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堤防加固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本科论文.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河道堤防加固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本科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道堤防加固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本科论文.doc(10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步设计报告设计证书编号:A244022060勘测证书编号:193038-kb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xxx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二一二年五月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审查:黄顺平校核:官丰峰设计:卢家艺目 录1 综合说明11.1绪言11.2水文31.3工程地质61.4工程任务和规模91.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121.6施工组织设计151.7工程永久占地151.8环境保护设计161.9节能降耗分析181.10工程管理设计181.11设计概算191.12经济评价202 水文212.1气象特征212.2水文基本资料222.3水文特征222.4洪水243
2、工程地质303.1前 言303.2工程概况及地形地貌303.3岩土层划分及其物理力学性质313.4地下水概况及注水试验363.5场地稳定性评价373.6地基岩土工程评价383.7施工注意事项及建议394 工程任务和规模404.1项目建设的依据404.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34.3项目建设的任务474.4工程规模485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545.1设计依据545.2工程等别和设计标准545.3工程总体布置原则及主要建筑物555.4堤防工程设计585.5堤防附属建筑物656 施工组织设计676.1施工条件676.2施工导流与排水696.3主体工程施工696.4施工总布置716.5施工总进度746.6
3、工程招标747 工程永久占地777.1工程占压区实物指标777.2投资概算778 环境保护设计808.1环境影响808.2环境保护投资概算828.3综合评价829 节能降耗分析839.1 概述839.2 编制依据和基础资料839.3 施工期能耗种类、数量分析和能耗指标849.4 主要节能降耗措施869.5 节能降耗效益分析889.6 结论意见和建议8810 工程管理设计8910.1工程管理性质8910.2明确管理范围和任务8910.3工程年运行费用9011 设计概算9111.1编制说明9111.2主要工程量9111.3主要材料用量9211.4投资概算结果9212 经济评价9412.1概 述94
4、12.2国民经济评价9514.3综合评价96 1 综合说明1.1绪言1.1.1地区概况xxx位于xxx省中部,南与xxx的xxx、xxx接壤,北与清远市、韶关市相望,东临惠州,交通便利、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xxx地理位置处于珠江三角洲到粤北山区过渡地带上,山青水秀,风光旖旎,具有优越的旅游资源,是享誉海内外的“温泉之都”、“荔枝之乡”,素有“北回归线上的明珠”、“都市桃园”等美誉。1.1.2工程概况xxx位于xxx城郊街境内,属xxx二级支流,xxx的一级支流,属珠江三角洲水系。xxx发源于xxx城郊街横江农场,呈北高南低,xxx流经雅瑶塘、松仔埔、荷村、新开村等,最后在帮塘村汇入xxx。
5、xxx全长5.08km,全流域面积为4.32km2,河床坡降为0.2%。本次xxx堤防治理范围位于xxx城郊街新开村,工程区距xxx中心城区约2km,治理堤段上游与S355线省道公路连接,下游与xxx堤防连接,本次整治xxx堤防右岸800m(右0+000右0+800),左岸841m(左0+000左0+841),总长1641m。本次xxx治理河段现状河道主槽宽10m18m,平均为14m,深4m左右。本次xxx治理河段现有堤防防洪标准低,工程老化,堤身单薄,部分堤身已被村民占用种植果树,安全隐患大。根据xxxxxx水系规划(中心城区专题)报告(2008年xxx水利水电勘测研究院规划成果)及xxx城
