲压模具正向高效、精密、长寿命、大型化方向发展。为适应市场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正由手工设计、依靠人工经验和常规机械加工技术向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数控切削加工、数
6、控电加工为核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转变。1.1.1冲压成形理论及冲压工艺加强冷冲压变形基础理论的研究,以提供更加准确、实用、方便的计算方法,正确地确定冲压工艺参数和模具工作部分的几何形状与尺寸,解决冷冲压变形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冲压件的质量1。研究和推广采用新工艺,如精冲工艺、软模成形工艺、高能高速成形工艺、超塑性成形工艺以及其它高效率、经济成形工艺等,进一步提高冷冲压技术水平。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和塑性变形理论的进一步完善,近年来国内外已开始应用塑性成形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即利用有限元等数值分析方法模拟金属的塑性成形过程,通过分析数
7、值技术结果,帮助设计人员实现优化设计。1.1.2模具先进制造工艺及设备模具制造技术现代化是模具工业发展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先进技术正不断向传统制造技术渗透、交叉、融合,对其实施改造,形成先进制造技术。模具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高速铣削加工 普通铣削加工采用低的进给速度和大的切削参数,而高速铣削加工则采用高的进给速度和小的切削参数,高速铣削加工相对于普通铣削加工具有如下特点:(1)高效 高速铣削的主轴转速一般为15000r/min40000r/min,最高可达100000r/min。在切削钢时,其切削速度约为400m/min,比传统的
8、铣削加工高510倍;在加工模具型腔时与传统的加工方法(传统铣削、电火花成形加工等)相比其效率提高45倍。(2)高精度 高速铣削加工精度一般为10m,有的精度还要高。(3)高的表面质量 由于高速铣削时工件温升小(约为3C),故表面没有变质层及微裂纹,热变形也小。最好的表面粗糙度Ra小于1m,减少了后续磨削及抛光工作量。(4)可加工高硬材料 可铣削5054HRC的钢材,铣削的最高硬度可达60HRC。鉴于高速加工具备上述优点,所以高速加工在模具制造中正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替代部分磨削加工和电加工4。2、电火花铣削加工电火花铣削加工(又称为电火花创成加工)是电火花加工技术的重大发展,这是一种替代传统用
9、成型电极加工模具型腔的新技术。像数控铣削加工一样,电火花铣削加工采用高速旋转的杆状电极对工件进行二维或三维轮廓加工,无需制造复杂、昂贵的成型电极。日本三菱公司最近推出的EDSCAN8E电火花创成加工机床,配置有电极损耗自动补偿系统、CAD/CAM集成系统、在线自动测量系统和动态仿真系统,体现了当今电火花创成加工机床的水平5。3、慢走丝线切割技术目前,数控慢走丝线切割技术发展水平已相当高,功能相当完善,自动化程度已达到无人看管运行的程度。最大切割速度已达300mm2/min,加工精度可达到1.5m,加工表面粗糙度Ra0.10.2m。直径0.030.1mm细丝线切割技术的开发,可实现凹凸模的一次切
10、割完成,并可进行0.04mm的窄槽及半径0.02mm内圆角的切割加工。锥度切割技术已能进行30以上锥度的精密加工。4、磨削及抛光加工技术磨削及抛光加工由于精度高、表面质量好、表面粗糙度值低等特点,在精密模具加工中广泛应用。目前,精密模具制造广泛使用数控成形磨床、数控光学曲线磨床、数控连续轨迹座标磨床及自动抛光机等先进设备和技术。5、数控测量产品结构的复杂,必然导致模具零件形状的复杂。传统的几何检测手段已无法适应模具的生产。现代模具制造已广泛使用三坐标数控测量机进行模具零件的几何量的测量,模具加工过程的检测手段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三坐标数控测量机除了能高精度地测量复杂曲面的数据外,其良好的温度补偿
