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4第三章 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8第四章 项目场址与建设条件13第五章 建筑设计方案16第六章 环境保护27第七章 消 防30第八章 节约能源32第九章 组织机构36第十章 劳动卫生安全37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38第十二章 工程招标39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0第十四章 财务评价42第十五章 社会评价44第十六章 结 论47附表:建设投资估算表附图:总平面规划图47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名称与建设单位概况1.1.1项目名称 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项目1.1.
2、2承办单位 #市城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1.1.3建设单位性质 事业1.1.4法人代表 姜虎权1.1.5注册地址 #市#街1.1.6建设单位概况 #市城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是企业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公司,其法人代表为姜虎权,注册资本伍仟万元,实收资本伍仟万元。经营范围包括组织运营现有城市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对#市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开发。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省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范围1.3.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南; 2)#市城市总体规划; 3)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政策及法规; 4)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1.3.2可行性研究
3、报告编制范围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3、项目场址与建设条件;4、项目的建设方案;5、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社会评价1.4项目概况1.4.1建设地点项目的建设地点在#市站前街北,文化路东。1.4.2建设规模与目标#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7500,其中剧场5000,电影院1700,艺术馆800。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一处多功能的文化服务设施,满足#市规划50万人口的文化服务需求。1.4.3项目的主要建设条件1)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要求;2)项目的建设符合#市的用地政策和城市总体规划;3)项目的建设用地已落实;4)项目的建设资金申请国家专项资金支持。1.4.
4、4项目的建设期本项目的建设期为1年,从2011年05月开工至2011年12月竣工投入使用。1.4.5项目建设投资 #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项目投资为人民币6626.22万元,其中建筑工程投资3978.34万元,设备、工器具购置费1555.20万元,安装工程费146.78万元,其他费455.07万元,预备费490.83万元。1.4.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项目建设投资万元6626.222占地面积公顷1.553建筑基底面积46004建筑面积75005容积率0.486道路与停车场38007绿地71008绿地率%45.809项目建设投资万元6626.2210单位投资指
5、标元/平方米8834.96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2.1 项目提出的背景#市位于#省东南部的图们江下游地区,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地带。东以#岭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以图们江为界与朝鲜隔江相望,北部同汪清县和黑龙江省东宁市毗连,为国务院批准的边境开放城市。全市辖4镇5乡,4个街道,1个经济合作区,总面积5145平方千米,总人口22.13万人。#市城市总体规划人口规模2020年达到50万人。 凭借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市充分发挥边境地缘区位要素潜能,推进产业集中区和出口加工基地建设,正逐步成为#省图们江中下游地区外向型产业基地和地区性副中心。近年来,#市域经济发展迅猛,2009年地区生
6、产总值实现63亿元,同比增长20%。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实现110亿元,同比增长25.9%。粮食总产实现6.45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5.5亿元,同比下降50.7%和2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2亿元,同比增长17%。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8.02亿元,同比增长12.6%;一般预算支出实现12亿元,同比增长9.8%。受金融危机影响,贸易进出口总额实现7.8亿美元,同比下降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500元,同比增长10.4%。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市各项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文化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与
7、文化设施需求相比,#市现有的文化基础设施数量明显不足,仅老城区存有几处规模很小、条件简陋的文化活动场所,新城区的文化设施配置与布局不够合理,且零散、孤立、不均衡,难以形成城市文化区域中心,不利于凸现城市文化形象,发挥城市文明的功能。由于资金的缺乏,市级文体中心等能够有效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的公共基础设施至今仍未建设,严重制约了地方文化与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保证社会的文明进步,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市文体局在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之后,提出#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项目。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项目建设是促进地方精神文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党的十七大