6、郊街沙圳排洪渠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010年xxx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设计成果)得,为解决沙圳出口泄洪通道问题,规划新建松仔埔排洪渠,将沙圳下游主流引入西侧的xxx。新建松仔埔排洪渠起点与沙圳排洪渠下游相接(设计桩号0+750),终点与帮搪河上游相接(设计桩号3+500),新建松仔埔排洪渠设计分流流量为18.10m3/s。由于新建松仔埔排洪渠将沙圳下游主流引入西侧的xxx,将会导致xxx排洪流量增加、现有排洪过流断面已不能满足排洪要求。因此xxx下游段(0+0003+500)必须尽快结合沙圳排洪渠整治规划进行相应的防洪整治改造,确保帮搪河沿岸村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目前xxx0+8403+500堤
7、段已按规划要求进行初步设计并通过初设评审及财政评审,然而xxx0+0000+840河段的防洪工程建设却显得相对滞后,防洪问题也将日益突出。为此,当地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了对xxxxxx下游出水口段堤防结合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的要求。本工程于2010年8月进行前期勘察工作,2011年3月由我室完成了该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2012年1月通过评审并批复。现我室受xxx水务局委托,对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进行初步设计,并提交初步设计报告。本工程设计坐标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珠江基面高程。1.1.3工程项目建议书的结论xxx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穗发改20125号关于xxx
8、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项目建议书的复函中,提出复函如下:一、为提高xxx防洪能力,同意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立项建设。二、项目建设单位:xxx水务局。三、项目建设地点:xxxxxx。四、建设期限:20122013年。五、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该项目主要对xxx沤入xxx河口的右岸长841m,右岸长800m的堤围进行安全达标整治。堤顶设计高程31.3733.40m(珠基),宽4m,堤顶路面铺筑掺6%水泥石屑,厚0.2m;堤防迎水坡和背水坡坡脚设置直立浆砌石挡土墙护岸,墙顶宽0.5m,墙高1.53m;设2座穿堤涵管,涵管出水口设1套水力自控玻璃钢拍门。六、项目建设标准:设计
9、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洪水标准,堤防工程级别为5级。七、项目总投资与资金来源:该项目总投资估算997.14万元,资金来源为市本级水利建设资金和xxx政府配套资金。接文后,请按照xxx政府投资管理条例第六条和xxx本级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将初步设计概算控制在投资估算额内,做好项目投资控制,严格招投标管理,尽快组织项目实施。1.2水文1.2.1水文气象xxx为xxx二级支流,为xxx一级支流,属xxx流域气象特征。xxx位于xxx省中部,地处东亚大陆边缘,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湿、雨量充沛、光热充足。气候特点是全年气温较高,湿度大,夏季长且高温湿润,冬季干燥,时有霜冻。
10、(1)气温、湿度根据xxx气象站气象观测资料统计,xxx年平均气温19.521.64,南北气温相差1.8;1月份气温最低,最低气温为-2.6,平均气温为12.2;7月份气温最高,最高气温为39;平均28.7。xxx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585%,月平均相对湿度变化在62%93%之间。(2)风向、风速冬夏季风交替是xxx季风气候的突出特征。冬季的极地大陆气团向南伸展有冷空气南下,干燥寒冷,多偏北风。夏季因热带海洋气团北伸,温暖潮湿,多偏南风或东南风,年平均风速1.6m/s左右,夏季台风出现时风力达912级,最大风速2530m/s。(3)日照、蒸发量xxx光热资源充足,年平均辐射量103571卡cm2
