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复习讲义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x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复习讲义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复习讲义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第一目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一、原始社会1.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时间公元前200-300万年至一万年前一万年前特点采集天然食物和狩猎为生使用打制石器出现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人类实现定居使用磨制石器2.生产力特点: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1)人们的劳动技能低下:能人的脑容量仅600毫升左右(2)生产工具极其简陋:石器决定(3)劳动对象范围有限:石头、树木、果实、野兽等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3.生产关系特点(1)所有制:共同占有生产资料(2)人与人的关系:共同劳动
2、,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生产关系。(自然分工,男子打猎、女子采集、老人制作工具传授经验)(3)分配方式:平均分配劳动产品。4.社会制度:氏族制度(1)氏族的地位: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2)管理方式: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3)氏族议事会特点:氏族全体成年人行使平等表决权的民主集会。氏族长和军事首领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氏族长负责处理氏族日常内部事务,军事首领负责对外作战,没有任何特权。(4)氏族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一些亲近的氏族构成部落,有些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部落和部落联盟也有议事会,是全部落的民
3、主集会。5.解体过程: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发展个体劳动盛行生产资料家庭私有土地私有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不平等原始社会解体链接材料: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发展,人类捕捉到的动物不断增多,有些便被饲养起来,出现了畜牧业。在某些草原地区,一些部落舍弃农业,专门从事畜牧业。这就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使原来附属于农业的手工业生产日益多样化。由于人们活动范围扩大,一个人不可能承担所有的生产活动,一些生产活动必须分别由专人来承担。于是,原来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原始手工业,逐渐与农业分离,产生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即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社会大分工。Q:没有剥削
4、和压迫的原始社会是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链接材料:原始人的生活极其艰苦,维持生存非常困难,甚至处于野蛮状态,在饥饿驱使下曾出现过人吃人的现象,在氏族或部落战争中,常常将战俘杀掉或吃掉。因此,列宁指出:“过去从来没有过什么黄金时代,原始人完全被生存的困难,同自然斗争的困难所压倒。”二、奴隶社会1.私有制(1)确立的标志:土地私有,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2)产生的根源: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3)产生的影响:贫富分化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2.奴隶社会的产生(1)阶级: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2)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5、。(3)奴隶来源:战俘、债务3.生产关系特点(1)所有制: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2)人与人的关系: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3)分配方式: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分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链接材料:两千多年前的罗马,奴隶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他们是主人的财产和商品,没有任何权利,连子女也属于主人。奴隶不受法律保护,奴隶主可以任意宰杀自己的奴隶。4.国家(1)产生: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2)含义: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
6、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注意:阶级和国家都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5.评价奴隶社会(1)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国家产生的象征)、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2)奴隶社会后期,随着奴隶和奴隶主矛盾加剧,奴隶的反抗和逃亡,奴隶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注意:一种社会形态替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志,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第二目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
7、社会一、封建社会1.产生(1)过程:开明的奴隶主改变剥削方式新式生产工具出现生产力提高阻碍奴隶反抗斗争增多战争频繁、田地荒芜、城市萧条(2)生产力发展的表现:铁制工具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水利事业较大发展,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2.封建社会的剥削(1)剥削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阶级凭着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的奴役。(2)剥削方式主要方式:收取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其他方式:高利贷、苛捐杂税、各种徭役等链接材料:穿越回古代,你成为了一个农民家里的寒门书生,你的父母每天都要去地主家的田里耕地,田地划为三七分,“三”的部分耕种
8、所得归你们家所有,“七”的部分也是你们耕种,但归地主所有;后来地主直接将整块土地租给你们,每年缴纳你们所有收成的三分之二给他;然而有一日,当地的豪强上门收取地租,他不再收取你们的粮食了,需要你们用“白银”给他,你们只好把粮食卖到市场上以获取白银,有时候卖不到那么多的钱,你们只好去找官府或者私人借债,家庭越来越不堪重负(3)政治压迫:君主专制、等级森严(封建社会的显著特征)(4)思想钳制:君权神授、封建迷信、封建道德 政治思想总和决定决定反作用反作用生产力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3.生产关系特点(1)所有制:地主占有绝大多数的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的土地。(2)分配方式:地主通过收
9、取地租的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3)人与人的关系:相比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4)进步性: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4.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1)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2)表现:分散的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注意: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二、资本主义社会1.产生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手工业之间竞争加剧条件较好的作坊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成为早期工业资本家,条件较差的
10、作坊成为雇佣工人2.生产关系特点(1)所有制: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2)人与人的关系: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3)分配方式: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指在剥削制度下,由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剥削的秘密 具有隐蔽性)劳动价值劳动力价值(支付工人的工资)+剩余价值(资本家占有)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条件暴力、掠夺(1)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2)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须的大量货币当资本4.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2)资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政治精品资料 新高考政治精品专题 高中政治解题指导 高中政治课件 高中政治学案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精品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