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湛江市龙头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pdf
《2018-2019年湛江市龙头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年湛江市龙头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pdf(19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8-2019年湛江市龙头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口强记忆。第 1 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 题。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
2、竟斩阳周。何者?功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章邯狐疑,阴使侯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纤水上,大破之。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项羽乃与
3、期泡水南殷墟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愿将军孰计之 孰:仔细、周详B.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竟:竟然C.项羽乃与期沮水南殷墟上。期:约定。D.己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涕:眼泪5.下列各句子中,不属于章邯背叛秦国原因的一句是(3分)()A.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B.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C.功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D.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高三天不见长史
4、欣,长史欣很害怕,赶紧返回部队,却不敢走时的道路,因为他担心赵高派人追杀他。B.陈馀给章邯分析说:赵高平素谄媚二世,受二世宠信,但秦国危急,也怕二世诛杀他;所以赵高会利用法律杀章邯而求得自保。C.陈馀送给章邯的信中说“上天灭亡秦国,不愚昧的人都知道”,目的是劝章邯保全自己。D.章邯第二次派人见项羽,想要订立盟约。项羽因为粮草不足,而最终同意结盟。7.把文言文阅读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 分)(1)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2)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第 2 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 1 1 5 题。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5、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建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12 .解释文中加线词语的意思:(4 分)既:,陪:行李: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13 .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2 分)A.夜缱而出,见秦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6、 _ _ _ _ _ _ _B.既东封郑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14.下面译句有误的一句是(2 分)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译句:如果灭亡了郑国而对您有利,那就拿亡郑之事来麻烦您了。B.夫晋,何厌之有?译句:晋国有什么可讨厌的呢?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译句:如果不使秦国侵损,那要到哪里获取土地呢?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译句:使秦国受损而使晋国得利,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15.从文中看,烛之武见秦伯的一番话很有策略,先
7、用“越国以鄙远”说明亡郑的结果是,再 用“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说明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然后又从秦晋联盟说起,用晋的“朝济而夕设版焉”说明,最后又用“夫晋,何厌之有?”引出a 这番话的结果便是“秦伯说,与郑人盟。”(可用自己的话或用原文回答)(4分)第 3 题: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完成9 13 题。妃嫔媵婚,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
8、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缰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通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
9、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9.选出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相同的一项B.蜂房水涡D.骊山北构而西折A.烟斜雾横,焚椒兰也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10.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的不同是A.六王毕,四海一弦11.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当的一项A.六 王 毕(灭亡)蜀 山 兀(变得光秃秃)B.直 走 咸 阳(趋向)各 抱 地 势(随着)夫(让)C.雷 霆 乍 惊(突然)而 望 幸 焉(宠幸)秦(让)D.绶立远视(长久)朝歌夜弦,12.选出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A.杳不知其所之也B.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C.辇来于秦D.盘盘焉,困困焉13
10、.选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B.成卒叫,函谷举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C.朝歌夜杳不知其所之也(远得不见踪影)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为秦宫人(是、成为)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让)吾恐秦人食之而不得下咽也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绶立远视,而望幸焉A.第二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B.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后世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C.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 于 诗经和 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
11、示主旨。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1 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 分)(1)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2)成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第 4 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 7 题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跳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12、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日馀祭,次曰夷昧,次日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馀祭。馀祭死,传夷昧。夷昧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昧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日:“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遹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馀、属庸将兵围楚之濡;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馀、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