11、装置、可靠的抗振保护能力、严密的除尘措施以及简便的操作步骤,使得现场自动化检测成为可能6。 模具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制模技术模具质量依赖于人为因素,不易控制的状况,使得模具质量依赖于物化因素,整体水平容易控制,模具再现能力强。1.1.3模具新材料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对模具质量和寿命要求越来越高。而提高模具质量和寿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开发和应用模具新材料7。 冲压模具使用的材料属于冷作模具钢,是应用量大、使用面广、种类最多的模具钢。主要性能要求为强度、韧性、耐磨性。目前冷作模具钢的发展趋势是在高合金钢D2(相当于我国Cr12MoV)性能基础上,分为两大分支:一种是降低含碳量和合金元素量,提
12、高钢中碳化物分布均匀度,突出提高模具的韧性。如美国钒合金钢公司的8CrMo2V2Si、日本大同特殊钢公司的DC53(Cr8Mo2SiV)等。另一种是以提高耐磨性为主要目的,以适应高速、自动化、大批量生产而开发的粉末高速钢。 1.1.4材料处理新工艺为了提高模具工作表面的耐磨性、硬度和耐蚀性,必须采用热、表处理新技术,尤其是表面处理新技术。除人们熟悉的镀硬铬、氮化等表面硬化处理方法外,近年来模具表面性能强化技术发展很快,实际应用效果很好。其中,化学气相沉积(CVD)、物理气相沉积(PVD)以及盐浴渗金属(TD)的方法是几种发展较快,应用最广的表面涂覆硬化处理的新技术。它们对提高模具寿命和减少模具
13、昂贵材料的消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8。1.1.5模具CAD/CAM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有机结合,形成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这一新型技术。CAD/CAM是改造传统模具生产方式的关键技术,是一项高科技、高效益的系统工程,它以计算机软件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使工程技术人员能借助计算机对产品、模具结构、成形工艺、数控加工及成本等进行设计和优化。模具CAD/CAM能显著缩短模具设计及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随着功能强大的专业软件和高效集成制造设备的出现,以三维造型为基础、基于并行工程(CE)的模具CAD/C
14、AM技术正成为发展方向,它能实现面向制造和装配的设计,实现成形过程的模拟和数控加工过程的仿真,使设计、制造一体化。1.1.6快速经济制模技术为了适应工业生产中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需要,加快模具的制造速度,降低模具生产成本,开发和应用快速经济制模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快速经济制模技术主要有低熔点合金制模技术、锌基合金制模技术、环氧树脂制模技术、喷涂成形制模技术、叠层钢板制模技术等。应用快速经济制模技术制造模具,能简化模具制造工艺、缩短制造周期(比普通钢模制造周期缩短70%90%)、降低模具生产成本(比普通钢模制造成本降低60%80%),在工业生产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对提高新产品的开
15、发速度,促进生产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9 。1.1.7先进生产管理模式随着需求的个性化和制造的全球化、信息化,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改变了模具业的传统生产观念和生产组织方式。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模具企业正得到逐步应用,主要表现在:应用集成化思想,强调系统集成,实现了资源共享;实现由金字塔式的多层次生产管理结构向扁平的网络结构转变,由传统的顺序工作方式向并行工作方式的转变;实现以技术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强调协同和团队精神。先进生产管理模式的应用使得企业生产实现了低成本、高质量和快速度,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1.2选题意义通过对油泵壳体的分析设计合理的模具,使该模具能满足体生产的要求。