11、,年平均日照中南部为1809.3小时,北部为1697.6小时。xxx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029mm。水面蒸发量年际变化不大,但年内分配差异显著,最大蒸发一般发生在7月,最小蒸发一般发生在2月。1.2.2洪水(1)暴雨洪水特性本工程区洪水以xxx流域为主,暴雨频繁,洪水多发,一年之中按暴雨洪水发生情况可将四至六月划分为前汛期,七至九月后为汛期。一般在每年三月中、下旬就开始有中、小洪水发生,较大或大洪水多发生在五、六月。据牛心岭站1959年至1988年实测资料统计,年最大流量在1000m3/s以上共有十一次,其中九次发生在五、六月,只有一次发生在四月下旬,一次发生在七月中旬,该站实测得最大流量为1
12、870m3/s(1957年5月28日),查测历史最大洪峰流量为3311 m3/s(1852年6月13日),都发生在前汛期。2005年6月由于西、北江同时发洪,又恰逢天文大潮,使得下游潮区各站出现了非常恶劣的情况。xxx太平场站从6月21日11时的11.63米起涨,由于上游暴雨,再加上xxx水库放水影响,23日22时出现15.63m的洪峰水位,涨幅4.02m,为超5年一遇。(2)设计洪水经各种洪水计算方法比较,天然河道设计洪水用经验公式法与推理公式法差别不大,设计洪峰流量相差一般在10%以内。经验公式法只反映了流域的地理特征和暴雨特征,常用于集雨面积较小的河流,应用在较大流域面积的成果供分析参考
13、。综合单位线法应用于较小流域面积,成果多数偏大,比前两种方法大1060%左右。综合单位线法与推理公式法二者均适用于本工程xxx洪水计算,但推理公式法的成果较为稳定,更附合实际。故本工程xxx洪水成果采用推理公式法的计算成果,见表1-1。表1-1 xxx计算洪水成果表(推理公式法)河名断面位置天然集雨面积设计流量(m3/s)(km2)P10%P20%xxxxxx与xxx汇合口4.3222.117.1根据xxxxxx水系规划(中心城区专题)报告(2008年xxx水利水电勘测研究院规划成果)及xxx城郊街沙圳排洪渠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010年xxx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设计成果)得,为解决沙圳出口泄
14、洪通道问题,规划新建松仔埔排洪渠,将沙圳下游主流引入西侧的xxx。新建松仔埔排洪渠起点与沙圳排洪渠下游相接(设计桩号0+750),终点与帮搪河上游相接(设计桩号3+500),新建松仔埔排洪渠设计分流流量为18.10m3/s。由于新建松仔埔排洪渠将沙圳下游主流引入西侧的xxx,将会导致xxx排洪流量增加、现有排洪过流断面已不能满足排洪要求。沙圳排洪渠下游泄洪通道出口为右干渠支渠,并设有节制闸,右干渠支渠设计流量只有2m3/s,新建松仔埔排洪渠分流了沙圳排洪渠大部分的洪水流量。本工程xxx设计洪水流量考虑将xxx流域区间洪峰流量与新建松仔埔排洪渠设计排洪流量叠加,得本工程xxx设计洪成果,见表1-
15、2。表1-2 xxx设计洪水成果表河名断面位置天然集雨面积设计流量(m3/s)(km2)P10%P20%xxxxxx与xxx汇合口4.3240.235.21.3工程地质1.3.1工程概况及地形地貌(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钻探勘察,勘察范围为右0+000右0+800、左0+000左0+841,两岸全长1641m。场地高程变化差异相对较小,ZK1ZK3号孔沿河堤岸陡立崎岖,杂草荆棘丛生;ZK4ZK6号孔河堤堤岸旁果树密集。(二)地形、地貌、区域地质概况勘察场地位于xxx城郊街新开村,属丘陵亚热带地区,两岸地形基本为崎岖不平。根据甲方提供场地地形图分析,场地ZK1
16、、ZK4号孔的孔口标高分别为31.50m、31.05m;ZK3、ZK6号孔的孔口标高分别为28.30m、32.60m;ZK1ZK4号孔之间的河床面标高为26.58m,ZK3ZK6号孔的河床面标高为26.70m;该场地水流迳流快。根据区域资料,本区地貌属甲古生代混合岩及南北向隆起地带燕山期岩浆岩之中。地貌类型可分为剥蚀丘陵区及山麓斜坡堆积区。从区域构造上分析,工程区域处在纬向构造佛岗岩体南沿,北东向为广从断裂带北西部,上述断裂构造控制了区内的岩体稳定性。1.3.2地下水概况及注水试验根据钻孔揭露,区内土性为新近人工填土、第四系冲积层粉质粘土、粘土层及第四系残积层,渗透性较差,属弱微水层;第四系粗
17、砂、细砂、中砂层为中强水层。并与xxx场地地下水有紧密水力联系。区内地下水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和河渠流通水侧向渗透补给,随着大气降水增加,区内地下水水位也随之变化。勘察期间(2011年1月12日2011年1月21日止)观察其静止水位深度为3.15.0m,平均4.1m。根据上述指标,分析判定本场浅部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1.3.3场地稳定性评价(一)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划分标准,本场区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特征周期采用0.35s,宜按6度设防。场区土类