8、提出的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推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对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文化要大发展,实现大繁荣,才能促进进精神文明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一种文化境界,不仅需要文化的引导和支撑,也包含着文化建设的要求,必须要通过和谐文化的发展加以推进。文化建设既要保障人民群众从事文化创造和享受文化生活的权利,又要保证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这两方面都离不开必要的文化公共基础设施。因此,建设与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文化艺术中心,形成#市文化建设的基础和文艺繁荣的载体,对促进地方精神文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十分必要。2.2.2项目建设是全面建
9、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赋予了文化建设为人民服务的任务。随着小康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富裕起来的人们,对艺术品味的追求越来越高。针对这种情况,文化艺术中心可以利用人才优势,及时创办和培训自己的队伍,发掘艺术人才的潜力,其内容涉及书法、美术、舞蹈、乐器、影视表演及创作各种文化剧本等,通过培训,提高队伍的艺术素质,满足社会的需求,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各门类艺术人可形成以点促面,辐射社会各阶层,促进本地区群众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不同程度地弥补群众文化活动中人才的短缺现象。所以,应把握时代脉搏,适时建设文化艺术中心项目,积极开拓创新群众文化工作的新局面,推动在市场经济下的小康社会的建设。2.2
10、.3项目建设是落实国家“十一五”文化规划发展纲要,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需要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出发,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坚持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原则,合理安排,形成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优先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文化利益的设施建设,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电台、电视台、互联网公共信息服务点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依据上述文化规划发展纲要,结合现有文化设施严重缺乏的实际情况,#市有必要建设一座多功能文化艺术中心,并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
11、成标志性的文化设施,成为城市文化形象的载体,满足#市目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增强#边境文化名城的吸引力和凝聚力。2.2.4项目建设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地方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当前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最繁荣的时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文化由过去的“教育型”转化为“休闲与消遣型”。文化艺术中心的建设能够倡导地方文化主旋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为群众提供文化娱乐服务,准确地引导人们进行健康向上的文化消费,强化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市地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化艺术中心的建设能够促进朝鲜族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有助于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和人文优势,
12、发展文化旅游以及艺术演出,创作出更多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区特点的优秀作品。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能够提高#市文化基础设施的规模和水平,在更大程度上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必要的文化服务,推动科学文化的传播,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时,项目的建设还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其建设是必要的。第三章 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3.1项目的需求分析3.1.1国家文化基础设施状况2007年,全国文化基础建设投资项目达到1856个,较2006年增长超过一倍,计划总投资达327.8亿元。据统计,2007年全国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有141个,其
13、中亿元以上的项目有55个。 虽然文化设施规模有了大幅扩充,但目前公共文化基础建设仍与六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要求有较大差距。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是,文化设施相对陈旧落后、数量不足、功能不全,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特别是县乡两级文化设施功能不全、面积狭小、内部设备匮乏、无法开展群众文化培训辅导教育与相应的文化活动,服务能力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全国2819个县级文化馆,达到一级馆必备条件的只有396个,86%的县级文化馆都面临设备、设施匮乏的问题。地市级的图书馆馆舍面积未达标率高达57%,地市级文化馆馆舍面积未达标率高达59%。虽然近年来我国文化馆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总体来看,仍受到一些