16、油泵壳体属拉深件系列,需采用拉深,冲孔等一系列的工序,而且生产批量大,经过分析可采用普通的落料拉深模复合模和翻孔模。设计的主要意义是:通过此次设计了解设计冲压模的一般程序,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加以应用和巩固;熟练的运用有关技术资料,如冷冲模国家标准、冷冲压技术及其他有关规范等;并提高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与练习操作相关制图软件, 初步的掌握设计冷冲压模具的能力,也是检验对所学相关课程理论、技能的理解程度;综合应用这些知识,并将理论知识用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作风,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2零件分析2.1零件的用途机油泵在润滑系统中,可迫使机油自油底壳送
17、到引擎运动件的装置。机油泵不断把发动机油底壳里的机油送出去以达到润滑发动机各个需要润滑的零部件的目的。机油泵泵体在整个机油泵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泵体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直接影响机油泵的工作稳定性和泵的寿命。2.2泵种类的确定齿轮式机油泵的特点是工作可靠,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和泵油压力高使用寿命长,因此本设计泵体种类为齿轮泵。齿轮泵工作原理入图2.1所示。图2.1 齿轮泵工作原理图2.3工艺分析本毕业设计是油泵壳体的冲压模具的设计,油泵壳体零件如图2.2所示。图2.2 油泵壳体零件图该冲压件属于拉伸件,大批量生产。由参考文献5选用ST14号钢,为保证了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厚度取1.5mm,该材料是
18、适于制造深拉伸产品及形状较复杂产品的钢材,故此工件的形状满足拉深工件的要求,可用拉深工序加工。从以上对油泵壳体的分析中可知,工件除了拉深工序外还有冲孔翻孔工序,因为对凸缘精度要求不高,因此可省略切边工序。常用冲压材料如图2.3所示图2.3 冲压材料性能表材料选择:ST14钢 材料级别:ST14等同于DC04,SPCE,08AL;深拉伸级材料厚度:1.5mm存储要求:钢板及钢带在室温下储存,保证使用时不出现拉伸应变痕材料特性:取屈服强度:160Mpa 抗拉强度:270Mpa。和普通低碳镀锌板相比硬度高,但是可塑性和韧性差。在室温下的机械强度与其基材的机械强度一致。在同样的高温下,ST14钢板的强
19、度是铝板强度的10倍因此钢板厚度可至少减少30%。由于在热浸镀铝加工过程中,熔融的铝立即与空气中的氧反应形成一层Al2O3保护层,使钢板表面立即钝化。这个保护层非常稳定且不溶于水,即使后来钢板表面被划伤,这个保护层也具有自愈功能。因此,ST14对化学腐蚀有极强的耐蚀性。技术要求:1.油泵壳体表面不得出现折皱、拉伤、裂纹等缺陷。2.拉深变薄最小处不得小于0.7mm。3.冲裁毛刺不得大于0.1mm,法兰边不平度应不小于0.2mm。2.4 工艺方案确定油泵壳体为键槽形拉深件,尺寸小、材料较薄,表面质量要求不高。查参考文献1表5-2,极限拉深系数m1取0.61 (2.1) 计算得 m m1,所以一次拉
20、深即可成型坯料要在拉深成形工序后还需进行冲孔和翻孔,通过上述工艺分析,可以看出该零件作为普通的薄板件成型,尺寸精度要求不高,主要是轮廓成型问题,又属于大量生产,因此可以用冲压方法生产。因为对凸缘精度要求不高,因此不需要切边工序。则冲压该零件,需要的基本工序有:1、落料;2、拉深;3、预冲孔;4、翻孔。根据以上这些工序,可以做出以下各种组合方案。方案一:(a)落料;(b)拉深;(c)冲孔;(d)翻孔。方案二:(a)落料;(b)拉深;(c)冲孔、翻孔。方案三:(a)落料、拉深。()冲孔;()翻孔。方案四:(a)落料、拉深。()冲孔、翻孔。方案一,每道工序一套模具模具结构、加工难度方面考虑,这样的工
21、序编排合理,但从生产效率来看,这样编排会使生产效率大大降低, 需要4套模具。方案二,冲孔和翻孔放在一套模具上冲出,可以节省一道工序,且有利于保证孔的尺寸精度,提高一定生产效率。需要3套模具。方案三,该方案落料拉深一起进行可节省一道工序,但将冲孔和翻孔分开来做, 但效率不高并且需要3套模具。方案四,该方案落料拉深在一套模具完成,将切边和冲孔放一套模具完成,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仅需2套模具完成。通过以上的方案分析,可以看出方案四的生产效率最高,大批量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选用方案四最合理。2.5设计要点设计确定拉深模结构时为充分保证制件的质量及尺寸的精度,应注意以下几点:(1)拉深高度应计算准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油泵 壳体 冲压 工艺 模具设计 说明书 大学 论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