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冠肺炎疫情对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冠肺炎疫情对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就业群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事关基本民生,也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2023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而今年受经济下行压力和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叠加影响,就业形势会更加复杂和严峻。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第一,市场招聘需求下降。受疫情影响,一些中小企业效益下滑,特别是旅游服务、餐饮娱乐、销售贸易等行业,而这些中小企业又常年是“招人用人大户”。由于中小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工成本占比较高,导致很多企业不得不减少招聘。第二,线下招聘渠道尚未恢复正常运作。许多线下招聘渠道尚未恢复到疫情之前
2、的正常运作状态,许多人力资源市场尚未开放,线下招聘会也没有如期召开。高校毕业生求职渠道多以线上招聘为主,求职效果不如以往。第三,出国留学暂缓学生和留学回国毕业生加重就业总量压力。上半年,一些国家的领事馆暂停普通签证业务的受理,同时一些国家相继开始采取入境管制措施,这就使得一些原本准备出国深造的高校毕业生,有可能不能顺利拿到签证,暂时放弃留学事宜,转向国内就业市场,导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增加。国家及地方出台政策措施的特点第一,提高思想意识水平,明确重点定位。高校毕业生历来是就业工作的重点群体之一,疫情发生之后,作为受影响较大的群体之一,政府及时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点位置,进行精准帮扶。第二,
3、内容涉及面广,服务方式精准。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其中第三章是专门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而言,在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方面指明了方向。另外,政策在优先投资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产业,优化自主创业环境,支持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均有明确规定,政策内容涉及面广且精细、精准。第三,多部门统筹协调,开展专项行动。多部门联合发起多项行动。近期,教育部、人社部等6部门和单位共同实施“百日冲刺”行动,从5月份到_中旬,重点组织开展十大专项行动。后疫情时代的思考与建议随着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高校毕业生离校日期的到来,中国高
4、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迎来新的挑战。对于下一步的工作,笔者有如下思考与建议:第一,压实就业工作责任,加强政策督促落实。时至年中,抗疫已经半年,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已出台不少。后疫情时代,加强政策的督促落实是关键。要强化组织领导,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抓实抓细,对政策文件中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另外,优惠政策的落地离不开资金保障,要加大就业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就业工作表扬激励机制,对落实政策到位的地方给予表扬激励。多手段多方式提高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效率。第二,切实加强困难帮扶,提高就业帮扶率。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中有需要高度关注的重点群体,如贫困家庭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对此,要重点
5、落实“一对一”帮扶举措。另外,针对部分就业压力大的普通本专科院校,以及“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高校,建议建立服务联系对接机制,定向投放岗位信息、职业指导等服务资源。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要做好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信息对接工作,开展实名服务,组织参加见习培训,提高就业帮扶率。第三,严格审核线上信息,确保信息真实可靠。拓宽就业渠道是妥善做好疫情期间及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而线上招聘则成为主要渠道之一。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对用人单位以及招聘岗位可信度的鉴别,成为线上求职毕业生的关切。建议人社、教育、工商、工信等多部门联合,严格审核线上用人单位及招聘岗位的信息,确保信息真实可信有效,坚决
6、防止虚假招聘、传销团伙对毕业生的欺骗与危害,避免高校毕业生掉入求职陷阱。第四,据实情提早谋划,线上线下共发力。虽然疫情期间鼓励通过网络及其他通讯方式进行招聘和应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带来的影响,但是线上招聘的周期较长,招聘效果还有待观察。近期,全国多个地区疫情防控趋势持续向好,各部门要提早谋划,根据各地疫情风险程度,分区域分步骤推动人力资源市场线下招聘活动的恢复。一旦疫情解除,要迅速组织动员全国各级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服务机构,密集推出行业化、特色化的现场招聘活动,线上线下齐动员,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充分更有质量的就业。核心观点:现阶段,新冠肺炎疫情对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表现为
7、就业季按下暂停键、毕业生就业需求难满足、线上应聘模式待完善、用人单位面临人才流失风险。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做到:精准帮扶,减负稳企扩就业;多管齐下,拓宽毕业生出路;依托互联网平台,提升线上就业服务能力;强化政策力度,鼓励毕业生留鄂就业创业。保就业作为“六保”之首,是各级政府工作重点,大学生就业一直是我省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给全省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较大影响:现场招聘活动被暂停,就业节奏被打乱;各类用人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用工需求明显下降。为促进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央和我省分别出台教育部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