18、型以中软土为主,场地类别为类。(二)本场区地势不平坦,地貌较单一。经钻探揭露和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场区内未发现断裂构造通过,场地处于较稳定地段。(三)本场区内经取地下水分析检测,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和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四)场区内ZK2号孔(或附近及其下游部分地段如R0+200R0+250处)为填石,石径大小不一,应引起后期施工单位的重视。(五)根据钻孔揭露,第四系冲积层-1-5分布较为不均匀,出现有层次缺失或错位现象,也揭示各层厚度变化较大,说明在期间冲积沉淀过程中变化较大。(六)场区两岸布设钻孔孔位是位于河堤边缘地段,河渠的边坡均为陡立崎岖,河渠坡壁为粉质粘土或
19、粘土,易产生地质灾害作用,为抗震不利地段。1.3.4地基岩土工程评价(一)人工填土层(层),为新近人工填土,厚度薄,承载力低,工程性能差,不宜作拟建河堤建筑地基基础持力层;(二)粉质粘土层(-1层),分布较广泛,层位相对稳定,湿,可塑。具有一定的厚度,承载力较高,工程特性较好,可作拟建河堤建筑地基基础持力层;(三)粘土层(-2层),各孔均有揭露,并具有一定的厚度,湿,可塑。该层具有承载力较高,工程性能较好,可作拟建河堤建筑地基基础持力层;(四)粗砂层(-3层),分布不均匀,在ZK2、ZK5号孔见揭露,具有一定厚度,承载力较高,工程性能较好,可作拟建河堤建筑地基基础持力层;(五)细砂层(-4层)
20、,主要分布于河渠堤的西侧,揭露厚度相对较大,承载力较高,工程性能较好,可作拟建河堤建筑地基基础持力层;(六)中砂层(-5层),广泛分布,揭露厚度相对较大,承载力较高,工程性能较好,可作拟建河堤建筑地基基础持力层;(七)粘性土层(层),仅在ZK1号孔揭露,厚度大,承载力高,工程性能较好,可作拟建河堤建筑地基基础持力层。(八)考虑地基土的成因、均匀性、地下水等因素,由室内土工测试、现场标贯试验结果,按现行有关规范,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场地地基岩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ak)。1.3.5施工注意事项及建议根据委托单位提供xxx堤的设计勘察要求及场地地形图,主要目的拟对两岸进行改造整治,并做好安全达标工
21、程。通过钻探的揭露岩层分布特征,以及两岸现场观察,建议采用砌筑或混凝土浇注成墙方式进行施工。(一)若采用天然浅基础时,当地基基础开挖好后,需进行地基基础验槽,查验是否达到地基基础位置。(二)当浅基础地基验槽完毕后,应及时施工浇注混凝土或砌筑基础,防止水浸地基基础,降低地基土承载力。(三)场地地下水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建议施工时应采用相应的防腐措施。(四)在开挖浅基础地基时,建议对西岸R0+150R0+300地段应作加大、加宽或加厚进行砌筑基础,可作预防大洪流的冲刷,也可作坚硬护壁墙保护下游地段拟建场地的作用。(五)河渠堤基础建设完工后,建议应按现行有关规范要求进行验收,确保质量安全。1.4工
22、程任务和规模1.4.1项目建设的任务1.4.1.1建设目标根据xxx治理河段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流域相关规划的要求,拟定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的治理目标如下:(1)通过防洪工程建设,提高xxx下游段的防洪能力,使受xxx干流回水影响的xxx河段达到设防标准,完善xxx防洪工程体系。(2)在保证行洪安全的前提下,结合河道两岸环境进行整治,为形成xxx良好的水环境创造条件,给游人及xxx民提供良好的休憩、娱乐环境,提升xxx的城市品味,推动xxx旅游业、三高农业的发展。1.4.1.2建设任务本次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位于xxx城郊街新开村,工程区距xxx中心城区约2k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道 堤防 加固 整治 工程 初步设计 报告 本科 论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