13、。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鲤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日:“光之身,子之身也。”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镀。酒既酣,公子光佯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4.下列各项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 亡:逃跑B.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阴:暗地里C.公子盖馀、属庸将兵围楚之覆D.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
14、之亲戚也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B.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将兵围楚之濡C.光伏甲士于窟室中将:率领亲戚:亲属(3 分)以勇气闻于诸侯因利乘便,宰割天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由也为之,可使足民6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伍子胥建议吴王攻打楚国,由于公子光的阻挠,吴王没有采纳他的建议。B.公子光认为夷昧死后,自己最有资格继承王位,所以谋划让专诸刺杀了王僚,自立为王,也就是阖闾。C.吴王僚的两个弟弟率领的吴国大军被楚国断了后路,难以及时回国,这给公子光谋刺王僚带来了最佳时机。D.伍子胥知
15、道,有公子光在就无法依靠王僚复己之仇,于是向公子光推荐专诸,好让公子光早早完成内志,这体现了伍子胥的远见卓识。7 .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 分)(1)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5 分)(2)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鳗之臣,是无如我何。(5 分)第 5 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 2 题。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械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
16、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日:“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镶,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
17、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己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醒,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霆衿,与武决去。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扶辇下除 除:殿阶B.劾大不敬 劾:弹劾C.信义安所见乎 见:看见D.何以过陵 过:超过1 0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久Z,单于使人至海上B.陵与武饮数日去。C.请毕今日之欢,效死王前D.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空自苦无人之地因泣下沾衿,与武决陵与卫律之罪,上通王天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1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18、)A.明年,陵降,不敢求武B.皆为陛下所成就C.惶恐饮药而死D.且陛下春秋高1 2.下列与文段相关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段叙述了故友李陵劝降苏武的过程。李陵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是苏武始终不为所动,表现出可贵的民族气节。B.“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日: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霭衿,与武决去。”这些语言描写刻画出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他那尚未泯灭的爱国之情、羞恶之心在苏武的崇高境界面前被唤醒了,其内心剖白真实感人。C.“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19、这是作者借李陵之口表达对汉武帝动辄杀戮大臣的残忍行为的不满,也 是 汉书中少有的表现批判统治者的进步思想倾向之处。D.在 苏武传中,卫律和李陵都已投降匈奴而成为国家民族的罪人,他们和苏武分别属于两个敌对阵营。因此二人的劝降方式相同,苏武的回答方式、措辞及态度也完全一样。1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每小题2 分)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臣事君,犹子事父也。第 6 题:第 7 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于仲文,字次武,髯魏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隋)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
20、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佯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21、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节 选 自 隋
22、书 于仲文传)注释:髻 龊(tiao chen):幼年,幼童。蜀公:指尉迥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迁安固太守。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C.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D.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8.下列各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寻:不久。去:距离。倍:通“北”,背向。信:真实。)A.毗罗军大溃仲文 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 为之不流 获檀让槛 送京师河南悉平。B.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 贼皆投洙水而死 为之不流 获檀让 槛送京师河南悉平。C.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 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D.毗罗军大溃仲文 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 槛送京师河南
23、悉平。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仲文年轻时就喜欢读书,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率队攻打他。B.孙子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假意给各州县下令,要多多准备粮食来麻痹敌人。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C.于仲文击溃了宇文威的军队之后,尉迥又派遣两路大军围击于仲文。于仲文因麻痹大意而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D.在平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后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因
24、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于仲文因平定尉迥之乱而功成名就。1 0.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 0分)(1)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4分)(2)让悉众来拒,仲文佯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6分)来源:学优高考网g k s t k 第8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 成1 0 1 2题。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父孔焙,明湖广巡抚,为杨嗣昌劾下狱,以智怀血疏讼冤,得释。以智,崇祯庚辰进士,授检讨。会李自成破潼关,范景文疏荐以智,召对德政殿,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京师陷,以智哭临殡宫,至东华门,被执,加刑毒,两歌骨见,不
25、屈。贼败,南奔,值马、阮乱政,修怨欲杀之,遂流离岭表。自作序篇,上述祖德,下表隐志。变姓名,卖药市中。桂王称号肇庆,以与推戴功,擢右中允。扈王幸梧州,擢侍讲学士,拜礼部侍郎、东阁大学士,旋罢相。固称疾,屡诏不起。尝曰:“吾归则负君,出则负亲,吾其缁乎?”行至平乐,被萦。其帅欲降之,左置官服,右白刃,惟所择,以智趋右,帅更加礼敬,始听为僧。更名弘智,字无可,别号药地。其闭关金陵高座寺也。友人钱澄之,亦客金陵,遇故中宫为僧者,问以智,澄之曰:“君岂曾识耶?”曰:“非也。昔侍先皇,一日朝罢,上忽叹曰:求忠臣必于孝子!如是者再。某跪请故,上曰:早御经筵,有讲官父巡抚河南,坐失机问大辟,某薰衣,饰容止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2019 湛江市 龙头 中学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专项 训练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