8、通知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若干措施。省内高校和企业正常运行秩序短期内难以完全恢复,在当前就业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趋势下,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确保就业大局稳定。一、新冠肺炎疫情对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一)就业季按下暂停键春招素有“金三银四”说法,每年三月份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高峰期。按照目前形势,我省2023年春招工作无法如期顺利开展已成定局。近日省内高校均发布通知,疫情结束前不接受任何单位线下招聘申请,不举办任何类型现场双选会和宣讲会,2023年上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疫情期间,线下实习活动暂停,用人单位将部分毕业生实习安排在线上,毕业生从实
9、习到正式签约的周期被延长。虽然部分高校第一时间推出网上签约等优化措施,但因签约、鉴证等涉及各方流转,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就业签约进程。(二)毕业生就业需求难满足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主力军,在此次疫情中受影响更大。一是企业不得不通过减少外部招聘、裁员、降薪等方式减轻自身压力,面向应届大学生的新增岗位大幅缩水。二是面向高校毕业生的部分岗位工资降低,未能达到毕业生预期薪酬。(三)线上应聘模式待完善人社部和教育部2月5日联合发文,要求暂停各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场招聘活动。线下招聘受限,促使企业将面试改为电话或视频面试等方式。由于线上面试经验少,部分毕业生短期内难以应对。此外,相比线下招聘,线上招聘增加了企业
10、“筛选成本”和毕业生“判别成本”,也加大了各高校“精准就业”难度,无法快速实现“精准推送、精准对接、精准匹配”。(四)用人单位面临人才流失风险近年来,我省通过实施“三大计划”、“我选湖北”计划等人才战略,省内高校毕业生留鄂就业创业比例不断提高,_年省内高校毕业生留鄂比例已超60%。目前,受疫情影响,省内用人单位仍未完全复工复产,招聘工作短期内难以开展,面对外省“抢人大战”,如何留住高校毕业生成为重要问题。二、促进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建议在现阶段如此严峻就业形势下,为引导省内高校毕业生按时毕业、顺利就业,建议从如下方面精准施策:(一)精准帮扶,减负稳企扩就业从源头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首先需帮助
11、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稳企业才能保就业。一是降低企业税收、用能、融资、用工等成本负担,支持中小微企业尽快复工复产。鼓励核心企业通过信贷、债券等方式融资,以预付款形式向上下游企业支付现金,降低上下游企业现金流压力和融资成本,支持企业以应收账款、仓单和存货质押等进行融资。二是出台配套财政政策,从社保费用阶段性减免、就业补贴等方面进一步扩大企业对大学毕业生吸纳规模。将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生补贴、小微企业社保补贴范围扩大至我省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取消初次就业要求。(二)多管齐下,拓宽毕业生出路1.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就业继续推进实施“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新农村义务教师等基层服务项目。扩大相
12、应岗位招聘规模,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我省高校毕业生,在原有补贴基础提供额外补助,鼓励引导更多人才到基层立业。加大公务员、选调生、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录(聘)力度,将事业单位空缺岗位用于专项招聘我省高校毕业生,努力创造更多面先应届毕业生的公益性岗位,策划定期开展面向我省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活动。2.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强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宣传,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借力“资智回汉”项目,一是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设立省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引导基金,扶持范围扩大到带动大学生创业的青年创业者;二是简化政策经办手续、优化申领工作流程,推进享受政策便利化;三是提高贷款扶持精准性
13、和有效性,开辟贷款“绿色通道”,根据创业规模提供不同贷款额度,解决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困难问题;四是全面推进税费减免,在原有补贴标准基础上,给予创业大学生更多房租、水电费等补贴。(三)依托互联网平台,提升线上就业服务能力一是搭建我省高校毕业生“互联网+就业”特色智慧平台:开通录用、入职、在职、离职、外延五大板块;联合企业和高校,通过网上登记建立用人单位招聘岗位信息库和毕业生职业能力信息库,将企业招聘和毕业生求职信息进行有效匹配、精准推送;推广电子合同应用,优化线上签约流程;建立岗位评价体系,为毕业生提供岗位信息反馈。二是开放、共享线上就业精品课程和就业讲座视频,开展网络面试技巧培训活动,如网上模
14、拟面试、线上就业指导讲座等,提升毕业生求职能力。打通部、省、校三级就业网络体系,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教育部24365校园招聘、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等有关部门组织的网络招聘活动。(四)强化政策力度,鼓励毕业生留鄂就业创业一是推迟毕业生应届生身份,鼓励我省企业将2023届毕业生纳入下半年秋招范围。二是提供人才安居保障,在落户、租房补贴等方面加大力度。降低高校毕业生落户门槛,解决毕业生住房困难,为在我省就业的省内高校毕业生提供住房补贴,多渠道、大力度推进人才公寓建设。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国内疫情已度过最困难的时期,但国外疫情仍发展迅速,感染人数还在迅速增
