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教学策略.docx
《培养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教学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教学策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培养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正日益成为人们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需具备的技术和工具.注意数学应用意识与实力的培育是社会发展的必定要求,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动,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发生了可喜的改变,但我们所期盼的学生的应用意识的提高还未得到本质的改观.如何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力是当前迫切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现状动身,提出了培育学生应用意识的教学策略. 一、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现状分析 为了了解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状况,我们进行了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问卷调查. 从湖州市南浔区22所初中学校中选取有代表性的
2、学校6所, 再从选取的学校中随机抽取各年级一个班,发放调查问卷926份,收回有效问卷915份.从调查结果不难发觉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淡薄与缺失,主要表现在: 1. 基本认同“学了数学有用”,但对数学有用的相识却是表面的、肤浅的 如在回答“你认为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作用?”这一开放性问题时,大多数学生回答局限于日常生活中的计算、测量、设计图案、建筑、运输等方面,如“利用一百零一分数及打折学问算出商店打折后的价格”,“在生活中,数学使我们学会讨价还价”,“利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把日光灯固定在墙上”,把数学应用理解为好用数学. 2. 对身边的数学事实缺乏敏感性 如在回答“在日常生活中,会发觉并提出
3、简洁的数学问题”时,仅有6.3%的学生能常常这样做,34.8%的学生有时这样做,34.5%的学生很少这样做. 3. 学生自觉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比较薄弱 在对待“学到的数学学问与生活相联系或与其他学科相联系”问题时,36.3%的学生有时这样做,25.1%的学生很少这样做. “在平常能用学到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时,47.8%的学生有时这样,25.5%很少这样做. 4. 面对新学问能主动找寻实际背景意识不强 在回答“学习了数学概念以后,我的脑子就会出现相关的详细例子”时,37.5%的学生回答有时这样,29.4%的回答很少这样或从不这样.“对某一个数学概念不理解,自己分析概念的一个
4、实际例子”的题中,有42.5%的学生常常这样或总是这样做,25%的学生很少这样或从不这样. 5. 解数学应用问题时感觉比较困难 62.7%的学生认为解数学题比较困难的是应用题.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问题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在于“审题”和“检验”这“头”和“尾”上. 二、培育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教学策略 经过调查分析,初中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实力比较薄弱.而影响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教材、评价、老师、学生、家庭和社会等因素.数学应用意识的培育与形成,须要按部就班、潜移默化.因此,数学应用意识的培育应贯穿在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正确相识数学价值,并能自觉地用数学学问、思想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包括
5、数学本身的问题),使学生的应用意识逐步由不自觉、无目的状态,发展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应用. 1. 丰富学习素材,体会数学价值 全日制义务教化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材是老师教学的主要素材,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蓝本”.从我们对浙教版新旧教材应用题占例、习题总量的比例初步统计(见表1)可知,新教材应用题所占比例约是旧教材的两倍.而且,新教材供应了较丰富的实际生活背景,把培育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贯穿于教材之中,但教材所供应的现实生活背景受地区、时空的限制并不都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学生.正如卡尔松说的“现实是主体和时间的函数,对我是现实的
6、,对别人未必是现实的,在过去是现实的,现在不肯定再是现实的了”.因此,老师要挖掘资源,重组教材,为学生供应丰富的学习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1)对课本例、习题再创建,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对课本中出现的常规应用题,可以变更设问方式、变换题设条件、互换条件结论,或者类比成新的数学建模应用问题;对课本中的纯数学问题,可以依照科学性、现实性、新奇性、趣味性、可行性原则,编拟出有实际背景或有肯定应用价值的建模应用问题.如在学习用公式法因式分解时,编拟了下面的应用性练习. 例1 在日常生活中取款、上网等都须要密码. 有一种“因式分解法”产生的密码,便利记忆,原理是:如对于多项式x4-y4,
7、因式分解的结果是(xy)(xy)(x2y2),若x=9,y=9时,则各个因式的值是xy=0,xy=18,x2y2=162,于是就可以把“018162”作为一个六位数的密码. 对于多项式4x5-xy2,取x=10,y=10时,用上述方法产生的密码是多少?(写出一个即可) 像这样的设计,比单纯的训练更有价值,学生不仅能达到巩固双基的目的,还可体验到数学问题生活化,体会到学数学的情趣. (2)从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 数学源于现实、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老师要擅长捕获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社会热点中的数学现象,编制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的应用问题.如合理负担出租车费
8、问题、个人所得税问题、手机入网选择问题、购房问题、投掷问题等.事实证明,只要结合数学课程内容,恰当地把生活问题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就能增加学生应用数学的信念,初步体验数学的价值. 2. 改善学习方式,激活应用意识 全日制义务教化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然而学生学习数学仍依靠仿照与记忆,习惯于单纯的计算与论证,较少关注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1)让学生经验学问形成过程,激发应用意识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非把单纯的学问原封不动地从外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培养 初中生 数学 应用 意识 教学策略
限制150内