14、困难和问题的制约,表现为投入不足,缺乏有力的保障机制;基层文化馆设施落后,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机制僵化,人员老化、断层,服务能力逐渐弱化等问题。国家文化基础设施,尤其是县市级文化馆设施条件仍处于较低水平,亟待扩大规模,改善条件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3.1.2国家及地方人均文化事业费迅速增长导致供需矛盾更加突出2008年,全国各省(区、市)人均文化事业费较2007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有21个省份的增幅超过了20%。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为18.68元,比2007年增加3.62元,同比增长24.04%。人均文化消费的迅速增长使文化设施不足的状况更加明显,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15、近两年全国各地区人均文化事业费情况见下表。2007-2008年全国各地区人均文化事业费情况统计表单位:元,%省份2007年人均文化事业费2008年人均文化事业费增幅全国15.0618.6824.04北京77.7587.4012.41天津37.6144.8819.34河北6.587.3611.85山西16.2121.6333.41内蒙古22.2427.4723.52辽宁14.1919.2835.84吉林15.1919.9831.54黑龙江13.0914.268.95上海60.0671.0218.24江苏14.6618.0423.03浙江29.4736.9425.36安 徽7.48.3012.17
16、福建15.2818.6822.22江西7.9410.3129.85山东9.912.4025.29河南5.898.2540.15湖北9.7412.6429.76湖南7.198.7421.59广东18.5421.2914.84广西7.4910.5640.93海南11.6826.16123.98重庆11.6116.3040.43四川8.9313.6152.46贵州7.8710.2430.11云南12.5417.4739.35西藏34.538.6812.12陕西10.3715.9553.79甘肃11.7914.9927.15青海24.8326.667.38宁夏22.5137.6067.04新疆18.8
17、421.8916.213.1.3#市文化需求与供给分析随着#市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文化消费正在进入更加注重消费品质的阶段。文化消费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越来越大,2008居民文化消费占收入的3%,比上一年增长22.9%。呈现出需求高速增长的态势。相比之下,#市现有的公共文化设施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与居民的文化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调研结果显示,70%以上的城市居民认为文化场馆少。主要原因是现有的文化基础设施主要位于老城区,且多数是规模小、条件简陋的文化活动站,新城区的文化设施配置布局不够合理,且零散、孤立,不均衡,未形成城市文化区域中心。市级图书馆、文体中心、博物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目前
18、尚未建设。可见,#市文化需求与供给极不平衡,现有文化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居民的文化服务需求,制约了文化消费的增长,不利于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这就需要充分利用文化资源,适当扩大文化基础设施规模,大力创新文化形式和内容,提供高质量、多类型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来保证居民充分享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3.2建设内容与规模3.2.1建设内容#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主要是剧场、电影院、艺术馆,并配套其他辅助设施和道路、广场、绿化等相关的室外辅助工程。3.2.2建设规模依据国家文化馆建设用地指标、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规定,结合现有的用地条件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50万人口
19、的文化服务需求,确定本项目的建设规模为总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包括剧场、电影院、艺术馆单体建筑。项目建成后,将形成日平均接待量约1800人的能力。文化艺术中心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名 称建筑面积()主要功能剧场5000剧场为800座位,可容纳800名观众观看演出。设置辅助演出的各类功能用房,包括化妆室、道具间、演员休息室、声光控制室、电视转播间等。电影院1700设电影院4个,建筑面积分别为850 m2、450m2、200m2、200m2,可容纳100400名观众观看电影。艺术馆800设艺术馆1处,建筑面积800m2,为群众提供艺术欣赏、培训等服务。 第四章 项目场址与建设条件4.1项目场址的确定
20、项目的建设地点位于#市#市站前街北,文化路东。该地点交通便利,适于群众活动,环境优美,远离污染源。4.2场地权属类别及面积项目的建设场地为#市规划建设用地,通过政府划拨方式获得,整个场区面积为1.55公顷。4.3建设场址条件1)气象条件#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严寒,春季少雨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一年四季分明。冬季最低气温-31,夏季最高气温34,年平均降水量639mm,平均相对湿度53,平均气压1017.6 Kpa。无霜期110-130天,最大冻土深度1.5m。冬季主导风向西北风,春季主导风向西南风。最大风速20m/s。2)水文地质情况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至中等类型。区
21、内大部被第四系所覆盖,第四系冲积、洪积含水层富水性极强,是本区主要含水层,也是间接充水含水层。该层由砂砾石和砾石组成,厚度5.6-12.5米,平均厚度7.6米,平均水位2.8米。单位涌水量为8.4升/秒米,主要补给来源为上游的#河及大气降水。煤系地层风化裂隙带是次要含水带,也是间接充水含水带,只有开采冒落带沟通该含水带时,可能为直接含水带。该带风化裂隙较发育,埋藏深度为60米,含水带厚度为30-57米左右。单位涌水量为0.128-0.32升/秒米,渗透系数为0.288-0.62米/日。风化裂隙含水带的特点是上部没有完整的隔水层,与地表水及第四系含水层有水力联系。其裂隙发育程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艺术 中心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