15、加,中国防范疫情境外输入的压力正不断加大。相对于新型冠状病毒对生命威胁的即时性,疫情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具有滞后性与持久性,持续蔓延的国际疫情以及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会让2023届高校毕业生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心疫情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多措并举做好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工作,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防范疫情对大学生就业消极影响的政策文件。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就业机会、就业成本、就业求职渠道、就业心理和就业质量五个方面出发,分析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消极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消极影响1.就业机会减少。就业机会的减少可以从劳动
16、力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两方面来进行探讨。从需求来看,毕业生规模不断增长导致就业机会需求量大。中国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创新高,约874万人,同比增长40万,且2023年留学回国的毕业生规模估计在60万左右,庞大的毕业生规模无疑会给高校毕业生带来巨大的就业竞争与就业压力,劳动力供给增多导致了就业机会竞争激烈。从供给来看,经济下行与疫情双重影响导致就业机会供给减少。自201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在总体上呈现下行的趋势,年增速从2010年的10.6%下降到2023年的6.1%,下降了4.5个百分点。受疫情影响,2023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速预计将显著低于6.0%,经济将会遭到重创,因此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将会
17、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民营企业已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大单位类型,有调查发现,2023年各类型单位在吸纳毕业生就业的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民营企业占35.6%,国有企业占28.4%,学校占7.6%,党政机关占5.6%,三资企业占5.1%,科研单位占1.2%,其他占16.5%。但是在疫情的影响下,因延期复工,很多民营企业面临一定的生产经营压力,部分中小型企业甚至面临停产倒闭的困境,为削减人力资本,企业将减少或取消招聘计划,进一步缩小劳动力市场需求,从而直接减少就业机会。2.就业成本增加。一是等待成本增加。疫情的完全控制还需要一些时日,一些企业尚未复工,大多数高校的开学日期尚未确定,本定在三、四
18、月份的招聘计划和五、六月份的毕业答辩会相应地推迟,高校毕业生不能及时参加企业招聘会和毕业答辩,也就不能及时就业,就业时点因此会拉长,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毕业生的时间成本。在疫情的影响下,很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可能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毕业后还要租房子继续求职,在此过程中会花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直接增加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物质成本。二是机会成本增加。如果没有突发疫情,很多毕业生已经走上工作岗位或正在实习,已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收入。但因疫情影响只能选择在家等待就业,这导致毕业生本该求职时却在等待,本该就业时却还在求职,从而不得不因为等待而放弃本该就业时能获得的那一部分劳动收入,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高校毕业
19、生的机会成本。3.就业求职渠道不畅。202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一半(47.4%)的毕业生通过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来进行求职,20.1%的毕业生通过网络招聘来进行求职,10.9%的毕业生通过企业发布的招聘广告来进行求职,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求职信息的占21.6%,由此可见学校是毕业生求职的主要渠道。然而受此次疫情影响,各高校延期开学,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不能提前走访企业,原计划的春招工作相应地推迟或取消,因此高校毕业生的主要求职渠道受到了阻碍。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时的信息量和信息拥有能力本就存在差异,主要求职渠道的封锁会导致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更加严重。虽然网络招聘不失
20、为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网络信息泛滥,毕业生的精力有限,很难又快又好地捕捉到自己想要的信息。4.就业心理变差。就业心理变差可以从心理怠慢和心理焦虑两方面来探讨。一是在疫情的影响下,为了不扩大疫情,人们都选择居家隔离,当今很多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都得到很大的改善,年轻一代就算不工作,家里也能供吃供喝,导致很多毕业生在悠闲的生活中产生了怠慢的心理,从而选择推迟就业或不就业,这也是近些年来所出现的“慢就业”现象。二是一些毕业生对此次疫情和相关国家政策的认识不够,过度想象疫情的严重性和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且对国家出台的相关帮扶政策理解不到位。因在家等待时间较长,不能及时参加毕业答辩和就业,从而产生恐慌
21、和焦虑的心理。5.就业质量降低。就业质量降低可以从薪酬福利、工作满意度、工作匹配程度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一是在疫情期间,整个国内经济下滑压力大,很多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大,企业不能盈利,生存就会成为问题,为了在疫情后能够继续生产盈利,企业就会削减人力资本,一方面减少招聘人员,另一方面降低劳动者的薪酬福利,新员工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因初入社会,工作经验不足,更容易成为企业降低工资的对象。二是当代高校毕业生接受了更多的教育,教育投资较多,但对劳动力市场的了解又不足,往往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抱有较大的期待,当在工中遭遇不快或不顺时,容易在心理上产生落差,从而降低工作满意度。三是在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渠
22、道减少,虽然在网上可以了解相关的企业招聘信息,但远不及实地了解的全面,因此会导致高校毕业生对求职公司、求职岗位和具体工作任务的认识比较片面,从而可能使自己的认知和能力与工作岗位不相匹配,企业没有招到自己想要的员工,劳动者也没有获得满意的工作,降低工作匹配程度。防范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消极影响的建议1.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间接或直接增加就业机会。一是在落实好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和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规模,鼓励高校毕业生继续升学深造等政策的同时,继续大力落实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加强创业平台建设,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和支持更多毕业生自主创业,减少就业机会需求,从需求
23、方间接增加就业机会。二是从需求方增加就业机会。组织实施好特岗教师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深入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的就业机会,充分利用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平台,支持毕业生以新就业形态、灵活多样方式实现多元化就业;同时政府要扶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适当减免企业税收,提供贷款资金,解决中小微企业当前流动资金困难的需求,缓解企业的生存经营压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对不辞退或少辞退人员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社保补贴,力促企业维持正常运转,帮扶企业共度难关,从而释放更多就业岗位。三是从中介方增加就业机会。
24、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友会资源,建立校友帮扶机制,帮助本校毕业生获取更多就业机会,建立校企合作对接平台,在重点区域、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中,加强人才供需对接。2.重点补偿贫困毕业生就业成本的损失。毋庸置疑,疫情会大大增加2023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成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背景下,虽然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都能够承担这个成本,但贫困家庭毕业生承担巨额的等待成本与机会成本的能力有限,可能会导致待脱贫家庭脱贫速度减缓和已脱贫家庭返贫。因此,各地政府和高校在疫情后期要重点关注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针对性给予就业成本补偿。高校要全面掌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身体残疾等毕业生情况,实行分类帮扶和“一
25、人一策”动态管理,优先推荐岗位,让他们毕业时能够有合适的去向、合适的岗位。另外,高校要适当延长离校时间,为贫困生在入职前提供保留宿舍住宿权利;高校也要鼓励优秀校友捐款,用于本校贫困毕业生进行就业帮扶。3.加强网上就业服务,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求职渠道。因疫情的影响,校园招聘活动全面暂停,因此教育部采取了多种途径来开拓就业渠道,主要以网络线上招聘为主,包括举办网上大型招聘活动、与社会招聘网站合作、推出“24365全天候网上校园招聘”服务等措施,各省市也分别推出相应的网络招聘渠道,如湖南就推出“湘就业”公众号平台为毕业生和企业创造条件。这些措施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公众号的求职信息推送量较少,
26、具体岗位数量太少,大学生对此求职渠道的知晓度仍然不够;二是通过网络交流并不能使高校毕业生全面了解公司情况和具体职位内容,有的学生在远程面试中不能向面试官完全展示自己而错失就业机会,有的学生在压力下盲目求职,结果却并不满意。解决这些不足,需要各地政府、各高校加强政策的落实。一方面要加快更新公众号新招聘信息,各省市就业指导部门和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及时知晓和发布企业的招聘计划,同时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高校毕业生及时了解相关网络招聘渠道。另一方面各平台要严格筛选企业招聘信息,及时撤除没有空缺的岗位信息,增加信息的真实性。同时要通过就业指导,增强高校毕业生的网络信息筛选能力,通过各
27、种信息全面了解招聘公司和具体职位内容,掌握网络面试技巧,做到面试时从容不迫,充分展现自己,获得满意的求职结果。4.加强就业心理咨询服务。首先,在疫情的影响下,高校毕业生的怠慢心理和焦虑心理主要来源于对疫情的错误认识,所以相关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抖音等主流媒体,加强对疫情的宣传力度,及时纠正错误报道和负面报道改变学生对疫情的认识。其次,高校要开展专门应对此次疫情的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竞争技能培训、辅导员导员协助等服务,做好毕业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让高校毕业生在面对疫情时能够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最后,作为高校毕业生,在面对疫情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利用居家防疫的时机,多学习新的技能与知识,明确自己的求职方向,与就读学校保持联系,及时获取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发出的招聘信息,尽量充实自己的生活,面临困难应及时向学校老师、同学和家人寻求帮助。5.完善就业监测机制,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一方面,政府要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就业监测体系,完善失业风险预警和快速响应工作机制,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反馈机制,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失业状况的跟踪调查。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个人要充分利用好疫情中的大量时间,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同时要适当降低自己的就业期待,正视自己的能力与此次疫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寻找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工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